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rete Defects Inspection and 3D Mapping Using City Flyer Quadrotor Robot 被引量:5
1
作者 Liang Yang Bing Li +3 位作者 Wei Li Howard Brand Biao Jiang Jizhong Xiao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991-1002,共12页
The concrete aging problem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more bridges and tunn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lack proper maintenance. Though 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these public concrete s... The concrete aging problem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more bridges and tunn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lack proper maintenance. Though 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requires these public concrete structures to be inspected regularly, on-site manual inspection by human operators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Conventional inspection approaches for concrete inspection, using RGB imagebased thresholding methods, are not able to determine metric information as well as accurate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assessed defects for conditions.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we propose a deep neural network(DNN) based concrete inspection system using a quadrotor flying robot(referred to as City Flyer) mounted with an RGB-D camera. The inspection system introduces several novel modules. Firstly, a visual-inertial fusion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perform camera and robot positioning and structure 3 D metric reconstruction. The reconstructed map is used to retrieve the location and metric information of the defects.Secondly, we introduce a DNN model, namely Ada Net, to detect concrete spalling and cracking, with the capability of maintaining robustness under various distances between the camera and concrete surface. In order to train the model, we craft a new dataset, i.e.,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palling and cracking(CSSC)dataset, which is released publicly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Finally, we introduce a 3 D semantic mapping method using the annotated framework to reconstruct the concrete structure for visualization. We performed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demonstrated that our Ada Net can achieve 8.41% higher detection accuracy than Res Nets and VGGs. Moreover, we conducted five field tests, of which three are manual hand-held tests and two are drone-based field tes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system is capable of performing metric field inspection,and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civil engin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econstruction concrete inspection deep neural network quadrotor flying robot visual-inertial fusion
下载PDF
3D visualization of the material flow in friction stir welding process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衍华 林三宝 +1 位作者 申家杰 吴林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The material flow in friction stir welded 2014 Al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marker insert technique (MIT). Results of the flow visualization show that the material flow is asymmetrical during the friction ... The material flow in friction stir welded 2014 Al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marker insert technique (MIT). Results of the flow visualization show that the material flow is asymmetrical during the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process and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atterns observed on advancing side and retreating side. On advancing side, some material transport forward and some move backward, but on retreating side, material only transport backward. At the top surface of the weld, significant material transport forward due to the action of the rotating tool shoulder. Combining the data from all the markers, a three-dituensional flow visualization, similar to the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was obtained. The three-dimensional plot gives the tendency chart of material flow in friction stir welding process and from the plo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vertical, circular motion around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weld. On the advancing side of the weld, the material is pushed downward but on the retreating side, the material is pushed toward the crown of the weld. The net result of the two relative motions in both side of the advancing and the retreating is that a circular motion comes into being. Comparatively, the material flow around the longitudinal axis is a secondary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r insert technique friction stir weld visualization of material flow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3维建筑物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峰 吴燕雄 +2 位作者 卫爱霞 刘文龙 米晓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已经成为3维建筑物模型快速重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进行3维建筑物模型重建的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分析讨论了模型驱动法、数据驱动法和混合法的特点及关键问题。混合法集成了模型驱动方法和...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已经成为3维建筑物模型快速重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机载激光雷达点云进行3维建筑物模型重建的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分析讨论了模型驱动法、数据驱动法和混合法的特点及关键问题。混合法集成了模型驱动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的优点,是该项技术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机载激光雷达 重建 3维建筑物模型
下载PDF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魏嘉 唐杰 +1 位作者 岳承祺 武港山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4期319-327,共9页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可以分为3个阶段:地质曲面重建、地质曲面拓扑关系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地质曲面重建方面,在无约束条件地质曲面重建方...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可以分为3个阶段:地质曲面重建、地质曲面拓扑关系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地质曲面重建方面,在无约束条件地质曲面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质约束的地质曲面拟合技术,实现了拉张和挤压条件下的地质曲面重建;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方面,提出了带有拓扑信息的交点排序与交线分离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边界和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网格具有严格的拓扑一致和几何一致性;根据三维地质框架模型,提出了地层块体的分离算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三维地层网格的生成算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的全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 曲面重建 拓扑关系 地层网格 实体模型
下载PDF
小白鼠肾脏线粒体三维结构的重构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景强 叶巧真 +1 位作者 赖德锦 杨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讨论了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小白鼠肾脏线粒体的系列超薄切片的电子显微照片中,重构三维立体结构的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 连续切片像 图示技术 三维重构
下载PDF
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扁平足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侯曼 郑秀瑗 +2 位作者 陈五洲 郭俊杰 蔡宇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2,共4页
利用MRI图像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足骨组织结构和外形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了43对足样本的跖骨角度、舟骨角度、足弓高度等15项指标,探讨扁平足的形态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扁平足与正常足在多数指标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发现扁平... 利用MRI图像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足骨组织结构和外形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了43对足样本的跖骨角度、舟骨角度、足弓高度等15项指标,探讨扁平足的形态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扁平足与正常足在多数指标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发现扁平足的产生大多是由于足距骨前方的舟骨、楔骨及跖骨畸形造成,且原因多样,为扁平足形态的分类和矫正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计算机 三维重建技术 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点云的岩体间距与粗糙度的自动化提取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建琴 李晓军 朱合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基于单相机双目三维重构技术,提出一种获得隧道掌子面三维点云模型的规范化拍摄流程和自动化提取岩体间距与粗糙度特征参数的方法。间距信息自动化提取流程为采用基于张量投票理论及其优化处理技术识别结构面迹线,通过分组、产生虚拟测... 基于单相机双目三维重构技术,提出一种获得隧道掌子面三维点云模型的规范化拍摄流程和自动化提取岩体间距与粗糙度特征参数的方法。间距信息自动化提取流程为采用基于张量投票理论及其优化处理技术识别结构面迹线,通过分组、产生虚拟测线与迹线相交,从而得到各组的平均间距。粗糙度信息自动化提取流程为对岩体分别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匀切割获得二维粗糙度轮廓线,采用均方根与粗糙度系数(JRC,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的关系计算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JRC。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明堂山隧道在建隧道掌子面三维点云模型的获取以及岩体间距和粗糙度特征参数的提取中,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基于单相机双目三维重构技术优势在于可在环境恶劣的在建隧道中获得稳定的、精度较高的掌子面三维点云模型;对岩体间距和粗糙度特征参数进行自动化提取,作为自动化的测试计算方法,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双目三维重构技术 隧道 岩体间距 粗糙度
下载PDF
小儿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文彪 刘立炜 +1 位作者 李建明 李燕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85-587,共3页
目的 对小儿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三维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  3 4例均因神经系统症状就诊 ,其中男 2 1例 ,女 13例。年龄 1~ 13岁。采用GESynergy进行SCTA。层厚 1~ 3mm ,螺距 1~ 1.5。三维重建图像处理... 目的 对小儿头颅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三维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  3 4例均因神经系统症状就诊 ,其中男 2 1例 ,女 13例。年龄 1~ 13岁。采用GESynergy进行SCTA。层厚 1~ 3mm ,螺距 1~ 1.5。三维重建图像处理均采用最大强度投照法 (MIP)和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 ,并采取多个角度观察、分析。结果  3 4例CT血管造影 (CTA)均能显示颅底动脉环的解剖关系 ,大脑前、中、后动脉 ,前、后交通支于MIP和SSD的显示率均为 10 0 %。结论 CTA是非创伤性血管检查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价格便宜的优点 ,是小儿头颅血管造影较佳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脑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头颅 儿童 SCTA
下载PDF
图象立体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那彦 杨万海 陶观群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76,共4页
本文讨论了医学图象立体融合的实现方法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将 CT与 NMR图象进行融合处理 ,获得骨骼和软组织信息都清晰的 2 - D图象 ,采用有向图理论 ,重建 3 - D图象 .所获得的 3 - D图象 ,可保证骨骼和软组织同时都清晰 ,从而实现... 本文讨论了医学图象立体融合的实现方法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 ,将 CT与 NMR图象进行融合处理 ,获得骨骼和软组织信息都清晰的 2 - D图象 ,采用有向图理论 ,重建 3 - D图象 .所获得的 3 - D图象 ,可保证骨骼和软组织同时都清晰 ,从而实现图象的立体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象处理 CT MRI 3-D重建 信息融合 小波变换 立体融合 骨骼 软组织 计算机断层摄象术 计算机图形学 医学诊断
下载PDF
基于3维扫描线数据重建的光斑半径补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博 刘铁根 +1 位作者 王萌 赵玛利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为了在材料表面激光3维改性系统中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并提高系统精度,根据材料表面改性图形为填充图样的原理,采用3维扫描线重建算法对空间封闭曲线进行了激光半径补偿。经过交点计算及闭合检查,对空间3维数据进行重建,基于VC++平台实... 为了在材料表面激光3维改性系统中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并提高系统精度,根据材料表面改性图形为填充图样的原理,采用3维扫描线重建算法对空间封闭曲线进行了激光半径补偿。经过交点计算及闭合检查,对空间3维数据进行重建,基于VC++平台实现了半径补偿算法,完成重建图形显示并控制系统完成材料表面激光3维改性实验。经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重建后的3维图形补偿了0.07mm光斑直径距离,取得了与标准值更加接近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此种算法具有一般性,可有效消除系统误差并提高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半径补偿 3维扫描线 数据重建
下载PDF
植被发育斜坡根土间隙降雨入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有为 徐则民 +2 位作者 张期树 郭丽丽 曾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4-741,共8页
基于土柱CT扫描数据,运用Volview软件重构土体三维图及根系分布图,精确了解土体根系分布情况;应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根土间隙物理概念模型,分析横向间隙流速分布情况;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并结合Matlab程序,实现渗流场细观模拟。... 基于土柱CT扫描数据,运用Volview软件重构土体三维图及根系分布图,精确了解土体根系分布情况;应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根土间隙物理概念模型,分析横向间隙流速分布情况;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并结合Matlab程序,实现渗流场细观模拟。为研究根土间隙在土体降雨入渗过程中的作用,综合以上多种方法,深入并全面分析根土间隙在植被发育斜坡降雨入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CT扫描技术结合Volview软件能够进行土柱三维重建,从而获取根系在土体分布实际情况,为研究根土间隙导流奠定基础;(2)横向根土间隙流速分布情况,中心线位置流速最大,为平均速度的1.5倍;(3)格子Boltzmann方法作为一种基于流体离散粒子的计算方法,能够结合编程软件进行土体渗流细观模拟;(4)随着深度的增加,竖向根土间隙渗流速度逐渐降低,其渗流作用主要依赖于一些连通性好的间隙通道,且流速在30 cm左右深度降低为零。以上各分析手段可有效评估根土间隙对植被发育斜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贡献,并深入分析植被发育斜坡根土间隙降雨入渗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根土间隙 土柱三维重建 CT扫描技术 格子BOLTZMANN方法
下载PDF
一个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苗兰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研究了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给定一组待重建物体的图像,利用传统的立体视觉技术计算每幅图像的深度信息;然后设计一个基于体素划分的模型融合方法,将图像的深度信息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三维初始模型;随后,对初始模型进行全局... 研究了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方法.给定一组待重建物体的图像,利用传统的立体视觉技术计算每幅图像的深度信息;然后设计一个基于体素划分的模型融合方法,将图像的深度信息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三维初始模型;随后,对初始模型进行全局的迭代优化,输出最终的重建模型.在构造体素网络图时,充分利用图像一致性度量建立体素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对模型迭代优化时,结合图像一致性度量和网格的光顺性准则.该方法能很好地处理纹理缺失的区域,获得完整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重建高质量完整的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 三维重建 深度图 模型融合 网格优化
下载PDF
逆向工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卉原 《北方交通》 2008年第5期210-212,共3页
主要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定义和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逆向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应用,尤其为船舶螺旋桨、飞机叶轮等重要零件的加工和修复提供了数据来源。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数字化测量技术 三维重构 船用螺旋桨 飞机叶轮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三维重建与点云雕刻的实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远 刘志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虚拟现实中应用广泛。2009年微软发布了3D体感摄影机Kinect,便于便宜快速地获取RGB与深度信息。介绍了空间坐标系旋转原理以及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上实现三维人物的实时重建以及匹配颜色与... 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虚拟现实中应用广泛。2009年微软发布了3D体感摄影机Kinect,便于便宜快速地获取RGB与深度信息。介绍了空间坐标系旋转原理以及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上实现三维人物的实时重建以及匹配颜色与深度信息的三维点云提取与雕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同颜色和三维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激光雕刻机打印出人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物重建 三维点云 KINECT fusion 激光雕刻 VC 2010
下载PDF
多层单道电弧增材表面3-D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波 高向东 +2 位作者 张南峰 张艳喜 游德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为了研究多层单道电弧增材表面3-D成形特征,采用激光视觉传感系统采集电弧增材制造表面条纹图像。提出基于边界约束条件的感兴趣区域(ROI)提取法对焊缝特征曲线进行定位,获取ROI的激光条纹像素坐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电弧... 为了研究多层单道电弧增材表面3-D成形特征,采用激光视觉传感系统采集电弧增材制造表面条纹图像。提出基于边界约束条件的感兴趣区域(ROI)提取法对焊缝特征曲线进行定位,获取ROI的激光条纹像素坐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电弧增材表面的3-D离散点数据,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对离散点拟合形成3-D实体表面。结果表明,锯齿靶标的线性标定方法,3-D重构精度在0.2mm以内;基于边界约束条件的ROI提取方法能准确定位电弧增材上表面和侧表面的条纹特征曲线。这一结果对电弧增材表面的3-D成形检测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3-D重构 感兴趣区域提取 电弧增材
下载PDF
基于圆柱抛物方程的城市环境电波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路遥 冯菊 +2 位作者 张东民 曹熙 欧阳琪翔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三维实体重建技术与柱坐标抛物方程结合的城市环境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从数字地图中提取城市建筑物高程矢量数据,建立立体光刻文件的拓扑数据结构,将其转化为抛物方程模型对应的扇形栅格数据,实现城市建筑群的三维几何模型重... 提出了一种三维实体重建技术与柱坐标抛物方程结合的城市环境电波传播预测方法。从数字地图中提取城市建筑物高程矢量数据,建立立体光刻文件的拓扑数据结构,将其转化为抛物方程模型对应的扇形栅格数据,实现城市建筑群的三维几何模型重构。同时结合聚类算法并利用城市影像信息对地表环境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地表媒质赋予不同电磁参数,实现真实城市环境下同时包含建筑物信息和地表媒质参数的一体化电磁建模。最后,采用分步傅里叶圆柱坐标系抛物方程法,对三维城市环境中电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经验模型,该方法能够考虑电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效应,可准确预测真实城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规律,且具有较高计算效率。本模型可为无线网络规划、电磁频谱地图构建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圆柱抛物方程 城市环境 电磁建模 电波传播
下载PDF
用于实时三维成像的双频结构光编解码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伟文 王帅军 刘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3,共6页
对三维重建中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光双频测量方法。首先,投影光栅将基频正弦图案和高频正弦图案结合在一起,并保留一张图片作为直流分量,高频图案用于得出鲁棒性较好的高频相位信息,基频图案得出基频相位,并对高频... 对三维重建中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光双频测量方法。首先,投影光栅将基频正弦图案和高频正弦图案结合在一起,并保留一张图片作为直流分量,高频图案用于得出鲁棒性较好的高频相位信息,基频图案得出基频相位,并对高频相位进行展开,共5幅图片。其次,用相应的解码方法计算每一像素点的相位,滤除噪声干扰,得到照相机与投影仪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相位计算出每一采样点的三维坐标,实现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相位误差的方差为5.559 1×10-6 rad2,扫描时间为0.156 3s,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有相对较高的精度。对表面深度变化复杂的物体进行三维测量,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相比较于传统的双频测量方法,本方法将投影图片数量减小到5幅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精度,可应用于扫描动态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双频编码 双频解码 实时性 相位
下载PDF
New Framework Based on Fusion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Landslide Data Sources and 3D Visualization 被引量:7
18
作者 Fermin Villalpando Jose Tuxpan +1 位作者 Jose Alfredo Ramos-Leal Simon Carranco-Lozad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Recent monitoring techniques employ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enomenon to be studied, being the coupling and adjustment of multi-source data one of the first challenges to consi... Recent monitoring techniques employ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enomenon to be studied, being the coupling and adjustment of multi-source data one of the first challenges to consider and solve.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framework of the multi-source and multi-temporal data-oriented fusion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slide events.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generate 3D virtual models(in the form of dense point clouds) and feed them back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d subsoil information. The scheme consists of three main steps. The first one is on-site data collection(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geophysical measurements, GPS measurements, and UAV/drone mapping). The second step is generation of a high-resolution 3D virtual model(~1-inch spatial resolution) from the frames acquired through the UAV using the structure of motion(SfM) processing;the developed virtual model is optimized with GPS measurements to minimize geolocation error and eliminate distortions. The last step is assembling of the acquired data in the field and densified point clou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 data, re-escalating procedure and the information stacking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odel natural risk geophysical/geological techniqu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fusion data
原文传递
High-quality indoor scene 3D reconstruction with RGB-D cameras:A brief review 被引量:4
19
作者 Jianwei Li Wei Gao +2 位作者 Yihong Wu Yangdong Liu Yanfei Shen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369-393,共25页
High-quality 3D re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vision with many applications,such as robotics and augmented reality.The advent of consumer RGB-D cameras has made a profound adva... High-quality 3D re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vision with many applications,such as robotics and augmented reality.The advent of consumer RGB-D cameras has made a profound advance in indoor scene reconstruction.For the past few years,researchers have spent significant effort to develop algorithms to capture 3D models with RGB-D cameras.As depth images produced by consumer RGB-D cameras are noisy and incomplete when surfaces are shiny,bright,transparent,or far from the camera,obtaining highquality 3D scene models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existing systems.We here review high-quality 3D indoor scen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using consumer RGB-D cameras.In this paper,we make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depth processing methods in 3D re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enhancement and completion,(ii)ICP-based,feature-based,and hybrid methods of camera pose estima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and(iii)surfac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surface fusion,optimization,and completion.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f-the-art methods is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This survey will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who want to follow best practices in designing new high-quality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econstruction image processing camera pose estimation surface fusion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点云的电力线悬挂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史洪云 虢韬 +4 位作者 王迪 王时春 赵健 刘欣 龙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70,共7页
为了解决目前电力线悬挂点定位方法鲁棒性低、定位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基于激光点云的结合局部3维重建与迭代搜索的方法对电力线悬挂点定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电力线点云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推导电力线空间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生长准则进... 为了解决目前电力线悬挂点定位方法鲁棒性低、定位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基于激光点云的结合局部3维重建与迭代搜索的方法对电力线悬挂点定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电力线点云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推导电力线空间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生长准则进行基于空间约束的区域生长,实现跨越多档的单根电力线分割;然后,对杆塔点云聚类提取杆塔中心点,以杆塔中心点连线的角平分线为基准划定每档电力线的空间分割平面;之后,对各分割平面附近电力线点云进行空间多项式局部3维重建;最后,结合分割平面迭代搜索计算重建电力线的交点,实现电力线悬挂点空间位置定位。结果表明,对于3种电压等级线路点云及2种数据质量点云,电力线悬挂点定位平均偏差均在0.09m以内,最小偏差为0.03m。该方法鲁棒性高,可以精确地实现各电压等级及各质量点云数据中的电力线悬挂点定位,为后续基于悬挂点的电力线模拟工况安全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电力线悬挂点 空间约束 区域生长 空间分割平面 局部3维重建 迭代搜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