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Global Ionosphere Map products over China reg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Hu HaiBing Ruan +2 位作者 FuQing Huang ShengYang Gu XianKang Do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00-407,共8页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ionospheric morphology monitoring,scientific research,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ssessing the credibility of G...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ionospheric morphology monitoring,scientific research,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ssessing the credibility of GIM products in data-sparse region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In this study,measurements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are leveraged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IGS-GIM products over China region in 2013-2014.The indices of mean error(ME),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and normalized RMSE(NRMSE)are then utilized to quantify the accuracy of IGS-GIM products.Results revealed distinct local time and latitudinal dependencies in IGS-GIM errors,with substantially high errors at nighttime(NRMSE:39%)and above 40°latitude(NRMSE:49%).Seasonal differences also emerged,with larger equinoctial deviations(NRMSE:33.5%)compared with summer(20%).A preliminary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irregular assimilation of sparse IGS observations,compounded by China’s distinct geomagnetic topology,may manifest as error variat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deling based solely on IGS-GIM observations engenders inadequate representations across China and that a thorough examination would proffer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advancing region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data assessment
下载PDF
基于图优化的GNSS/双目视觉/惯性SLAM系统开发及应用
2
作者 夏琳琳 宋梓维 +1 位作者 方亮 孙伍虹志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3,共9页
为提高机器人室外长航时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图优化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双目视觉/惯性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系统开发及应用。将空间中的线特征作为几何约束的补充,集成至前端的特征提取及后端的位姿优化线程,提升位姿解算精度... 为提高机器人室外长航时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图优化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双目视觉/惯性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系统开发及应用。将空间中的线特征作为几何约束的补充,集成至前端的特征提取及后端的位姿优化线程,提升位姿解算精度。同时,以因子图构建联合优化的图结构,并推导出全局观测误差模型。近200 m的BullDog-CX机器人巡检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于VINSFusion和PL-VINS分别取得约12.6%及3.4%的定位精度提升,为室外机器人长航时导航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双目视觉/惯性SLAM系统 图优化 线特征约束 全局观测 多传感器融合
下载PDF
GNSS露天矿监测中观测距离、时间与精度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齐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 GNSS在线监测具有全天候监测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矿边坡监测。其观测精度受观测时长及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制约,建立观测时长、监测站至基准站距离与观测精度的回归模型能有效确定合理观测时长。本文以鞍钢露天矿GNSS在线监测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不同观测距离、时长对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精度与距离、时长的三因素回归模型。其中,精度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7、0.96、0.97,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33 mm、0.30 mm、0.17 mm;时间拟合模型在N、E、U方向的三因素相关性分别为0.96、0.93、0.93,检验模型精度分别为0.14 h、0.06 h、0.08 h。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精度和距离为约束条件,为基于GNSS露天矿边坡在线监测预警观测时长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露天矿边坡监测 观测距离 观测时间 观测精度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利用智能手机实现GNSS差分定位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昕 赵旭朦 +1 位作者 康光清 郑景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122-124,128,共4页
探讨了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差分定位的方法和可行性。通过结合智能手机内置的GNSS接收器和相关传感器以及差分定位技术,对智能手机定位进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差分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定位精度... 探讨了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差分定位的方法和可行性。通过结合智能手机内置的GNSS接收器和相关传感器以及差分定位技术,对智能手机定位进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差分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定位精度良好。因此利用智能手机实现GNSS差分定位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定位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移动端定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gnss观测值 差分定位 定位精度评定
下载PDF
基于GNSS-RTK定位的无人机L波段探空系统标定方法
5
作者 冉峰 赵浩阳 +2 位作者 叶飞 沈俊佑 许海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探空观测系统升级换代工作逐步推进,降低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数据差异的需求尤为迫切。利用无人机GNSS-RTK定位信息研究新的标定方法,相较传统标定手段,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极大的降低测量误差,新的标定方法更加科学有...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探空观测系统升级换代工作逐步推进,降低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数据差异的需求尤为迫切。利用无人机GNSS-RTK定位信息研究新的标定方法,相较传统标定手段,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极大的降低测量误差,新的标定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对保证测风数据的有效性,提高高空气象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空系统 gnss-RTK 北斗卫星导航探空观测系统 标定方法 无人机 网络RTK
下载PDF
基于Anubis的Multi-GNSS观测质量评估与可视化表达
6
作者 董国桥 王友昆 +3 位作者 胡伟清 寸寿才 施明鲜 刘晨 《工程勘察》 2024年第7期40-43,共4页
为满足Multi-GNSS观测数据质量评估的需求,基于G-Nut/Anubis和MATLAB软件开发了多指标量化与可视化表达程序KMQC。该程序能够显著改善原生Anubis存在的交互性差和可视化性能低等问题,可便捷地输出BDS、GPS和GLONASS等系统的观测质量分... 为满足Multi-GNSS观测数据质量评估的需求,基于G-Nut/Anubis和MATLAB软件开发了多指标量化与可视化表达程序KMQC。该程序能够显著改善原生Anubis存在的交互性差和可视化性能低等问题,可便捷地输出BDS、GPS和GLONASS等系统的观测质量分析图表。本研究采集了KMCORS中3个基准站2022年7d的RNX3观测数据,对KMQC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程序可高效输出CORS站的Multi-GNSS观测数据评估结果,并能够通过各型图表进行直观表达。因此,该软件能够显著降低多元GNSS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核难度,可有效辅助质检部门及时监控CORS系统的运行健康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gnss G-Nut/Anubis MATLAB 观测质量评估
下载PDF
星基GNSS掩星事件预报方法分析
7
作者 刘宾 张绍成 +1 位作者 何友林 虢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事件快速预报方法,以辅助掩星接收机快速捕获和跟踪GNSS掩星信号,从而保证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有效观测时长:对地球局部曲率中心进行修正,得到更为精准的切线高度;然后设置掩星事件的判决条件,采用极值的方式快速预报出符合阈值的掩星事件;最后对全球内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率中心的修正距离最大值可至45 km,曲率半径波动范围可达到65 km,足以影响掩星探测的准确预报。基于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掩星预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漏报率低于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掩星漏报率约14.5%,且预报掩星开始时间大多提前5~10 s;证明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星基掩星事件的预报,以辅助接收机准确捕获和跟踪信号,提升掩星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和有效观测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 掩星预报 地球曲率改正 开环跟踪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
下载PDF
GNSS载波相位精密时间传递数据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涂锐 张鹏飞 +4 位作者 张睿 范丽红 韩军强 王思遥 卢晓春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精密时间传递是时频领域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其众多优势成为精密时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基于高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时间传递技术成为GNSS时频领... 精密时间传递是时频领域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其众多优势成为精密时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基于高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时间传递技术成为GNSS时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GNSS载波相位精密时间传递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数据处理涉及的观测模型、模糊度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阐述,对精准性、一致性、稳健性、连续性、实时性、完好性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应该重点解决非差与差分处理模型统一性、不同机理融合时间服务统一性和天空地海地下时间服务无缝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载波相位 精密时间传递 数据处理 观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简述及数据产品应用现状
9
作者 王阅兵 师宏波 +4 位作者 李瑜 王坦 邹锐 张锐 谭凯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30,共1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该网络产出的中国大陆长期构造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应变率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和多边形应变时间序列等几类基础产品,分析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动态趋势和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展望未来GNSS在高精度地壳运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国内海量GNSS观测数据的共享,提升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精度,将产出更为精细的科学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测分析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地壳形变 gnss数据产品 数据共享 融合定位
下载PDF
基于GNSS浮标的波浪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德洋 林良师 +1 位作者 郭冉 李昌达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4期43-50,共8页
波浪观测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资源调查、航海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浮标进行波浪观测的方法具有全天候、实时、准确度高、价格低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 波浪观测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资源调查、航海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浮标进行波浪观测的方法具有全天候、实时、准确度高、价格低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以在浮标上集成其他海洋环境测量仪器,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NSS浮标的波浪参数反演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浙江温州海域,在海试过程中,同公认的波浪骑士浮标对比,平均波高相关系数达到0.95,标准差为4.06 cm,平均波周期相关系数为0.92,标准差为0.24 s,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本文所用浮标系统还可以搭载多种海洋环境要素观测传感器,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接收终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浮标 波浪观测 参数反演
下载PDF
GNSS静态观测技术在石油勘探坐标转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雪峰 韩树祥 +1 位作者 石雪峰 王亚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3期133-135,141,共4页
随着国家CGCS2000坐标系统的推广使用,我国石油行业存在巨大的坐标系统转换需求。以沁水盆地为例,基于已有国家控制点并新增部分控制点,构建了研究区GNSS控制网,再采用静态观测对各控制点进行两时段的连续观测,然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随着国家CGCS2000坐标系统的推广使用,我国石油行业存在巨大的坐标系统转换需求。以沁水盆地为例,基于已有国家控制点并新增部分控制点,构建了研究区GNSS控制网,再采用静态观测对各控制点进行两时段的连续观测,然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解算,求取研究区坐标转换参数,转换成果经过精度验核满足石油行业精度要求。实践表明,GNSS静态观测技术具有精度高、野外操作适应性强、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石油行业的坐标系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静态观测 坐标系统转换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基于DCB和OSB产品的GNSS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对比与分析
12
作者 刘宏辉 王潜心 +2 位作者 余志浩 王茂雷 刘永梁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不断建设,精密单点定位(PPP)可用频率和通道逐步多元化.文中在原始观测方程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适用于差分码偏差(DCB)产品和绝对偏差(OSB)产品的双频无电离层组合(IF)PPP模型,并利用50个MGEX(Multi-GNSS E...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不断建设,精密单点定位(PPP)可用频率和通道逐步多元化.文中在原始观测方程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适用于差分码偏差(DCB)产品和绝对偏差(OSB)产品的双频无电离层组合(IF)PPP模型,并利用50个MGEX(Multi-GNSS Experiment)测站的10 d连续观测数据对两种策略对比分析了各GNSS系统PPP模型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采用OSB产品的PPP模型在性能上与传统的DCB产品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而且OSB产品在使用时更便利,更适合未来多频PPP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精密单点定位(PPP) 差分码偏差(DCB)产品 绝对偏差(OSB)产品 MGEX(Multi-gnss Experiment)
下载PDF
多种观测环境下GNSS数据质量分析
13
作者 马传宁 李德健 +3 位作者 关辅兴 王明亮 赵忠海 周成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S01期24-26,共3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民生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控制点勘选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GNSS控制点勘选工作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自然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升GNSS控制点勘选工作效率,减轻GNSS控制点勘选难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民生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控制点勘选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多,无形中增加了GNSS控制点勘选工作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自然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升GNSS控制点勘选工作效率,减轻GNSS控制点勘选难度,特开展了多种特定观测环境下GNSS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表明:GNSS控制点数据质量对距离变电站、水面远近没有影响;光滑连片铁皮建(构)筑物对距离100 m的GNSS控制点观测数据质量无影响;扼流圈天线可以极大地提高GNSS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控制点 观测环境 数据质量 扼流圈天线
下载PDF
一种基于ARIMA模型的GNSS伪距观测值预测方法
14
作者 何海波 武慧琳 徐波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针对在峡谷、隧道或桥下通道环境下,导航服务信号中断和信号延迟所造成的精度损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IMA模型的GNSS观测值预测方法。本方法利用GNSS伪距观测值相邻历元间的一阶差分序列建立ARIMA(1,1,1)预测模型,通过二阶差分序列... 针对在峡谷、隧道或桥下通道环境下,导航服务信号中断和信号延迟所造成的精度损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IMA模型的GNSS观测值预测方法。本方法利用GNSS伪距观测值相邻历元间的一阶差分序列建立ARIMA(1,1,1)预测模型,通过二阶差分序列的趋势项判断卫星相对用户伪距变化趋势的转折点,获得模型的AR系数;根据前一历元原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确定MA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RIMA(1,1,1)模型的GNSS伪距观测值预测的最大较差为0.309 m,能够改善卫星导航模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弥补信号延迟或卫星信号被短暂遮挡造成的精度下降,保障卫星导航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距观测 观测值预测 ARIMA模型 gnss
下载PDF
测地型GNSS接收机检校数据采集参数设置探讨
15
作者 王露露 许文婧 +2 位作者 李旗 吴满意 昌红义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1期9-14,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NSS接收机产品的测量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GNSS接收机现行的检校规程、规范相对滞后,对应的高度截止角、采样间隔、观测时段等检校数据采集参数设置方法也未得到更新,影响了GNSS接收机检校的作业效率。本文对GN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NSS接收机产品的测量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GNSS接收机现行的检校规程、规范相对滞后,对应的高度截止角、采样间隔、观测时段等检校数据采集参数设置方法也未得到更新,影响了GNSS接收机检校的作业效率。本文对GNSS接收机检校数据采集中采用不同参数引起的检校精度变化进行分析,优化组合应用这些参数。通过试验表明,检校数据采集前高度截止角预设值应控制在15°~30°,采样间隔预设值应控制在1~5 s,观测时段预设值应控制在30~60 min。最后,以提高作业效率为目的,提出4种参数预设值组合方案,通过与现行规定参数预设值进行对比分析,推荐使用“高度截止角为15°、采样间隔为5 s、观测时段为45 min”的检校参数预设值组合,为相关规程、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接收机检校 数据采集参数 高度截止角 采样间隔 观测时段 基线解算
下载PDF
GNSS观测系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冯建强 范哲 高振铭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7期59-64,共6页
GNSS自动化变形观测技术可替代传统人工观测,提高监测实时性,降低工程运营成本,因而备受瞩目。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搭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观测系统。为验证系统样机观测精度,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渠道开展了基于短基线... GNSS自动化变形观测技术可替代传统人工观测,提高监测实时性,降低工程运营成本,因而备受瞩目。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搭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观测系统。为验证系统样机观测精度,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渠道开展了基于短基线精度的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GNSS接收机在短基线观测条件下,内、外符合精度较好,数据准确性置信水平较高,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动化变形监测提供服务。该应用对推动国家北斗GNSS设备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观测系统 自主研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精度测试
下载PDF
GNSS-R研究进展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82
17
作者 刘经南 邵连军 张训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5-960,共6页
全面评述了GNSS-R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海面测高、海面风场遥感、土壤湿度探测以及星载实验等几个主要方面,从软件接收机和反演模型两个方面分析了GNSS-R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gnss-R 测高 海面风场 软件接收机 星载观测
下载PDF
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评估 被引量:8
18
作者 占伟 刘志广 +2 位作者 苏建锋 夏峰 孟宪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共4页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期观测时间不一致会影响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的精度,如果绝对值在3 mm/a以内的速度差为可接受值,那么建议相邻两期观测时期差应控制在25天之内;延长每期观测时间和缩短观测周期能提高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流动观测 水平速度场 精度评估 观测时长 观测周期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W)7.4地震GNSS同震形变场及其断层滑动分布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迪晋 王东振 +6 位作者 赵斌 李瑜 赵利江 王阅兵 聂兆生 乔学军 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7-551,共15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4地震作为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次强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烈关注.本文基于震后GNSS流动观测和区域连续GNSS站资料,解算了106个站点的同震形变及其中17个站点的高频形变波形.同震...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W)7.4地震作为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次强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烈关注.本文基于震后GNSS流动观测和区域连续GNSS站资料,解算了106个站点的同震形变及其中17个站点的高频形变波形.同震形变场显示玛多地震具有典型的左旋走滑特征,GNSS观测到的最大同震位移达到1.2 m.GNSS与InSAR数据相符度较高,GNSS提供了准确的近场形变信息.基于GNSS同震形变场,本文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并计算了发震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发震断层的滑动破裂存在多个凹凸体,破裂分段特征明显且出露地表,与野外地表破裂考察和余震分布吻合,主体破裂位于断层面0~10 km的浅部区域,最大滑动量达到4.6 m,地震矩1.63×10^(20)N·m,矩震级为M_(W)7.4;发震断层上静态库仑应力增加区域与余震分布具有一致性,说明余震主要是由静态库仑应力加载而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gnss观测 同震位移场 滑动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