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术前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术前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获取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Lauren分型将入组病例...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术前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术前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获取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Lauren分型将入组病例分为三组,其中弥漫型17例,混合型21例,肠型10例。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碘浓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测量胃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增强各期不同分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按约登指数为最大原则得出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弥漫型胃癌的各项参数值均高于肠型及混合型胃癌,弥漫型与混合型、弥漫型与肠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混合型与肠型除动脉期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诊断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758、0.819、0.739、0.861及0.889、0.825、0.832、0.881;诊断阈值分别为1.26、0.12、7.91、0.75及1.81、0.52、8.28、0.91;动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中,静脉期AUC最大;动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中,静脉期AUC最大。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可为术前鉴别胃癌Lauren分型提供更多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影像改善脑部CT平扫影像质量的能力,并与常规探测器CT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的病人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12±...目的探讨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影像改善脑部CT平扫影像质量的能力,并与常规探测器CT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的病人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12±13.58)岁。根据能谱CT和常规CT检查将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能谱CT获取的数据重建为单能谱(66 ke V)影像(A1组)和混合能谱影像(A2组);常规CT使用与能谱CT相同辐射剂量的扫描方案获取影像(B组)。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3组影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影像噪声、后颅窝伪影、脑灰质和白质对比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等级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单能谱影像和常规影像之间的CT值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阅片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A1组、A2组和B组的影像噪声、SNR、CNR分别为(1.87±0.38)HU、(2.14±0.46)HU和(2.25±0.49)HU,18.42±4.56、15.45±3.12和14.33±3.52,4.46±0.67、3.41±0.44和3.52±0.55。A1组的噪声、SNR和CNR均优于A2组和B组(均P<0.001),A2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2组比A1组后颅窝兴趣区的CT值降低[(25.78±1.39)HU∶(29.47±1.82)HU,P<0.001],A2组受伪影影响大于A1组。A1、A2和B组中主观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0,1.5)、2(2.0,2.8)和3(2.1,3.0),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能谱CT与常规CT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83 m Sv和1.88 m Sv。结论与常规CT相比,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66 ke V成像在脑部CT平扫中,改善了影像质量并减少了后颅窝伪影,且不增加辐射剂量。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技术对固定义齿植入产生伪影的抑制和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有义齿植入患者头颈部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 V图像中义齿产生伪影处的CT值、噪声(SD值)、金属伪...目的研究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技术对固定义齿植入产生伪影的抑制和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有义齿植入患者头颈部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 V图像中义齿产生伪影处的CT值、噪声(SD值)、金属伪影指数(AI),比较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 V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图像CT1(义齿根部伪影暗区)[-336.50(-1024.00,-77.00)]与单能谱110 ke V图像[-195.00(-700.40,4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常规图像CT2(受义齿伪影干扰的口腔中部舌部软组织)[102.80(4.60,210.20)]与单能谱110 ke V[46.10(-0.20,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常规图像CT3(后颈部竖脊肌)[51.80(38.10,60.50)]与单能谱110 ke V图像[50.40(42.70,5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单能谱110 ke V图像│CT2-CT3│[14.55(0.00,44.00)]明显小于常规图像[51.30(0.30,168.30)](P=0.00)。单能谱110 ke V图像的SD2值[14.75(7.80,35.00)]显著小于常规图像[23.25(7.60,56.00)](P=0.00)。单能谱110 ke V图像的AI值[12.76(3.53,34.14)]显著小于常规图像[19.00(2.43,54.32)](P=0.00)。结论对于义齿植入术后患者,与常规图像相比较,单能谱110 ke V图像能有效减少伪影,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新一代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SVC)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30例患者,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所有扫描图像重建为8个序列,包括120 k Vp常规扫描成像及40、50、60、70、80、90、100 ke V能级的能谱图像。在各组SVC管腔...目的评估新一代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SVC)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30例患者,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所有扫描图像重建为8个序列,包括120 k Vp常规扫描成像及40、50、60、70、80、90、100 ke V能级的能谱图像。在各组SVC管腔近、中、远段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各个感兴趣区及前胸壁均匀脂肪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值,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共同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图像质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并计算Kappa(κ)值评价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结果各个能级水平SVC管腔近、中、远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能谱40 ke V时SVC管腔平均CT值为(223.51±40.35)HU,SNR为13.56±4.18,CNR为24.15±6.58,明显高于其他各能级组和常规扫描组[CT值:(97.70±13.85)HU;SNR:4.59±1.41;CNR:9.69±2.81](P<0.005)。所有患者所接受的平均ED为(2.04±0.63)m Sv。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1(1,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8,P=0.720)。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κ=0.863,P=0.000)。结论应用能谱探测器CT可以良好地显示SVC,且显影最佳的单能谱能级是40 ke V。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术前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术前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获取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Lauren分型将入组病例分为三组,其中弥漫型17例,混合型21例,肠型10例。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碘浓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测量胃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增强各期不同分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按约登指数为最大原则得出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弥漫型胃癌的各项参数值均高于肠型及混合型胃癌,弥漫型与混合型、弥漫型与肠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混合型与肠型除动脉期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诊断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758、0.819、0.739、0.861及0.889、0.825、0.832、0.881;诊断阈值分别为1.26、0.12、7.91、0.75及1.81、0.52、8.28、0.91;动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中,静脉期AUC最大;动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中,静脉期AUC最大。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可为术前鉴别胃癌Lauren分型提供更多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影像改善脑部CT平扫影像质量的能力,并与常规探测器CT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的病人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12±13.58)岁。根据能谱CT和常规CT检查将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能谱CT获取的数据重建为单能谱(66 ke V)影像(A1组)和混合能谱影像(A2组);常规CT使用与能谱CT相同辐射剂量的扫描方案获取影像(B组)。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3组影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影像噪声、后颅窝伪影、脑灰质和白质对比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等级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单能谱影像和常规影像之间的CT值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阅片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A1组、A2组和B组的影像噪声、SNR、CNR分别为(1.87±0.38)HU、(2.14±0.46)HU和(2.25±0.49)HU,18.42±4.56、15.45±3.12和14.33±3.52,4.46±0.67、3.41±0.44和3.52±0.55。A1组的噪声、SNR和CNR均优于A2组和B组(均P<0.001),A2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2组比A1组后颅窝兴趣区的CT值降低[(25.78±1.39)HU∶(29.47±1.82)HU,P<0.001],A2组受伪影影响大于A1组。A1、A2和B组中主观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0,1.5)、2(2.0,2.8)和3(2.1,3.0),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能谱CT与常规CT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83 m Sv和1.88 m Sv。结论与常规CT相比,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66 ke V成像在脑部CT平扫中,改善了影像质量并减少了后颅窝伪影,且不增加辐射剂量。
文摘目的研究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技术对固定义齿植入产生伪影的抑制和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有义齿植入患者头颈部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 V图像中义齿产生伪影处的CT值、噪声(SD值)、金属伪影指数(AI),比较常规图像和单能谱110 ke V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图像CT1(义齿根部伪影暗区)[-336.50(-1024.00,-77.00)]与单能谱110 ke V图像[-195.00(-700.40,4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常规图像CT2(受义齿伪影干扰的口腔中部舌部软组织)[102.80(4.60,210.20)]与单能谱110 ke V[46.10(-0.20,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常规图像CT3(后颈部竖脊肌)[51.80(38.10,60.50)]与单能谱110 ke V图像[50.40(42.70,5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单能谱110 ke V图像│CT2-CT3│[14.55(0.00,44.00)]明显小于常规图像[51.30(0.30,168.30)](P=0.00)。单能谱110 ke V图像的SD2值[14.75(7.80,35.00)]显著小于常规图像[23.25(7.60,56.00)](P=0.00)。单能谱110 ke V图像的AI值[12.76(3.53,34.14)]显著小于常规图像[19.00(2.43,54.32)](P=0.00)。结论对于义齿植入术后患者,与常规图像相比较,单能谱110 ke V图像能有效减少伪影,进一步提高头颈部CT图像质量。
文摘目的评估新一代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SVC)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30例患者,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所有扫描图像重建为8个序列,包括120 k Vp常规扫描成像及40、50、60、70、80、90、100 ke V能级的能谱图像。在各组SVC管腔近、中、远段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各个感兴趣区及前胸壁均匀脂肪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值,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共同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图像质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并计算Kappa(κ)值评价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结果各个能级水平SVC管腔近、中、远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能谱40 ke V时SVC管腔平均CT值为(223.51±40.35)HU,SNR为13.56±4.18,CNR为24.15±6.58,明显高于其他各能级组和常规扫描组[CT值:(97.70±13.85)HU;SNR:4.59±1.41;CNR:9.69±2.81](P<0.005)。所有患者所接受的平均ED为(2.04±0.63)m Sv。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1(1,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8,P=0.720)。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κ=0.863,P=0.000)。结论应用能谱探测器CT可以良好地显示SVC,且显影最佳的单能谱能级是40 ke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