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or monitoring and online measurement correction in electric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1
作者 张惠良 荣冈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4-667,共4页
The recalibr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keeping the system running steadily.However,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solids/gas transport,online calibration can... The recalibr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keeping the system running steadily.However,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solids/gas transport,online calibration can not be implemented and the data from this sensor may be unreliable due to the sensor pipe interior wall abrasion during pneumatic transport,so the solids concentration calculated from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based on these data will be highly inaccurate.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electrode relative capacitance variation of electrode pair spacing 1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the abrasion of sensor pipe interior wall, so this relative capacitance variation when the sensor is filled with air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demanding offline system recalibration when the wall abrasion goes significant.Furthermore, while the pipe interior wall abrasion is not very serious, online correcting measured inter-electrode capacitance with wall capacitance vari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在线测量技术 ECT系统 流体 电极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下载PDF
A bionic approach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coupling of an MEMS capacitive sensor in ultralow force measurement
2
作者 Wendi GAO Bian TIAN +9 位作者 Cunlang LIU Yingbiao MI Chen JIA Libo ZHAO Tao LIU Nan ZHU Ping YANG Qijing LIN Zhuangde JIANG Dong SUN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97-317,共21页
Capacitive sensors are efficient tools for biophysical force measurement,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ellular behavior.However,attention has been rarely given on the influences of external mechanical and... Capacitive sensors are efficient tools for biophysical force measurement,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ellular behavior.However,attention has been rarely given on the influences of external mechanical and internal electrical interferences on capacitive sensors.In this work,a bionic swallow structure design norm was developed for mechanical decoupling,and the influence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were fully analyzed and optimized.A bionic feather comb distribution strategy and a portable readout circuit were proposed for eliminating electrostatic interferences.Electrostatic instability was evaluated,and electrostatic decoupling performance was verified on the basis of a novel measurement method utilizing four complementary comb arrays and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readouts.An electrostatic pulling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bionic swallow structure hardly moved by 0.770 nm,and the measurement error was less than 0.009% for the area-variant sensor and 1.118% for the gap-variant sensor,which can be easily compensated in readouts.The proposed sensor also exhibit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electrostatic rotation,and the resulting measurement error dropped below 0.751%.The rotation interferences were less than 0.330 nm and(1.829×10^(-7))°,which were 35 times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differential one.Based on the proposed bionic decoupling method,the fabricated sensor exhibited overwhelming capacitive sensitivity values of 7.078 and 1.473 pF/μm for gap-variant and area-variant devices,respectively,which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current devices.High immunity to mechanical disturbances was maintained simultaneously,i.e.,less than 0.369% and 0.058% of the sensor outputs for the gap-variant and area-variant devices,respectively,indicating its grea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ver existing devices and feasibility in ultralow biomedical force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capacitive sensor BIONICS operation instabil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decoupling biomedical force measurement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应用于平面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电容阵列传感器设计
3
作者 郭志恒 任嘉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203,共9页
平面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表面/亚表面缺陷探伤检测,或传感器安装受限制等无损检测应用领域。针对常规平面ECT系统所采用的方形结构阵列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较差、中心区域成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阵... 平面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表面/亚表面缺陷探伤检测,或传感器安装受限制等无损检测应用领域。针对常规平面ECT系统所采用的方形结构阵列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较差、中心区域成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阵列平面电容传感器,该传感器由7个单元传感电极构成蜂巢结构阵列。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由COMSOLTM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并设定静电场边界条件,求解并获得传感器的电场分布、极间电容值以及计算灵敏度矩阵。通过与相同尺寸的3×3方形阵列传感器进行比较,来评估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的关键性能,即极间电容变化值和灵敏度分布均匀性。此外,传感器实物采用印刷电路板技术设计制作,结合线性反投影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和验证两种结构传感器的成像性能。经过数值成像实验和实物重建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有利于电容传感信号检测,改善了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了平面ECT系统中心区域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电容传感器 蜂巢结构阵列 电容层析成像 灵敏度图
下载PDF
低轴间耦合的三维电场传感器
4
作者 赵振刚 李宜锬 +1 位作者 杨玄奕 罗川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使用正交排列的电容式传感单元的三维电场传感器(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 field sensor,3D EFS)测量空间电场时,轴间耦合效应会严重影响EFS的测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电场屏蔽电极,以降低3D EFS的轴间耦合效应,提高测量精度。首先... 使用正交排列的电容式传感单元的三维电场传感器(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 field sensor,3D EFS)测量空间电场时,轴间耦合效应会严重影响EFS的测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电场屏蔽电极,以降低3D EFS的轴间耦合效应,提高测量精度。首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构建电场分布模型。其次,根据仿真结果建立带屏蔽电极的3D EFS电容式传感单元的屏蔽电极模型。最后,建立任意角度的测试平台,将带有屏蔽电极的3D EFS和无屏蔽电极的3D EFS进行实验对比。结果显示,有屏蔽电极的3D EFS的测量偏差在3.2%以内,比无屏蔽电极的3D EFS的测量偏差减少12%。因此,所设计的基于电场屏蔽结构的3D EFS可以使解耦矩阵更加可靠,有效降低空间电场测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场传感器 空间电场 仿真分析 轴间耦合 电场屏蔽
下载PDF
同面阵列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评估研究
5
作者 李瑞航 张玉燕 +2 位作者 温银堂 潘钊 李泓漾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921,共7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系统评估了3×4阵列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结果表明,减少电极间距和增加接触边缘长度有利于提高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提出了一种评估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指标——电极利用率。对不... 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系统评估了3×4阵列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结果表明,减少电极间距和增加接触边缘长度有利于提高电极对输出信号质量。提出了一种评估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指标——电极利用率。对不同独立电极数量电极利用率的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增加独立电极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输出信息,且引入大量噪声。随着独立电极数量增加,电极利用率下降,解释了独立电极数量增加输出信号质量反而下降的原因。图像重建结果与电极利用率分析结论一致。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电极利用率评估多电极同面电容传感器输出信号质量的有效性。该方法和结论可为同面电容传感器阵列电极设计和输出信号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同面阵列电容检测 同面电容传感器 信号质量评估 电极利用率
下载PDF
用于测量介电常数的叉指电容传感器设计
6
作者 牛雯琦 马润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7,共5页
为实现保持一定精度的低成本测量样品介电常数,提出了一种改良型叉指电容传感器结构和便捷的测量方法。通过传感器模型和测量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借助极间电容建立了归一化输出信号电压幅度与介电常数的线性关系,提供了通过归一化输出电... 为实现保持一定精度的低成本测量样品介电常数,提出了一种改良型叉指电容传感器结构和便捷的测量方法。通过传感器模型和测量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借助极间电容建立了归一化输出信号电压幅度与介电常数的线性关系,提供了通过归一化输出电压幅度得出介电常数的便捷方法。在无需严格限制待测材料尺寸的情况下,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和测量方法可对材料实现快速测量。实际校准和测量表明:对于相对介电常数在5.6以下的材料,本文传感器和方法可实现相对误差小于3%的介电检测,且具有测量便捷、成本低、尺寸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介电常数 叉指电极 边缘电场
下载PDF
Twin-array capacitance sensor for multi-parameter measurements of multiphase flow 被引量:1
7
作者 Daoye Yang Xinfeng X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3-176,共14页
We propose a twin-array capacitance (TAC) senso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oncentration, velocity, and flowrate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Using the sensitivity non-uniformity of a neighboring electrode, the regiona... We propose a twin-array capacitance (TAC) senso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oncentration, velocity, and flowrate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Using the sensitivity non-uniformity of a neighboring electrode,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was reconstructed directly. Additionall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apacitance of the sensors composed of a different number of electrodes. TAC sensors with 4, 6, and 8 electrodes were found to be the best for regiona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Based on this, the 8-electrode twin-plane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sensor, the 4-electrode TAC sensor, and the 6-electrode TAC sensor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velocity, and fiowrate of granules in granular flow. The flowrates measured by ECT and TAC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lowrate obtained by a gravity sensor to verify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Experiments on vertical and inclined pipelines with granular flow were carried out. We found that the flowrate accuracy of the 4-electrode TAC is distinc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6-electrode TAC in the vertical pipeline while the flowrate accuracy of the 4-electrode TAC and the 6-electrode TAC were similar for the inclined pipe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array capacitance sensor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CONCENTRATION VELOCITY Flowrate
原文传递
用于电力巡检机器人智能夹持及旋拧作业的柔性触觉末端
8
作者 郭欣欣 滕飞 +3 位作者 郭旭 刘健 张培远 刘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面向电力巡检机器人对旋拧作业状态进行精确监测的需求,采用聚乙烯醇、溴化钠作为介电层,并结合纱网-砂纸倒模工艺,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结构化复合离子凝胶介电层的高灵敏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于离子凝胶介电层和微结构的引入,该电容... 面向电力巡检机器人对旋拧作业状态进行精确监测的需求,采用聚乙烯醇、溴化钠作为介电层,并结合纱网-砂纸倒模工艺,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结构化复合离子凝胶介电层的高灵敏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于离子凝胶介电层和微结构的引入,该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在较低压力下(0~75kP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6.85kPa^(-1))以及高线性度(相关系数R^(2)=0.994),在较高压力下(75~270kPa)也能具备一定的灵敏度(12.58kPa^(-1))和更高的线性度(R2=0.997)。由于粗糙表面容易形变,该传感器的最小检测限为2kPa,立体网格结构也使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特性(60ms)以及在频率4Hz压力加载下稳定的信号响应。结合差动式结构与所研制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开发了一种具有夹持及旋拧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柔性触觉末端,并将其应用于单模ST尾纤与旋钮开关两类旋拧作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柔性触觉末端可以有效区分旋拧过程中相对滑动、正常旋拧以及卡壳三种常见状态,有效提升电力巡检机器人作业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末端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灵敏度 旋拧作业 电力巡检机器人
下载PDF
土样含水量快速测定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建东 段铁城 +1 位作者 石建华 谢卫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土壤含水量的速测受土壤电导和土壤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何确保测试精度是实现土壤含水量速测的关键。首先分析了土壤含水量速测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并从低成本快速测试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实现土样含水量测试的电容传感技术、传感器... 土壤含水量的速测受土壤电导和土壤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何确保测试精度是实现土壤含水量速测的关键。首先分析了土壤含水量速测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并从低成本快速测试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实现土样含水量测试的电容传感技术、传感器结构和原理 ,并给出了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处理电路。使用速测技术设计而成的测定仪器测试结果与常规烘干称重法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量 测定 传感器 电容取样 介电常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56
10
作者 赵玉磊 郭宝龙 闫允一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09-1920,共12页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技术是以医学CT技术为基础,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对ECT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并逐类进行总结论述。比较了不...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技术是以医学CT技术为基础,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对ECT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并逐类进行总结论述。比较了不同结构的电容传感器,并对传感器参数的优化方法进行总结。讨论了测量电容值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劣性。在归纳主要图像重建算法及其改进方法的同时,还分析了典型算法的原理和流程。总结了ECT系统的各种主要工程应用和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有待发展的若干研究课题及关键技术,并对某些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电容传感器 数据采集 图像重建 再工程化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径向电极对传感器性能及敏感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阳 陈德运 +1 位作者 郑贵滨 孙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49-155,共7页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受多相流介质分布的影响,软场特性给图像重建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以8电极油水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径向电极及其嵌入尺寸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值及敏感场分布...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受多相流介质分布的影响,软场特性给图像重建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以8电极油水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径向电极及其嵌入尺寸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值及敏感场分布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径向电极的嵌入尺寸,从而能够在缩小测量电容值的动态变化范围,减轻数据采集电路设计难度的同时,提高电容响应的灵敏度,改善传感器敏感场的分布,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容层析成像 径向电极 电容敏感场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两相流检测ECT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雷 王保良 +2 位作者 冀海峰 黄志尧 李海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3-477,共5页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难以解决的提高数据采集速度与降低噪声之间的矛盾以及抗杂散电容干扰等问题 ,基于电荷放大原理 ,研制了一种高速电容数据采集电路 .与充放电及交流法原理电路相比 ,在一个测量周期内 ,只需一次充放电即可完成对电...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难以解决的提高数据采集速度与降低噪声之间的矛盾以及抗杂散电容干扰等问题 ,基于电荷放大原理 ,研制了一种高速电容数据采集电路 .与充放电及交流法原理电路相比 ,在一个测量周期内 ,只需一次充放电即可完成对电容的测量 ,不产生脉动噪声 ,故无需滤波器 ,易于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 .同时采用了并行测量方式、高速芯片和高速通讯等优化措施 .经测定对 12电极电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速度可达 6 0 0幅 /s.对杂散电容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系统灵敏度为 4 .8V/p F,可分辨的最小电容变化量为 0 .5 f F,满足工业实用化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检测 ECT 数据采集系统 电容测量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电容传感器 电荷放大原理
下载PDF
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电场分布与误差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小康 蒲红吉 +2 位作者 郑方燕 冯济琴 于治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57-2264,共8页
针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量程小和测量环境要求苛刻等不足,提出研究一种以高频时钟脉冲作为计量基准的新型纳米位移传感器,利用差动平行电容极板构建的交变电场进行精密测量。为了优化传感参数并提高测量精度,对纳米时栅传感器在不同参数... 针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量程小和测量环境要求苛刻等不足,提出研究一种以高频时钟脉冲作为计量基准的新型纳米位移传感器,利用差动平行电容极板构建的交变电场进行精密测量。为了优化传感参数并提高测量精度,对纳米时栅传感器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电场分布与误差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其测量特征,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仿真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传感器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找出不同参数与误差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传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实验表明:在200 mm测量范围内,传感器精度达到±300 nm。为纳米时栅优化设计和精度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测量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时栅 电场分布 误差特性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场域剖分及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德运 杨从晶 +2 位作者 郑贵滨 于晓洋 孙立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敏感场受多相流介质分布的影响,软场特性给图像重建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重建图像质 量,对敏感场分布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采用有限元法,通过对敏感机理的分析,提出一种利用不等间距的场域剖分方法, 对敏感场分... 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敏感场受多相流介质分布的影响,软场特性给图像重建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重建图像质 量,对敏感场分布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采用有限元法,通过对敏感机理的分析,提出一种利用不等间距的场域剖分方法, 对敏感场分布进行计算机仿真,依据敏感场计算的数据及测量结果,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重建算法。实验证明有限元 模型是正确的,说明利用不等间距的剖分形式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重建的图像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场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算法 传感器 仿真结果 重建图像 剖分 实验证明 场分布 正确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莉莉 陈德运 +2 位作者 于晓洋 刘金泽 邓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522,共8页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信号微弱,信噪比低等问题,分析电容传感器各结构参数对系统物理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传感器敏感场场域的数学模型,从软场角度,介质分布,敏感场的均匀性以及传感器结构参数等方面进...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信号微弱,信噪比低等问题,分析电容传感器各结构参数对系统物理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传感器敏感场场域的数学模型,从软场角度,介质分布,敏感场的均匀性以及传感器结构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函数。采用响应面方法对隐式函数进行拟合,得到响应面方程并加以验证,获得了一组传感器优化参数,完成了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图像重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得到的传感器重建精度高,对ECT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传感器 优化设计 响应面
下载PDF
风电机组的雷击过电压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赵海翔 王晓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9,72,共4页
雷击是影响风力发电场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雷击过程中,雷电流流过机架和塔筒时会对其中的传感器件、通信线路甚至电力线路产生感应过电压,这些暂态过电压将对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该文建立了相关的风电机组模型,对雷击... 雷击是影响风力发电场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雷击过程中,雷电流流过机架和塔筒时会对其中的传感器件、通信线路甚至电力线路产生感应过电压,这些暂态过电压将对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该文建立了相关的风电机组模型,对雷击引起的暂态过电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塔筒与传输线间的过电压在传输线的上下两端达到最大;设置金属屏蔽层能有效地降低电容耦合过电压;屏蔽层还能使电压波动趋于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雷击 过电压 雷电流 风电场 风力发电
下载PDF
管道厚度对电容层析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道业 周宾 +2 位作者 许传龙 汤光华 王式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2-1397,共6页
为了分析管道厚度对电容传感器的作用,定义了径极比(传感器管道内径与外径之比)的概念。通过ANSYS和MATLAB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式,探讨了8电极ECT传感器在不同径极比下的电容绝对值、电容变化值、电容变化率以及灵敏场的变化规律。随着... 为了分析管道厚度对电容传感器的作用,定义了径极比(传感器管道内径与外径之比)的概念。通过ANSYS和MATLAB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式,探讨了8电极ECT传感器在不同径极比下的电容绝对值、电容变化值、电容变化率以及灵敏场的变化规律。随着径极比的增加,传感器电容对管内介质的灵敏度增加,且4种组合形式电极对的电容受管道厚度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仅采用LBP算法分别在不同径极比下重建层流、核心流和环状流图像。计算发现,高径极比下重建图像误差小,而在低径极比下层流的重建图像精度高于核心流和环状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厚度 径极比 传感器 电容层析成像
下载PDF
应用于液体安全性检测的电容层析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楠 黄川 郭宝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9,157,共6页
提出了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探测可燃、易爆物质的传感器设计方案.根据测量传感器电极间有无物质时的电容值差确定物质电介质常数,设计了用以实现这种测量的传感器的结构、尺寸以及电极分布.分析和比较了传感器特性,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了... 提出了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探测可燃、易爆物质的传感器设计方案.根据测量传感器电极间有无物质时的电容值差确定物质电介质常数,设计了用以实现这种测量的传感器的结构、尺寸以及电极分布.分析和比较了传感器特性,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了两种不同的传感器性能.采用阻抗分析仪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层析电容的断层扫描传感器测量液体特性分辨率和灵敏度比平面板电容整列传感器高,为今后的密闭容器液体成像后的图像重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传感器 阻抗分析 液体电容值 平面板电容阵列
下载PDF
厚管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道业 周宾 +1 位作者 许传龙 王式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86,共5页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多电极电容传感器实现对多相流电介质分布进行可视化。通过对管道内径为10 mm,管壁厚度为5 mm的8电极电容传感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管道介电常数、管内介质介电常数以及径向电极对传感器电容绝对值、空满管电容变化...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多电极电容传感器实现对多相流电介质分布进行可视化。通过对管道内径为10 mm,管壁厚度为5 mm的8电极电容传感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管道介电常数、管内介质介电常数以及径向电极对传感器电容绝对值、空满管电容变化值和传感器线性度的影响,分析了厚管壁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场特性,并给出了在高径极比条件下传感器设计的参数优化方案,为电容层析成像检测电路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电容层析成像 厚管壁
下载PDF
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测量复合材料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郝魁红 范文茹 +1 位作者 马敏 李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基于复合材料及其内部不同损伤具有不同介电特性,采用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实现可视化无损检测。论述了系统的构成和测量原理,分析了影响测量效果的因素,并设计了信号转换和采集处理电路。基于简单的激励测量模式和共轭梯度算法,对比分... 基于复合材料及其内部不同损伤具有不同介电特性,采用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实现可视化无损检测。论述了系统的构成和测量原理,分析了影响测量效果的因素,并设计了信号转换和采集处理电路。基于简单的激励测量模式和共轭梯度算法,对比分析了仿真与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电容敏感机理的平面式电容传感器阵列对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式电容阵列传感器 复合材料 电容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