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1
作者 屈婷婷 曹乐 +5 位作者 李雅楠 陈丽虹 樊钢练 程燕南 郭银霞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vs. 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一站式胸痛三联cta 腹主动脉cta 检查流程
下载PDF
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刘茜 晁智晗 杨铁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12-117,共6页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n=49)。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沟通模式,研究组采用标准化的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CTA检查认知水平、检查时间、图像质量、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CTA检查目的、检查流程、检查时正确体位、检查时正确呼吸、注意事项、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1、2级图像质量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图像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模式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认知水平 图像质量
下载PDF
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韬略 谢会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观察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方法:将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2例,以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就诊时接受256层CT脑CTP、头颈... 目的:观察256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方法:将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中医医院于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临床诊断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2例,以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就诊时接受256层CT脑CTP、头颈CTA检查结果分析,明确联合应用对早期诊断的指导意义。结果:在梗死区域,CBV和CBF与对侧对应区域,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而在半暗带区域,TTP和CBF与对侧对应区域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而CBV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共有157个动脉斑块被检测出存在于椎动脉、基底动脉和颈动脉,CTP异常同侧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率)均高于CTP异常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与CTA联合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结论: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256层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CT 脑CTP 头颈cta 联合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影像学价值
4
作者 陈丽丽 刘俊华 王憬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7期20-22,30,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高度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高度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6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血管造影(source CT angiography, CTA)与DS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双源CTA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DSA检查阳性128例,阴性32例;双源CTA检查阳性126例,阴性34例。CTA的符合率为96.25%(154/160)、敏感性为96.88%(124/128),特异性为93.75%(30/32),阳性预测值为98.41%(124/126),阴性预测值为88.24%(30/34)。且在160例患者下肢动脉2652节段中CTA检查1、2、3、4、5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09%、89.47%、90.74%、97.32%、93.08%。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双源CTA检查的影像学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源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下肢动脉下肢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5
作者 张广风 董春华 赵建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旨在对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济南市儿童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其中女2例,分别为月龄7月3天,吃奶费力伴口唇紫绀7... 目的:旨在对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济南市儿童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儿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其中女2例,分别为月龄7月3天,吃奶费力伴口唇紫绀7月;出生13天,可疑肺发育不良,呛咳8天。男1例,年龄12岁2月,临床表现为间断胸痛10年,加重4月;3例术前均行X线、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心脏CTA检查。结果:1例患者病灶在左肺,2例患者病灶在右肺。均与食管气管瘘合并,2例瘘均在食管下段,1例位于食管上段。其中伴肺发育不良2例,隔离肺1例,伴发心脏畸形2例。消化道造影能清楚地表明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CT检查显示该病特点及伴发畸形,心脏CTA检查能补充心内情况及血管发育异常等。结论:CBPFM包含肺组织、气管及脉管的异常,食管气管瘘也会合并在一起。胸部CT检查可直观地呈现肺组织、气管及脉管、前肠发育的异常情况以及各种伴发畸形等;心脏CTA检查能显示心内情况及血管发育异常;消化道造影可直接、清晰地显示隔离肺实质与胃肠道间异常管道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将胸部CT、心脏CTA检查与消化道造影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 胃肠道 影像诊断 CT检查 心脏cta检查
下载PDF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超 赵俊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不仅能准确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作出诊断,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无创伤等优点,对患者后期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疾病 cta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A检查血管图像内出现气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网 王慧娟 赵淑娟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高压注射器的高压团注是医学影像科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可能将少量气泡带入患者体内,给患者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图像中发现的气泡的可能原因、预防气泡出现的对策以及... 高压注射器的高压团注是医学影像科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可能将少量气泡带入患者体内,给患者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图像中发现的气泡的可能原因、预防气泡出现的对策以及出现气体栓塞时对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以期促进相关的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检查 血管图像 气泡 原因分析 处理对策
下载PDF
首次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秦彩萍 吴文君 陈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2期52-54,共3页
目的对首次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首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检查成功140例设为对照组,检查失败40例设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 目的对首次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首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检查成功140例设为对照组,检查失败40例设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首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研究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心率以及造影剂推注速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心率、呼吸、血压以及造影剂推注速率为首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心率为影响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首次冠状动脉CTA检查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率、呼吸,给予呼吸训练、心率控制有利于检查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AT检查 失败 相关因素 干预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中CTA检查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覃蕾 倪嘉伟 +1 位作者 刘峥 陈德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中CT A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中CT A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给于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于研究组患者精细化护理干预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查后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下肢静脉通路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中CTA检查患者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以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进一步提高检查图像质量和检查准确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下肢静脉通路 多排螺旋CT cta检查
下载PDF
在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诊断中CTA、MRA及DSA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CTA、MRA及DS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次对所有患者进行CTA、MRA及DSA检查。结果:3种方式在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CTA、MRA及DS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依次对所有患者进行CTA、MRA及DSA检查。结果:3种方式在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出部位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A、MRA及DSA的诊断准确率相似,但MRA诊断无射线伤害,可以作为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cta检查 MRA检查 DSA检查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列兴 陈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索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CTA扫描,各48例。对照组给予第一代双源CT上行常规C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 目的探索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CTA扫描,各48例。对照组给予第一代双源CT上行常规C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第三代双源CT上行低管电压、低剂量碘造影剂的双低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主观评价指标(CT值、信号噪声比),并观察记录其检查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两组经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对照组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SD)及信噪比(SNR),不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间DLP、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估显示,观察组评分(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应用第三代双源CT获得的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cta检查 心律不齐 辐射剂量 信号噪声比 应用价值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脑血管狭窄的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波 顾伟 +1 位作者 薛晨 顾庆春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诊断中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来该院诊治的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对血管闭塞与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5例... 目的分析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诊断中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来该院诊治的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对血管闭塞与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5例患者正常,构成比为9.74%,139例脑血管出现闭塞或者狭窄现象,构成比为90.26%,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分别有33例、43例、23例、40例,构成比分别为23.74%、30.94%、16.55%、28.78%;单纯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单纯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颅内外动脉均闭塞或狭窄患者分别有38例、7例、94例,构成比分别为27.34%、5.04%、67.63%;139例脑血管出现闭塞或者狭窄现象的脑梗死患者中,判断为责任血管的患者共有115例,构成比为82.73%,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患者分别有41例、28例、18例、28例,构成比分别为35.65%、24.35%、15.65%、24.35%;6例为单纯颅外动脉闭塞或者狭窄,构成比为5.22%;21例为单纯颅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构成比为18.26%;88例为颅内外动脉串联闭塞或者狭窄,构成比为76.52%。结论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诊断中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的应用价值理想,可用来明确责任血管、脑血管狭窄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诊断 256层螺旋CT 头颈部cta检查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方式诊断心肌桥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增才 罗中兴 梁惠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心肌桥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8例心肌桥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8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SA检查(P<0.0... 目的:探讨在心肌桥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8例心肌桥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8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SA检查(P<0.05);从心肌桥类型诊断情况来看,冠状动脉CTA检查对降段支中段心肌桥、前降支远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SA(P<0.05);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患者冠状动脉直径均值为(2.66±0.21)mm,心肌桥埋深深度均值为(2.18±0.05)mm。结论:在心肌桥诊断中,相比于DSA检查,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同时可以将壁血管形态特点直接显示出来,清晰反映出心肌桥范围以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DSA检查 心肌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镇静方法在婴幼儿CTA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冯育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静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TA检查的CHD婴幼儿158例,按CTA检查时间先后入组,分为A组和B组,各79例,A组患儿在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B组患儿在检查前静脉推注丙泊酚法。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镇静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TA检查的CHD婴幼儿158例,按CTA检查时间先后入组,分为A组和B组,各79例,A组患儿在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B组患儿在检查前静脉推注丙泊酚法。观察2组给药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2组药物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患儿的躁动发生率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2组患儿心率、呼吸、Sp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Ramsay镇静评分及CTA检查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丙泊酚法在CHD婴幼儿CTA检查过程中有显著镇静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起效和苏醒迅速,能够提高CTA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镇静 cta检查 丙泊酚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伟 李华 张书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同时随机选择40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及斑块位置检出情况,并与DSA检查对比。结果 9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检查的患者共检查血管数588根,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检查血管240根,CTA及DSA检查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轻度与中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低,在重度与完全闭塞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强;9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斑块135个,CTA检查检出斑块149个,同时40例进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检出斑块88个,CTA检查在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软斑、扁平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的检出上一致性较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检出上一致性较强。结论通过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上各具优势,结果一致性良好,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a 联合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CTA、DSA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美花 郭建榕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0期71-72,共2页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诊治中应用CTA、DSA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患者经外科手术病理探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证实共70个动脉瘤,单发动脉瘤55个,多发动脉瘤15个。以CTA、DSA检...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诊治中应用CTA、DSA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患者经外科手术病理探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证实共70个动脉瘤,单发动脉瘤55个,多发动脉瘤15个。以CTA、DSA检查,对比不同部位动脉瘤、不同直径动脉瘤诊断结果准确率及动脉瘤检出率。结果:DSA不同部位动脉瘤检查总准确率(97.14%)高于CTA(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不同直径动脉瘤检查总准确率(97.14%)高于CTA(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诊治中应用CTA检查、DSA检查,皆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其中,DSA检出率最高,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动脉瘤检出结果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检查 DSA检查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A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燕 高飞 +1 位作者 卓丽华 黄迪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3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方法 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对照组46例,进行CTA检查,观察CT图像成像质量及检查效率。结果护理干预组52例中有47(90.4%)例成像质量佳,对照组46例中...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影像质量及效率的影响。方法 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对照组46例,进行CTA检查,观察CT图像成像质量及检查效率。结果护理干预组52例中有47(90.4%)例成像质量佳,对照组46例中有29(63.0%)例成像质量佳;干预组检查时间(7.60±2.90)min,对照组(10.12±2.80)min,2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CTA脑血管成像检查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影像质量,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成像 CT 护理干预 影像质量 检查效率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高危体检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晓明 牛聪 +1 位作者 许海楠 邓笑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239-1240,1248,共3页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冠脉CTA),对高危体检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应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3293例高危体检人群重建后的冠脉血管进行分析评估,分析冠脉狭窄病变数据。结果冠脉狭窄病变检出率为29.0...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冠脉CTA),对高危体检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应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3293例高危体检人群重建后的冠脉血管进行分析评估,分析冠脉狭窄病变数据。结果冠脉狭窄病变检出率为29.09%,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其无创、快速、精确的冠脉狭窄病变检出率,为高危体检人群提供了良好的冠心病早期筛查和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体检高危人群 冠心病 冠脉狭窄
下载PDF
综合护理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玉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和Ⅰ级图像质量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和Ⅰ级图像质量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冠状动脉cta检查 效果
下载PDF
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对头颅CTA成像检查时应激反应及检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翠兰 曾伟金 +2 位作者 林生贵 林锡洲 刘畅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对头颅CTA成像检查时应激反应及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头颅CTA检查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理状态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对头颅CTA成像检查时应激反应及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头颅CTA检查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理状态变化情况、CTA图像效果及检查知晓程度。结果:观察组生理状态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图像满足诊断率(77.27%)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检查知晓度总分为(8.33±1.36)分高于对照组(6.37±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沟通执行评分(5.16±0.68)分低于观察组(8.53±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CTA检查过程中,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不仅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提高检查诊断率,更好地稳定心率和血压,还可改善护患沟通执行情况,使头颅CTA检查过程更规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 头颅cta 应激反应 检查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