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张小艳 王梦 +2 位作者 王举华 张岩 李振强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共计98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CT灌注组(n=52)以及CT增强...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共计98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CT灌注组(n=52)以及CT增强组(n=46);以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测报告为金标准,分析上述两种检测方案应用于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在CT灌注组确诊的24例低级别患者与28例高级别患者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以及脑血容量(CBV)水平在健侧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区,高级别组的CBF与CBV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增强组确诊的21例低级别与25例高级别患者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的CT增强值在健侧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区,高级别组的CT增强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5、Kappa值为0.649;CT增强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52.5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58.7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24;Kappa值0.224。CT灌注组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增强组。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提高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然而不同级别组的CT灌注与CT增强参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脑胶质瘤恶性病变风险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ct灌注成像 ct增强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闫龙 郭巍 +4 位作者 刘瑞 兰雪琴 沙菲菲 张瑞雪 刘国庆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的 观察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2例肾癌患者,为其开展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检查,并依据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 观察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2例肾癌患者,为其开展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检查,并依据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CT平扫,42例肾癌患者病灶主要为类圆形或圆形,病灶直径1.5~18.0 cm之间。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40例患者可见明显病灶实质强化,CT值超过40 HU。实质期肿瘤密度降低,低于正常肾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相对于实质期也有所下降。结论 肾癌诊断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成像技术可全面、直观、准确地对病变进行评估,有效地提高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以对周围血管解剖及受累情况进行精确评价,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肾癌 多期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远芳 刘国瑞 +2 位作者 方文辉 郭岳霖 李仰康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 2338 例,手推注射法300例。全部患者用优维显1ml静脉注射做碘过敏试验阴性,注射速率2-3ml/s,小儿0.5-1.5ml/s,剂量50-80ml,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剂量相同,小...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 2338 例,手推注射法300例。全部患者用优维显1ml静脉注射做碘过敏试验阴性,注射速率2-3ml/s,小儿0.5-1.5ml/s,剂量50-80ml,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剂量相同,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的副反应;过敏性休克4例,占0.17%,中度反应27例,占1.2%,轻度反应56例,占2.4%,造影剂注射失败9例,占0.39%。手推法副反应;过敏性休克 1 例,占 0.3%,轻度反应 5 例,占 1.6%,没有静脉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法相比,造影剂注射速率越快,图像质量好,但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副反应的程度也较重。因此,既要提高注射速率,保证质量,又要确保病人安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检查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病情轻重、以及诊断要求来确定注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面成像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应用
下载PDF
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切除可行性的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卢万里 黄壮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切除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术前增强CT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依据,评估增强CT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肿瘤浸润及... 目的探讨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切除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术前增强CT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依据,评估增强CT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性为70.5%(31/44),对N分期诊断准确性为68.2%(30/44);对食管癌肿瘤浸润的诊断准确性为65.9%(29/44),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68.2%(30/44)。结论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工作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于患者病情评估及后续治疗工作选择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食管癌 术前分期 切除 可行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晓梅 林丽娟 +1 位作者 何虹 龙雪银 《现代护理》 2006年第7期655-655,共1页
目的观察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为需要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评价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结果套管针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引起渗漏现象较头皮针小。结论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 目的观察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为需要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评价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结果套管针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引起渗漏现象较头皮针小。结论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送入血管后,不易发生注药期间药液渗漏情况。减少了CT增强扫描渗漏问题。尤其针对晚期癌症,化疗后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或者血管条件不甚好的病人,渗漏更少。静脉套管针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CT增强扫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针与头皮针 ct增强 应用研究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置入留置针在置管困难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项苓 丛小玲 +3 位作者 杨艺 邹霞 王进 李璐寰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置入留置针在置管困难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0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09月—11月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置入留置针在置管困难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0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09月—11月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置管,2018年12月—2019年02月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行B超引导下置管,对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次数、穿刺耗材费用、对比剂外渗率及图片成像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78.6%,高于对照组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操作时间(3.5±1.2)min,短于对照组的(10.2±4.7)min,试验组的穿刺耗材费用(74.6±10.5)元,低于对照组的(95.5±5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片成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置入留置针在置管困难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中具有优势,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外周静脉置管 增强ct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强 陆纪元 谈炎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和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总结B3型纵...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和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总结B3型纵隔胸腺瘤手术前后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且以手术过程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的正确率及在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共72个病灶,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其病灶检出率和平扫比较(97.22%vs94.44%)无差异(P>0.05),但增强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χ2=4.086,P=0.043);术前在多层螺旋CT平扫中,绝大部分显示在前纵隔处可见类圆形或类椭圆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的软组织块,且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分界不清,局部心包显示增厚。可有局灶钙化,少数呈小的弧形钙化。而在增强扫描中,前纵隔所见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不明显强化坏死区,且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局部分界不清,而在静脉期病灶显示持续不均强化。而术后复查多层螺旋CT平扫示前纵隔肿块处较术前比较明显消散且存在少许絮状物,前部心包局部稍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B3型纵隔胸腺瘤的检出及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中增强扫描检查较平扫而言,其诊断符合率更高,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B3型纵隔胸腺瘤 影像学特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SCT增强扫描MPR和VR重建对下咽癌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汉海 孙敬武 别远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维VRT(VolumeRendering Technique)后处理技术对下咽癌病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维VRT(VolumeRendering Technique)后处理技术对下咽癌病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MPR、VRT后处理,并与喉镜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比较CT横轴位图像、MRP及VRT图像在下咽癌诊断及周围结构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价值。结果 25例患者中,包括梨状隐窝癌18例,环后区癌4例,下咽后壁癌3例。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其MPR、VRT图像对下咽癌的诊断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分别是94.4%和98%。其中,增强图像有助干肿瘤病灶的显示及其侵犯范围的判断,增强扫描静脉期冠状位MPR图像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明显优于横轴位图像。结论螺旋CT横轴位图像结合MPR、VRT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下咽癌病灶及其侵袭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能直观显示气道狭窄程度,有利于更好地制定手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增强ct扫描 图像重建 病灶评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科学标识在CT增强检查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雷 范红杰 +3 位作者 张振光 王元玲 李存莉 赵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过程中科学地应用提示标识的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影像图像高质量。方法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抽取200名患者,口头征求:是否同意在手臂粘贴标识,经同意后,在患者预留留置针一侧的手臂上,规范性的使用各种...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过程中科学地应用提示标识的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影像图像高质量。方法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抽取200名患者,口头征求:是否同意在手臂粘贴标识,经同意后,在患者预留留置针一侧的手臂上,规范性的使用各种颜色带文字的提示标识,用于提醒患者、家属及机房工作人员该患者检查前、检查中需关注的事项,检查完毕后,评估检查图像质量。结果规范CT检查提示标识管理后,增强患者的检查安全得到了保证,影像图像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结论使用标识管理,能减少CT增强不良反应,确保影像检查图像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标识 ct 增强 护理 运用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来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对比剂的形式实施诊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优质组与对照...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实施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对比剂的形式实施诊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优质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优质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形式实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诊断完成后,优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优质护理能够较好地减少患者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晟 梁改琴 +1 位作者 王闻奇 贾有福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将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40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应激理论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 目的:探讨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将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40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应激理论进行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全程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对2组患者检查前血压、心率的变化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检查前收缩压、心率波动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使患者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心理学 行为干预性研究 ct增强扫描 应用
下载PDF
耐高压留置针在CT/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凌明 钮富云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留置针在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000例行CT/MRI增强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留置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增强扫描检查注入造影剂时,观察组患者使用耐高... 目的:探讨耐高压留置针在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000例行CT/MRI增强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留置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增强扫描检查注入造影剂时,观察组患者使用耐高压留置针;对照组使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检查室到开始CT/MRI检查所用时间(T_(1))及检查结束到离开检查室所用时间(T_(2))、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_(1)、T_(2)及总耗时、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MRI增强检查中使用耐高压留置针可减少外渗发生率,缩短护理耗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留置针 ct/MRI增强检查 造影剂外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伟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0期232-233,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T增强检查中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ct增强检查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3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肺癌患者,先行胸部X线或常规CT扫描,再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动态增强扫描诊...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肺癌患者,先行胸部X线或常规CT扫描,再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36%,误诊率为3.64%。对比肺结核、肺炎与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发现,肺癌患者血流量、表面渗透性显著高于肺结核、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容量、通过时间低于肺结核、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通过CT灌注参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应用价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云 王日玮 《微创医学》 202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MSCT与DCE-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MSCT与DCE-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并计算MSCT、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2例乳腺癌患者中检出58例腋窝淋巴结转移,占比63.04%(58/92);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91.18%)、准确度(92.39%)、阳性预测值(94.74%)均高于MSCT(61.76%、76.09%、79.03%,均P<0.05);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3.10%)、阴性预测值(88.57%)与MSCT检查(84.48%、70.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38),MSCT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理想(Kappa值=0.474)。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使用MSCT、DCE-MRI诊断灵敏度均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而DCE-MRI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术前评估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心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少杰 陈湧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 目的评价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先后接受16排CT增强扫描技术(16排CTA)和传统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技术(SCAG)的影像学资料的区别。结果以选择性动脉造影(SCAG)为金标准,64例冠心病患者208支冠脉血管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为86.42%、特异度为96.06%、阳性预测值(PPV)为93.33%、阴性预测值(NPV)为91.73%。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增强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流程图管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元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1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流程图管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4名医师、护士、技师等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CT增强检查流程图管理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程度。结果实施CT增强检查流程图管理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2.0%和80.... 目的研究探讨流程图管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4名医师、护士、技师等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CT增强检查流程图管理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程度。结果实施CT增强检查流程图管理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2.0%和80.0%,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38%,平均抢救时间为(3.9±0.2)min和(6.1±0.6)min,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流程图管理有利于降低CT增强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图管理 ct增强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在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进行多科协作优化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志云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期133-135,189,共4页
目的研究在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多科协作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3月95例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为对象,自2019年2月开始于门诊CT增强扫描护理中应用多科协作优化模式干预,干预前纳入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后纳入的4... 目的研究在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多科协作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3月95例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为对象,自2019年2月开始于门诊CT增强扫描护理中应用多科协作优化模式干预,干预前纳入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后纳入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扫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扫描全流程平均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检查中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分别为(48.27±2.91)分、(35.71±2.94)分、(59.91±2.88)分、(43.92±2.83)分,均低于组内检查前(66.86±4.21)分、(57.35±4.18)分、(67.01±4.15)分、(57.62±4.31)分(P<0.05),观察组接受检查中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分别为(48.27±2.91)分、(35.71±2.94)分,均低于对照组(59.91±2.88)分、(43.92±2.83)分(P<0.05)。结论对在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多科协作优化护理干预,不仅可缩短扫描时间,减少造影剂外渗发生,还能明显看清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检查实施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ct增强扫描 多科协作优化 造影剂外渗 扫描流程 满意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肝脏螺旋CT扫描技术回顾性研究
20
作者 李健 张艳 吴晓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7年第4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规范肝脏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降低扫描的随意性、主观性,达到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岛津7800TX螺旋CT扫描机,扫描以不同层厚,层距和重建间距。结果:肝脏平扫,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250mA,层厚和层距分为5mm。重建间距为2.5... 目的:规范肝脏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降低扫描的随意性、主观性,达到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岛津7800TX螺旋CT扫描机,扫描以不同层厚,层距和重建间距。结果:肝脏平扫,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250mA,层厚和层距分为5mm。重建间距为2.5mm,螺距为1,距阵为512×512放大区域包括肝脏大小为准,强化扫描,对比剂量以1.5ml/kg,注射速率为2.5ml/s,在注射开始后20s和70s对全肝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结论:灵活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参数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肝脏疾病 增强扫描技术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