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及收益测度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时雄 金美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2,共20页
婚姻匹配是择偶双方追求婚姻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出现相应调整,映射出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婚姻收益以及收益差距的双重转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婚姻教育匹配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 婚姻匹配是择偶双方追求婚姻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出现相应调整,映射出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婚姻收益以及收益差距的双重转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婚姻教育匹配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在微观个体层面对婚姻收益产生的影响,以及由婚姻收益反映出的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和变化。从婚姻收益的角度验证中国婚姻市场中个体搜寻潜在配偶的选择依据,并对过去、当前和未来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差异和发展趋势进行经济解释已成为婚姻匹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婚姻市场的受教育现状、教育匹配现状及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微观数据构建婚姻匹配数据库,使用CS模型对婚姻收益进行测算,考察各受教育水平人口在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和收益差距,从而解读中国婚姻市场在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层面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加深,适婚年龄人口在高等教育获得方面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近10年来已出现教育性别差异逆转现象。第二,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也出现相应变化,在教育同质匹配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的比例下降,“女高男低”的教育匹配模式成为婚姻教育匹配的新趋势。第三,婚姻收益测算结果表明整体上女性婚姻收益高于男性。分受教育水平来看,在低、中学历人口中,女性婚姻收益高于男性;在高学历人口中,男性婚姻收益高于女性。在低、高学历人口中,与配偶的受教育水平差异越大,婚姻收益越低。第四,教育同质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最高,“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次之,但“女高男低”与“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差距正逐渐缩小。为提高居民婚姻收益、缩小收益差距,政府和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差异群体的婚姻辅导工作;家庭内部也应树立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观念,淡化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因素;此外,婚姻市场中的个体需转变传统的婚姻教育匹配观念,提倡多元化的择偶标准,这将有利于社会整体婚姻收益的提升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市场 教育匹配模式 婚姻匹配 婚姻收益
下载PDF
学情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辉 李支东 周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于对497名江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既正向调节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又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因素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
3
作者 马德龙 郑德峥 孙思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为探索大思政视野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基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在知识满足感、情感共鸣感、习惯成就感和信念充实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知识满足感在课程思政获得感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建议强化知识满足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情感共鸣感和习惯成就感的发展,增强信念充实感和整体课程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获得感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徐姗姗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好学精神、价值认同和思政标兵树立。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三个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好学精神;满足学生的现实利益需求以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在学校层面开展思想标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获得感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方盈 黄兰斐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从获得感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建设理念和原则及评价方法等,以期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指导。研究运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检验获得感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的... 从获得感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建设理念和原则及评价方法等,以期为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指导。研究运用“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检验获得感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思政获得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上均有所提升,且实验组除了应用获得感以外其他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和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课程思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下载PDF
“新主流影视圈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
作者 郭晗 张思璇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7期181-184,共4页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新主流影视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精神,不仅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文化产品,而且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梳理新主流影视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导向,探讨了新主流影视资源融入思政课...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新主流影视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精神,不仅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文化产品,而且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梳理新主流影视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导向,探讨了新主流影视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时代诉求,并深入研究了新主流影视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圈粉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新趋势,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挖掘新主流影视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传递时代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影视 圈粉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增强获得感 提升亲和力——思政课“专题+体验”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霞 陆怡楠 谢钦灵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164-168,共5页
增强获得感,提升亲和力,是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应对信息化给思政课带来严峻挑战的需要,是适应“00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也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和提高思政课实效的需要。在各种教学模式中,“专题+体验”德育模式能扬长... 增强获得感,提升亲和力,是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应对信息化给思政课带来严峻挑战的需要,是适应“00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也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和提高思政课实效的需要。在各种教学模式中,“专题+体验”德育模式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在专题教学中渗透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凸显专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亲和力 专题德育模式 主体性 德育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耿雪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想要实现高质量改革,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的媒介优势。而大学生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帮助高校妥善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的锚点。对此,建议高校基于新媒体打造自主驱动学习模式,满足学生参与过程的愉悦感;利用网络平台塑造热点分析学习模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感;培育学生新媒体信息识别能力,满足学生参与结果的实在感;教学优化的过程重视学生意见,满足学生作为学生的被尊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获得感 思政获得感
下载PDF
Education Abroad,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China’s Brain Gain Strategies 被引量:1
9
作者 Su-Yan PA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1年第1期106-138,共33页
This is a documentary study of education abroad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between 1978 and 2009.By examining the dynamics underpinning the PRC state’s efforts to shape the flow of Chinese students... This is a documentary study of education abroad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between 1978 and 2009.By examining the dynamics underpinning the PRC state’s efforts to shape the flow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from and into China,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major strategies that have enabled education abroad to become a source of brain gain.It argues that China’s brain gain strategies feature three characteristics:a proactive diplomat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lations;strategic dependence on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a decentralized economic mechanism to raise foreign-trained human capital.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experie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ate,the market,univer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relating to cross-border academic mobility,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lations,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tate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education abroad brain gain
原文传递
劳动教育关照结果幸福:基本意蕴与行动策略
10
作者 童宏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0,共8页
劳动教育的结果幸福大有可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结果幸福是劳动教育幸福的逻辑终点,因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幸福、过程幸福都需要通过结果幸福来见证与确认;另一方面,结果幸福惟有依仗教育者的卫护与升华,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 劳动教育的结果幸福大有可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结果幸福是劳动教育幸福的逻辑终点,因为劳动教育的起点幸福、过程幸福都需要通过结果幸福来见证与确认;另一方面,结果幸福惟有依仗教育者的卫护与升华,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幸福功能。劳动教育关照结果幸福应内含三重意蕴:在物质维度上,让学生劳有所获;在社交维度上,让学生劳有所值;在精神维度上,让学生劳有所信。为了使劳动教育能更好地关照结果幸福,教育者需践行如下之策:首先,遵守公正法则,确保学生劳有所获;其次,运用赏识原理,承认学生的劳动成果;最后,利用强化规律,升华学生的劳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结果幸福 学生 劳有所获 劳有所值 劳有所信
下载PDF
大学生教育获得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G高校为例
11
作者 郭浩 苏颖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大学生教育获得感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G高校的调查数据,发现当代大学生教育获得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知识三个维度上的获得感依次递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教育获得感的相应维度存在性... 大学生教育获得感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G高校的调查数据,发现当代大学生教育获得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知识三个维度上的获得感依次递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教育获得感的相应维度存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受到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学校层面的软件设施水平对教育获得感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获得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德”“得”相通视域下榜样教育优化探析
12
作者 储成君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历来备受重视。但是,当前榜样遭遇“好人没好报”“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质疑之声使榜样教育面临现实困境,“德”“得”关系疏离扰乱了道德生活的正常生态。中国传统伦理“德”“得”相通的价值取向启发我...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历来备受重视。但是,当前榜样遭遇“好人没好报”“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质疑之声使榜样教育面临现实困境,“德”“得”关系疏离扰乱了道德生活的正常生态。中国传统伦理“德”“得”相通的价值取向启发我们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二元对立,在榜样问题上寻求“得者有德”同“德者有得”的内在贯通与相对平衡。据此,需要将“德”视作榜样存在的首要前提,强调榜样人物“德”之内功修养和长久保持,同时亦不能忽视榜样功利层面之“得”,在鼓励榜样以追求“利他之得”为首要目的的同时,也需要建立保障机制和报偿机制以维护榜样的“自利之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得”相通 德福矛盾 榜样教育 道德回报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供需矛盾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谢红菊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思政课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也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需求面、需求度以及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都有了更高... 思政课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也体现了这一学科发展成果以及育人使命的落实情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需求面、需求度以及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强弱,关键在于思政课供给侧与学生需求侧契合度的高低。全媒体时代,回应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新需求是高校思政课供给端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政课 获得感 供需矛盾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近况、热点与展望
14
作者 余绪鹏 刘念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近年来,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系统梳理和分析有关该主题的研究成果,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以来发表的250篇有关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文献,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 近年来,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系统梳理和分析有关该主题的研究成果,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以来发表的250篇有关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文献,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激发了学界对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更多关注,从而催生了2019年至今的发文量高峰;多数机构、作者都是独立研究,而很少开展合作研究;高质量论文基本上发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中,而少见于其他综合性社科期刊;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础理论、价值功能、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等多个方面。现有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成果,深化了思想政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论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需要着眼于提升成果的影响力,加强合作研究,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并注重研究对象的针对性,期望能够探索出中国式思政课教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教学改革 关键词聚类 课程思政
下载PDF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同刚 王嵩 刘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184,共4页
从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改革等方面入手,总结了我校"电子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改革后课程增加了以Tiva Cortex M4 Launch Pad为核心模块控制的升压、降压实验,频率检测和相位跟踪、程控增益控制等实验环节。通过该课程的... 从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改革等方面入手,总结了我校"电子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改革后课程增加了以Tiva Cortex M4 Launch Pad为核心模块控制的升压、降压实验,频率检测和相位跟踪、程控增益控制等实验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实践学习,学生将加深对电子电路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软硬结合,不仅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而且同学们的科研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继续深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测量 程控增益 软硬结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教育收获?——基于校内追踪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立军 韩晓玲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40,共8页
基于CCSS调查的南京某工科高校本科生四年的追踪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大学生教育收获的发展模型,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教育收获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教育收获发展中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但相对于学习投入指标和教育过程... 基于CCSS调查的南京某工科高校本科生四年的追踪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大学生教育收获的发展模型,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教育收获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教育收获发展中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但相对于学习投入指标和教育过程诊断指标,性别和城乡因素作用较小;第二,学习投入指标和教育过程诊断指标对教育收获及其变化均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作用程度不一,均可以解释教育总收获个体间截距变异的50%和斜率变异的30%以上,其中学业挑战度和向学/厌学指标对教育收获的作用最大,甚至可以解释斜率变异的75%以上;第三,学习投入指标和教育过程诊断指标对个体的知识收获、能力收获以及价值观收获及其变化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作用程度也不一。基于此,本研究建议要善用学生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强化学生教育过程因素的影响以及注重成熟理论的作用,以提高大学生的教育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多层分析技术 教育收获 学习投入 教育过程诊断指标
下载PDF
人才流动效应:从知识失业到人才获取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志启 房路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8-191,共4页
知识失业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借助工作搜寻模型进行的分析表明,新增知识劳动者由于存在获得发达地区高薪工作的预期而主动选择暂时性失业,产生人才流动的短期效应——知识失业。这种预期促使更多个体增加教育投入,知识劳... 知识失业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借助工作搜寻模型进行的分析表明,新增知识劳动者由于存在获得发达地区高薪工作的预期而主动选择暂时性失业,产生人才流动的短期效应——知识失业。这种预期促使更多个体增加教育投入,知识劳动者存量增加,出现人才流动的长期效应——人才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知识失业 人才获取
下载PDF
利弊之间: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3,111,共7页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在对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做出属己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可能的危害。因此,人们对它的世俗迷信应当予以全面的消解。具体而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危害源自于其对自身本然立场的背离,转而...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在对教育乃至社会发展做出属己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可能的危害。因此,人们对它的世俗迷信应当予以全面的消解。具体而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危害源自于其对自身本然立场的背离,转而为了功利的诉求而与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学术体制进行合作等。故而,诉诸非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与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两方面的改革举措无疑有利于避免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危害。对于非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而言,须深化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及保障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对于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而言,则须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道德意识及构建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面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真理 功利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对教育回报率阶层差异及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潇 罗俊超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5,共10页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收入阶层差异,其总体上随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且低收入阶层与其他收入阶层差距较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最高;劳动力迁移能显著提升接受高等教...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收入阶层差异,其总体上随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且低收入阶层与其他收入阶层差距较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最高;劳动力迁移能显著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群体和接受中等教育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进而强化其收入优势;教育回报率差异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比受教育水平分布不均更大,劳动力迁移总体上有助于缩小与个体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差异相关的收入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要有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层次,并清除阻碍劳动力迁移的制度障碍,以缩减由个体受教育差异引致的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收入差距 劳动力迁移 收入阶层 高等教育 教育收益率 要素报酬效应 要素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中外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收获差异的实证研究——以南京某工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美玲 杨立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研究以"南邮-纽约理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采用文献分析、课堂观摩、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系统比较了中外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结果表明:第一,中... 本研究以"南邮-纽约理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采用文献分析、课堂观摩、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系统比较了中外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结果表明:第一,中外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学生的学习收获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学生对中外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总体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提出了中方课程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教学模式 评价方式 学习收获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