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Dual-wire Ballo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1
作者 修建成 黄武峰 +5 位作者 侯玉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许顶立 吴平生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7年第1期8-11,共4页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dual-wire balloon angioplasty side branch combined stenting the main branch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thirty-six pa...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dual-wire balloon angioplasty side branch combined stenting the main branch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41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Selective dual-wire balloon angioplasty was performed in side branch and/or in main branch, and implantation of stents was performed in main branch only. Clinical outcome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observed in-hospital and follow-up. Results Success rate of side branch dilatation before main branch stenting was 100%; main branch direct stenting performed in 4 cases; success main branch dilatation performed in the other 37 cases; kissing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5 cases, which side branch was jailed after main branch stenting with TIMI grade 0-2 flow. No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revascularization and death occurred during in-hospital. Clinical follow-up was available in all patients. No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vascularization and death occurred, angina pectoris recurred in three patients, released by strengthen drug treatment. Conclusions Dual-wire balloon angioplasty side branch combined stenting the main branch is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wire balloon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
2
作者 胡晓蔚 龚晓勇 +1 位作者 汪靖 胡剑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17.31%,本研究以4.4%的最小发生率作为参考,比较其与改良拘禁球囊术式所致的边支闭塞率的差异,使用R和EZR软件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果:226例患者使用改良拘禁球囊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边支闭塞,改良拘禁球囊具有显著优越性。结论: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能更安全、有效地保持边支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 支架技术 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正茂 于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主支药物洗脱支架+分支药物涂层球囊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预后
4
作者 刘文 魏芳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131例。依据接受术式不同将其分组:被动球囊拘禁组43例、主动球囊拘禁组43例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5例。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各组的血管晚期管腔丢失,以及术后12个月内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主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而主支DES+分支DCB组分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均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主动球囊拘禁组16.3%、被动球囊拘禁组18.6%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与普通球囊组(主动球囊拘禁组+被动球囊拘禁组)相比,主支DES+分支DCB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4.4%比17.4%,P=0.036)。结论 主支DES+分支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用DCB治疗分叉病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球囊拘禁技术 被动球囊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造影随访前降支分叉病变边支应用不同PCI策略效果比较
6
作者 刘俊杰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间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间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组和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组。DES组采取分支病变常规球囊扩张后,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而DCB组采取分支病变处理后,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两组主支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分支血管管腔直径变化。结果两组间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支及分支管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支术后即刻最小管径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及晚期管径丢失(late lumen loss,LL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分支情况,两组术后即刻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MLD与DE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B组LLL较DES组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果,DES组术后即刻效果优于DCB组,而术后6个月显示DCB组LLL小于DES组,表明DCB能更好地防止晚期管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利伐沙班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国兴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7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利伐沙班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6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利伐沙班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68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行双导丝边支介入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支狭窄率、边支闭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利伐沙班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边支狭窄率与边支闭塞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积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Jailed Balloon Technique与Jailed Wire Technique疗效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松 王连芹 +1 位作者 任振芳 李振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陈氏分型Ia)中拟行主支支架,分支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应用Jailed Balloon Technique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Jailed Wire Technique相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陈氏分型Ia)中拟行主支支架,分支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应用Jailed Balloon Technique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Jailed Wire Technique相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类型属于陈氏分型Ⅰa型(除外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共108例,男性58例,女性50例,年龄45~70岁。所有患者均需主支置入支架,同时因边支闭塞风险高,需进行分支保护,必要时行分支支架置入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8例)应用Jailed Balloon Technique行PCI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Jailed Wire Technique行PCI治疗。在主支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边支夹层、闭塞的发生率、术中和术后主支以及分支TIMI3级比例、手术总时间、置入支架个数等。结果两组术中和术后主支TIMI3级比例、置入支架个数、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和术后边支TIMI3级比例升高,球囊对吻比例、术中以及术后边支严重撕裂、夹层、狭窄严重或闭塞比例、置入边支支架比例、术后6个月边支狭窄加重及闭塞比例下降,平均手术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Jailed Balloon Technique保护分支,可改善患者血流,减少分支闭塞、夹层等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 Jailed WIRE TECHNIQUE
下载PDF
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孙彦利 李凤玲 黄俊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 目的探究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处理冠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棘突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操作特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扩与后扩占比、前扩球囊直径、支架释放力、后扩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球囊滑脱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球囊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及球囊滑脱频次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球囊 老年冠心病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韩亚岩 徐进芳 +1 位作者 许达亮 高盛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治疗,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采用Jailed球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年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结果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介入操作时间(52.43±5.56)min、曝光时间(9.14±1.35)min均短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80.32±4.76)、(23.75±2.06)min,置入支架数量(1.50±0.15)枚、造影剂用量(90.35±3.75)ml均少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00±0.45)枚、(145.62±4.47)ml,手术费用(2.45±0.26)万元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24±0.31)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均低于本组术后即刻,且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病变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67%(2/30)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iled球囊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 Jailed球囊技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朱新林 肖艳英 +2 位作者 郭孝君 汤军华 李小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81-386,共6页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 BCL)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中对边支的保护效果及对冠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 BCL)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中对边支的保护效果及对冠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拟行PCI术治疗的60例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 JBT)保护边支血管,对照组应用传统边支导丝血管保护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边支保护效果、心肌酶水平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导丝使用量、造影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支置入支架术后观察组边支TIMI 3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cTnT、CK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BCL患者PCI术中应用JBT,边支血管受压情况明显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改善心肌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保护技术 血管支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飒 王慧峰 +3 位作者 周文燕 佟秋艳 郭晓晶 王与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中 王效增 王守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9-1075,共7页
冠状动脉(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直是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易导致发生边支丢失和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分支的保护均至关重要。拘禁球囊技术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 冠状动脉(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直是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易导致发生边支丢失和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分支的保护均至关重要。拘禁球囊技术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叉病变分支保护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为此,本文对冠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治疗策略及拘禁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球囊 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PCI边支保护时切割球囊与补救性拘禁球囊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茹志刚 林霄峰 景舒南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使用切割球囊和补救性拘禁球囊两种边支保护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依据不同的边支保护方法,分为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n=47)和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使用切割球囊和补救性拘禁球囊两种边支保护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依据不同的边支保护方法,分为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n=47)和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n=55) 2组,2组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观察及比较边支血流TIMI、MBG分级和边支开口血管C-F型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TIMI、MBG分级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为85.1%,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0,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适宜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对边支进行保护时,使用切割球囊技术可以减少边支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保护 切割球囊 补救性拘禁球囊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鹏飞 林志 孙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426-428,共3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等。现有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率高等缺点,所以冠状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等。现有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率高等缺点,所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新兴的拘禁球囊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点及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拘禁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球囊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然 刘文娴 +5 位作者 陈立颖 宁尚秋 康铁朵 李江 盛瑾 黄觊 《中国医药》 2015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162例,共170个分叉病变.按照分支血管处理措施分为双导丝球囊组(DB组,78例)和普通球囊组(PB组,84例),分别给予双导丝球囊和普通球囊预扩张.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受累情况及病变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B组患者分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于PB组[94.0%(79/84)比81.4% (7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PB组[5.1% (4/78)比17.9% (1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DB组MACEs发生率低于PB组患者[6.7%(5/75)比15.0% (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行预扩张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简单策略
下载PDF
4种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分叉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婷 孙万峰 +3 位作者 王大杰 顾行军 王峰 朱明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K Crush术29例(A组),DK mini Crush术23例(B组),DK Culotte术26例(C组),... 目的比较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K Crush术29例(A组),DK mini Crush术23例(B组),DK Culotte术26例(C组),TAP术21例(D组)。比较4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随访6~12个月,比较4组血管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4组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12个月,4组MACE发生情况及冠脉主支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4种不同术式治疗冠脉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 冠状动脉 狭窄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后扩张技术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静雯 葛雷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依据血管不同部位管径差异选择适当球囊进行依序扩张的后扩张技术(msM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msM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两种后扩张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依据血管不同部位管径差异选择适当球囊进行依序扩张的后扩张技术(msM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msM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FKBI)两种后扩张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分叉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根据选择的后扩张技术分为FKBI组(54例)和msM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情况、随访情况,术前即刻、术后即刻和术后随访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定量分析(QCA)参数,手术前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情况,以及住院、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血栓、夹层、钙化、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病变构成、病变部位和类型构成,以及主支、分支血管病变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行双支架术的患者构成比、分支血管置入支架的患者构成比、球囊最大释放压力和最大直径均显著低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1、0.05)。两组间术前即刻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术后即刻主支血管的QCA参数,以及术后随访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的QCA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KBI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的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度(DS%)和管径即刻获得等参数均显著优于msM组(P值均分别<0.05、0.01)。FKBI组和msM组的IVUS检查率分别为37.0%(20/54)和29.2%(14/48),两组间主支血管术前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术后最小支架面积(M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M组的主支血管支架膨胀指数和支架对称指数明显优于FKBI组(P值均分别<0.05、0.01)。两组间住院、随访期间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M技术使主支血管支架近端的对称指数和膨胀指数优于FKBI技术,但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仍需进行进一步长期、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最终对吻球囊扩张
下载PDF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拘禁闭陷球囊技术(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分支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PCI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iled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节省了手术耗材,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Jailed球囊 血管开口 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