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木蕻良小说中重庆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9-52,共4页
作为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一员,抗战期间,端木蕻良两次驻足重庆,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印迹。作家以自身对重庆地貌气候的直接感知,对战时重庆地理空间、地域生活、地理气质的体认感悟以及对重庆地域语言的敏感,为世人构建了一个富有特点的... 作为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一员,抗战期间,端木蕻良两次驻足重庆,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印迹。作家以自身对重庆地貌气候的直接感知,对战时重庆地理空间、地域生活、地理气质的体认感悟以及对重庆地域语言的敏感,为世人构建了一个富有特点的外来者(流亡作家)眼中的重庆(陪都)形象。重庆负载陪都的符码意义后,陪都这个特定的自然、文化时空域,尤其是域内的人生百态是端木蕻良小说关注的重心。陪都的堕落人生、丑陋人性是作家揭批的重点。而在重庆期间,端木蕻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塑造了一批陪都"多余人"形象。端木蕻良以文学家的良心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 重庆形象 陪都空间 多余人
下载PDF
科尔沁旗草原上的聂赫留朵夫——论“丁宁”形象塑造对“聂赫留朵夫”的原型借鉴 被引量:2
2
作者 金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论述了端木蕻良塑造的"丁宁"形象存在着对《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原型借鉴。指出一方面这两个人物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由于端木蕻良与托尔斯泰人生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 论述了端木蕻良塑造的"丁宁"形象存在着对《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原型借鉴。指出一方面这两个人物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由于端木蕻良与托尔斯泰人生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人物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丁宁无法实现聂赫留朵夫式的精神复活,而是走上了一条醉生梦死的毁灭之路。而丁宁的毁灭也折射出了中国战乱时期一类出身富裕家庭的知识青年的灵魂的芜杂与颓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 丁宁 聂赫留朵夫 复活
下载PDF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3
作者 韩争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 草原文学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视点转换中的重庆构想--以端木蕻良重庆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开轩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4-79,共6页
抗战以来,文人的重庆印象、重庆体验虽趣舍万殊,但因作家自身的政治定位、其时社会氛围的裹挟而在笔下形塑出战时重庆“统一”的模样。这种“统一”凝结成一种关于重庆的整体公共印象,也锚定了战时重庆本身丰富的阐释空间。抗战时期,端... 抗战以来,文人的重庆印象、重庆体验虽趣舍万殊,但因作家自身的政治定位、其时社会氛围的裹挟而在笔下形塑出战时重庆“统一”的模样。这种“统一”凝结成一种关于重庆的整体公共印象,也锚定了战时重庆本身丰富的阐释空间。抗战时期,端木蕻良在重庆创作了数目可观的作品,“东北味”褪去,“重庆风”尽显。其重庆书写以下江人的“他者”视角折射出一个镜像的“他城”,达到对重庆城市想象“另一面”的召唤与建构。摆脱了“整体”的城市文化眼光,返回端木蕻良的“重庆”,端木蕻良的重庆书写理应带给文学史与城市史更宝贵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 重庆 城市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