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1 位作者 孙筱放 李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 目的比较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2位无关DMD男性患者,采用MLPA法对经DHPLC技术检测过的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23位女性亲属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DHPLC技术和MLPA法均检测出11位先证者具有DMD基因缺失突变,3位先证者具有DMD重复突变;MLPA法除能更精确地检测出上述突变外,还检测出DHPLC法未检测出的两位患者的DMD基因存在缺失突变。16个家系中18位可能的女性携带者中,12位经检测为缺失/重复突变携带者。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到6位先证者及其女性亲属DMD基因具有缺失/重复突变。结论与DHPLC法和传统的多重PCR方法相比,MLPA法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位置更为准确。MLPA法可用于检测先证者及家系中女性携带者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
下载PDF
国人DMD基因多态标记P-20的高频多态位点及其在RFLP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魏建军 郭亦寿 +2 位作者 陈丙玺 杨亚萍 蔡富强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P-20探针位于DMD基因突变热点区,是DMD基因诊断最常用的多态标记。作者在分析21个DMD家系时,除检测到多态片段Msp I 6.0/3.5kb外,在全部受检者中还发现另一组高频多态位点Msp I 2.2/1.8kb,二组多态联合检出杂合子频率为0.7004,使P-20对... P-20探针位于DMD基因突变热点区,是DMD基因诊断最常用的多态标记。作者在分析21个DMD家系时,除检测到多态片段Msp I 6.0/3.5kb外,在全部受检者中还发现另一组高频多态位点Msp I 2.2/1.8kb,二组多态联合检出杂合子频率为0.7004,使P-20对DMD的RFLP分析能力提高近一倍。根据缺失类型进一步分析了P-20区的基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P-20探针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高危妊娠的产前基因诊断
3
作者 曹德良 张贵寅 +7 位作者 鲁凤民 段玉琴 杜杨柱 李璞 曾吟秋 李钰 贾秀珍 刘亚琴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本文利用克隆的C7,754,pERT87-1,pERT87-8,pERT87-15 DNA片段作为探针,对1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高危妊娠,成功地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根据RFLPs连锁分析证明胎儿不携带DMD基因,为正常男胎,足月顺产后,随访证明产前诊断正确。证明产... 本文利用克隆的C7,754,pERT87-1,pERT87-8,pERT87-15 DNA片段作为探针,对1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高危妊娠,成功地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根据RFLPs连锁分析证明胎儿不携带DMD基因,为正常男胎,足月顺产后,随访证明产前诊断正确。证明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DMD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高危妊娠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单中心1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4
作者 石凤蕊 吴秋华 +1 位作者 王林 强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生育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孕妇的产前诊断价值,为避免再次生育DMD患儿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DMD家系(先证者...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生育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孕妇的产前诊断价值,为避免再次生育DMD患儿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DMD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共121例,其中15例家系(包括15个先证者、15个先证者母亲、16例羊水样本)的先证者母亲已再次怀孕,采用MLPA技术对先证者和先证者母亲的DMD基因进行检测,再对母亲羊水进行DMD产前诊断。结果15例产前诊断家系中,先证者缺失突变14例,重复突变1例;7例先证者缺失或重复突变遗传自母亲,新发突变8例。母亲有缺失或重复突变的8例羊水标本中,4例存在杂合缺失突变(女胎),1例存在纯合缺失突变(男胎),其余3例胎儿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重复;母亲无重复或缺失的8例羊水标本均未检测到DMD外显子拷贝数缺失或重复。缺失率最高的区域位于45-50号外显子。结论在明确先证者DMD基因突变类型前提下,产前诊断是预防再次生育DMD患儿的有效手段。MLPA技术作为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DMD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明确DMD患儿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产前诊断
下载PDF
Molecular Analysis-Base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5
作者 Hui-Hui Zhao Xue-Ping Sun +8 位作者 Ming-Chao Shi Yong-Xiang Yi Hong Cheng Xing-Xia Wang Qing-Cheng Xu Hong-Ming Ma Hao-Quan Wu Qing-Wen Jin Qi N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70-775,共6页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common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dystrophin gen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common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dystrophin gen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 and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re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dystrophin gene mut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contrast the two methods and discern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DMD/BMD in Eastern China. Methods: We collected 121 probands, 64 mothers ofprobands, and 15 fetuses in our study. The dystrophin gene was detected by multiplex PCR primarily in 28 probands, and MLPA was used in multiplex PCR-negative cases subsequently. The dystrophin gene of the remaining 93 probands and 62 female potential carriers was tested by MLPA directly. In fetuses, multiplex PCR and MLPA were performed on 4 fetuses and 10 fetus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equencing was also performed in 4 probands with negative MLPA. Results: We found that 61.98% of the subjects had genetic mutations including deletions (50.41%) and duplications (11.57%). There were 43.75% of mothers as carriers of the mutation. In 15 fetuses, 2 out of 7 male fetuses were found to be unhealthy and 2 out of 8 female fetuses were found to be carriers. Exons 3-26 and 45-52 have the maximum frequency in mutation regions. In the frequency ofexons individually, exon 47 and exon 50 were the most common in deleted regions and exons 5, 6, and 7 were found most frequently in duplicated regions. Conclusions: MLPA has better produ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han multiplex PCR. Prenatal diagnosis should be applied in DM D high-risk fetuses to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Furthermo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ians to inform female carriers the importance of prenat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YSTROPHIN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enatal Diagnosis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少英 孙筱放 +2 位作者 黎青 张慧敏 王晓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文章采用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对72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率为64.9%(467/720),54.3%(391/720)的患者为基因缺失;10.6%(76/720)的患者为基因重复。累及Exon45-54缺失突变型占全部缺失型患者的71.9%(281/391);重复突变型累及Exon1-40占全部重复型患者82.9%(63/76);检出的患者中,DMD型和中间型营养不良症(Intermediate muscular dystrophy,IMD)型占90.6%(423/467),Becker型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型占9.4%(44/467)。表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以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为主,突变发生在整个基因中非均匀分布,存在突变热区,在缺失和重复的位置和片段长度与肌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缺失 重复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的分子诊断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田培超 王越 +3 位作者 史丹丹 陈铮 罗强 王怀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 对22例临床拟诊断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的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二代测序(NGS)技术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先证者同时送检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panel行NGS检测和Dystrophin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MLP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的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结果,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通过NGS测序,22例先证者均检出Dystrophin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缺失/重复型突变14例,点突变及微小变异8例。MLPA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一致。Sanger测序结果显示NGS检测出的点突变及微小变异是正确的。1例错义突变c.6290G>T,1例无义突变c.3487C>T,4例微小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c.1208delG、c.7497_7506delGGTGGGTGAC、c.9421_9422delAA、c.8910_8913delTCTC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为Dystrophin基因新突变。该研究结果显示NGS技术可全面检测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点突变、微小缺失和内含子突变等变异,在DMD患者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分子诊断 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术 Sanger测序 儿童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基因表型的关联 被引量:7
8
作者 季苏琼 李悦 +2 位作者 王琼 孟丽娟 卜碧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1期31-34,45,共5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发现基因检测无异常4例(7.69%),DMD基因缺失40例(76.9%),重复8例(15.3%)。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5~55 22例(40.74%),2~19区域10例(19.23%)。48例基因异常患者中,符合阅读框架原则42例(87.5%)。结论:基因缺失的大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不大,病情严重程度关键取决于突变是否会破坏阅读框结构。基因突变越接近5'端对智力的影响越轻,越接近3'端对智力的影响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 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下载PDF
兄妹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雅妮 张成 +10 位作者 冯慧宇 孙筱放 卢锡林 李少英 张慧敏 李美山 于美娟 王淑辉 黄慧 李中 申本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7,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兄妹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血清酶、肌电图、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肌肉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肉组织抗肌萎缩蛋白、utrophin的表达,用多重连接... 目的探讨同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兄妹的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血清酶、肌电图、心电图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肌肉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肉组织抗肌萎缩蛋白、utrophin的表达,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对抗肌萎缩蛋白基因1~79号外显子进行缺失和/或重复突变检测,利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C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对该家系进行STR-PCR连锁分析。结果兄妹二人符合DMD诊断,具有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HE染色符合DMD,男患者的抗肌萎缩蛋白表达阴性,女患者的少量肌纤维仍可见不连续膜阳性,两患者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1~79号外显子未见缺失和重复突变,女患者与男患者携带相同的母源性X染色体。结论携带DMD致病基因的女性携带者可以具有临床以及实验室的典型表现,应加强对携带者的全面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女性 家系 抗肌萎缩蛋白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检测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婷 孙楠 +2 位作者 孙晶 黄杰 曲守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建立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DMD)突变检测国家参考品。方法收集DMD突变患儿及其家系血清,对建系成功的46份细胞系扩增繁殖至所需量后,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并分装,制备成国家参考品。8家实验室采用8种二代测序(NGS)试剂和2种多重连接依赖... 目的建立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DMD)突变检测国家参考品。方法收集DMD突变患儿及其家系血清,对建系成功的46份细胞系扩增繁殖至所需量后,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并分装,制备成国家参考品。8家实验室采用8种二代测序(NGS)试剂和2种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试剂(MLPA)对候选参考品进行了验证。通过NGS和MLPA试剂检测候选参考品评价参考品的均匀性。通过NGS试剂对反复冻融3次后的候选参考品进行检测以评价稳定性。结果4家实验室采用MLPA试剂的检测结果一致,8家实验室采用NGS试剂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对于突变位点信息有争议的参考品,采用一代测序进行了测序验证。NGS和MLPA各自均匀性检测结果均一致,反复冻融3次后的检测结果与常规保存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协作验证以及均匀性、稳定性分析,成功建立了DMD突变检测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可用于DMD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 国家参考品 二代测序法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下载PDF
MLPA联合FISH在DMD基因突变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11
作者 侯红瑛 章钧 +3 位作者 范建辉 滕奔琦 尹玉竹 王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895-1900,共6页
目的:分别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针对外周血及羊水标本分析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类型。分析在DMD/BMD产前诊断中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 目的:分别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针对外周血及羊水标本分析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类型。分析在DMD/BMD产前诊断中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基因诊断的3个DMD/BMD家系共5位先证者及其15位女性亲属采用MLPA进行DMD基因的分析,获得缺失/重复片段范围,再通过BAC克隆制备相应区段的直标型FISH探针,并用X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作为对照。分别采取MLPA和FISH技术对羊水标本进行检测,与分娩后取样的MLP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LPA与FISH技术检测效果在外周血中完全一致,但3例羊水标本中采用MLPA进行检测有1例无法满足分析要求,1例出现假阳性结果,另1例为真阴性结果,MLPA联合用FISH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MLPA和FISH检测DMD基因缺失/重复在外周血中都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但对于羊水标本MLPA联合FISH进行检测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1个假肥大型中国汉族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12
作者 杨佳良 罗怀超 +3 位作者 马誓 郝芳 朱世凯 周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拟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1个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进行检测以明确DMD的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MLPA技术用于DMD临床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个DMD患者家系,该家系共12人,男性患者2例。分离外周... 目的拟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1个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进行检测以明确DMD的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MLPA技术用于DMD临床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个DMD患者家系,该家系共12人,男性患者2例。分离外周血并提取DNA,用MLPA的方法对其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符合DMD诊断。基因检测提示先证者和其弟弟携带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缺失突变DMD(Exon3-11)。先证者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通过MLPA检查技术明确了一个中国汉族DMD家系的致病基因,MLPA技术能够用于DMD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家系 基因分析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中国人及高加索人群P_(20)探针MSPI位点多态性差异
13
作者 樊红 黄尚志 +2 位作者 王维人 吕学诜 罗会元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应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内P2o(DXS269)探针对中国人和高加索人MspI位点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高加索人的杂交日上除了出现文献报告的多态性住点M1外。尚存在中国人杂交图上M2的1.9kb片段,且为高加索人的常有... 本文应用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内P2o(DXS269)探针对中国人和高加索人MspI位点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高加索人的杂交日上除了出现文献报告的多态性住点M1外。尚存在中国人杂交图上M2的1.9kb片段,且为高加索人的常有片段,同时存在与中国人相同的常有片段-小于1.okb(约o.3kb)的片段、此结果表明中国人和高加索人群在P2o区域经MspI酶切后的片段长度差异是MSPI识别位点的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MSPI 多态性 探针 中国人 高加索人
下载PDF
2个中国汉族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莎 赵冬莹 +3 位作者 谢利娟 常国营 刘晓青 朱天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2个中国汉族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变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个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 目的·通过分析2个中国汉族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变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个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先证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结果。结果·3个携带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ystrophin gene,DMD基因)变异的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证者均有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家系1中异卵双生的兄弟2人均为DMD基因8~9号外显子缺失,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家系2中异卵双生之弟为DMD基因48~51号外显子重复,其母为该位点的杂合变异。结论·(1)异卵双胎存在相同DMD基因突变的家系,若其母亲外周血基因检测正常,则提示其母亲可能为该突变的生殖腺嵌合体,再次生育时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来降低后代患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风险。(2) DMD基因48~51号外显子重复为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异卵双生 肌酸激酶
下载PDF
河南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MLPA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凤羽 孙伟伟 +3 位作者 李聪敏 常明秀 丰慧根 马林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者中,有31例(64.6%)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4例(8.3%)检测出外显子重复。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重复热点区域为第46~53外显子和第8~18外显子。13例患者母亲有11人检测出杂合突变,突变类型与患者相同,余2人未检测出突变。河南省DMD患者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分布与北京相似(χ2=0.256,P=0.880),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有着较大差异(χ2分别为11.470和11.303,P分别为0.003和0.004)。结论:MLPA在DMD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热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杜氏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 DYSTROPHIN基因 突变热点
下载PDF
15例疑似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潇艺 娄丹 +1 位作者 杨兴鸽 王剑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分析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疑似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 目的分析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7月—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疑似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患儿的基因变异特点。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5例患儿中,有14例存在DMD基因变异,其中12例为外显子区域大片段缺失,2例为点突变[c.2168+1G>T和c.9917_9923del(p.Thr3306Serfs*22)]。检测到的DMD基因大片段缺失共涉及11个不同的区域,其中8个可引起抗肌萎缩蛋白可读框移码,2个可引起阅读框内整码缺失,1个缺失变异覆盖整个DMD基因。14例DMD基因变异患儿均有酶学异常增高、肌源性损伤等特征,被确诊为DMD。1例未检测到DMD基因变异的患儿存在LAMA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819+1G>A和c.1884G>A(p.Glu628Glu)],被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结论临床需注意DMD、贝克肌营养不良(BMD)和LGMD的鉴别诊断,对合并肌酸激酶(CK)等酶学改变和肌源性损伤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建议优先考虑采用MLPA检测DMD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对于MLPA检测结果阴性的患儿,采用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分析其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应用不同基因检测方法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的变异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娟 邓艳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探讨DMD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收集7例无亲缘关系的DMD患者及3例BMD患者的血液,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MLPA检...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探讨DMD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收集7例无亲缘关系的DMD患者及3例BMD患者的血液,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MLPA检测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以排除假阳性;对MLPA检测为阴性者,应用外显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特别关注79个外显子及其剪切位点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发现的突变,并利用ACMG评级及生物学危害性预测判定基因变异的危害性。结果MLPA技术检测出8例患者存在DMD基因外显子缺失,且第44~55外显子缺失最常被观察到;外显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出2例患者存在DMD基因新发点突变。其中一个点突变为错义突变(c.116(exon6)G>T),可能致病,另一个是无义突变,位于非编码区突变c.6832-26(IVS49)G>A,致病性不确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MD基因存在多种基因改变形式;联合使用MLPA、外显组测序和Sanger测序方法是检测DMD基因变异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兴型/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基因 外显组测序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Sanger测序
下载PDF
Duchenne肌营养不良15例临床及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艳军 郭虎 +3 位作者 何燕 黄子欢 陈静 郑帼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缺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5例临床诊断DMD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2-14岁,平均8.1岁),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 目的探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缺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5例临床诊断DMD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2-14岁,平均8.1岁),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对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对经基因确诊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基因缺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MD好发于儿童,男性为主,异常步态,以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尤其小腿腓肠肌为特点,可有假性肥大,Gower征阳性。患儿血清激酶异常增高往往伴有肝功能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有异常表现,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15例临床诊断患儿行MLPA检测,其中9例检测出外显子缺失,患儿基因缺失占66.7%,突变热点集中在外显子43-55区域。结论认识DMD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临床诊断水平,直接基因分析为临床确诊DMD提供了可靠依据,有较高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原文传递
105例Duchenne肌营养不良患者基因突变分析
19
作者 王谦 崔婉婷 +1 位作者 林长坤 金春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大样本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105例DMD患者。用MLPA法对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 目的分析大样本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就诊的105例DMD患者。用MLPA法对患者的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先证者的母亲进行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检测。结果用MLPA方法在105例DMD患者中检测到54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17例外显子重复和2例点突变,同时检测出59例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结论 105例患者中DMD基因重复突变占16.2%,突变热点集中在外显子2-20;缺失占51.4%;点突变占2%。重复突变率高于文献报道(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多重PCR 缺失/重复突变
原文传递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及携带者的基因缺失和重复突变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2 位作者 孙筱放 张慧敏 李少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技术检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及其可能的女性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方法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对32例DMD患者及其27个可能的女性... 目的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技术检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及其可能的女性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方法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对32例DMD患者及其27个可能的女性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缺失、重复进行检测。结果32个先证者中,共检测出了24例DMI)患者具有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l例DMD患者具有重复突变,l例患者为第19外显子的无义突变(R768X),6例没有检测出缺失、重复突变的先证者可能是点突变所致。17个先证者的18位女性亲属具有和先证者相同的缺失、重复突变。结论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技术可用于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可以检测DMD基因女性携带者的基因杂合情况,在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缺失 重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ER扩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