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莓提取物中咖啡酸、紫云英苷和翻白叶苷A的含量测定
1
作者 郦红岩 杨琴 +1 位作者 朱彩芳 徐娟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建立蛇莓提取物中咖啡酸、紫云英苷和翻白叶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C18(250×4.6 mm,5μm),乙腈(A)-0.15%三氟乙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5℃。咖啡酸、紫云英... 建立蛇莓提取物中咖啡酸、紫云英苷和翻白叶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C18(250×4.6 mm,5μm),乙腈(A)-0.15%三氟乙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 mL·min^(-1);柱温35℃。咖啡酸、紫云英苷和翻白叶苷A分别在5.91~236.4μg·mL^(-1)、4.18~167.2μg·mL^(-1)、3.548~141.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9%、98.99%和99.00%。该方法准确、方便快捷,可操作性高,可用于蛇莓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提取物 咖啡酸 紫云英苷 翻白叶苷A 含量测定
下载PDF
Duchesnea Phenolic Fraction Inhibits Tumor Growth through Restoring the Th1/Th2 Balance in U14 Cervical Cancer Bearing Mice 被引量:5
2
作者 Bo Peng Qin Hu +5 位作者 Lihua Sun Xinmin Liu Jianrong Li Qi Chang Liwei Wang Jintian Tang 《Chinese Medicine》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to treat cancer in Asian countries for centu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ransplanted U14 cervical cancer mouse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and im...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to treat cancer in Asian countries for centu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ransplanted U14 cervical cancer mouse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Duchesnea phenolic fraction (DPF). ELISA and RIA assay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d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h1/Th2 cytokines (IL-2, IL-4, IFN-γ and TNF-α). Administration with 0.25 g/kg, 0.5 g/kg and 1 g/kg DPF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umor weight by 34.37%, 43.89% and 56.28%,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tumor control group. Furthermore, the serum level of IL-2, IFN-γ and TNF-α increased and IL-4 level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during DPF treat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DPF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NF-α level and restoration of the balance of Th1/Th2 cell response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DPF, a mixture of plant polyphenols, had potent anticancer activity which was in part accomplished by its immunomodulatory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CERVICAL Cancer TH1/TH2 Cell Responses
下载PDF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isolation of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from mockstrawberry(Duchesnea indica Andr.) based on ligand fishing combined with HR-ESI-Q-TOF-MS 被引量:6
3
作者 Sifan Luo Linbo Guo +5 位作者 Caimin Sheng Yumei Zhao Ling Chen Chufang Li Zhengjin Jiang Haiyan Tia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846-1855,共10页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are the mainstay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influenza infection.In this study,a ligand fishing protocol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NAIs using neuraminidase immobilized magnetic beads(NA-MB).Aft...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are the mainstay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influenza infection.In this study,a ligand fishing protocol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NAIs using neuraminidase immobilized magnetic beads(NA-MB).After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of NA-MB with an artificial mixture including NA inhibitors and non-inhibitors,the developed ligand fishing protocol was applied to screen NAIs from the crude extracts of Duchesnea indica Andr.Twenty-four NA binding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normal butanol(n-BuOH)extract of D.indica as potential NAI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assisted with Compou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CSI):FingerID,including 12 ellagitannins,4 brevifolin derivatives,3 ellagic acid derivatives,and 4 flavonoids.Among them,9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tested for in vitro NA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NA from Clostridium perfringens,and from oseltamivir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influenza A virus strai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ound B23 has the NA inhibitory activities in both the oseltamivir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viral NA,with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values of 197.9 and 125.4μmol/L,respectively.Moreover,B23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replication of oseltamivir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viruses in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cells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40 and 20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duchesnea indica andr. Ligand fishing Magnetic beads HPLCe Q-TOF-MS Influenza A VIRUS
原文传递
蛇莓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许文东 林厚文 +1 位作者 邱峰 陈万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81-983,共3页
目的研究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蛇莓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洋芹素-6-C-β-D-葡萄糖苷(... 目的研究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蛇莓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洋芹素-6-C-β-D-葡萄糖苷(1),金合欢素-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2),山奈素-3-O-β-D-半乳糖苷(3),芦丁(4),异槲皮苷(5)和金丝桃苷(6)。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金合欢素 洋芹素 山奈素 芦丁 异槲皮苷 金丝桃苷
下载PDF
蛇莓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4
5
作者 许文东 林厚文 +1 位作者 邱峰 陈万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2-406,共5页
目的研究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蛇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蛇莓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短叶苏木酚酸(1)、短叶苏木酚酸甲酯... 目的研究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蛇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数据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蛇莓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短叶苏木酚酸(1)、短叶苏木酚酸甲酯(2)、短叶苏木酚(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5)、乌苏酸(6)、齐墩果酸(7)、β-谷甾醇(8)、(24R)-6β-羟基-24-乙基-胆甾-4-烯-3-酮(9)。结论化合物1、2、4、5、7、9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 蛇莓 化学成分 短叶苏木酚
下载PDF
蛇莓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庞然 张淑玲 +3 位作者 赵雷 刘双林 董继华 叶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蛇莓乙醇提取物在体外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NO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i 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 目的研究蛇莓乙醇提取物在体外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NO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i 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蛇莓提取物干预后细胞所分泌的炎症介质(TNF-α和NO)与炎症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蛇莓提取物干预后细胞TNF-α、i N-O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存在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仅有LPS干预时,NF-κB表达增强且集中分布在细胞核,而药物干预时,NF-κB多分布在胞质。结论蛇莓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巨噬细胞表达炎症介质,同时促进HO-1的释放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RAW264.7细胞系 核因子-ΚB 炎症介质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蛇莓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扬 潘瑞乐 +2 位作者 常琪 唐劲天 刘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蛇莓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模型,在鸡胚培养的第7天,分别给予大、中、小三个剂量的蛇莓水提物,培养至第9天收集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蛇莓给药组血管新生面积... 目的:研究蛇莓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模型,在鸡胚培养的第7天,分别给予大、中、小三个剂量的蛇莓水提物,培养至第9天收集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蛇莓给药组血管新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载体下CAM新生组织中新生血管数显著减少,并可见大血管结构破坏迹象,载体周围CAM组织中仅见少量新生血管。而对照组的载体下组织及周围CAM中均见大量新生血管。结论:蛇莓可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血管新生 鸡胚绒毛尿囊膜
下载PDF
蛇毒中鞣花酸类及三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叶亮 杨峻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自蛇毒(DuchesneaindicaFock)全草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蛇莓甙A(duchesideA)和蛇莓甙B(duchesideB),经化学及光谱(UV,1R,1HNMR,13C... 自蛇毒(DuchesneaindicaFock)全草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蛇莓甙A(duchesideA)和蛇莓甙B(duchesideB),经化学及光谱(UV,1R,1HNMR,13CNMR,NOEDS和MS)分析确定,蛇莓甙A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甙(Ⅰ),蛇莓甙B的结构为3'-O-甲基-鞣花酸-4-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Ⅱ)。另外4个化合物为已知三萜类化合物:3β-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Ⅲ),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Ⅳ),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Ⅴ),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蛇莓甙A 蛇莓苷B 鞣花甙 三萜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匍匐茎草本植物蛇莓小尺度克隆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钧敏 金则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40-3548,共9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斑块匍匐茎草本植物蛇莓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探讨蛇莓克隆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与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蛇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7.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402,Nei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斑块匍匐茎草本植物蛇莓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和克隆结构,探讨蛇莓克隆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与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蛇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7.9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402,Nei指数h为0.1677;蛇莓的克隆多样性与其它克隆植物较为接近,基因型比率G/N=0.2013,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6396,基因型分布的均匀度E为0.5862;蛇莓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斑块间,基因流较小,仅为0.1019。3个斑块蛇莓的遗传多样性以临海斑块(LH)最高(P=10.34%,I=0.0513,h=0.0344),安吉斑块(AJ)次之(P=10.34%,I=0.0443,h=0.027),而天台斑块(TT)最低(P=5.17%,I=0.0325,h=0.0227)。基株数目、基因型比率、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基因型分布的均匀度均表明克隆多样性以LH斑块最大(G=12,G/N=0.3077,D=0.8677,E=0.8380),AJ斑块次之(G=9,G/N=0.1800,D=0.5870,E=0.4753),TT斑块最低(G=5,G/N=0.1163,D=0.4642,E=0.4453)。3个斑块中均存在优势克隆,但优势克隆的大小在3个斑块中均不相同,以LH斑块最小,AJ斑块次之,TT斑块最大。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LH斑块在20cm和4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49.959;AJ斑块仅在2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63.333;TT斑块在20cm、30cm、40cm和70cm时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高达90.512。这表明3个不同斑块内蛇莓基因型的空间分布距离不同,TT斑块最大,AJ斑块最小;克隆所能到达的距离也不同,TT斑块最大,LH斑块最小。3个不同斑块蛇莓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与克隆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蛇莓的遗传多样性与克隆多样性与蛇莓较强的克隆繁殖能力和较低的种子萌发率有关。蛇莓的遗传结构、克隆结构及克隆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斑块所处生境的生态因子及其它因素(如干扰、演替和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克隆多样性 克隆结构 ISSR
下载PDF
蛇莓的生药学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小洪 焦文旭 +1 位作者 吕居娴 张华妮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本文从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和理化鉴定等方面,对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Focke]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鉴别特征。BrineShrimp试验表明,蛇莓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蛇莓 生药学特征 理化鉴定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产地蛇莓中熊果酸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巧珍 刘义芳 +3 位作者 李凤娟 郭婷 张聪子 孙梦姗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6期70-71,共2页
目的:比较湖南省不同产地蛇莓中熊果酸含量差异,为蛇莓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采用美国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醋酸铵(水∶冰醋酸∶二乙胺-15∶0.4∶0.2)-88∶12;流速:1 mL.min-1;柱... 目的:比较湖南省不同产地蛇莓中熊果酸含量差异,为蛇莓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采用美国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醋酸铵(水∶冰醋酸∶二乙胺-15∶0.4∶0.2)-88∶12;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湖南省不同产地蛇莓中熊果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0.24%-0.52%之间。结论:为有效利用蛇莓资源,保证蛇莓药材的质量及疗效,建议选择平江石浆生产的蛇莓进行规范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熊果酸 HPLC 含量
下载PDF
蛇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聪子 童巧珍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4期86-88,共3页
本文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对蛇莓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蛇莓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蛇莓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蛇莓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薇 梁莹 应惠芳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研究蛇莓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测定蛇莓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蛇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结论蛇莓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蛇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蛇莓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蛇莓总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苟体忠 唐文华 +1 位作者 徐绍琴 孙大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94-96,共3页
为了促进蛇莓的综合利用,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来考察蛇莓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高于VC,且蛇莓总多酚的·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蛇莓总多酚对DPPH·的IC50(... 为了促进蛇莓的综合利用,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来考察蛇莓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高于VC,且蛇莓总多酚的·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蛇莓总多酚对DPPH·的IC50(18.2μg·mL-1)与VC(IC50=17.6μg·mL-1)相近。蛇莓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总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八宝景天等地被植物的抗旱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国荣 王芳芳 +1 位作者 徐振华 张荣梅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八宝景天、垂盆草、蛇莓为试材,采用土壤控水方法 (土壤不浇水,适时进行叶面喷水),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地被植物外部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干旱胁迫下参试地被植物的外部形态来看,抗旱能力顺序为八宝景天跃垂盆草跃蛇莓,... 以八宝景天、垂盆草、蛇莓为试材,采用土壤控水方法 (土壤不浇水,适时进行叶面喷水),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地被植物外部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干旱胁迫下参试地被植物的外部形态来看,抗旱能力顺序为八宝景天跃垂盆草跃蛇莓,其中,八宝景天在干旱胁迫22 d内未有植株死亡;垂盆草在干旱胁迫后第22 d时植株部分死亡;蛇莓在干旱胁迫后第16 d时植株部分死亡,第19 d时植株全部死亡。八宝景天、垂盆草和蛇莓在抵抗干旱胁迫的光合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蛇莓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均跃八宝景天和垂盆草,且八宝景天和垂盆草的光合途径均为景天酸代谢途径,白天净光合速率较低,能有效应对干旱环境。干旱胁迫下八宝景天、垂盆草和蛇莓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八宝景天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及其指标值均最小,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蛇莓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且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跃垂盆草和八宝景天。综合评价3种地被植物的抗旱性,认为八宝景天抗旱性最强,垂盆草次之,蛇莓抗旱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景天 垂盆草 蛇莓 地被植物 抗旱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蛇莓总酚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鸿宾 刘晓梦 +4 位作者 韩忠耀 李雪营 魏学军 张林甦 余跃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优化蛇莓总酚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酚酸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蛇莓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条件,... 目的:优化蛇莓总酚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总酚酸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蛇莓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固液比对总酚酸提取率影响极其显著(P<0.01),乙醇浓度对总酚酸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mL/g),乙醇浓度60%(V/V),加热温度80℃,提取时间2h。结论:该工艺条件稳定,成本低,提取率高,可用于蛇莓总酚酸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总酚酸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浓度Cd对蛇泡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蒋翠文 李娟娟 蔡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研究Cd污染对蛇泡草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为重金属对中草药的毒害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待蛇泡草幼苗待生长稳定后,以50 m L/d的量浇灌不同浓度(11、22、45、90和134 mg/kg)的Cd2+溶液,记录蛇泡草5、3... 【目的】研究Cd污染对蛇泡草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为重金属对中草药的毒害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待蛇泡草幼苗待生长稳定后,以50 m L/d的量浇灌不同浓度(11、22、45、90和134 mg/kg)的Cd2+溶液,记录蛇泡草5、30和45 d的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其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随Cd溶液浓度的增加,蛇泡草体内Cd含量不断增大,同时蛇泡草叶片、茎部和根部的可溶性总糖、总黄酮、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结论】Cd较易在蛇泡草体内积累,并会破坏植物的新成代谢和正常生长,导致各项生理生化特性指标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泡草 重金属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
18
作者 苟体忠 贺仲兵 潘甚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浓度0、2、4、8、16、32、64、128、256、512 ng/mL的水溶液对蛇莓叶喷施,考察喷施亚硒酸钠后有机硒在蛇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叶面喷施硒能显著提高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蛇莓中... [目的]探讨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浓度0、2、4、8、16、32、64、128、256、512 ng/mL的水溶液对蛇莓叶喷施,考察喷施亚硒酸钠后有机硒在蛇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叶面喷施硒能显著提高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蛇莓中有机硒的含量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喷施亚硒酸钠浓度达到256 ng/mL时,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其值为20.94μg/g。[结论]蛇莓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的最佳浓度为256 ng/mL,且采用低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蛇莓进行多次喷硒的方法有利于蛇莓对无机硒的吸收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亚硒酸钠 叶面喷施
下载PDF
蛇莓杀蚊幼活性成分初步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冬冬 闫合 +2 位作者 吴华 冯俊涛 张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为明确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杀蚊幼活性成分,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蛇莓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和活性测定。从蛇莓乙醇提取物乙酸... 为明确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杀蚊幼活性成分,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对蛇莓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和活性测定。从蛇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中得到2个具有杀蚊幼活性的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和芹菜素。浸渍法测定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LC50值分别为459.12和438.09mg/L,正丁醇相为471.41和430.81mg/L,显示较好的杀蚊幼活性,且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差异性不显著;齐墩果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25.36和22.31mg/L,芹菜素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处理LC50值分别为31.29和27.2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杀蚊幼活性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活性成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治阳 张峰 +1 位作者 代震 安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6-78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4、5、6、7、8月)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蛇莓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4、5、6、7、8月)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中5种黄酮成分的含有量。方法蛇莓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素、洋芹素和山柰酚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6),平均加样回收率97.1%~101.5%,RSD 1.37%~2.37%。不同采收期样品中5种成分含有量差异明显,其中芦丁和金丝桃苷在6月份最高,异槲皮素在7月份最高,洋芹素和山柰酚在8月份最高。结论蛇莓适宜采收期为6月和7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采收期 芦丁 金丝桃苷 异槲皮素 洋芹素 山柰酚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