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元时期的中原文化与中华文明共同体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昭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9,共14页
周公营洛,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北宋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再次回到洛阳,洛学在与蜀学、关学、新学等互动中脱颖而出,回应佛教冲击的时代问题,在文明冲突中捍卫中华文化主体;集成中国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在新时... 周公营洛,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北宋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再次回到洛阳,洛学在与蜀学、关学、新学等互动中脱颖而出,回应佛教冲击的时代问题,在文明冲突中捍卫中华文化主体;集成中国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在新时代确立中华文明的主体;承接周公、孔孟的道统并创造性发展,由道南与湖湘开启朱子学,形成程朱理学。周公在地中洛阳定都,中央与四方的关系是定都伊始便面临的政治主题,并一直影响到宋朝。宋朝与辽、金、西夏、蒙古在政治上竞争,最终形成元朝的政治统一体;元朝融合汴梁、临潢、会宁、兴庆、和林等政治中心,将北京作为新的政治中心。元朝的程朱理学北上,中国的文化中心亦从洛阳转移到北京,北京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文化与政治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周公营洛 洛学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
下载PDF
西周春秋诸侯宗庙制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晖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43,157,共18页
有关西周春秋时期的宗庙制度,战国秦汉文献均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或二庙,但关于天子七庙、诸侯五庙所涵内容却众说纷纭。今以西周春秋时期的古文献、金文资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天子诸侯宗庙遗址,可知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 有关西周春秋时期的宗庙制度,战国秦汉文献均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或二庙,但关于天子七庙、诸侯五庙所涵内容却众说纷纭。今以西周春秋时期的古文献、金文资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天子诸侯宗庙遗址,可知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代代更替的近亲三庙是父考庙、祖父庙、曾祖父庙,这是古注疏皆未言及的卿大夫之上世世屡迁的三庙制,其有古文献、西周金文、考古资料以及宗法制度方面的坚实证据。诸侯或周王朝公卿重臣有同姓和异姓之别,同姓诸侯或公卿五庙制是在近亲三庙制的基础上加上某位所自出的先祖周王以及始封祖;异姓诸侯或公卿则是始封君及继位的世宗。由此组成的五庙制,虽庙数与战国文献记述相同,但内容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春秋 宗庙制度 近亲三庙制 诸侯五庙制
原文传递
洛阳东周王城大墓与周王室陵寝的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6,共9页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东周时期共有25王。其中,周平王至悼王居于王城,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而迁居成周,至赧王时又返回王城。此外,战国早期周考王将其弟封于王城,是为西周桓公;战国中期西周惠公又封其少...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东周时期共有25王。其中,周平王至悼王居于王城,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而迁居成周,至赧王时又返回王城。此外,战国早期周考王将其弟封于王城,是为西周桓公;战国中期西周惠公又封其少子于巩,号为东周。于是,周王室又分裂出西周、东周两个公国。周天子及两周君居于洛阳,其死后也应葬于此。因而,在洛阳地区寻找周王陵及两周君的墓葬便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东周王城 周王陵 西周君
原文传递
洛阳周公庙与五贤祠的兴衰 被引量:2
4
作者 宫万瑜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0,100,共5页
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位于隋唐东都洛阳宫城应天门东侧,后代历经修缮。五贤祠位于周公庙旁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周公庙的补充和延伸。文中披露有关文献和近年出土的碑刻文物,见证了洛阳周公庙与五贤祠的兴废。
关键词 洛阳周公庙 五贤祠 隋唐东都洛阳城宫城大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