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ddhism and the Secularin Dunhuang Bianwen Compositions
1
作者 杨义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3期121-132,222,共13页
关键词 Buddhism and the Secularin dunhuang bianwen Compositions
原文传递
从中古写本文献的生成方式看敦煌变文古已结集的可能性
2
作者 刘郝霞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以敦煌文献为代表的中古写本文献是一座研究宝库,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很多“遗案”或可藉助其得以解决。变文即是中国文学史上尚未研究完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定义、特点和范围尚有争议,敦煌文献中哪些是变文,现在仍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对现... 以敦煌文献为代表的中古写本文献是一座研究宝库,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很多“遗案”或可藉助其得以解决。变文即是中国文学史上尚未研究完全的一种文体形式,其定义、特点和范围尚有争议,敦煌文献中哪些是变文,现在仍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对现阶段被认为是敦煌变文者的藏地、编号以及对敦煌变文所在写本遗留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变文有被归类成集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卷号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文文献,或为全本,或为残文,或有篇题名;在敦煌文献各收藏地中,有紧邻或邻近卷号均为变文的情况。这说明变文写本抄写者和整理者存在着有意无意地以“因类相从”思想将敦煌变文结集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更方便抄写者和整理者阅读与学习。“变文集”的确认又可以重新审视学者对变文定义、特征、意义的论证是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 敦煌变文 结集 卷号 藏地
下载PDF
从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看唐代民间“忠”伦理
3
作者 李悦 郑炜明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是根据伍子胥故事改编的一篇民间文学作品,在唐代传唱度极高,反映出唐代民众的某些伦理价值观念。通过研究《伍子胥变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对于“忠”真正的伦理价值取向,并发现唐代民间所倡导的“忠”的独特之... 敦煌卷子《伍子胥变文》是根据伍子胥故事改编的一篇民间文学作品,在唐代传唱度极高,反映出唐代民众的某些伦理价值观念。通过研究《伍子胥变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对于“忠”真正的伦理价值取向,并发现唐代民间所倡导的“忠”的独特之处,有助于推进敦煌学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卷子 《伍子胥变文》 唐代 伦理
下载PDF
敦煌变文校读札记
4
作者 周思敏 吴宗辉 沈秋之 《励耘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敦煌变文写本字多俗别,文多疏误,校勘殊非易事。本文在既有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一篇旧有变文和两篇新见变文,就其中部分疑难字句的校释提出新的意见。
关键词 敦煌变文 俗字 校读
下载PDF
敦煌变文的名称及其文体来源的再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鹏 朱瑜章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4,共6页
敦煌变文在严格意义上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概念,其思想内容和文体特征并不统一,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文中具体分析了前人对于变文名称的争议,强调用"变文"这一历史概念来统称敦煌写卷中的这类通俗文学作品... 敦煌变文在严格意义上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概念,其思想内容和文体特征并不统一,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文中具体分析了前人对于变文名称的争议,强调用"变文"这一历史概念来统称敦煌写卷中的这类通俗文学作品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对变文文体的来源进行了深入辨析,认为变文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变文 名称 文体来源 佛教
下载PDF
敦煌变文中称谓词“阿婆”综论 被引量:8
6
作者 郑阿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36-42,共7页
构词奠基于词根,词义因构词而丰富,更因语境等因素的变化,随语用而扩大、缩小乃至转移。称谓词交际性强,与语境的关系密切,随着时代、地域、文化、阶层的不同,使用上有构词、语义及语用等等的变化和兴替,这些情况在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 构词奠基于词根,词义因构词而丰富,更因语境等因素的变化,随语用而扩大、缩小乃至转移。称谓词交际性强,与语境的关系密切,随着时代、地域、文化、阶层的不同,使用上有构词、语义及语用等等的变化和兴替,这些情况在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唐代渐趋明显。敦煌变文中“阿婆”一词分别出现在九篇变文中,总计有28处之多,除了构词与词义的研究意义外,更可作为唐代称谓词在语用表现上的考察。根据唐代寺院宣讲的实况,衡之讲唱者与听众的互动关系,参酌《北里志》、《因话录》等记载,押座文、解座文中的“阿婆”似可解读为当时妓女对假母、老鸨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阿婆 称谓词 构词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从双音新词的存亡看敦煌变文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明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90,共4页
本文从敦煌变文的双音新词入手 ,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 。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双音新词 延续 消亡
下载PDF
敦煌变文双音新词全面透视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明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本文首先对所提取的变文双音词进行了历史分类,然 后从形式和语义、共时和历时等多个侧面对双音新词的组合和聚合特点进行考察和深入 探讨,试图展示变文双音新词的突出特色和运动轨迹。
关键词 敦煌 变文 双音新词 历时分析
下载PDF
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 被引量:3
9
作者 钟书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深入解读敦煌李陵变文,了解它的渊源情况,通过运用比较、例证等多种方法,将一些历时和共时性史料进行了有机的组合。认为李陵故事的渊源流变,与《史记》、《汉书》、唐代诗文的咏唱及其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风气,都有着天然的联系。
关键词 敦煌 李陵变文 渊薮
下载PDF
从杭州方言看敦煌变文的部分词语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斌 陈鑫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2-114,共3页
结合杭州方言对敦煌变文中的若干词语作出考察,认为,古代汉语那些似乎已经消亡的词语,其实有不少仍旧以一定的形式遗存于今天的方言乃至普通话中;因此,训诂学研究研究词汇不能满足于释义,而还应该探求“系统与根源”,这样才能最终达到... 结合杭州方言对敦煌变文中的若干词语作出考察,认为,古代汉语那些似乎已经消亡的词语,其实有不少仍旧以一定的形式遗存于今天的方言乃至普通话中;因此,训诂学研究研究词汇不能满足于释义,而还应该探求“系统与根源”,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写出一部汉语词汇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杭州方言 训诂学
下载PDF
敦煌变文同素异序词的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明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它一方面反映了汉语复音化进程的某些特点 ,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了汉语造词法的优越性。敦煌变文中共出现了 196组同素异序词 ,首先对这些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共时考察 ,...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它一方面反映了汉语复音化进程的某些特点 ,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了汉语造词法的优越性。敦煌变文中共出现了 196组同素异序词 ,首先对这些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共时考察 ,揭示了同素异序词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的独特面貌 ;然后又历时地分析了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 ,挖掘了同素异序词的发展演变轨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同素异序词 历时分析
下载PDF
敦煌变相与变文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向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6-200,共5页
敦煌变文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敦煌变相与变文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阐述此课题进入艺术学与文学领域的研究缘起,接着回顾了本课题的研究历史,扼要评述了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 敦煌变文被发现以来,学术界对敦煌变相与变文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阐述此课题进入艺术学与文学领域的研究缘起,接着回顾了本课题的研究历史,扼要评述了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展望本课题领域的研究前景,集中论述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相 变文 艺术创作 关系 评述
下载PDF
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河西宝卷的渊源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贵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表演场域从佛教寺院转移到民众家庭,讲唱主体从佛教僧侣更替为普通俗众,宣讲仪式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唱词结构从简单的一段式演变为复杂的四段式又简化为三段式、两段式、一段式。从敦煌变文发展到河西宝卷,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变异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河西宝卷 渊源 发展轨迹
下载PDF
试论莫高窟屏风画与敦煌变文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向东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1,共4页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屏风画 敦煌变文
下载PDF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春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若"系疑问代词,较之此前出现了新的组合形式或体现出新的组合特点;变文里的"若为"则绝大多数用于设问,校注者一律看作套语用词是不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若” 敦煌变文
下载PDF
敦煌变文讲唱的道具及其表演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向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5-170,174,共7页
敦煌变文讲唱时,讲与唱有机结合,兼融音乐、表演,声情并茂,图言并用。本文从讲唱艺术的角度,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敦煌变文讲唱时使用的道具及其表演方式。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讲唱艺术 道具 表演方式 艺术创作
下载PDF
《敦煌变文校注》校补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晓红 詹绪左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1期83-100,共18页
本文对《敦煌变文校注》中的部分录文、校勘和注释提出了商补性意见。
关键词 《敦煌变文校注》 校勘 补正
下载PDF
《敦煌变文校注》献疑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掌胜 《语言科学》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文章联系变文语境,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就《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写、喻、货求、转转、在、仿便、称算、次第、隔事、忙然”等词语提出了不同的校注意见。
关键词 敦煌变文校注 献疑
下载PDF
敦煌变文俗语词考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小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爱"、"钉"、"夺"、"铺排"、"胜"等五条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爱"、"钉"、"夺"、"铺排"、"胜"等五条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俗语词 考释
下载PDF
敦煌变文叙事形式叙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晓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敦煌变文韵散结合的叙事体制中,散文部分和韵文部分有不同的形式特征,并承担着各异的叙事功能。本文对此作了具体辨析。
关键词 敦煌 变文 叙事形武 特征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