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藏敦煌遗画Дх224、Дх15、Дх223弥勒经变研究
1
作者 龙忠 陈丽娟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敦煌遗画Дх224、Дх15、Дх223弥勒经变,是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两件弥勒经变绢画中的其中一件,此经变画仅剩若干残片。通过将此件绢画同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画Stein painting 1...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敦煌遗画Дх224、Дх15、Дх223弥勒经变,是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两件弥勒经变绢画中的其中一件,此经变画仅剩若干残片。通过将此件绢画同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画Stein painting 11弥勒经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此件绢画不仅有弥勒下生经变,还有上生经变,结合经文内容,对其表现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年代进行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弥勒经变 绢画
下载PDF
敦煌石窟经变画发展情况的总体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25,共27页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下化众生类、其他类,约占总量2/5的净土类经变为洞窟首选内容。主室两侧壁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流行通壁式布局,吐蕃时期增加二列式、三列式布局,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时期又增加四列式、五列式布局,通壁式布局占有半数以上。敦煌石窟经变画现存四十余种对应组合关系,合计二百数十对,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非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以及净土类经变与非净土类经变对应组合三种情况。在通壁式布局洞窟中净土类经变占绝对多数,在多列式布局洞窟中往往兼顾净土类与非净土类经变。总体而言,敦煌石窟经变画反映了以净土信仰为主,上求菩提思想为辅,将下化众生思想作为必要补充的设计逻辑。石窟成为教化、救济众生,使之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说法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莫高窟 经变画 经变组合与布局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维摩经变表现形式及艺术特色--以初唐第220窟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龙红 黄骞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82-190,共9页
初唐之前,敦煌维摩变相绘制较为简单,主要以龛内表现为主,或同龛表现,或两龛对视配置,主题表现为维摩文殊说法和听法大众场景等,体现了早期佛教造像浓厚的功德观。逮至初唐,变相的构图布局和图像设计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以现有资料显示:... 初唐之前,敦煌维摩变相绘制较为简单,主要以龛内表现为主,或同龛表现,或两龛对视配置,主题表现为维摩文殊说法和听法大众场景等,体现了早期佛教造像浓厚的功德观。逮至初唐,变相的构图布局和图像设计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以现有资料显示:初唐第220窟维摩变相在"维摩文殊说法"中心基础上添绘了"示现神通力"场景,形成了"宣讲佛法"与"世俗信仰"双重意味的图像设计和布局构图,体现出"统一设计、富于变化"和"强烈对比、多样统一"的艺术特色,并成为此后敦煌石窟乃至巴蜀地区维摩变相绘制的基本构图特征与壁画布局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第220窟 维摩诘经变相 神通力 表现形式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 被引量:3
4
作者 顾淑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8,共7页
牢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 牢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史实和莫高窟现存的图像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认为从盛唐到中唐时期,牢度叉斗圣变的再现不是因为反吐蕃统治的关系,不是因为灭佛的关系,不是因为《降魔变文》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洞窟大小的关系,而是因为晚唐五代宋时期说话、变文等俗文学的流行,充满离奇故事的《贤愚经》再次被关注和流行起来,也包括从《贤愚经》发展而来的牢度叉斗圣变;而盛唐至中唐此题材的消失是因为大乘佛教的流行而宣扬小乘佛教的《贤愚经》的不再受欢迎和流行,所以整个盛唐和中唐时期,和《贤愚经》相关的题材壁画包括牢度叉斗圣变也没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牢度叉斗圣变 贤愚经变 第85窟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敦煌乐舞研究与仿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40-45,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陆续对敦煌乐舞的研究与仿制进行汇总和整理,力图总结我国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音乐文献、敦煌壁画中的音乐图像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当今中国敦煌乐、舞艺术的仿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陆续对敦煌乐舞的研究与仿制进行汇总和整理,力图总结我国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音乐文献、敦煌壁画中的音乐图像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当今中国敦煌乐、舞艺术的仿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藏经洞音乐文献 乐器 乐舞 仿制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淑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首先对莫高窟第146窟贤愚经变屏风画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中定名不确定以及错误的两扇屏风画进行了重新考定,分别确定为贤愚经变华天因缘品和优波毱提品。
关键词 莫高窟第146窟 壁画艺术 经变画 贤愚经变
下载PDF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220窟 《东方药师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敦煌石窟华严经变作品的再思考——以唐代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9,共9页
卢舍那佛造像或华严经变属于华严经美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等地区皆可见其相关作品。其中,延续时间最长、在原地保留作品数量多,可运用当地本身的文献资料解读... 卢舍那佛造像或华严经变属于华严经美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等地区皆可见其相关作品。其中,延续时间最长、在原地保留作品数量多,可运用当地本身的文献资料解读当地华严经美术者,首推以敦煌石窟的作品为最。因此,本文拟就以敦煌石窟中的唐代华严经变为主要考察对象,配合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表现形式的宗教意涵进行系统性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唐代华严经变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5-58,69,共5页
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最新出土《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标本464:121)残叶进行转写、翻译和简单注释,并将该版本与柏林藏本进行比较,认为两个残片均译自同一个汉文原典,且译者同出于一人或一类人之手。
关键词 教煌莫高窟 回鹘文 金刚经 北区 石窟 出土文物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残叶研究
下载PDF
莫高窟148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蕾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1期247-249,共3页
莫高窟148窟是盛唐敦煌大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槃窟,其中的塑像、壁画与洞窟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完成。148窟中的经变画涵盖了当时最流行的几种类型,涅槃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东方药师经变、弥勒经变、天请问经变。这些经变为... 莫高窟148窟是盛唐敦煌大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槃窟,其中的塑像、壁画与洞窟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完成。148窟中的经变画涵盖了当时最流行的几种类型,涅槃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东方药师经变、弥勒经变、天请问经变。这些经变为了凸显佛国世界的庄严、宏大,运用大量的篇幅来表现佛国世界的建筑,这些建筑形象基本是以现实中的建筑为参考,是研究唐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文章将对148窟东壁南侧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建筑进行解读,从而探索唐代建筑群的组合可能,以及建筑单体所具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48窟 观无量寿经变 建筑形象 平面布局
下载PDF
模仿与引导——敦煌石窟牢度叉斗圣变和维摩诘经变关系探讨
11
作者 顾淑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在敦煌石窟众多的经变画中,维摩诘经变和牢度叉斗圣变都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通过对这两种经变画的仔细考察,发现两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牢度叉斗圣变从一出现就受到维摩诘经变的影响,是对维摩诘经变的模仿;晚唐时当牢度叉斗圣变再现敦煌... 在敦煌石窟众多的经变画中,维摩诘经变和牢度叉斗圣变都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通过对这两种经变画的仔细考察,发现两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牢度叉斗圣变从一出现就受到维摩诘经变的影响,是对维摩诘经变的模仿;晚唐时当牢度叉斗圣变再现敦煌石窟后,一直和维摩诘经变保持着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有时甚至不惜违反律寺制度,主要是因为佛教义理的需要,维摩诘经变补充了牢度叉斗圣变重现后所处时代中其本身佛教义理层次的欠缺,也引导着牢度叉斗圣变所表达的佛教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经变画 维摩诘经变 牢度叉斗圣变 对称式
下载PDF
敦煌藏经洞出土新样幡画与吐蕃、于阗及克什米尔之关系
12
作者 王瑞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共11页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艺术品是体现丝绸之路文化多样性的绝佳范例。斯坦因掠取的10幅幡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其样式与中晚唐时期在敦煌流行的受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影响的幡画相异。追溯图像风格源流可知,敦煌这批新...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艺术品是体现丝绸之路文化多样性的绝佳范例。斯坦因掠取的10幅幡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和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其样式与中晚唐时期在敦煌流行的受中国传统绘画样式影响的幡画相异。追溯图像风格源流可知,敦煌这批新样幡画的出现很可能是受地缘政治影响。9世纪前后吐蕃经营敦煌与西域期间,吐蕃人将当时克什米尔、斯瓦特地区流行的金铜佛像(或相关粉本)作为一种新型的造像样式带到敦煌,再由活跃于此地的吐蕃艺术家以此为参照,并融入最先容受、相对熟悉的波罗艺术,将其转化为二维的绘画语言。同时,也不能排除从吐蕃本部直接传至敦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经洞 幡画 吐蕃 于阗 克什米尔 斯瓦特 西藏—喜马拉雅风格
原文传递
莫高窟第169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刚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4,129,共14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密教经典。进入21世纪,敦煌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逐渐成为国内外敦煌图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敦煌壁画中目前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共8铺,包括盛唐4铺,晚唐1铺,宋代3铺。其中...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密教经典。进入21世纪,敦煌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逐渐成为国内外敦煌图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敦煌壁画中目前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共8铺,包括盛唐4铺,晚唐1铺,宋代3铺。其中莫高窟第169窟前室北壁发现的宋代一铺,虽然内容不多且有残损,但仍然为研究敦煌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宗教功能、题材组合、分布关系和绘制形式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第169窟 敦煌壁画 经架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