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被引量:47
1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4 位作者 马东方 黄瀚霄 李光明 卫鲁杰 刘朝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6,共8页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内发育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到侏罗系曲色组变砂岩中,北东向断层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控岩断层。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内发育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到侏罗系曲色组变砂岩中,北东向断层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控岩断层。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的玄武安山岩和南侧的火山角砾岩中呈团块状发育。多不杂矿床的的铜矿化以黄铜矿矿化为主,金矿化与铜矿化密切共生。黄铜矿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变砂岩接触带内,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为多不杂矿床的成矿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 斑岩铜矿 蚀变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区曲色组砂岩化学组分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9
2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赵林 赵元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探讨西藏多不杂铜矿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样品主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成分,利用相关图解作图,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段是多不杂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 探讨西藏多不杂铜矿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样品主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成分,利用相关图解作图,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段是多不杂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岩,地层中的碎屑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硅化、黄铁矿化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在侵位以前可能发生过分异作用,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导致LREE富集、HREE亏损。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色组 砂岩 化学组分 构造背景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基于蚀变信息提取的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斑岩铜矿找矿预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代晶晶 王瑞江 +3 位作者 王润生 曲晓明 赵元艺 辛洪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5-762,共8页
本文选取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斑岩铜矿为已知矿床,通过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的分析,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蚀变信息提取算法——彩色增强、比值算法及光谱角制图算法,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开展蚀变信息提... 本文选取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斑岩铜矿为已知矿床,通过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的分析,基于ASTER遥感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蚀变信息提取算法——彩色增强、比值算法及光谱角制图算法,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及找矿靶区圈定研究,预测了一处成矿前景区域。通过对此预测区域的野外查证,发现大量的孔雀石露头,室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得出铜品位在0.18%~1.95%之间,平均为0.51%。对该区域进行了激电测量工作,测量结果和遥感结果相互印证,表明此区域为一处斑岩铜矿成矿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不杂 斑岩铜矿 遥感 蚀变信息提取 找矿靶区
下载PDF
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区蚀变分带与黄铁矿的关系——物探方法选择与异常解释的基础 被引量:6
4
作者 焦彦杰 廖国忠 +3 位作者 李华 张伟 李富 杨俊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69-1979,共11页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呈团块状发育。本文阐述了钻孔中Cu品位趋势线与多不杂矿床有序分带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钾化带与矿体存在密切对应关系。通过黄铁矿分布趋势与实际矿体对比分析,以及岩石地球物理性质研究,得出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高电阻率、极化率的初步结论,然后在典型矿床进行方法试验和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根据推断结果和实际矿体位置,认为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浅部中高电阻率、极化率及磁场梯级带、Cu-As-Sb-Au高背景区域,进一步完善了方法选择,为多不杂斑岩型矿床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 斑岩铜矿 蚀变 黄铁矿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ASTER遥感蚀变异常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紫豪 唐菊兴 +3 位作者 张廷斌 吴华 徐志忠 别小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4,共5页
采用ASTER数据,利用"掩模+定向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多不杂斑岩铜矿的遥感蚀变异常。对蚀变异常的特征、蚀变异常与地面蚀变对应关系、蚀变异常与已知矿体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利用ASTER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 采用ASTER数据,利用"掩模+定向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多不杂斑岩铜矿的遥感蚀变异常。对蚀变异常的特征、蚀变异常与地面蚀变对应关系、蚀变异常与已知矿体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利用ASTER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效果较好,为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多龙铜矿预测工作区的最小预测区圈定提供了遥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蚀变异常 ASTER 多不杂斑岩铜矿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 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7
6
作者 佘宏全 李进文 +5 位作者 马东方 李光明 张德全 丰成友 屈文俊 潘桂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10-6,LREE>...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10-6,LREE>HREE,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SHRIMP测年获得(120.9±2.4)Ma(MSWD=4.3)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1.3)~(118.5±1.4)Ma,等时线年龄为(118.0±1.5)Ma(MSWD=0.30),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 成矿时代 斑岩铜矿床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西藏多龙矿集区示矿信息的提取 被引量:33
8
作者 代晶晶 曲晓明 辛洪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2-759,共8页
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对圈定成矿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示矿信息提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常用的示矿信息提取技术方法包括优化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值算法、光谱角算法等。选取西藏改则县多龙地区为研究区,以区内... 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对圈定成矿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示矿信息提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常用的示矿信息提取技术方法包括优化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值算法、光谱角算法等。选取西藏改则县多龙地区为研究区,以区内多不杂斑岩型铜矿为典型的已知矿床,基于ASTER遥感数据,运用多种示矿信息提取方法进行靶区圈定综合研究,多种技术方法相互印证,避免了单一算法的局限性,为成矿靶区的圈定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遥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遥感数据 多不杂斑岩铜矿 示矿信息 西藏
下载PDF
多不杂铜矿区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周玉 郭建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选取多不杂铜矿床2 304#和2 312#钻孔中的8件矿石样品,对其进行了铅同位素组成测试。通过分析,认为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地层和斑岩体中铅同位素比值总体上均在不断变大,且含矿地层中的铅同位素比值高于含矿斑岩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矿石铅... 选取多不杂铜矿床2 304#和2 312#钻孔中的8件矿石样品,对其进行了铅同位素组成测试。通过分析,认为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地层和斑岩体中铅同位素比值总体上均在不断变大,且含矿地层中的铅同位素比值高于含矿斑岩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部分来源于造山带,其所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多不杂铜矿床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王康明 霍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0,115,共4页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在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在逐步升高;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氧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气液相成分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TerraSpec波谱仪在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区蚀变信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代晶晶 王瑞江 +1 位作者 曲晓明 辛洪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矿区为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大型斑岩铜矿区,对这一典型矿床的研究有助于对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提出更好的找矿认识。使用美国TerraSpec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从多不杂矿区采集的地物样品进行波谱测试及镜...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矿区为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大型斑岩铜矿区,对这一典型矿床的研究有助于对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提出更好的找矿认识。使用美国TerraSpec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从多不杂矿区采集的地物样品进行波谱测试及镜下鉴定,确定矿区主要蚀变为绢英岩化及绿帘石化,地表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和蓝铜矿化。矿区出露的2套花岗闪长斑岩的波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成矿斑岩绢英岩化蚀变较为严重;而不成矿斑岩基本无蚀变,主要零星分布在成矿斑岩的外围。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与其在ASTER图像上的波谱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后基于采样样品波谱特征,圈定了与成矿相关的绢英岩化区域,并建议绢英岩化区域为今后矿产勘察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Spec波谱仪 多不杂 斑岩铜矿 蚀变 波谱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3 位作者 李光明 肖波 张天平 雷晓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带、强粘土化叠加钾化带样品中的金红石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发育在黑云母斑晶中及其附近,呈不规则状、颗粒状(粒径约5~20μm)、长条状(一般长10-50μm,宽3-5μm)等。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中的金红石相对富集SiO2、V2O3、FeO,SiO2含量(质量分数,不同)在0.04%~4.40%范围之内;V2O3介于0.39%~1.13%,FeO为0.51%~3.01%;而其他成分相对较少,CaO 0.02%~2.71%,MnO最高可达0.2%,SnO 0.1%,A12O3最高达1.97%,MgO 0.96%,Cr2O3 0.63%,KzO 一般0.11%~0.49%,Na2O一般0.1%~0.23%,CuO最高可达0.56%,不含NiO。Fe、A1、V、Sn、Cr、Si、Cu原子数与Ti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些原子替代金红石的Ti而占据晶格;而金红石中K、Na、Ca较高则可能是由于补偿电荷平衡而进入金红石的晶格。金红石较高含量的CuO、K2O、Na2O,表明成矿热液富含Cu、K和Na,同时也暗示金红石在钾化带中形成。金红石与黑云母密切的关系表明,大多数金红石形成于黑云母蚀变或者重结晶的过程中。另外,多不杂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中的金红石w(V2O3)〉0.4%,表明金红石中的V含量有助于确定斑岩铜矿中主矿体的范围,从而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红石 电子探针分析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 班公湖带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来自氦氩碳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1 位作者 刘显凡 周玉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复杂性。稀有气体同位素长期以来多用于示踪陨石成因、大洋岩石圈地幔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矿热液中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常用于分析流体性质及来源等。在此基础上,本次研究补充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和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含矿母岩具有壳幔混染特征的原因,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氩同位素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82
14
作者 李光明 段志明 +3 位作者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6-1260,共5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部多龙矿集区出露的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侏罗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部多龙矿集区出露的增生杂岩属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非史密斯地层,由基质和块体2个部分组成。基质为侏罗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块体由大小不等的玄武岩、砂岩、硅质岩、泥质灰岩、超基性岩等组成。增生杂岩系变形强烈,发育强烈的构造置换作用,块体与基质之间由透入性挤压面理或剪切面理分隔,为典型造山带大陆增生边缘的增生杂岩。这套增生杂岩形成于侏罗纪羌塘陆块南缘的侧向增生边缘,发育于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系之上,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壳侏罗纪时期向羌塘陆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侏罗纪—白垩纪羌多岩浆弧为在这套增生楔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火山-岩浆弧。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识别为正确认识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结合带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增生杂岩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斑岩铜金矿床 西藏多龙矿集区
下载PDF
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60
15
作者 李金祥 李光明 +1 位作者 秦克章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43,共13页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O_2含量47%~68%,Al_2O_3含13%~18%,MgO 含量1.4%~8.5%,FeOt 含量2.3%~8.1%和 CaO 含量2.1%~ 10%,属于钙碱系列。MgO、CaO 和 FeOt与 SiO_2呈负相关,K_2O 与 SiO_2基本呈正相关。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富 Na,Na_2O/K_2O 在0.9~7之间,而埃达克岩是相对富 K,Na_2O/K_2O比为0.8。稀土元素总量ΣREE 为29×10^(-6)-203×10^(-6),从基性到酸性岩∑REE 是逐渐减小的,高 Nb 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最高,而埃达克岩最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 为7.0~12.4,(La/Yb)_N 为3.2~13,δEu 为0.9~2.1。埃达克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Rb、Ba、K、Sr)和活泼的高场强元素(如:U、Th),相对亏损其它高场强元素(HFSE:如 Nb、Ta、Zr、Hf、Ti),表明具有俯冲带之上岛弧岩浆的特征。而高 Nb 玄武岩具有明显 Nb、Ta 正异常,且 TiO_2含量高(>2%),(La/Nb)_(PM)<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 Ar、Nd 同位素结果表明该区埃达克岩直接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俯冲沉积物成分的加入;而高 Nb 的玄武岩则可能来源于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者超临界流体交代而产生富 Nb、Ta 的地幔源区,可能有软流圈地幔的加入;而正常的岛弧火山岩则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地幔楔。另外,多不杂矿区埃达克岩和高 Nb 玄武岩(HNB)空间共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交代的火山岩系列",表明多不杂铜矿床形成于典型的岛弧俯冲构造背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精确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Th/U 比值范围为0.51~0.90,均大于0.1,为岩浆成因锆石,其 SHRIMP U-Pb 年龄为121.6±1.9Ma,表明至少在大约120Ma 期间班公-怒江洋盆正在向北俯冲,洋盆闭合时间应晚于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 SHRIMP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带 构造背景 高Nb玄武岩 埃达克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脉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探讨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分析花岗闪长斑岩壳幔混染的过程。选择多不杂铜矿床内相关脉石矿物,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各个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斑晶石英... 探讨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分析花岗闪长斑岩壳幔混染的过程。选择多不杂铜矿床内相关脉石矿物,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各个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斑晶石英和黑云母样品具有明显的正铕异常,脉石英样品具有弱的负铕异常,硬石膏的稀土总量最高,并呈现出明显的负铕异常;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稀土元素表现为由正铕异常→无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变,这正是地幔流体作用导致流体性质变化进而混染成矿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矿物 稀土元素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5 位作者 唐菊兴 李玉彬 高轲 王勤 李壮 李建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8-1286,共19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蚀变系统 脉体系统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波龙矿床环境属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小赛 赵元艺 +1 位作者 乔东海 王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67-268,共2页
多不杂-波龙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物玛乡境内,距改则县城西北方向约110km,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本文通过阅读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查明了该斑岩型矿床的特征。这为多龙矿床提供了基本环境属性信息,为决策该... 多不杂-波龙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物玛乡境内,距改则县城西北方向约110km,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本文通过阅读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查明了该斑岩型矿床的特征。这为多龙矿床提供了基本环境属性信息,为决策该矿床能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属性 铜(金)矿床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64
19
作者 佘宏全 李进文 +3 位作者 丰成友 马东方 潘桂棠 李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34-1447,T0005,共15页
多不杂铜矿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的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中。多不杂斑岩铜矿总体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矿石特征和蚀变分带特点,围绕斑岩体从岩体中心向外,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 多不杂铜矿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的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中。多不杂斑岩铜矿总体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矿石特征和蚀变分带特点,围绕斑岩体从岩体中心向外,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的蚀变带,依次为钾硅化+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矿床以岩体内部和外部均发育强烈的磁铁矿化蚀变、而外围青磐岩化带不发育等特征有别于国内其他斑岩铜矿。对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均-测温结果表明斑岩铜矿石英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类型众多,而以大量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突出特征。子矿物种类有石盐、钾盐、赤铁矿、红钾铁盐、石膏、黄铜矿等,有时一个包裹体含有多达5~6个子矿物,在我国其他斑岩铜矿中是不多见的。金属子矿物大量发育表明流体成矿金属元素含量很高。成矿流体由来自岩浆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以天水成因为主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两个流体端员组份组成。高温、高盐度流体为主要成矿流体,以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为代表,其形成温度〉450℃,盐度在28%~83%NaClequ.,平均达到58%-60%NaClequ.,流体组分主要属于H:O—NaCl-KCl-FeCl。体系。高温高盐度流体是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主要来源于天水或天水与晚期岩浆热液的混合,温度在360C以下,盐度3.71%~14.15%NaClequ.。含矿硫化物主要在300~420℃温度区间沉淀,沉淀富集主要与温度降低有关,多不杂斑岩铜矿为与浅成斑岩体侵入有关的高温岩浆热液型斑岩铜矿。与世界上其他斑岩铜矿相比,多不杂斑岩铜矿具有与Bingham和Grasberg等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相似的流体包裹体和蚀变分带特征,暗示该矿床具备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矿床 高温高盐度 流体包裹体 成因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岩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科技通报》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选择多不杂铜矿区内7件花岗闪长斑岩、5件变质砂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LREE富集,HREE亏损,δEu总体大于1,为Eu正异常,是含矿地幔流...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选择多不杂铜矿区内7件花岗闪长斑岩、5件变质砂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LREE富集,HREE亏损,δEu总体大于1,为Eu正异常,是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岩浆结晶成岩过程交代岩石成矿的成因标志,含矿地幔流体以不均匀混染和交代方式减弱或抵消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负铕异常,并随其比例和强度增大而形成正铕异常;相对富集Cs、Rb、K、Sr、Th、La、Hf等元素,显示驼峰型模式,是成矿流体来自富集地幔的重要特征。变质砂岩具有相似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上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ΣREE变化范围较大的特点,由花岗闪长斑岩→变质砂岩,ΣREE表现为逐步上升的特点,这说明在成矿过程中伴随有REE元素的带入带出;将变质砂岩的常量元素组成与花岗闪长斑岩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可以看到CaO、MgO、Na2O、K2O的含量有明显变化,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这些常量元素的带进带出主要表现为硅质和碱质的增加,说明矿床中各类岩石的蚀变受控于统一的富硅碱的地幔流体作用,从而导致大量物质组分的活化迁移以及交换的发生,并造成壳幔物质的混染叠加,进而有利于成矿。矿床成因综合分析初步揭示出多不杂铜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地幔流体作用造成的地幔底劈引发了地壳重熔,进而幔源岩浆或地幔流体部分参与或混染地壳重熔形成的长英质岩浆并随其结晶过程作用于岩浆,而致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壳幔混染甚至成矿特征。地幔流体不仅可以伴随富硅碱岩浆结晶成岩过程进行同步交代和能量转换蚀变成矿,而且还能从岩浆或岩体中分离出来,沿通道进入有利赋矿的岩石界面或具备一定封闭条件的次级裂隙中,与变质砂岩相互作用引发壳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接触带成矿体系,导致变质砂岩含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变质砂岩 元素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