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mal Mode Analysis on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a Duplex DNA d(CGCGAATTCGCG) 被引量:1
1
作者 LIN Dong-hai LIAO Xin-l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7-71,共5页
IntroductionComputersimulationapproacheshavebeenprovedtobepowerfultoolstodetermineandcharacterizedynamicsofp... IntroductionComputersimulationapproacheshavebeenprovedtobepowerfultoolstodetermineandcharacterizedynamicsofproteinsandnucle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mal mode analysis duplex dna Atomic fluctuation Molecular dynamics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文君 潘世扬 +6 位作者 马建锋 张炳峰 王芳 徐建 谢而付 黄蕾 夏文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A含量(中位数:54.0ng/ml,四分位数区间:38.0—68.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中位数:18.5ng/ml.四分位区间:15.5~24.9.g/ml),P〈0.001。Ⅱa期、Ⅱb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浆DNA含量分别37.0(27.2—46.2)ng/ml、53.0(41.4。63.7)ng/ml和66.3(55.9~81.8)ng/ml。Ⅲ~Ⅳ期明显高于Ⅱa~Ⅱb期(P=0.003)。Ⅱa和Ⅱb期组的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血浆DNA含量分别为32.3(24.2~55.1)ng/ml、52.9(42.5—69.6)ng/ml和65.0(57.7~88.6)ng/ml,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0)。以32.3ng/mL作为临界值,血浆DNA诊断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0.O%,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l0.915~1.000),优于血清CEA。结论检测血浆DNA对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判断肿瘤侵袭与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食管癌 双重PCR CEA
下载PDF
人血浆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丹 潘世扬 +4 位作者 张丽霞 高丽 谢而付 黄? 戎国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建立带有内参照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DNA含量。方法构建重组质粒DNA作为内参照物,采用共用下游引物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步扩增人看家基因β-actin和重组质粒载体中人工合成DNA序列,定量检测健康成年人血浆DNA... 目的建立带有内参照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DNA含量。方法构建重组质粒DNA作为内参照物,采用共用下游引物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步扩增人看家基因β-actin和重组质粒载体中人工合成DNA序列,定量检测健康成年人血浆DNA含量。结果本法能在同一个反应管中对目的基因和内参照进行同步扩增,两者的扩增无相互干扰,特异性好;重组质粒DNA的平均扩增效率达90%,β-actin基因的平均扩增效率接近100%;本法批内变异系数(CV)11%,批间CV17%。结论成功建立含有内参照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血浆DNA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双重PCR
下载PDF
基于双重PCR技术的鹿茸及其伪品DNA指纹特征和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丽君 何程远 +7 位作者 李盈诺 巴宏宇 李梓僮 夏薇 李明成 苑广信 张丽华 艾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44,共6页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 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260)/A(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 dna指纹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用于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梅 潘世扬 +8 位作者 蒋叶 陈丹 王芳 徐建 夏文颖 徐娟 王鹏 娄鉴芳 朱善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血浆DNA水平,初步探讨其与ALL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集55例成人ALL患者化疗前及其中45例患者化疗一疗程后的静脉血,根据骨髓象、血象及临床体征进行疗效分组。以80名体检健康者作... 目的监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血浆DNA水平,初步探讨其与ALL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集55例成人ALL患者化疗前及其中45例患者化疗一疗程后的静脉血,根据骨髓象、血象及临床体征进行疗效分组。以8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结果 ALL患者化疗前血浆DNA含量[M(P25,P75)]为248.1(97.1,448.7)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1(12.7,25.8)ng/mL(Z=8.916,P<0.01);化疗一疗程后血浆DNA含量为35.5(17.7,83.0)ng/mL,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Z=6.322,P<0.01);不同疗效化疗前组血浆DN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χ2=6.960,P<0.05),不同疗效组化疗后血浆DN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χ2=11.145,P<0.01)。完全缓解组化疗前、后血浆DN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Z=3.92,P<0.01),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化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一疗程后血浆DNA水平<50 ng/mL的ALL患者生存率高于血浆DNA水平≥50 ng/mL的患者(χ2=3.860,P<0.05)。结论血浆DNA定量检测对ALL的化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血浆DNA水平降低提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浆dna 双重PCR 化疗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双重数字PCR定值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马丽侠 周李华 +4 位作者 蒋子敬 姜展樾 叶德萍 蒲春如 杜娟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6,共9页
针对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研究建立一套双重数字PCR(ddPCR)定值方法。优化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考察方法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MON863在1.6~6743.3 copies和内源基因Adh在1.1~6770.0 copies的浓度范... 针对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研究建立一套双重数字PCR(ddPCR)定值方法。优化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考察方法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MON863在1.6~6743.3 copies和内源基因Adh在1.1~6770.0 copies的浓度范围均呈线性关系,r^2为1;MON863基因和Adh基因的定量限分别为8.3 copies和7.9 copies;方法精密度小于5%。采用该方法对基体标准物质进行验证,误差小于10%。该方法每个反应体系都含有内源(VIC)和外源(FAM)基因,能实现内外源基因的同时检测,避免同一样品在不同反应体系造成的定值差异。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单重数字PCR定值结果无显著差异,重复性优于单重数字PCR结果,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质粒dna 微滴数字PCR 双重数字PCR
下载PDF
DNA金属化及其应用
7
作者 邵从英 邓兆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由于DNA自身的导电性尚存在争议,研究人员试图通过金属化途径来提高DNA双螺旋结构的导电性,从而使其能够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静电吸附、无电沉积、DNA自组装、金属蒸镀等常用的DNA金属化方法,介绍了这些金属化... 由于DNA自身的导电性尚存在争议,研究人员试图通过金属化途径来提高DNA双螺旋结构的导电性,从而使其能够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静电吸附、无电沉积、DNA自组装、金属蒸镀等常用的DNA金属化方法,介绍了这些金属化DNA结构在纳米电子学、催化、传感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DNA金属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揭示了其广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板 金属化 无电沉积 纳米线
下载PDF
玉米MON863质粒DNA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丽侠 周李华 +5 位作者 叶德萍 蒋子敬 姜展樾 蒲春如 杜娟兰 韩国全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9-1734,共6页
转基因成分检测是转基因生物安全应用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转基因标准物质种类的不足可影响转基因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准化。选取玉米MON863中外源基因MON863与内标基因Adh1构建质粒标准物质,通过测序验证,以双重数字PCR技术对获得... 转基因成分检测是转基因生物安全应用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转基因标准物质种类的不足可影响转基因生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准化。选取玉米MON863中外源基因MON863与内标基因Adh1构建质粒标准物质,通过测序验证,以双重数字PCR技术对获得的质粒DNA进行均匀性及不同温度下(-20、4、25、37℃)短期(14 d)和-20℃长期(6个月)稳定性检验,联合8家实验室进行定值分析。结果显示,玉米MON863质粒DNA标准物质具备良好的均匀性,可以在-20℃稳定存放6个月;外源与内标基因的拷贝数比值为1.01,扩展不确定度为0.04;拷贝数为5.78×10^(10) copies/μL,扩展不确定度为0.29×10^(10) copies/μL。获得的标准物质适用于玉米MON863的方法学建立、定性定量检测和实验室质控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dna 标准物质 数字PCR 双重数字PCR 转基因玉米
下载PDF
芘基对在dsDNA中的构建:基于8-氮-7-去氮-2′-脱氧腺苷的7位取代及连接臂对荧光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阳 李志文 +2 位作者 朱俊飞 刘世会 何军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06-2213,共8页
通过7-芘乙炔基-8-氮-7-去氮-2'-脱氧腺苷(2)和7-芘乙基-8-氮-7-去氮-2'-脱氧腺苷(3) 2个脱氧腺苷类似物在双螺旋DNA(ds DNA)中构建芘基对,同时保持2'-脱氧腺苷的碱基配对专一性,探讨了芘基对的多种组合在ds DNA中的荧光光... 通过7-芘乙炔基-8-氮-7-去氮-2'-脱氧腺苷(2)和7-芘乙基-8-氮-7-去氮-2'-脱氧腺苷(3) 2个脱氧腺苷类似物在双螺旋DNA(ds DNA)中构建芘基对,同时保持2'-脱氧腺苷的碱基配对专一性,探讨了芘基对的多种组合在ds DNA中的荧光光谱变化及其与ds DNA形成和解离的关系. DNA双螺旋的热稳定性和圆二色光谱表征结果反映了连接臂与芘基在ds DNA大沟区的相互作用.芘基荧光光谱表明,化合物2在ds DNA中的荧光光谱反映了双螺旋的变化,PY02+D02在形成双螺旋前后发生了荧光猝灭,而PY03+PY05在形成双螺旋前后呈现荧光,这2个芘基对组合在含双螺旋结构域的功能核酸和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基 脱氧腺苷类似物 双螺旋dna 荧光光谱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化学合成碱基对及其DNA结构性能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王文娟 盛卸晃 +3 位作者 黄芳 刘建标 孙传智 陈德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DNA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生物遗传和生命进化的"中心".碱基是DNA分子中最重要的"官能团",在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着主导作用.化学合成碱基对扩充了遗传信息字母表,提高了遗传密码的多样性,受到... DNA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生物遗传和生命进化的"中心".碱基是DNA分子中最重要的"官能团",在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着主导作用.化学合成碱基对扩充了遗传信息字母表,提高了遗传密码的多样性,受到了化学以及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化学合成碱基及其DNA结构性能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化学合成碱基对的设计合成策略,分别概述了含有亲水性碱基对、疏水性碱基对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荧光碱基及其DNA链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化学合成碱基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碱基 化学合成碱基 dna结构性能 生物学应用
下载PDF
最大团问题的可编程的DNA分子系统计算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洋洋 殷志祥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33-36,共4页
DNA计算求解NP完全问题,可编程性、自主、高并行性,是十分重要的追求。文中主要借助可编程的DNA分子系统求解最大团问题。DNA自组装是通过起始双链体的诱发,由化学发夹和指令发夹杂交反应交错排列构成线性双链体,它的两条链一条由化学... DNA计算求解NP完全问题,可编程性、自主、高并行性,是十分重要的追求。文中主要借助可编程的DNA分子系统求解最大团问题。DNA自组装是通过起始双链体的诱发,由化学发夹和指令发夹杂交反应交错排列构成线性双链体,它的两条链一条由化学发夹组成,一条由指令发夹组成。通过DNA链置换反应,发生链的迁移,将可增长的低聚物转移到每个发夹上,组装顺序是通过成对的互补脚趾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编程。最终检测线性双链体上低聚物的个数来读取图的最大团及其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团 dna链置换 线性双链体 发夹 低聚物
下载PDF
一种新的同时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和DNA的检测方法
12
作者 徐博文 李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设计并建立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测定核酸提取物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pgRNA)和DNA的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检测HBV pgRNA和DNA的探针法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通过DNA凝胶电泳、定量PCR等实验考察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验... 目的设计并建立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测定核酸提取物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pgRNA)和DNA的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检测HBV pgRNA和DNA的探针法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通过DNA凝胶电泳、定量PCR等实验考察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以该方法测定HepG2.2.15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HBV pgRNA和DNA的可行性及准确度。结果建立的探针法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不同稀释倍数的细胞培养上清时,在稀释倍数和测定结果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该方法更适用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 pgRNA和DNA,而不适用于测定细胞样本。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够避免核酸提取物中由于HBV DNA污染造成HBV RNA定量不准的问题,并且在一管PCR反应中同时实现了HBV pgRNA和DNA的双重检测,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 前基因组RNA dna 共价闭合环状dna
下载PDF
Interactions of ginsenosides with DNA duplexes: A study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UV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13
作者 Lei Ma Shu Liu +3 位作者 Niu-Sheng Xu Ya-Qiu Jiang Feng-Rui Song Zhi-Qiang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179-1184,共6页
The non-covalent complexes of duplexes DNA and 9 ginsenosides(1 aglycone and 8 glycosid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in the gas phase. The results of relative bindin... The non-covalent complexes of duplexes DNA and 9 ginsenosides(1 aglycone and 8 glycosid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in the gas phase. The results of relative binding affinities in negative ion mode revealed that several factors impact on the duplexbinding properties of ginsenosides. Glycosylations of 20(S)-protopanaxadiol ginsenosides at the position C-20 and 20(S)-protopanaxatriol classification at the position C-6 enhanced the fraction of bound DNA sharply. A rhamnose moiety shows little lower binding intensities than glucose at the same position.Ginsenosides of 20(S)-protopanaxatriol result in subtle higher binding affinities toward the duplex DNA than 20(S)-protopanaxadiol family. However, glycosylation with two sugar moieties does not show a higher binding affinity than with only one moiety. The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 the gas-phase stability and fragmentation patterns of the ginsenoside/DNA complexes are related to the glycoside number. Positive ion ESI mass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were also recorded. The result of ESI-MS suggests that hydrogen bonds are the dominate interaction between ginsenosides and DNA.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solution-phase by UV spectroscopy, which exhibit a hyperchromism and blue-shift effect when DNA solution was titrated by individual ginse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OSIDE duplex dna ESI-MS INTERACTION UV spectroscopy
原文传递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防己诺林碱与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牛生 杨洪梅 +3 位作者 崔勐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30-2434,共5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法研究了防己诺林碱与双链核酸及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防己诺林碱可选择性地与G-四链体结合.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防己诺林碱与核酸的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己诺林碱可能通过末端堆积作用与G-四链体结合,... 采用电喷雾质谱法研究了防己诺林碱与双链核酸及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防己诺林碱可选择性地与G-四链体结合.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防己诺林碱与核酸的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己诺林碱可能通过末端堆积作用与G-四链体结合,而通过插入作用与双链核酸结合.结合模式的差异导致防己诺林碱选择性地与G-四链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双链核酸 G-四链体 防己诺林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双重PCR熔解曲线峰快速检测食品中猪源性成分方法的建立
15
作者 高菲 蒲红州 +5 位作者 沈林園 蒋小兵 雷怀刚 沈静 李学伟 朱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1-83,共3页
基于国际生命条码联盟(CBOL,the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提出的barcoding技术所确定的序列区域,针对猪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为了避免食品中PCR抑制剂的影响,本实验设置GCG(胰岛素受体)基因125bp的纯化片... 基于国际生命条码联盟(CBOL,the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提出的barcoding技术所确定的序列区域,针对猪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为了避免食品中PCR抑制剂的影响,本实验设置GCG(胰岛素受体)基因125bp的纯化片段为内参照,控制假阴性结果的出现。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猪和GCG基因的特异性产物在79.2℃和75℃有特异性熔解峰。设置牛、羊、鸡、兔、鼠和空白对照,均无扩增。测序结果表明,该猪特异性引物的PCR产物含有245bp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吻合;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荧光PCR dna条形码 猪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Ⅰ 内参照
下载PDF
通用引物双重PCR在节肢动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彦坤 李天楚 +4 位作者 粘景梓 陈思聪 郝志霞 姜金壮 黄大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基于线粒体基因通用引物的双重PCR技术同时扩增单一样本中两条标记基因,从而达到简化节肢动物物种鉴定流程的目的。【方法】在一次PCR实验中同时加入可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和16S rDNA两个不同分子标记的引物,对3纲8...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基于线粒体基因通用引物的双重PCR技术同时扩增单一样本中两条标记基因,从而达到简化节肢动物物种鉴定流程的目的。【方法】在一次PCR实验中同时加入可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和16S rDNA两个不同分子标记的引物,对3纲8目14科的14种节肢动物物种标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和胶回收后测序,并BLAST在线搜索相似序列,验证基于通用引物的双重PCR在不同的动物类群中用于物种鉴定的有效性。【结果】应用基于COI和16S rDNA的引物从分属于3纲8目14科的14种节肢动物基因组DNA中均可成功扩增目的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扩增的准确性。【结论】通过本方法进行物种的分子鉴定,不仅可以保证物种鉴定的高准确率,还可以明显减少时间与DNA样本量的消耗,这对需要快速准确鉴定物种或珍稀的材料样本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 线粒体基因 双重PCR 通用引物
下载PDF
羊口疮与绵羊痘二联重组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妍 文美龄 +4 位作者 王仁铃 王蓬琨 关继羽 宋德光 陆慧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羊口疮(Orf)和绵羊痘(SPP)是发生于羊群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两者在临床上经常呈现混合感染,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可同时抵抗2种疫病的二联疫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羊口疮病毒(ORFV)的B2L基因及绵羊痘... 羊口疮(Orf)和绵羊痘(SPP)是发生于羊群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两者在临床上经常呈现混合感染,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可同时抵抗2种疫病的二联疫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羊口疮病毒(ORFV)的B2L基因及绵羊痘病毒(SPPV)的P32基因以P2A肽序列串联,获得pcDNA3.1-B2L-P2A-P32质粒,作为候选重组DNA疫苗。将质粒转染细胞,检测抗原蛋白的胞内表达及切割;将其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该重组DNA疫苗能在真核细胞中独立表达B2L及P32抗原蛋白,同时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该研究为在羊群中开展更广泛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有望成为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绵羊痘病毒 重组二联dna疫苗
原文传递
Liquid biopsy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injury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被引量:9
18
作者 Wen-Ying Xia Li Gao +7 位作者 Er-Hei Dai Dan Chen Er-Fu Xie Li Yang Shi-Chang Zhang Bing-Feng Zhang Jian Xu Shi-Yang P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9期3985-3995,共11页
BACKGROUND Hepatitis B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Accurate liver injury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clinical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 to stage liver... BACKGROUND Hepatitis B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Accurate liver injury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clinical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 to stage liver disease, but it is not widely used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Therefore, non-invasive liquid biopsy tests are needed. AIM To assess liver injury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using quantified cell free DNA combined with other serum biomarker as a liquid biopsy-based method. METHODS A cohort of 663 subjects including 313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350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Ultrasound-guided liver biopsies followed by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263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liver injury. Cell-free DNA was quantified using a novel du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sma DNA,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bilirubin, and HBV DNA levels (P<0.01). Serum ALT, AST, bilirubin, and plasma DNA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markedsevere inflam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mild-moderate inflammation (P<0.0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epatocyte inflammation severity and serum bilirubin (R^2=0.673, P<0.01) or plasma DNA (R^2=0.597, P<0.01) levels.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s of serum ALT, bilirubin, plasma DNA, and their combinat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and marked-severe inflammation were 0.8059, 0.7910, 0.7921, and 0.956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plasma DNA, serum ALT, and bilirubin could be a candidate liquid biopsy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injury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BIOPSY plasma dna Hepatitis B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duplex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by Duplex Scorpion Primer-based PCR Assay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德明 沈含熙 宓怀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03-907,共5页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fluorogenic probe-based PCR assay (PCR duplex scorpion primer assay) to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in human sera was described. Duplex scorpion primer is a modified variant o...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fluorogenic probe-based PCR assay (PCR duplex scorpion primer assay) to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in human sera was described. Duplex scorpion primer is a modified variant of duplex Amplifluor,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a PCR stopper between probe and primer sequences improve the detection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Combined with PCR amplification, this probe can give unambiguous positive results for the reactions initiated with more than 20 HBV molecules. In addition, the particular unimolecular probing mechanism of this probe makes the use of short target-specific probe sequence possible, which will render this probe applicable in some specif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plex scorpion primer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fluorogenic probe
原文传递
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蕾 刘舒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61-1564,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紫外吸收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结合溴化乙锭荧光探针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质谱研究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可与双链DNA形成复合物,且Lug与DNA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紫外吸收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结合溴化乙锭荧光探针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与双链DNA的相互作用.质谱研究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可与双链DNA形成复合物,且Lug与DNA之间存在氢键作用,通过串联质谱数据推断出其结合模式为插入型.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产生明显的减色红移效应,说明该化合物可能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间.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能引起溴化乙锭-DNA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和波长轻微蓝移,主要是单一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8.61×1011L mol-1 s-1,进一步说明Lug与DNA的主要作用方式为插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 双链dna 电喷雾质谱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