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根沉降征四分法分型与腰椎管狭窄症严重程度、疼痛、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芬 杨利 +2 位作者 马远博 张静 李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RS)四分法分型与腰椎管狭窄症(LSS)严重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CSA)的相关性,探讨其对LS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180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横断面扫描;采用NRS四分...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RS)四分法分型与腰椎管狭窄症(LSS)严重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CSA)的相关性,探讨其对LS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180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横断面扫描;采用NRS四分法分型分为阳a型58例,阳b型55例,阳c型31型及阴型36例4组,比较4组最小硬膜囊CSA、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管狭窄相关指标,分析NRS四分法分型与最小硬膜囊CSA、VAS评分、ODI的相关性。结果:4组最小硬膜囊CSA、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小硬膜囊CSA组间两两比较:阳a型、阳b型、阳c型均小于阴型,阳b型、阳c型均小于阳a型,阳c型小于阳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S评分、ODI组间两两比较:阳a型、阳b型、阳c型均大于阴型,阳b型、阳c型均大于阳a型,阳c型大于阳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椎管正中矢状径、侧隐窝矢状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RS分型与VAS评分、ODI呈正相关(r=0.894,0.929;均P<0.001),与最小硬膜囊CSA呈负相关(r=-0.870,P<0.001)。结论:NRS四分法分型越高,LSS症状和狭窄程度越重,这对LS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沉降征 四分法分型 腰椎管狭窄症 严重程度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2
作者 占允中 杨帆 +4 位作者 叶舟 赵梓汝 刘华飞 吴以臣 黄伟铖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硬膜囊面积、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硬膜囊面积、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对照组实施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硬膜囊面积变化、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硬膜囊面积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 近期疗效 硬膜囊面积 功能恢复情况
下载PDF
马尾冗余症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仲宣 肖良 +4 位作者 赵泉来 刘晨 孙竑洲 耿寅 江雨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马尾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并筛选与RNRs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196例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RNRs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差异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RNRs高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NRs阳性组59例,RNRs阴性组137例。1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RNRs发生率为30.10%(59/196)。两组患者VAS、OD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患者临床症状较RNRs阴性组重。年龄、狭窄节段数、腰椎硬膜囊面积平均值、最狭窄节段及最狭窄节段硬膜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值及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与RNRs产生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狭窄节段数回归系数为-1.115,椎管正中矢状径回归系数为-1.707,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平均值回归系数为7.556。结论:伴有RNRs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较不伴者明显严重。狭窄节段数、椎管正中矢状径、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是RNRs发生的高危因素,其中腰椎椎间隙硬膜囊面积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冗余症 椎管狭窄症 危险因素 椎间隙硬膜囊面积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左金良 谭军 +6 位作者 张鲁惠 黄波 高浩源 秦川 朱登嵩 李云凯 赵文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稳定性 硬膜囊容量 后路手术 平行光 椎管容量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受压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楠 刘娜 +5 位作者 丑凯平 王明达 郑伟 张雪娇 王玉呋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被确诊为中央型或混合型LSS,MRI明确显示L3/4或L4/5节段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80mm^2。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500m。单节段狭窄61例,其中L3/4狭窄19例,L4/5狭窄42例;双节段(L3/4、L4/5)狭窄26例,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狭窄节段113个,分析其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沉降征阳性组与沉降征阴性组。L3/4、L4/5节段各扫描3层,在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上测量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正中矢状径(PAD)、最大硬膜囊横截面积差(CSA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curve)即ROC曲线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与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PAD、最大硬膜囊CS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3个重度腰椎管狭窄节段中,28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阴性,85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阳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为75.22%。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最小椎管PAD为12.00±2.10mm,阴性组为11.47±2.0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最大硬膜囊CSAD为36.94±13.97mm^2,阴性组为18.60±7.70mm^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组最小硬膜囊CSA为47.34±12.55mm^2,阴性组为45.16±15.35mm^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椎管P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64(P<0.05);最大硬膜囊C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9(P<0.01);最小硬膜囊CS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557(P>0.05)。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发生与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有关,硬膜囊最大CSAD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横截面积 椎管正中矢状径 硬膜囊横截面积差 相关性
下载PDF
156例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MRI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学建 宋玲玲 +1 位作者 魏渝清 沈桂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置多在L1中、下份 (73例 ,4 6 .8% ) ,硬膜囊下端位置多在S1~ 2 、S2 上份 (6 0例 ,38.4 % ) ,各性别、年龄、身高组差异无显著性 ,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二者间位置不相关。结论 熟悉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正常范围 ,能帮助临床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疾病及腰椎穿刺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脊髓圆锥 硬膜囊 临床应用 脊椎位置 统计学处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 腰椎穿刺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全平 吴春根 +2 位作者 王涛 李明华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和肿瘤病灶大小(mm3)3方面评价其疗效。分别记录术前VAS、KPS评分;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及KPS评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术前肿瘤病灶大小、测量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观察肿瘤有无增大。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每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3.8±1.6)ml,每节椎体粒子平均植入量为(35±5)粒。随访6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前VAS平均得分为7.41±0.79;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平均得分分别降为5.68±0.83、3.91±0.86、3.50±0.90和2.86±0.83;术前KPS平均得分为53.64±11.66;术后24 h,1、3和6个月KPS平均得分分别为59.32±7.19、80.33±4.32、84.55±5.09和82.05±6.06。术前肿瘤病灶平均大小为(650±10)mm3,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分别为(305±9)、(138±10)和(115±7)mm3,术后1、3和6个月肿瘤控制有效率达到70.0%、70.0%和88.9%。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在技术上可行,可有效控制病灶累及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经皮椎体成形术 累及硬膜囊 脊椎转移瘤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柳万国 孙莉 +5 位作者 唐成林 刘理迪 王旭 李云峰 边帅 董永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相应赋予0~2分,按3个征象总分划分为四级:0级,0分;Ⅰ级,1~2分;Ⅱ级,3~4分;Ⅲ级,5~6分。由3位初、中、高级职称医师对78例患者的颈椎MRI从C2/3~C6/7进行2次独立分级和1次共同分级,Kappa分析评价每位医师前后2次之间及3位医师之间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将3位医师对三个征象共同分级的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78例患者的390个节段进行分级,0级82~94个(21.03%~24.10%),Ⅰ级112~126个(28.72%~32.31%),Ⅱ级111~137个(28.46%~35.13%),Ⅲ级47~70个(12.05%~17.95%)。同一医师前后2次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4.6%~78.5%,Kappa值为0.657~0.706;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1.5%~76.7%,Kappa值为0.614~0.683。三个征象分级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603、0.577,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病程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0.511、0.388~0.49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409~-0.546,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依据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与患者年龄、病程呈正性相关,而与术前JOA评分呈负性相关,对脊髓受压后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硬膜囊 MRI分级
下载PDF
腰椎屈伸活动对腰骶硬膜囊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戴力扬 徐印坎 +1 位作者 张文明 周志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报告了10例正常人尸体腰椎标本脊髓造影屈/伸侧位片的测量结果。以观察腰椎屈伸活动对腰骶硬膜囊位置与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腰椎由屈曲位转为伸展位时,硬膜囊矢状径和长度均明显减小,硬膜囊尾端向下移动,硬膜囊前间隙矢状径在椎... 本文报告了10例正常人尸体腰椎标本脊髓造影屈/伸侧位片的测量结果。以观察腰椎屈伸活动对腰骶硬膜囊位置与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腰椎由屈曲位转为伸展位时,硬膜囊矢状径和长度均明显减小,硬膜囊尾端向下移动,硬膜囊前间隙矢状径在椎体中平面减小,椎间平面增大。本文还讨论了硬膜囊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骶硬膜囊 脊髓造影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胸椎管狭窄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凌 刘晓光 +4 位作者 姜亮 崔立刚 陈文 贾建文 王金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效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明确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并需行胸椎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实时术中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并测量硬膜囊、脊髓腹侧减压前后的形态及径值变化,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效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明确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并需行胸椎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实时术中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并测量硬膜囊、脊髓腹侧减压前后的形态及径值变化,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术中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硬膜囊和脊髓的形态。10例患者14个胸髓节段的硬膜囊以及脊髓的前后径测量值及前后径/横径比值,在减压后显著增大(P=0.008,P=0.007;P=0.002,P=0.002),硬膜囊及脊髓的横径测量值,在减压前后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270,P=0.195)。结论术中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胸椎硬膜囊的形态学变化,帮助术者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性质,提供硬膜囊减压完全与否的即刻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胸椎管狭窄减压术 硬膜囊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和涛 成月 +1 位作者 臧晓进 夏振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NRSS)与硬膜囊形态大小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退变患者3.0 T磁共振成像资料,依T2WI轴位像马尾神经位于关节突连线背侧为NRSS阴性(-)、腹侧为阳性(+);硬膜囊...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NRSS)与硬膜囊形态大小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退变患者3.0 T磁共振成像资料,依T2WI轴位像马尾神经位于关节突连线背侧为NRSS阴性(-)、腹侧为阳性(+);硬膜囊形态大致分萎缩型和饱满型两类。测量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 area,DSCA)及关节突连线腹侧(ventral)、背侧(dorsal)部分面积(v DSCA、d DSCA)并计算两者比值d/v值。DCSA分无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00 mm2)、相对LSS(76~100 mm2)和绝对LSS(≤75 mm2)3个等级。观察测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完成,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NRSS-和NRSS+层面DSCA、d/v值大小差异及DSCA不同级别对应层面d/v值比较采用t检验;DSCA不同级别间d/v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NRSS与硬膜囊形态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85例腰2~5三节段NRSS-层面DCSA依次为(138.5±38.9)mm2、(124.8±33.5)mm2、(117.5±29.6)mm2,NRSS+层面依次为(118.5±31.7)mm2(P=0.032)、(95.5±27.9)mm2(P=0.029)、(80.2±25.4)mm2(P=0.027);萎缩型和饱满型硬膜囊占有比NRSS-层面为0.16、NRSS+层面为6.3(P=0.012);d/v值NRSS-层面为0.64±0.29,NRSS+层面为0.38±0.22(P=0.035),其中腰3~4、腰4~5层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A三级d/v值依次为0.61±0.23、0.42±0.18和0.32±0.1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P=0.025),腰2~5三节段对应层面d/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S与硬膜囊形态、DCSA及d/v值大小相关,明析这些关系有助于诠释NRSS+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 腰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兴武 陆建猛 +2 位作者 水淼 俞武良 韦勇力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膜囊中矢径分别是:(7.63±0.90)mm,(6.48±0.82)mm,(5.85±0.89)mm;平均脊髓中矢径分别是:(6.44±0.80)mm,(5.81±0.82)mm,(5.56±0.82)mm。在过伸位时,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之间差值最小(0.29±0.60)mm(P<0.01),脊髓代偿空间最小。结论在脊髓型患者中,颈椎病动力位MRI可以显示脊髓在不同体位下动态受压变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动力位磁共振 硬膜囊中矢径 脊髓中矢径
下载PDF
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附110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俊生 谭晓明 +3 位作者 李兆勇 蔡越飞 钟胜 路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下载PDF
形态学法判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程度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小倩 张秋娟 唐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形态学法与硬膜囊面积法(DSCA)在评价腰椎管狭窄(LSS)中的可靠性和组间关联。方法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独立地分析2014年9月-2014年11月于就诊的82例LSS的术前MRI,并分别利用两种方法对L2/3、L3/4、L4/5间盘层面的椎管狭窄程度... 目的比较形态学法与硬膜囊面积法(DSCA)在评价腰椎管狭窄(LSS)中的可靠性和组间关联。方法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独立地分析2014年9月-2014年11月于就诊的82例LSS的术前MRI,并分别利用两种方法对L2/3、L3/4、L4/5间盘层面的椎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利用Kappa统计值来分析诊断的一致性。利用皮尔森相关和箱线图来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观察者间K值分别为0.69(0.61-0.77)、0.65(0.56-0.74),DSCA法观察者内K值分别为0.77(0.60-0.74)、0.80(0.66-0.93)。形态法观察者内K值分别为0.78(0.65-0.92)、0.81(0.68-0.94)。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81。形态学C级和D级狭窄的LSS硬膜囊面积小于75mm^2。结论硬膜囊面积法与形态学法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两种方法组间关联强。两种方法均可以评价MRI中的腰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LSS) MRI 硬脊膜囊面积
下载PDF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燕强 厉晓龙 +1 位作者 蒋文超 高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74-76,8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TLIF治疗的38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术后复位情况和中远期... 目的观察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TLIF治疗的38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术后复位情况和中远期腰椎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术后3年及以上)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手术时间为(157.1±35.7)min,术中出血量为(318.5±76.7)mL;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年,平均4.7年;术后1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滑脱椎体复位良好,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改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降低硬膜囊和神经根损伤风险,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复位良好的优势,中远期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融合术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神经根损伤 硬膜囊损伤
下载PDF
CT下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治疗腰痛在吉林省二级中医院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向欣 郝小刚 +4 位作者 周国徽 闫宏旭 郜立铎 彭鹏 李跃飞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评价在CT下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在吉林省二级中医院的推广与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患者60例,比较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第1天... 目的评价在CT下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在吉林省二级中医院的推广与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药物治疗腰痛患者60例,比较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第1天,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3.3%;治疗后1个月,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6.7%;治疗后3个月,临床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88.3%。结论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治疗腰痛主要是利用注射的药物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刺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裂孔 硬膜囊前间隙 腰痛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of redundant nerve roots of the cauda equ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Erkan Gökçe Murat Beyhan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21年第1期29-39,共11页
BACKGROUND 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of the cauda equina are often a natural evolutionary part of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secondary to degenerative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elongated,enlarged,and tortuous nerv... BACKGROUND 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of the cauda equina are often a natural evolutionary part of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secondary to degenerative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elongated,enlarged,and tortuous nerve roots in the superior and/or inferior of the stenotic segment.Althou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indings have been defined more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this condition has been relatively under-recognized in radiological practice.In this study,lumbar MRI findings of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 were evaluated in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AIM To evaluate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 in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METHODS One-hundred and thirty-on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umbar MRI and were found to have spinal stenosis between March 2010 and February 2019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On axial T2-weighted images(T2WI),the cross-sectional area(CSA)of the dural sac was measured at L2-3,L3-4,L4-5,and L5-S1 levels in the axial plane.CSA levels below 100 mm^2 were considered stenosis.Elongation,expansion,and tortuosity in cauda equina fibers in the superior and/or inferior of the stenotic segment were evaluated as RNR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ose with RNRs and those without RNRs.The CSA cut-off value resulting in RNRs of cauda equina was calculated.Relative length(RL)of RNRs was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length of RNRs at mid-sagittal T2WI by the height of the vertebral body superior to the stenosis level.The associations of CSA leading to RNRs with RL,disc herniation type,and spondylolisthesis were evaluated.RESULTS Fifty-five patients(42%)with spinal stenosis had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The average CSA was 40.99±12.76 mm^2 in patients with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 and 66.83±19.32 mm^2 in patients without RNRs.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CSA values(P<0.001).Using a cut-off value of 55.22 mm^2 for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values of 96.4%,96.1%,89.4%,and 98.7%were obtained,respectively.RL was 3.39±1.31(range:0.93-6.01).When the extension of RNRs into the superior and/or inferior of the spinal canal stenosis level was evaluated,it was superior in 54.5%,both superior and inferior in 32.8%,and inferior in 12.7%.At stenosis levels leading to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29 disc herniations with soft margins and 26 with sharp margins were detected.Disc herniation type and spondylolisthesis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RL or CSA of the dural sac with stenotic levels(P>0.05).As the CSA of the dural sac decreased,the incidence of RNRs observed at the superior of the stenosis level increased(P<0.001).CONCLUSION RNRs of the cauda equina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stenosis.When the CSA of the dural sac is<55 mm^2,lumbar MRIs should be carefully examined for this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da equina dural sac Lumbar sp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dundant nerve roots Spinal stenosis
下载PDF
腰硬膜囊后方脂肪垫前移的动态CTM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连平 杨维权 +7 位作者 孙荣华 刘大雄 张连生 周菲 杨广才 王维明 贾连顺 徐印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动态CTM扫描技术对33例腰腿痛者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8例是由腰伸展位硬膜囊受其后方脂肪垫前移压迫所致。动态测量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椎管后结构退行性改变有关。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硬膜囊 动态CTM
下载PDF
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方科 黄象望 +3 位作者 肖晟 刘向阳 王靖 刘宏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和(11.37±0.30)mm~(12.64±0.43)mm之间;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为(5.52±0.33)mm~(5.78±0.48)mm;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mm和(1.38±0.38)mm~(3.90±0.31)mm之间;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后下缘的最短距离在(-1.82±0.40)mm~(4.70±0.39)mm之间。结论通过对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的研究证实颈椎硬膜囊内存在显微镜下经硬膜囊入路的手术操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颈椎 硬膜囊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椎板下棘64层CT三维重组和MRI的影像学研究
20
作者 梁俊生 谭晓明 +3 位作者 李兆勇 蔡越飞 钟胜 路婧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89-792,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椎间管的关系等。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h2~L5,出现率较高的椎体有Th11、Th12及L1、L5,达78.7%。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度均值较大的节段男性为Th11、Th12,女性为Th11、Th12、L1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h12,分别为(4.64±1.18)mm和(4.94±1.96)mm。胸段及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95%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有275个(8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有15个(5%)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下腰段的椎板下棘87%为较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有122个(91%)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有12个(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面、冠状面三维重组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椎板下棘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