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心摆振下圆簸箕中谷物分离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晨 马学东 +3 位作者 刘飞宇 杜昱霖 张凡 周大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了揭示稻米和茎秆在圆簸箕中的分层机理,探究一种高效可靠的谷物振动分层方式,运用离散单元法,分析了水平偏心摆振下稻米-茎秆混合颗粒体系分离行为的细观机理,且对比圆簸箕在偏心及正心摆振下的谷物颗粒分离效果。结果表明:稻米和茎... 为了揭示稻米和茎秆在圆簸箕中的分层机理,探究一种高效可靠的谷物振动分层方式,运用离散单元法,分析了水平偏心摆振下稻米-茎秆混合颗粒体系分离行为的细观机理,且对比圆簸箕在偏心及正心摆振下的谷物颗粒分离效果。结果表明:稻米和茎秆出现明显的斜坡状分层,茎秆堆积在稻米上方,同时稻米向容器远心端横向堆积;动能和运动趋势的差异是稻米和茎秆分离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涡流卷流态的出现提升了分层效率。对比偏心摆振与正心摆振两种分离方法发现:容器几何中心的运动轨迹和颗粒的流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偏心摆振过程中轴心附近区域的茎秆发生横向迁移,所在区域的动能水平逐渐升高,解决了正心摆振轴心区域能量较低导致茎秆无法上升的问题。通过对谷物分离行为及新型振动方式的研究,可为农业颗粒分离工艺及设备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谷物分离 偏心摆振 圆簸箕 涡流卷 横向迁移
下载PDF
中山市横栏镇九顷泵站进出水流道CFD优化分析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西鹤 张鸿伟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本文对排涝泵站的流道水力损失、水泵装置效率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进、出水流道型式和设计参数影响的问题。根据原型泵主要设计参数,通过CFD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泵站内任意位置的流动细节如速度、压力、能量损失、压力脉动、湍动... 本文对排涝泵站的流道水力损失、水泵装置效率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进、出水流道型式和设计参数影响的问题。根据原型泵主要设计参数,通过CFD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泵站内任意位置的流动细节如速度、压力、能量损失、压力脉动、湍动量和漩涡等,从而进行水泵装置的特性预测及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九顷泵站优化设计的进、出水流道水流速度分布均匀,内部流态较为平稳,流道水力损失较小,可满足水泵高效运行的要求。进、出水流道布置型式及尺寸可供相近参数的立式轴流泵泵站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轴流泵 簸箕形进水流道 出水流道 水力损失
下载PDF
簸萁形进水流道进水收缩段底面倾角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志锴 汪顺生 +1 位作者 刘新阳 高传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为了探究簸萁形进水流道进水收缩段底面倾角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簸萁形进水流道的进水结构物理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采用雷诺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进水收缩段5种不同底面倾角的流道水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面... 为了探究簸萁形进水流道进水收缩段底面倾角对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簸萁形进水流道的进水结构物理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采用雷诺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进水收缩段5种不同底面倾角的流道水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面倾角对流道进水收缩段和喉部的流速分布影响较大,较大的底面倾角使进水收缩段的流线分布密集度和喉部流线弯曲度增大、流速升高,增大了流道水力损失,降低了流道出口断面流速分布的均匀度;较小的底面倾角使进水收缩段的流线分布平顺和喉部流线弯曲度变缓、流速降低,减小了流道水力损失,提高了流道出口断面的流速分布均匀度;进水收缩段底面倾角的大小对流道出口断面的水流速度加权平均角无明显影响;分析不同底面倾角的流道水力性能,在簸萁形进水流道的进水收缩段底面倾角≤3°时,进水流道的水流平顺,水力损失小,流道出口的水流流态满足水泵叶轮室进口的进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箕形 进水收缩段 倾角 数值计算 水力性能
下载PDF
“吸盘3”挖泥船装驳装置改造及施工工艺
4
作者 李日新 周振宇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尤其是荆江水道采用吸盘式挖泥船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问题,以及因沿江地区开发建设及荆江水道禁采导致砂石材料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将“吸盘3”轮边喷管喷头改造成装驳装置,变原有的边抛作业为装驳作业,实现了疏...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尤其是荆江水道采用吸盘式挖泥船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问题,以及因沿江地区开发建设及荆江水道禁采导致砂石材料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将“吸盘3”轮边喷管喷头改造成装驳装置,变原有的边抛作业为装驳作业,实现了疏浚泥砂的装驳外运,避免了原有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导致航道反复疏浚的问题,对外运的疏浚泥沙进行后续处理后再利用,可满足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用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盘挖泥船 装驳 疏浚 再利用
下载PDF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箕状断陷形成时代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振兰 王金铎 +3 位作者 季建清 韩文功 于建国 张新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地层官庄组沉积之后(即始新世以来),与距今42~38 Ma发生的蒙山抬升事件有关。济阳坳陷的箕状断陷形成时代为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大约为距今42~24.6Ma。由此可见,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一致,均为距今42~24.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济阳坳陷 箕状断陷 形成时代 地震剖面分析 裂变径迹年代学
下载PDF
箕状断陷盆地形成机制、沉积体系与成藏规律——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47
6
作者 宋国奇 郝雪峰 刘克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中国大陆东部自进入地台活化阶段以来形成的诸如济阳坳陷等沉积盆地,主要表现为箕状断陷形式,剖面为典型的"断超结构"。其成因与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俯冲,引起地壳拉张减薄,进而导致一系列断裂发生伸展活动有关;箕状断陷盆... 中国大陆东部自进入地台活化阶段以来形成的诸如济阳坳陷等沉积盆地,主要表现为箕状断陷形式,剖面为典型的"断超结构"。其成因与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俯冲,引起地壳拉张减薄,进而导致一系列断裂发生伸展活动有关;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洼陷带和缓坡带构造活动强度不同,受其控制的沉积体系及其组合,表现出与古地貌背景的对应性;受构造-沉积充填特征控制,盆地内圈闭类型、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等成藏要素分布的有序性,决定了盆地油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不同构造岩相带成藏主控因素及其组合样式的差异性,衍生出区带油气富集与控藏模式的差异性。对应于不同区带的代表性隐蔽油气藏,陡坡带以砂砾岩体成岩封堵成藏模式为主,洼陷带以浊积扇体压力-隐蔽输导控藏模式为主,缓坡带以滩坝砂岩三元控藏模式为主。总之,中国东部古近纪箕状断陷盆地具有明显的石油地质"四性"特征,即箕状断陷盆地形成的必然性、沉积体系发育的对应性、油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以及成藏主控因素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断陷 盆地结构 油藏类型 油气成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鲁西隆起与歧口凹陷耦合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牛树银 王金忠 +5 位作者 孙爱群 马宝军 陈超 王宝德 张建珍 胡华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山区固体矿产地质研究和盆地油气地质研究是地质学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部门的划分而导致两者研究各有侧重,从而使两者研究的结合和借鉴远远不够。鲁西隆起由南至北分别展布有尼堒山-母子山、蒙山、徂莱山-新甫山-孟良岗、泰山-... 山区固体矿产地质研究和盆地油气地质研究是地质学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部门的划分而导致两者研究各有侧重,从而使两者研究的结合和借鉴远远不够。鲁西隆起由南至北分别展布有尼堒山-母子山、蒙山、徂莱山-新甫山-孟良岗、泰山-鲁山-沂山等四个隆起,而隆起之间则分布有泗平、汶蒙、肥城、莱芜等四个相邻的断陷,断陷与隆起之间均发育典型的铲状断裂,并控制着中新世的箕状断陷沉积;而歧口凹陷则以南大港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为界划分为歧南、歧北、板桥三个次级凹陷,它们均呈北侧陡且深、南侧缓而浅的箕状不对称形态,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其形态特征完全可以与鲁西隆起区的隆坳构造进行对比。笔者从幔枝构造的视角研究认为它们是鲁西隆起与歧口凹陷之山盆耦合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山盆耦合 箕状构造 铲状断裂 华北地区
下载PDF
新滩口泵站改造方案全流道仿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江云 胡少华 +1 位作者 周龙才 周其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36-1140,共5页
针对湖北省新滩口泵站钟形流道和28CJ56轴流泵运行振动噪音大、效率低、电机负荷率低等问题,通过全流道数值仿真,分析指出该站流道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进水流道出口(轴流泵进口)流速周向分布不均匀,使旋转叶片受力不均衡,加之负压区诱发... 针对湖北省新滩口泵站钟形流道和28CJ56轴流泵运行振动噪音大、效率低、电机负荷率低等问题,通过全流道数值仿真,分析指出该站流道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进水流道出口(轴流泵进口)流速周向分布不均匀,使旋转叶片受力不均衡,加之负压区诱发汽蚀,进一步加剧机组振动和噪声。为此,提出钟Ⅱ形及簸箕形进水流道改造方案并对其流态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指出簸箕形流道方案在调整进水流态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最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泵站 簸箕形进水流道 钟形进水流道 轴流泵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9
作者 焦贵浩 罗霞 +4 位作者 印长海 宋立中 赵泽辉 王志宏 曾富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1,共4页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除徐家围子、长岭和英台断陷外,其他断陷的勘探效果尚不明显。依据大量的地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结构、烃源岩、火山岩储层等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该区深层天然气分布受断陷、火山岩、断裂与不整合面控制;深层主要断陷期为沙河子期,由34个大小不一、相互独立的断陷组成断陷群,天然气在各断陷中自成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早盛继承型断陷中;烃源岩严格分布于各断陷中,烃源岩最好的区域位于断陷中部,地震反射特征为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火山岩储层形成受岩相、岩性、顶面构造、喷发旋回等控制;以次级洼陷为评价单元对断陷进行了评价,提出成藏条件好的中小型断陷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新认识,指出双城(莺山)、林甸等为有利的接替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天然气 断陷结构 烃源岩 火山岩储层 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箕状凹陷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与描述模式——以东营凹陷南斜坡西部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徐亮 邵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 ,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 ,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 ,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 ,储集层较厚 ,沉积构造发育 ,以构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及微构造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以断裂带的金 31块油藏为例 ,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凹陷 斜坡带 断裂带 油藏描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6
11
作者 陈安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08-418,共11页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 ,过去一直用“拉张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 ,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 ,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 ,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 ,过去一直用“拉张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 ,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 ,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 ,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 ,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 ,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 ,地层形变强烈 ,受力方向单一 ,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 ,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 ,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 ,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匀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中 :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 ,产生“右旋扭动”力偶 ,使燕山早 -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 ,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 ,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 ;而太平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 ,在整体抬升基础上 ,斜坡 -凸起处的过多削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 -坳 -隆”沉积 -抬升构造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箕状断陷 成因 形成机制 构造动力学 裂变径迹资料
下载PDF
苏北盆地构造特征及箕状断陷形成机理 被引量:63
12
作者 陈安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苏北盆地是典型的箕状断陷,具"坳(K2t—E1f)-断(E2d—E2s)-坳(N1-2y)"3层结构,分"裂陷、断-坳、断-翘"3种类型,历经3次抬升改造,是古近纪晚期的"残留盆地"。苏北盆地发育不同类型的断裂组合,北东、北西... 苏北盆地是典型的箕状断陷,具"坳(K2t—E1f)-断(E2d—E2s)-坳(N1-2y)"3层结构,分"裂陷、断-坳、断-翘"3种类型,历经3次抬升改造,是古近纪晚期的"残留盆地"。苏北盆地发育不同类型的断裂组合,北东、北西方向构造。文章探讨了箕状断陷形成机理,指出地层掀斜不可能通过"旋转"产生,大量的张性断层主要产生于先期逆断的盆地基底和力偶反向,箕状盆地是凹陷在同一方向上遭受拉张、裂陷和挤压、基底拱升交替作用时接受沉积或抬升削蚀的结果。而拉张和挤压的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两者的交替作用使中国东部在北西方向上形成张-压交替的"手风琴式"力学环境,从而造就了基底拱升式断-坳结合型箕状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盆动力学 右行剪切 左行剪切 复杂小断块 残留盆地 断陷盆地 箕状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强 赵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9,共6页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 塔东南地区经历六次大地构造运动改造和四个盆地演化阶段后,其中缺失下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并形成东西向的三凸两凹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东南隆起侏罗系断陷盆地从底部的冲积物到湖泥沉积段,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特征反映为水进体系。最终形成了侏罗纪不对称的断陷盆地体系。包括断陷期、断坳期和坳陷期三个阶段。构造样式东西存在差异。民丰凹陷具有坳陷型湖盆特征;若羌凹陷为典型的箕状断陷沉积,发育两期断陷,一期断陷为断陷特征,二期断陷为断坳特征。二期断陷对一期断陷具明显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具有继承性,两期中心略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 侏罗系 演化 构造特征 箕状盆地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13
14
作者 JIANG Youlu LIU Hua +3 位作者 SONG Guoqi WANG Yongshi LIU Pei Lü Xuey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998-2011,共14页
The Bohai Bay Basin contains many depression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 The Bohai Bay Basin contains many depression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the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Based on the Paleogene strata distribution and the length to width ratio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their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 plan-view: open(length/width 〈 2), narrow(length/width 〉 4) and transitional types(length/width 2-4). In cross secti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dustpan I, dustpan II and double-faulted types. Based on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depressions are classified into early-formed, inherited and late-formed categories. Generally, narrow depression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of the Bohai Bay Basin, while open depressions are domin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basin; late-formed depressions are mainly around the Bohai sea area, and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basin.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depressions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rce,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as well a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etting,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pay zones and oil-bearing sequence. In detail, dustpan II and doublefaulted depressions mainly have A-type sags, which often possess bett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 than dustpan I ones; hydrocarbons in open dustpan II depressions tend to accumulate in the central uplift areas or buried hill, while those in narrow dustpan I depressions always accumulate in gentle slope belts. The oil-bearing sequence for different evolutional depressions corresponds well with the sedimentary strata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stages of depressions. In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hydrocarbons are mainly enriched in deeply buried reservoirs, while in late-formed depressions hydrocarbons are abundant in the relatively shallow traps. In summary, most inherited and late-formed dustpan II depressions are enriched in hydrocarbons due to their extensive source rocks and good source-reservoir-seal assemblages, whereas dustpan I and early-formed depressions are relatively poor in hydrocarb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depression hydrocarbon enrichment fault migration system dustpan-shaped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簸箕形进水流道喉部高度对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传昌 李晓超 +1 位作者 董旭敏 高志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226,23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喉部高度对簸箕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建立进水前池、进水闸室和簸箕形进水流道的进水结构模型和湍流数学模型,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选择标准k-ε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喉部高度为0.7~0.9倍叶轮直径下的簸箕形进水流... 为了探究不同喉部高度对簸箕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建立进水前池、进水闸室和簸箕形进水流道的进水结构模型和湍流数学模型,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选择标准k-ε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喉部高度为0.7~0.9倍叶轮直径下的簸箕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喉部高度下,簸箕形进水流道的流速分布、流道水力损失和流道出口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研究结果表明:喉部高度过高的流道水流进入簸箕形吸水室后流速较低,分布不均匀,流道出口流速分布均匀度随流量变化较大,流道水力损失较大;喉部高度过低的流道水流进入簸箕形吸水室后流速较高,分布较均匀,流道出口流速分布均匀度与流量大小无关,流道水力损失大;经对不同喉部高度的流道水力性能分析,喉部高度最优方案为0.8倍的叶轮直径,该方案的流道水力损失最小、出口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分别为96.2%和88°,接近目标函数理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簸箕形进水流道 喉部高度 数值模拟 水力性能
下载PDF
东营箕状断陷沉积物源的演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进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东营箕状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大 ,孔店组—沙河街组岩石学特征变化也较大 ,具有从喷出岩屑向石英岩屑和变质岩屑演变的特征。结合断陷周缘各地层的出露情况 ,确定其剥蚀充填序列为中生界喷出岩和砂、砾岩逐渐向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震旦... 东营箕状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大 ,孔店组—沙河街组岩石学特征变化也较大 ,具有从喷出岩屑向石英岩屑和变质岩屑演变的特征。结合断陷周缘各地层的出露情况 ,确定其剥蚀充填序列为中生界喷出岩和砂、砾岩逐渐向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震旦系片麻岩演变。该断陷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具有明显的两分性 ,即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 ,为沿盆地短轴方向局限分布的冲积体系 ,表明碎屑物仅来自于其周缘的隆起 ;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 ,为沿长轴方向广泛分布的三角洲体系 ,表明碎屑物供给充足且稳定。据此 ,可将断陷的沉积物源划分为近源物质供给期 (Ek—Es4)和远源物质供给期 (Es3—Es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箕状断陷 岩石成分 沉积体系 物源演变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控陷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断陷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牛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4,共7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控陷断裂的活动性决定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形成。为了搞清徐家围子断陷控陷断裂的活动性及其对断陷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断面产状、断距解剖、断陷结构及地层厚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 徐家围子断陷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控陷断裂的活动性决定了徐家围子断陷的形成。为了搞清徐家围子断陷控陷断裂的活动性及其对断陷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断面产状、断距解剖、断陷结构及地层厚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控陷断裂,其控制了徐家围子断陷的沉积和断陷的发育;控陷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各个沉积时期的控陷断裂活动强度具有分段性和完整性;控陷断裂的活动特征决定了徐家围子断陷结构差异,南部为不对称双断式断陷,中部为复式箕状断陷,北部为箕状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徐家围子断陷发育宋西、徐西、徐中和徐东4条控陷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活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盆地具有由小变大的趋势,沉降中心沿控陷断层下降盘呈珠串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箕状断陷 控陷断裂 活动性
下载PDF
Lithologic Hydrocarbon Deposits in Rift Lake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8
作者 ZHENGHerong HEZongq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44-650,共7页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the eastern China have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of lithologic deposits, which resulted from excellent source rocks and multi-type sandbodies developed during strong rifting. Vertically, t...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the eastern China have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of lithologic deposits, which resulted from excellent source rocks and multi-type sandbodies developed during strong rifting. Vertically, the lithologic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stand, lacustrine invasion and early highstand systems of third-order sequence corresponding to a secondary tectonic episode of strong rifting, and laterally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fans and turbidite sandbodies controlled by syn-sedimentary faults. A variety of lithologic trap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rift lake basins, and they generally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source-reservoir-seal assemblag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ynamics,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lithologic deposits in the rift lake basins.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effects of lithologic deposit exploration, it is required to combine new theories with advanced techn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 lake basin dustpan-shaped rift lithologic deposit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tion model
下载PDF
苏州地区传统民宅门楣辟邪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蓓蓓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门楣辟邪物能祈求福气,驱邪避祸,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民俗习惯和文化,门楣辟邪器物虽然无法证实其保家驱灾能力的真实性,但是其中确确实实蕴涵着人们心灵上的寄托。
关键词 门楣辟邪物 镜子 八卦 簸箕 剪刀
下载PDF
吸盘挖泥船吸盘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峰 孙雪 +1 位作者 孙原 李晓姣 《船舶》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依托黑瞎子岛航道疏浚工程船,针对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自行设计的吸盘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测量开启上排、下排及双排高压冲水情况下泥浆的浓度判断该吸盘能否满足工作需要;选取最优的一组数据为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 依托黑瞎子岛航道疏浚工程船,针对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自行设计的吸盘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测量开启上排、下排及双排高压冲水情况下泥浆的浓度判断该吸盘能否满足工作需要;选取最优的一组数据为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相比对,从而确认试验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盘挖泥船 吸盘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