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合成Dy(OH)_3纳米棒和纳米带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旭春 杨娥 +1 位作者 郑遗凡 王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670-673,共4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Dy(OH)_3纳米棒和纳米带,通过SEM、TEM、EDS和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值和水热温度对Dy(OH)_3纳米晶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调节水热温度可以控制Dy(OH)_3纳米棒的形貌,而Dy(OH)_3纳米带的形成与pH...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Dy(OH)_3纳米棒和纳米带,通过SEM、TEM、EDS和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值和水热温度对Dy(OH)_3纳米晶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调节水热温度可以控制Dy(OH)_3纳米棒的形貌,而Dy(OH)_3纳米带的形成与pH值密切相关。这为合成其它稀土化合物一维纳米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 dy(oh)3 纳米 纳米
下载PDF
水热微乳法合成La(OH)_3纳米棒的形貌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尹贻东 洪广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95-1797,共3页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with a diameter of 10-20 nm and length up to 100-200 nm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direct reaction of La(NO3)3 and KOH under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XRD) ...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with a diameter of 10-20 nm and length up to 100-200 nm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direct reaction of La(NO3)3 and KOH under hydrothermal microemuls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were employe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ucture,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produc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the surfactant CTAB,concentration of La(NO3)3,reactant temperature and reactant time all could affect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lanthanum hydroxide nanor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纳米 水热微乳 La(oh)3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Gd_2O_3∶Dy^(3+)纳米棒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翟永清 刘亚红 +2 位作者 游志江 邢瑞思 艾肖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0-1445,共6页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Gd2O3∶Dy3+纳米棒。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前驱体及目标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所得Gd2O3∶Dy3+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为六...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方法制备了Gd2O3∶Dy3+纳米棒。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前驱体及目标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所得Gd2O3∶Dy3+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为六方相氢氧化钆(镝),经900℃焙烧得立方相的Gd2O3∶Dy3+。所得Gd2O3∶Dy3+为直径约100 nm,长度约500 nm~1μm的纳米棒。其激发光谱由一系列激发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239 nm、279 nm、314 nm、353 nm,最强峰位于279 nm处;发射光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460~500 nm的蓝光和560~590 nm的黄绿光发射峰(带),均属于Dy3+的特征发射,且后者的强度远高于前者,因此,在紫外光激发下呈黄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dy3+ 纳米 水热合成 光致发光
下载PDF
La(OH)3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娟 肖香 +2 位作者 董帆 何詠基 吴忠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907,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La(OH)_3纳米棒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结果表明,La(OH)_3纳米棒具有均匀的形貌结构,且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水热温度对La(OH)_3纳米棒微结构...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La(OH)_3纳米棒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UV-vis DRS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净化NO的性能.结果表明,La(OH)_3纳米棒具有均匀的形貌结构,且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水热温度对La(OH)_3纳米棒微结构和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水热温度为180°C下样品(La-180)光催化活性最佳且稳定性良好.ESR捕获结果表明,La-180产生的?OH信号强于La-150和La-210,因而具备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La-180产生更多?OH的原因是其UV光吸收增加;La-180纳米棒形貌均一无团聚,增强了电荷分离效率;且La-180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La(oh3 纳米 光催化 NO去除
下载PDF
LaVO4:Dy3+纳米棒的溶剂热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韦庆敏 陆建平 +1 位作者 刘国聪 梁达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29-3334,共6页
以氧化镧、氧化镝、偏钒酸铵和硝酸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并通过调节体系pH成功合成了LaVO4∶Dy3+纳米棒,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从2升到4,样品... 以氧化镧、氧化镝、偏钒酸铵和硝酸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并通过调节体系pH成功合成了LaVO4∶Dy3+纳米棒,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从2升到4,样品由单斜晶系转化为四方锆石型结构,并且随着pH的增大,晶体的晶粒尺寸变小,样品由不规则颗粒逐步向一维棒状样品转变,其能带隙从3.68(pH 2)减小到3.43eV(pH 10)。荧光结果表明,相比不规则形貌纳米颗粒,LaVO4∶Dy3+纳米棒的最大激发峰发生一定程度的红移,具有最强的黄光发射(4F9/2—6 H13/2)和蓝光发射(4F9/2—6 H15/2),而且其黄蓝光强度比值(Y/B)达到最大值(1.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LaVO4∶dy3+纳米 量子效率 荧光性能
下载PDF
纳米AlOOH(Al_2O_3)的合成及表面性质研究
6
作者 季洪海 苗升 +1 位作者 沈智奇 凌凤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AlCl3·6H2O为铝源、NaOH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AlOOH纳米棒和纳米片,焙烧后得到相同形貌的Al2O3。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γ-AlOOH,焙烧后转变为γ-Al2O3... 以AlCl3·6H2O为铝源、NaOH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AlOOH纳米棒和纳米片,焙烧后得到相同形貌的Al2O3。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γ-AlOOH,焙烧后转变为γ-Al2O3,结晶度高,每个纳米棒及纳米片均为单晶;n(OH-)?n(Al 3+)对AlOOH和Al2O3的形貌有较大影响,随着n(OH-)?n(Al 3+)的增大,AlOOH的长径比逐渐减小,最终成为纳米片;Al2O3纳米棒表面有2种类型的羟基,分别归属于(110)晶面HO-2μ-AlⅥ和(100)晶面HO-3μ-AlⅥ,Al2O3纳米片表面有4种类型的羟基,分别归属于(111)晶面HO-3μ-AlⅥ、HO-2μ-AlⅥ和(110)晶面HO-2μ-AlⅥ和HO-3μ-Al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纳米 n(oh) n(Al3+) 表面性质
下载PDF
磁场处理Gd(OH)_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双折射行为
7
作者 常程康 徐家跃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19-223,共5页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放置于0.4T磁场中干燥后,获得具有织构(取向)特征的透明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双折射现象,显示了该技术在偏光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Gd(oh)_3 纳米 磁场取向 双折射
下载PDF
溶剂调变合成的LaPO_4:Dy^(3+)纳米荧光粉的形貌表征
8
作者 郑升辉 付晓燕 +1 位作者 李月婵 张洪武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单斜相LaPO_4:Dy^(3+)纳米白光荧光颗粒,并研究其形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调变溶剂中聚乙二醇400与水的比例对LaPO_4:Dy^(3+)纳米发光粉体形貌和结构有很大影响,随着聚乙二醇含量的减少,样品的形貌由纳米球→纳米棒→纳...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单斜相LaPO_4:Dy^(3+)纳米白光荧光颗粒,并研究其形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调变溶剂中聚乙二醇400与水的比例对LaPO_4:Dy^(3+)纳米发光粉体形貌和结构有很大影响,随着聚乙二醇含量的减少,样品的形貌由纳米球→纳米棒→纳米线转变.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属于单斜相结构。发光结果显示,LaPO_4:Dy^(3+)纳米颗粒在475 nm(蓝光区)与575 nm(黄光区)处具有较强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Dy^(3+)的~4F_(9/2)→~6H_(15/2)和4F9/2→~6H_(13/2)跃迁,由于蓝黄两个峰的强度接近,色度坐标为(0.29、0.31),表明LaPO_4:Dy^(3+)具有应用于白色荧光粉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荧光粉 LaP04dy3+ 形貌表征 纳米线 纳米
下载PDF
稀土氢氧化镝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庆 郝培文 +2 位作者 李瑞霞 王春 汪海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热合成稀土Dy(OH)3纳米棒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无污染。在水热过程中,以氧化镝粉末为反应前驱体,氢氧化钾为矿化剂,水为溶剂,180℃条件下水热48 h,合成了稀土Dy(OH)3纳米棒,再经过500℃热处理1 h,即可得到同...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热合成稀土Dy(OH)3纳米棒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无污染。在水热过程中,以氧化镝粉末为反应前驱体,氢氧化钾为矿化剂,水为溶剂,180℃条件下水热48 h,合成了稀土Dy(OH)3纳米棒,再经过500℃热处理1 h,即可得到同形貌的Dy2O3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稀土Dy(OH)3为结晶良好、粒径均一、表面光滑的棒状纳米结构。同时,本文对矿化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oh)3纳米 稀土 水热 矿化剂
下载PDF
微波-超声波协同制备纳米球形氧化镝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庚凤 李志午 周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 在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与一定浓度的DyCl_(3)溶液充分反应之后,得到Dy_(2)O_(3)前驱体(Dy(OH)CO_(3)·H_(2)O),煅烧后得到纳米球形Dy_(2)O_(3)。探究了Dy^(3+)浓度、尿素浓度以及超声波功率对Dy_(2)O_(3)前驱体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Dy2O3前驱体煅烧前后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Dy^(3+)浓度0.045 mol/L,尿素浓度2.5 mol/L,微波功率500 W,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模式1∶2,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90℃时,可以得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分散程度好且粒径约为220 nm的Dy(OH)CO_(3)·H_(2)O。在800℃的煅烧温度下该前驱体可完全分解,最终得到粒径约为200 nm的纳米球形Dy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纳米球形氧化镝 煅烧 前驱体 dyCl_(3)溶液 尿素 dy(oh)CO_(3)·H_(2)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