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结节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鑫 柳林 +2 位作者 朱坤 万泰虎 荆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穿刺肺结节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A实时监测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穿刺点及确定穿刺针与肺结节空间关系,采用18G活检针(美国COOK公...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穿刺肺结节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A实时监测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穿刺点及确定穿刺针与肺结节空间关系,采用18G活检针(美国COOK公司)摄取组织。所有穿刺组织作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或病理得到证实。结果本组46例病灶,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3例,炎性假瘤3例,干酪样坏死3例,肝转移瘤、间皮瘤、非小细胞肿瘤各1例,肺纤维组织增生及坏死、玻变增生的纤维组织各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5.7%(44/46)。术后患者发生气胸3例,占6.5%(3/46);痰中带血5例,少量咯血1例,占13.0%(6/46),未发生血胸、感染等情况。结论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内结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于肺内小结也有较满意的检出率,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引导 经皮穿刺 肺结节 iGuide路径引导 dyna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Dyna CT及吲哚箐绿造影在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曦 曹依群 +2 位作者 李强 许奕 岳志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断层重组技术获得CT样图像(Dyna CT)及吲哚箐绿(ICG)造影对定位、评估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名符合手术切除SDAVF的患者,术前行Dyna CT三维重建瘘口血流、评估瘘口与脊柱骨性...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断层重组技术获得CT样图像(Dyna CT)及吲哚箐绿(ICG)造影对定位、评估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名符合手术切除SDAVF的患者,术前行Dyna CT三维重建瘘口血流、评估瘘口与脊柱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并设计手术预案,术中行ICG造影准确定位瘘口,辨别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切除瘘口,并再次行ICG造影确认引流静脉不显影。结果所有10例患者术前造影及Dyna CT均可辨明瘘口位置及与脊柱的关系,术中均根据ICG造影中的血管显影顺序判断血流方向及定位瘘口,瘘口阻断后再次ICG造影见引流静脉均无显影。术后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 w后所有患者复查DSA均见瘘口完全消失。临床随访8例均未见症状复发结论术前Dyna CT瘘口血流重建结合术中ICG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良好地区分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dyna ct 吲哚箐绿造影 显微手术治疗
下载PDF
Dyna-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章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Dyna-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Dyna-CT引导下PBC治疗的17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Dyna-CT引导下穿刺,颅底3D-CT重建证实穿刺... 目的探讨Dyna-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Dyna-CT引导下PBC治疗的17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Dyna-CT引导下穿刺,颅底3D-CT重建证实穿刺针抵达卵圆孔。通过穿刺针将带导丝CTZ-14球囊导入Meckel腔,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结果住院时间3~9 d,平均5.6 d。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4例,明显缓解2例,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为94.2%(16/17)。术后出现面部麻木15例、咀嚼略乏力9例、眼角干涩2例、口角疱疹5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Dyna-CT引导下PBC,是针对复发三叉神经痛、高龄、不愿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三叉神经痛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dyna-ct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Dyna CT在肝细胞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草叶 何忠明 +6 位作者 陈文华 黄渊全 陆一峰 韩宗宏 盛烨 苗毅 王祁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773-776,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Dyna CT(C-臂CT)在肝细胞肝癌(HCC)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8例行TACE的HCC患者中,69例(A组)行Dyna CT和传统DSA,69例(B组)仅行DSA。观察腹腔干(CA)、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其分支的走形以及肿瘤供血动脉、... 目的研究Dyna CT(C-臂CT)在肝细胞肝癌(HCC)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8例行TACE的HCC患者中,69例(A组)行Dyna CT和传统DSA,69例(B组)仅行DSA。观察腹腔干(CA)、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其分支的走形以及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大小、数目,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患者2年总生存率。结果 A组中,Dyna CT显示60例肝动脉起源于CA,9例肝右动脉起源于SMA且肝左动脉起源于肝总动脉。Dyna CT共检测出258个肿瘤,多于传统DSA的178个(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3.6±15.8)min vs.(55.3±20.9)min],且2年总生存率高于B组(69.5%vs.53.6%)(P<0.05)。结论 Dyna CT在显示肿瘤数目、肝血管走行和分支方面优于传统DSA。Dyna CT可为TACE提供更优化的操作引导,使介入术中的精准超选更简单,提高TACE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dyna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连宇茜 余锦华 +3 位作者 汪源源 陈亮 宋剑平 史之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3-878,共6页
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模态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三维Dyna CT可以提供动静脉畸形团的空间信息,而二维DSA可以提供判别动静脉的时间信息。为了同时显示动静脉及畸形团的位置关系,需要对这两种模态的图... Dyna 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模态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三维Dyna CT可以提供动静脉畸形团的空间信息,而二维DSA可以提供判别动静脉的时间信息。为了同时显示动静脉及畸形团的位置关系,需要对这两种模态的图像进行融合。本文提出一种二维到三维反投影生长的方法,实现了二维DSA图像和三维Dyna CT图像的融合,从而可以在三维Dyna CT图像中直观地区分动静脉。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图像既能提供畸形团的空间位置信息,又能提供动静脉流向的时间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以及进行手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动静脉畸形 dyna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DSA类CT成像技术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李达 郑姝文 +2 位作者 朱文阳 孙娜 左小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DSA类CT成像技术(Dyna CT)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RFT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第2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90例第2支T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采用... 目的探讨DSA类CT成像技术(Dyna CT)引导弯针经不同途径射频热凝(RFT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第2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疼痛科收治的90例第2支T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采用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外口路径RFTC治疗,B组患者采用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内口路径RFTC治疗。比较2组平均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不同时间点累计缓解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A组操作时间(20.47±2.65)min,显著低于B组的(24.39±3.14)min;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B组的71.11%(P<0.05)。术后1周、8周和12周,A组累计缓解率分别为62.22%、71.11%和77.78%,显著高于B组的40.00%、48.89%和57.78%(P<0.05)。术后1周、8周和12周,A组VAS评分分别为(5.69±0.95)分、(4.64±0.65)分和(3.13±0.48)分,高于B组的(5.01±1.03)分、(3.98±0.78)分和(2.45±0.86)分;PSQI评分分别为(15.02±2.34)分、(12.51±1.09)分和(9.87±0.75)分,高于B组的(12.45±2.58)分、(10.05±1.18)分和(7.33±0.89)分(P<0.05)。A组TN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率24.83%,高于B组的6.67%(P<0.05)。结论与经圆孔外口穿刺入路比较,Dyna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内口穿刺RFTC可有效提高TN疗效,减轻术后疼痛反应,降低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 ct引导 弯针 圆孔内口 圆孔外口 射频热凝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C臂CT在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7
作者 李幸 田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1期7-9,共3页
脑血管病在国内外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血管内治疗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对疾病诊断、病灶部位解剖关系及治疗精度、并发症的监控均有较高的要求。C臂CT可在血管造影套件中提供所需成像信息和实时立体的解剖结构,已在... 脑血管病在国内外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血管内治疗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对疾病诊断、病灶部位解剖关系及治疗精度、并发症的监控均有较高的要求。C臂CT可在血管造影套件中提供所需成像信息和实时立体的解剖结构,已在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中被逐渐推广。本文通过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在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中C臂CT技术的应用,对该场景下C臂CT技术主要作用进行梳理,并评估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C臂ct dyna ct
下载PDF
25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C臂CT检查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黄京华 朴正日 +2 位作者 李兰 金花 金武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7-279,共3页
[背景]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C臂CT检查的临床意义.[病例报告]选择原发性肝癌50例,随机分为A,B 2个组,每组各为25例.A组在行肝癌碘油造影检查及TACE中即给行C臂CT检查,B组在TACE中未给行C臂CT检查.两组均手术后1,2个月时行... [背景]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C臂CT检查的临床意义.[病例报告]选择原发性肝癌50例,随机分为A,B 2个组,每组各为25例.A组在行肝癌碘油造影检查及TACE中即给行C臂CT检查,B组在TACE中未给行C臂CT检查.两组均手术后1,2个月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比较两组栓塞效果.A组C臂CT检查结果示35个病灶中12个(34.3%,12/35)病灶未达到栓塞标准,给行补充栓塞治疗.A组25例35个病灶中术后1,2个月时的肿瘤内血流开通率分别为42.8%,55.0%,B组25例38个病灶分别为65.7%,76.9%,A组肿瘤内血流开通率显著低于B组(χ~2=4.16,P<0.05).[讨论]肝癌TACE中行C臂CT检查可快速评估栓塞程度,对提高栓塞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2D-DSA C臂ct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Dyna—CT在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霍晓川 张振兴 +5 位作者 罗俊生 郭闻师 关宁 马骥 王秋华 赵琳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总结Dyna—CT在穿刺卵圆孔,确定球囊位置及形态,进而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又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使用Dyna—CT进行三维重建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在穿刺时确定穿刺针与卵圆孔的关系及角度... 目的总结Dyna—CT在穿刺卵圆孔,确定球囊位置及形态,进而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又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使用Dyna—CT进行三维重建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在穿刺时确定穿刺针与卵圆孔的关系及角度,在压迫时确定球囊的位置、形态,测定体积,并进行随访。结果穿刺针在正位与中线成角15.17°-35.48°,平均25.28°,侧位与Reid基线成角37.46°-53.18°,平均46.09°。球囊的体积为568.2—891.4mm3,平均766.1mm3。20例术后症状均完全缓解,4例出现咬肌无力合并面部轻度痛觉减退。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术后并发症消失。结论Dyna—CT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能够不依赖患者体位,方便地观察卵圆孔,确定穿刺方向,准确地对穿刺针方向及深度进行调整,立体全面地观察及测定穿刺针的角度、球囊的位置、形态和容量,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 dynact
原文传递
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洪伟 刘福全 +1 位作者 岳振东 王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目的:对比评价传统CT与DSA旋转重建(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射频消融治疗肺区恶性肿瘤的病例,对比不同引导方法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并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结果:传统CT组... 目的:对比评价传统CT与DSA旋转重建(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射频消融治疗肺区恶性肿瘤的病例,对比不同引导方法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并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结果:传统CT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Dyna-CT+3D组(P<0.05),两组的肿瘤原位复发率、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Dyna-CT+3D技术对肺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DSA旋转重建技术 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肺门区恶性肿瘤
下载PDF
Dyna-CT三维成像下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旌 赵鹏 +3 位作者 胡鑫 覃春荣 何睿林 蒋宗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颅底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穿刺难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ITN患者127例,均采用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颅底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对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穿刺难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ITN患者127例,均采用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Dyna-CT)下PBC治疗,术中测量卵圆孔形态学数据,手术前后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不同形态卵圆孔的横截面积和暴露角度、穿刺难度和时间、患者手术前后N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难度、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结果127例患者颅底卵圆孔的形态分为标准卵圆形(82例)、杏仁形(9例)、狭长形(13例)、裂隙形(8例)、不规则形(15例)。不同形态卵圆孔的横截面积、暴露角度及穿刺难度、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难度呈正相关关系(r=0.359,P<0.001),卵圆孔的穿刺时间和横截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0.280,P=0.007)。不同形态卵圆孔患者手术前后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a-CT三维成像可直观显示颅底卵圆孔形态学特征,使用该技术可指导卵圆孔穿刺,评估PBC术的穿刺难度,但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卵圆孔 形态学特征 dyna-ct三维成像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3D-DSA双容积重建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伟忠 唐嘉吕 +1 位作者 陈茂华 巴华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 目的探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采用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治疗的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并辅助引导C臂透视下穿刺卵圆孔。抵达卵圆孔后将球囊导管置入麦克氏(Meckel)囊,注入造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相同位置再行颅底Dyna-CT三维重建,利用3D-DSA双容积重建引导调整球囊进行最优位置压迫并评估疗效。结果术后36例疼痛症状治愈,3例明显缓解,1例无缓解,总治愈率97.5%。术中梨形显影38例,显影治愈率100%。术后出现口角疱疹3例,患侧面部麻木2例,咀嚼无力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患者满意度(PSS)评分显示疗效较好(P<0.05)。结论3D-DSA双重容积重建技术辅助PBC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轻微且满意度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dyna-ct 3D-DSA双容积重建技术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Dyna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即时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孤立性大肝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宏军 刘凤永 +2 位作者 李鑫 管阳 王茂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评价Dyna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CT)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即时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孤立性大肝癌中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应用DynaCT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 目的评价Dyna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CT)技术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即时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孤立性大肝癌中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应用DynaCT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3例孤立性大肝癌(肿瘤最大径≥5cm)患者资料。患者于TACE后即时联合Dyna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评估联合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并发症以及即时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45.3±4.8)min,射线暴露剂量为(730.5±78.8)mGy,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目标病灶完全缓解率91.3%(21/23)、部分缓解率8.7%(2/23)。随访期内死亡5例,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81.5%、48.0%。结论DynaCT引导射频消融孤立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肯定。TACE和RFA的即时联合为孤立性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选策略,DynaCT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dyna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