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功能症状和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建议通过每周干预大于3次,每次干预小于20 min的干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踝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4 位作者 舒伟 宋为群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动静态平衡仪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音乐的节律性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定及满意度调查,以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PDQ-39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有所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 动静态平衡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莉 刘俊英 +4 位作者 贾亮 赵青云 高艺媛 刘重梅 贾晓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46-234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6例。神经肌电促通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治疗,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给予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各组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的躯干控制能力[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及躯干损伤评定量表(TIS)总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L)]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3组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以及TIS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以上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3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BBS评分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肌电促通组与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FMA-LL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电促通仪 动静态平衡训练 躯干控制能力 平衡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志峰 宋祖芳 林开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4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肢体功能运动、神经功能缺失、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且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失,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偏瘫 针灸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动静平衡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郭笑荷 范勇 +1 位作者 王健 高莹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Wii-Fit平衡板测试睁/闭眼状态下并足站立与右足单足站立时的各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训练因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训练与视觉因素(睁闭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训练组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中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好的动态平衡能力(t_(平衡木)=6.455,P<0.01;t_(Y型平衡测试)=-2.700,P<0.01);在并足站立条件下,训练组cop轨迹长及面积均小于对照组(F_(Area)=20.44,ηP~2=0.12,P<0.01;F_(Length)=174.16,ηP~2=0.54,P<0.01);当右足单足站立时,训练组在有无视觉信息的两种情况下均优于对照组(t_睁=-5.93,P<0.01;t_闭=-11.53,P<0.01)。结论:有跆拳道训练经验的4~6岁儿童在不同站姿任务及视觉条件下,均表现出更强的动静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训练 动静态平衡 学龄前儿童 YBT
下载PDF
针刺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农文恒 朱俊志 +1 位作者 罗汉华 杨海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法合用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动静时期平衡性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病患分为联合治疗组(n=58)和常规训练组(n=50),常规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平衡训练仪训练反馈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 目的:观察针刺法合用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动静时期平衡性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病患分为联合治疗组(n=58)和常规训练组(n=50),常规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平衡训练仪训练反馈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6周后,根据Prokin平衡训练仪上动静态模块得出静态稳定性评估和多轴本体感受的评估数据,对比两组的静态稳定时压力中心的相关参数和动态平衡时稳定指数、平均轨迹误差。结果:静止稳定性模块,联合治疗组压力中心的前后标准差和左右标准差均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前后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运动长度和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动态稳定性模块,联合治疗组下肢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ce error,ATE)、测试执行时间(test time execution,TTE)及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SI)指标与常规训练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均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Prokin平衡训练仪 脑卒中 平衡稳定性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本体感觉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的减重多态康复训练评定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秀林 邹任玲 +3 位作者 陆蓉蓉 李放 赵展 吴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2-888,共7页
设计一台减重式多态康复训练评定系统,通过具有倾斜功能的训练床来实现人体不同程度的减重,通过主控计算机控制驱动装置来实现患者在减重状态下进行下肢主动屈伸和被动屈伸的运动训练,并能对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运动... 设计一台减重式多态康复训练评定系统,通过具有倾斜功能的训练床来实现人体不同程度的减重,通过主控计算机控制驱动装置来实现患者在减重状态下进行下肢主动屈伸和被动屈伸的运动训练,并能对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运动参数以及静态平衡参数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4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静态平衡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临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训练 康复 下肢屈伸运动 运动参数测试 静态平衡
下载PDF
悬吊训练干预对少年聋哑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凤霞 刘铮 +2 位作者 刘丽志 郝军龙 史东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88-92,共5页
探讨了悬吊训练对少年聋哑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选石家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105人,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并进行测试得出结果.结果表明,悬吊训练对改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对主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能力具有明显作用.悬吊训... 探讨了悬吊训练对少年聋哑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选石家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105人,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并进行测试得出结果.结果表明,悬吊训练对改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对主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能力具有明显作用.悬吊训练可达到提高平衡能力的目的,但对前庭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静态 动态平衡能力 前庭功能
下载PDF
静态平衡仪在国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翟宏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0期888-889,共2页
静态平衡仪在国内应用已有10余年。由于其可以定量、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平衡功能,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因此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对平衡仪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康复 静态平衡仪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2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案对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军 肖敏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8,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的24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的2种实验训练,研究和分析2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案对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动态和静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的24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稳定状态和非稳定状态的2种实验训练,研究和分析2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案对平衡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其中非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效果要优于稳定训练状态的训练效果,单纯的稳定状态训练不足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平衡能力需求;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躯干核心部位的肌群力量,这为改善静态平衡能力提供了基础性物质保障;多方向运动、多关节参与的动作模式可以均衡躯干各部位运动功能的对称性发展,提高动力链传递效率,避免出现代偿动作,优化动作质量,提高身体稳定性;非稳定状态下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神经对肌肉控制的精确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募集更多深层次的稳定肌参与运动,进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身体协调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支柱力量 平衡能力 非稳定状态 单足 力量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能力
下载PDF
装备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仿真负载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东方 苏群星 +1 位作者 刘鹏远 李鹏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于HLA的装备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过程极易产生仿真节点负载失衡,以往的负载平衡研究多关注资源利用率,仿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节点负载的不均衡进行频繁的负载调度,影响仿真运行效率.针对此问题,以保证仿真节点的高效运行为首要目的,... 基于HLA的装备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过程极易产生仿真节点负载失衡,以往的负载平衡研究多关注资源利用率,仿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节点负载的不均衡进行频繁的负载调度,影响仿真运行效率.针对此问题,以保证仿真节点的高效运行为首要目的,将负载平衡定义为不存在超载节点即为平衡,提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复合式负载平衡调度方法.研究了复合式负载平衡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最小连接调度法实现了节点静态负载的粗粒度平衡,引入仿真运行比率分量参数表征负载量值,进而设计了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对仿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仿真平衡调度频率明显下降,实现了资源利用率和仿真效率的平衡兼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维修训练 分布式仿真 静态调度 动态调度 负载平衡
下载PDF
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明 陈晨 +4 位作者 徐冬雪 宋为群 霍速 杜巨豹 申钰涵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第4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动静态... 目的探讨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动静态平衡训练及四肢联动训练,干预疗程为4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组内和组间比较康复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过4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BS,TUGT,MBI均有所改善(P<0.01),而试验组的BBS,TUGT,MB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平衡训练 四肢联动训练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缓慢下蹲式训练联合静动态平衡仪对帕金森患者肢体功能指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娟 王雪 宋萍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缓慢下蹲式训练联合静动态平衡仪对帕金森(parking disease,PD)患者肢体功能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训练Ⅰ组... 目的观察分析缓慢下蹲式训练联合静动态平衡仪对帕金森(parking disease,PD)患者肢体功能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训练Ⅰ组进行缓慢下蹲式训练,对训练Ⅱ组联合静动态平衡仪(SPS),从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两方面以PD综合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PS检测结果为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训练Ⅰ组、训练Ⅱ组UPDRS-Ⅲ降低、静态异常和动态异常例数减少、BBS评分升高,与干预前、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训练Ⅱ组的UPDRS-Ⅲ评分低于训练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07,P<0.05)。干预后训练Ⅱ组静态异常例数少于训练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0,P<0.05);动态异常例数也少于训练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1,P<0.05)。干预后训练Ⅱ组BBS评分显著高于训练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64,P<0.01)结论缓慢下蹲式训练联合静动态平衡仪对改善PD 患者肢体功能指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下蹲式训练 静动态平衡仪 帕金森 肢体功能指标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宗林 张俊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康复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术后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 目的探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康复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术后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传统早期无痛康复方法进行术后康复的患者为AO组,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55.30±17.69)岁;C1型12例,C2型10例,C3型8例。采用“三期量变”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的患者为三期量变组,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51.50±19.64)岁;C1型11例,C2型10例,C3型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后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前臂旋转角度等。结果三期量变组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旋转方面均显著优于AO组(P<0.05)。两组患者在稳定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量变组优良率显著高于AO组(P<0.05)。结论“三期量变”康复方案明显优于AO传统早期无痛康复方案,具有良好临床应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期量变 动静平衡 康复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
下载PDF
下肢肌力训练装置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怡 白姣姣 +2 位作者 臧娴 沈晔 王明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下肢肌力训练装置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34例老年DPN患者采用自行制作的下肢肌力训练装置进行3个月下肢肌力训练。结果训练后患者30s连续坐椅试验次数明显增加,睁眼、... 目的评价下肢肌力训练装置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34例老年DPN患者采用自行制作的下肢肌力训练装置进行3个月下肢肌力训练。结果训练后患者30s连续坐椅试验次数明显增加,睁眼、闭眼单足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起立-步行测试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结论应用下肢肌力训练装置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可以改善老年DPN患者下肢肌力、静态平衡功能和动态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肌力 下肢肌力训练 训练装置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对6-8岁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甘振发 李留东 《浙江体育科学》 2019年第6期97-101,共5页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感觉统合训练对6至8岁儿童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课程训练在对6岁到8岁的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男生和女生的平衡能力存在不同,男生的动态...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感觉统合训练对6至8岁儿童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课程训练在对6岁到8岁的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男生和女生的平衡能力存在不同,男生的动态平衡要强于女生,女生的静态平衡要强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 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
下载PDF
核心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肥胖女生平衡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宇 刘瑞峰 《福建体育科技》 2020年第4期47-49,54,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训练和中等强度跑步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华中师范大学肥胖女大学生为样本,通过体脂测试,选取年龄在20-24岁,体脂百分比大于24,无运动禁忌症19名肥胖女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训练组1... 目的:研究核心训练和中等强度跑步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华中师范大学肥胖女大学生为样本,通过体脂测试,选取年龄在20-24岁,体脂百分比大于24,无运动禁忌症19名肥胖女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核心训练组10人,中等强度训练组9人,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两个组分别进行单脚闭眼站立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结果:六周运动干预后,核心训练组在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中都有明显改善(P<0.05),中等强度训练组在动态平衡中有明显改善(P<0.05)。在减脂方面,两组无明显效果。结论:核心训练组的平衡能力的效果更好,而MICT组的仅在动态平衡干预效果显著。两种训练都不能满足肥胖人群的减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 核心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下载PDF
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惠 方锦玲 +1 位作者 卓娟 王陆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PD)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PD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训练A组和训练B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训练A... 目的:探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PD)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PD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训练A组和训练B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训练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及暗示训练;训练B组在训练A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干预2周后,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3组PD患者的功能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特征。结果:康复训练干预后结果显示:(1)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的UPDRSI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3,t=7.065;P<0.05);(2)静态和动态异常率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静态和动态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42,x^2=8.316,x^2=5.615,x^2=12.942;P<0.05);(3)训练A组和训练B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9,t=7.924,P<0.05);(4)训练B组站立相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训练B组与对照组立相百分比、摆动相及步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6 t=7.289,t=5.516;P<0.05);(5)训练B组PD患者的步长、步速及跨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其步长、步速及跨步长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5,t=7.193,t=6.413;P<0.05)。结论: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PD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 帕金森病 平衡 步态康复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黄旭辉 张红莉 +2 位作者 许蝶 彭扬帆 曾文珊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2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互补... 目的:观察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疼痛、关节活动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CL-90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94%(P<0.05)。结论:动静互补平衡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与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 动静互补平衡理论 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敏如 郝仕强 陈丽 《广州医药》 2015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展开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康... 目的观察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展开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以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动静平衡"理念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指导与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以及肌力恢复,巩固康复疗效,在训练过程中实现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康复训练 动静平衡 行走功能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