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Electric Accident: Dynamic Change of Cardiac Biomarkers Was the Important Key for Diagnosis of This Serious Complication
1
作者 Le Ngoc Hung Truong Duong Tien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5年第7期78-81,共4页
This report was aimed to record the value of dynamic change of cardiac biomarkers in diagnosis of serious myocardial injury in electrical shock. One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ho Ray-Phn... This report was aimed to record the value of dynamic change of cardiac biomarkers in diagnosis of serious myocardial injury in electrical shock. One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ho Ray-Phnom Penh Hospital, Phnom Penh, Cambodia after electrical accident, in cardiopulmonary arrest status with no pulse, no breath.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as done immediately as intra-tracheal ventilation, fluid replacement with NaCl 0.9%, urine alkalinization therapy with Natribicarbonate 4.2%, sympathomimetic agents as adrenaline and nor-adrenaline, and IV nutrition with glucose 30%. Cardiac biomarkers were repeated many times over 12 hours after admission. Troponin I increased 1000 times higher from 0.02 ng/mL on admission to 20.1 ng/mL within 12 hours. CK-MB increased from 55.4 to 227 U/L after 2 hours (normal value: <16 U/L). CPK (normal value: 90 - 140 U/L) changed quickly from 99 U/L on admission to a very high level as 9681 U/L after 12 hrs. The CK-MB/CPK index (defined as CK-MB × 100/CPK, unit as %) changed from 55.9% to 2.7%, respectively by time. In conclusion, the very quick dynamic change of cardiac biomarkers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serious myocardial injury among multiple organs injured in electric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IOUS MYOCARDIAL injury Electric Shock TROPONIN I dynamic change CARDIAC Biomarkers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s of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and K^+ channels at injury site of peripheral nerve in rat 被引量:2
2
作者 凌琰 谢益宽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6年第1期71-79,共9页
Ectopic ion channels developed locally at the injury site after nerve damage by light ligation around common sciatic nerve of the rats. Different channel types have different processes of formation, accumulation and d... Ectopic ion channels developed locally at the injury site after nerve damage by light ligation around common sciatic nerve of the rats. Different channel types have different processes of formation, accumulation and degeneration.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injury,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that are modulated by Ca++ channel activities first appeared. As the nerve fibers begin to be excited by TEA, a blocker of K+ channels, suggesting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K+ channels, the responsibility of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was declining. Onset of K+ channels was from the 3rd postoperative day and lasted up to the fiftieth day. This time course of K+ channel developm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allodynia and hyperalgesia of neuropathic animal behaviou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onic contraction injury induces a dynamic change in the ectopic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and K+ channels at the injury site of nerve and there is an inter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time courses of the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and K+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injury mechanically ACTIVATED CHANNELS K^+ CHANNELS dynamic changes.
原文传递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影像学动态变化规律
3
作者 许琦涔 朱子豪 +7 位作者 赵丽君 宗丹 江宁 宋雪 郭震 吴建峰 何侠 朱向帜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RT的10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由研究者诊断小组对每次CT图像进行评估和动态比较,记录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时序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变。94个(86.2%)病灶呈现残存病灶与周边放射性肺损伤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可分为3个阶段。发生期:治疗后3个月(范围为1~9个月),胸部CT呈病灶周围絮状渗出性改变。发展期:治疗后4.5个月(范围为1.5~15.5个月),呈密度更高的斑片条索影和/或纤维化实变影。影像稳定前期:治疗后13个月(范围为5.5~39个月),呈纤维化实变逐渐吸收、固结或收缩并与病灶融合形成最终的肿块样实变,伴或不伴随纤维化移动,最终趋于稳定。15例(14.4%)患者周围肺组织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病灶本身变化,达到影像学稳定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0个月(范围为2.5~15.5个月)。65个(59.6%)病灶影像稳定期肿块样实变长径比初始病变增加了20%以上。进入发展期时间越短,影像稳定阶段肿块样实变长径可能越大(P=0.021)。结论 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通常会出现连续动态影像学改变,最终多数患者残存病灶与周边肺组织纤维化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多数患者肿块样实变长径较SRT前增加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动态演变 肺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肺损伤
下载PDF
脑微透析法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俞晨 徐又佳 +5 位作者 张志琳 董启榕 郑祖根 张震东 马勇 高慧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以及脊髓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损伤组定位脑内纹状体,运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前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以及脊髓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损伤组定位脑内纹状体,运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前1 h,损伤后0.5 h,2 h,6 h,24 h,72 h其脑细胞外液(EC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选取谷氨酸含量([Glu]d)和天门冬氨酸含量([Asp]d)为兴奋性氨基酸的主要参考值。结果大鼠脊髓损伤0.5 h后脑内[Glu]d和[Asp]分别为损伤前基础值的(402±10)%、(642±7)%(P<0.01),然后逐步回落,于伤后24 h大致恢复正常。结论由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大脑内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因此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一过性升高提示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正常状态对脊髓易化作用在脊髓损伤后所依赖的神经递质水平受到显著影响,而且微透析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其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微透析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普洱茶对酒精性肝损伤组织病理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蕊 肖蓉 +3 位作者 杨兰兰 刘文文 施瀚超 侯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2,共5页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诱发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每天定时经口灌胃受试样品,普...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诱发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每天定时经口灌胃受试样品,普洱茶组给予不同剂量普洱熟茶,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剂量分别为0.5,1.0,2.0 g/kg,药物组灌胃KXL药品,灌胃剂量为0.15 g/kg,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天均灌胃2 m L蒸馏水。每隔15 d,每组随机选取3只,做肝组织病理检测,试验观察期为60 d,结束后即牺牲试验大鼠并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组织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力(P<0.01),通过试验大鼠标本和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能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病变。通过试验可知普洱茶(熟茶)能够有效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酒精性肝损伤 肝组织病理 动态 影响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峰杰 段昌令 +1 位作者 张金艳 李贻奎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9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结扎组;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手术前、手术后1,2,3,6,9,12 h和1,2,... 目的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结扎组;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手术前、手术后1,2,3,6,9,12 h和1,2,3,4,5,6,7,14 d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H-FAB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结扎组血清H-FABP含量均在术后1 h即开始升高,3 h达到高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一直持续到术后9 h。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评价试验动物心肌损伤的灵敏性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损伤 结扎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损伤指标动态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顾永林 郭俊林 +3 位作者 蒋灵霓 庹田 夏红安 李宇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心肌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在12 h内的ST段抬高...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心肌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在12 h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8例,分别检测再灌注前、治疗后2h、6h、12 h、24 h、36 h、48 h、3d、4 d直至第7 d血浆中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Fib及D-D的水平变化。结果 MYO出现时间早,12-24 h达峰值,36 h后基本恢复正常;CK-MB16-24 h达峰值;c Tn I维持时间长,18-24 h达峰值;hs-CRP浓度逐渐下降;D-D在溶栓治疗6 h后达峰值;Fib经治疗后降低缓慢。结论 STEMI患者MYO和c Tn I的测定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hs-CRP是对心肌损伤的判断有一定价值;D-D对治疗效果的监测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在望 张剑平 +3 位作者 王兰 石国锋 毛旭强 程卫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伤后各个时间点Ast分泌致炎因子TNF-a、IL-1β、IL-6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时间点(0、1、3、7、14、28d)大鼠SCI后GFA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h划痕边缘已出现部分细胞增生及增殖细胞(Brdu染色阳性细胞),损伤后24h细胞已明显增生并大量增殖,损伤后48h细胞体普遍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同时有大量细胞已迁徙至划痕中央处,损伤后72h增生的细胞及迁徙至划痕的细胞几乎已覆盖划痕,部分形成瘢痕;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2hTNF-a、IL-1β、IL-6均明显增加(P〈0.05),24、48及72hTNF-a、IL-1β、IL-6表达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大鼠SCI模型显示SCI后1dGFAP表达量增加不明显,3d后明显增加,而且一直呈增加趋势,14-28d后形成表达高峰。结论:Ast活化增生是SCI后一个持续且普遍的标志性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星型胶质细胞增生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坐姿冲击状态下猕猴及人体响应值的耐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文艺 刘来福 成自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2-315,共4页
在实际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变点分析和模糊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人体对坐姿冲击的耐限值,从而为人体损伤区间的划分提供了科学根据。
关键词 动态响应 损伤区间 航天 坐姿 航空 冲击试验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意义
10
作者 秦国强 黄卫民 +4 位作者 彭才祖 施波 王冠 严程芬 王淳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 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 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 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 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 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 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 d外周血EPCs水平与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 d外周血EPCs水平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预后
下载PDF
CT定量检测侧脑室容量动态变化与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波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CT定量检测侧脑室容量动态变化与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HIE)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CT室检查的81例HIE新生儿,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d、4周、3个月进行CT脑室容量检查,测量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 目的探讨CT定量检测侧脑室容量动态变化与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HIE)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CT室检查的81例HIE新生儿,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d、4周、3个月进行CT脑室容量检查,测量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组间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的变化和差异,分析脑室哈氏值、前角指数、脑室指数和第三脑室宽度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HIE患儿预后不良率37.04%,预后不良组HIE病情程度较预后良好组重、合并症较预后良好组多,哈氏值、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随HIE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前角指数则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出生后2d哈氏值、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前角指数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治疗后3个月后哈氏值、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出生后2d哈氏值、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对HIE预后预测具有较高效能,AUC分别为0.872、0.869、0.808。结论CT定量检测侧脑室容量指标对HIE病情判断和预后预测均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脑室容量动态变化 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颅脑外伤CT环池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附74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玥 王浩 +3 位作者 田力学 彭如臣 王玉莲 文涛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提高急性颅脑外伤 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 对 CT有环池改变的 74例患者进行分析 ,研究环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态改变恶化者死亡率为 5 5 .6% ,较改变好转者... 目的 提高急性颅脑外伤 CT环池动态改变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认识。方法 对 CT有环池改变的 74例患者进行分析 ,研究环池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环池明显狭窄、闭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态改变恶化者死亡率为 5 5 .6% ,较改变好转者死亡率 5 .3 %明显增高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外伤 环池改变 CT动态观察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婷 李敏 +3 位作者 雷源 李娟娟 武建明 古巧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cut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DILI)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肝损伤指标的动态相关性研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cut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DILI)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肝损伤指标的动态相关性研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灌胃法制备ADILI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实验大鼠血清HMGB1、ALT、AST、ALP、TBIL、DBIL水平;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清HMGB1水平从3 h开始升高,24 h升至顶点,48 h开始下降,血清HMGB1水平曲线呈单峰形态,且0 h、3 h两个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24 h、48 h三个时间点之间血清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和96 h两个时间点之间血清HMGB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在6 h、9 h、12 h、24 h、48 h、96 h 6个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h、3 h时间点两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HMGB1水平在9 h、12 h、24 h、48 h、96 h时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P<0.05),0 h、3 h时间点无相关性(P>0.05),模型组不同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与ALP、TBIL、DBIL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DILI模型血清HMGB1水平随着ADILI发生、发展呈单峰曲线动态变化,其水平变化与肝损伤指标AST、ALT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肝损伤指标ALP、TBIL、DBIL水平变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损伤动态变化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义勇智 汪欣 +1 位作者 利进琴 王英腾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1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和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图像重建与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颅脑损伤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全部患者均在伤后6 h内行MSCT和CTP检查,2~3 d内动态复查MSCT符合... 目的分析和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图像重建与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颅脑损伤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全部患者均在伤后6 h内行MSCT和CTP检查,2~3 d内动态复查MSCT符合TBI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进行急性颅脑损伤动态变化检查当中,CTP对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结果优于MSC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检查可有效反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灌注变化,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图像 脑灌注成像 急性颅脑损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大鼠胃肠黏膜损伤的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朋朋 王佳宁 +3 位作者 任志珍 张毅 丁良 唐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大鼠胃肠黏膜的动态变化特点和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6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梗死模型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于制模后24h和4d...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大鼠胃肠黏膜的动态变化特点和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6只,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梗死模型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于制模后24h和4d、7d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处死大鼠后留取各组大鼠胃窦及小肠组织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及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胃和小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比较各组病理学评分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时间点GAS、胃和小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模型组GAS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制模后7d达最低水平,但脑梗死模型组G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g/L:205.02±7.68比130.51±8.03、145.29±7.68,均P<0.05).脑梗死模型组胃和小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制模后4d达到峰值,7d明显降低,但脑梗死模型组胃和小肠黏膜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胃黏膜病理学评分(分):82.50±2.95比21.38±1.57、36.10±3.41,小肠黏膜病理学评分(分):62.00±2.78比18.25±1.39、25.55±1.75,均P<0.05〕.光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胃、肠黏膜形态完整,结构正常,绒毛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固有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绒毛轻度高低不平,间质增宽,偶见充血、水肿,未见明显溃疡;脑梗死模型组胃肠黏膜各层次欠清晰,腺体不规则排列,毛细血管扩张;部分组织可见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胃肠黏膜的损伤应与脑梗死本身的应激刺激和疾病进展有关,而不是GAS的异常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胃泌素 胃肠黏膜损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TNF-α、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彬彬 陆艳 何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3413-3414,3417,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该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8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 目的分析并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该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8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术后血清TNF-α、IL-6、IgG、IgM、C3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组术后1、3、7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1、3天血清IgM、IgG以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7天血清IgM以及补体C3水平仍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7天IgG水平恢复非感染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血清TNF-α、IL-6、IgG、IgM、C3等水平监测,有助于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动态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丽珍 温桂林 霍维芝 《现代医院》 2011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三个时间段检测脑外伤住院患者的血糖值,按照患者的预后分为痊愈、好转与死亡三组,对血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三种预后的第一次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②... 目的探讨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三个时间段检测脑外伤住院患者的血糖值,按照患者的预后分为痊愈、好转与死亡三组,对血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三种预后的第一次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②痊愈组的第二次、第三次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好转组与死亡组第二次、第三次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同组比较,痊愈组血糖显著性降低,死亡组血糖显著性升高,好转组血糖下降缓慢。结论测定血糖值有利于判断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性高血糖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临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应激性 高血糖 动态变化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国传 林密群 +1 位作者 李海堃 周康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26例)、中度损伤组(30例)、重度损伤...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26例)、中度损伤组(30例)、重度损伤组(24例)。选择同时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性激素动态变化情况实施检测,并分析血清孕酮、雌二醇等性激素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天,重度损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中、重度损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3、7天,中、重度损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3天,中、重度损伤组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激素水平会在患者颅脑损伤发生后出现上升趋势,且损伤越严重,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上升越显著。损伤较轻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恢复后更接近于正常值,因此性激素水平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预测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损伤 性激素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广佩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2期123-123,12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S100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颅...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S100B蛋白动态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S100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颅脑损伤的预后良好率最高(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损伤越重,S100B含量越高,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临床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首选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浆S100B蛋白 动态变化
下载PDF
Role of Regulatory T cell in Clinical Outcom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2
20
作者 Min Li Yun-Peng Lin +3 位作者 Jie-Li Chen Hong Li Rong-Cai Jiang Jian-Ning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072-1078,共7页
Backgrou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worldwide.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ceils) were involved in the immunological system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defined as a subpopulat... Backgrou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a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worldwide.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ceils) were involved in the immunological system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defined as a subpopulation of CD4+ cells that express CD25 and transcription lactor forkhead box P3.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Treg cells increases in a variety of pathologic condi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cover the role of circulating Treg cells in TBI. Methods: A clin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and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Forty patients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were recruited t'rom August 2013 to November 2013. Circulating Treg cells was detected on the follow-up period of 1,4, 7, 14, and 21 days alter TBI. Blood sample ( 1 ml) was withdrawn in the morning and processed within 2 h.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Treg cells between TBI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during follow-up. TBI patients exhibited higher circulating Treg level than normal controls on the 1st day after TBI. Treg level was decreased on the 4th day, climbed tip on the 7th day and peaked on 14th day after TBI. Treg cells declined to the normal level on 21th day alter TBI.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Treg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rvival TBI patients when compared to nonsurvival TBI patients. TBI patients with improved condition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irculating Treg level when compared to those with deteriorated conditions. The circulating Treg level was correlated with neurologic recovery after TBI. A better neural recovery and lower hospital mortality were found in TBI patients with circulating Treg cells more than 4.91% in total CD4+ inononuclear cells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circulating Treg cells less than 4.91% in total CD4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first 14 days. Conclusions: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Treg cell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TBI. The level of Treg cells predicts the progress for TBI patients and may be a target in TBI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Outcome dynamic change Prognostic Marker Regulatory T cel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