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剑锋 李广章 +2 位作者 刘然 王维 吴立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腰部、下肢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VAS评分均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手术节段及邻近的上下节段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ROM均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手术邻近节段的上下节段ROM均增加,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OD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较传统的腰椎后路锥间融合术相比,能够保留手术节段的ROM,降低疼痛感觉,减少邻近节段的过度活动,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Wiltse入路 dynesys内固定系统 疗效
下载PDF
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与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郑龙龙 关凯 刘智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11-08,我院采用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单节段固定29例,双节段固定共8例(皆为L4-5及L5-S1两节段),对29例单节段...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10-2011-08,我院采用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单节段固定29例,双节段固定共8例(皆为L4-5及L5-S1两节段),对29例单节段固定患者中的16例进行随访(其中L4-5及L5-S1各8例),双节段固定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ODI、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ROM)。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单节段与双节段相比,术后及各个随访时间段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与椎间活动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双节段与单节段相比,椎间隙高度减小(P<0.05),椎间活动度增大(P<0.05)。结论Dynesys对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双节段固定和单节段Dynesys系统固定短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双节段Dynesys固定效果可能较单节段固定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动态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国永 杨渝勇 +5 位作者 曹兴 金竹海 周强 李杰 李理 许腾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8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58岁,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3例,均行后路减压加Dynesys系统固定。以... 目的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8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58岁,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3例,均行后路减压加Dynesys系统固定。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患者进行随防,平均随防时间为1~2年,应用X线分析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VAS评分从术前的(8.2±1.1)分降至随访时的(2.3±0.5)分(P〈0.01),ODI从术前的(76.46±17.12)分降到随访时的(19.20±8.54)分(P〈0.01),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72 mm恢复为术后的8.34 mm(P〈0.05),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没有明显变化,手术节段活动度(4.3±0.26)°。结论 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并提供稳定,同时也可能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系统 腰椎 退行性变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4
作者 陈曦 汤涛 +2 位作者 陈铜兵 李青 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3-1788,共6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在已验证有效性的股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切割,造模成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模拟临床手术方法置入不同的内固定系统,分别建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模型。约束4组模型股骨远端下所有节点,在股骨头上施加700,1400和2100N的压缩载荷,通过计算分析,观察各组模型的等效应力分布和压缩刚度,比较各组模型之间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计算分析,对比各组模型的变形量计算压缩刚度后,在各级载荷作用下,各组模型上压缩刚度呈现的趋势: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经皮加压钢板组>动力髋螺钉组;完整的生理组模型的压缩刚度明显高于所有的手术组模型;②观察应力指标,因存在应力遮挡效应,致使各固定组的应力峰值均高于生理组,最大峰值均集中分布于各内固定上;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应力峰值最小,动力髋螺钉固定组应力最高,应力分布趋势呈现: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经皮加压钢板固定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③分布于骨质模型的应力,因内固定置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结果;④提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内固定均能起到有效的固定,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是较好的一种内固定选择,呈现变形量小、应力峰值低,应力分布均匀的特性;经皮加压钢板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力学效果优良,固定效果接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效果欠佳,同比于其他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系统 力学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等效应力 压缩刚度
下载PDF
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景峰 徐振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评估Dynesys内固定系统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1-09行腰椎管开窗减压+椎旁肌入路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26例,所有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无明显骨质疏... 目的 评估Dynesys内固定系统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1-09行腰椎管开窗减压+椎旁肌入路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26例,所有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无明显骨质疏松。术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通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6~66个月,平均4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无切口感染;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加重,无内置物松动、移位、断裂。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节段均保留了一定的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6°,平均4.1°。非融合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32±0.43)mm恢复为末次随访时(8.55±0.28)mm,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Dynesys内固定系统联合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dynesys内固定系统 椎旁肌入路 中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利元 张承旻 +6 位作者 罗磊 赵晨 侯天勇 罗飞 代飞 何清义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腰椎融合术 邻椎病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K-Rod弹性棒、通用弹性棒及Dynesys系统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涛 王振江 +5 位作者 陈凡 张大鹏 郭宁国 马方南 冯纪川 强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11-7116,共6页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L3,4节段5例;L4,5节段20例;L5S1节段20例;L3,4,L4,5双节段6例;L4,5,L5S1双节段8例,L3,4,5 S1三节段患者3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50.8岁。根据使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3组,使用通用动态腰椎固定系统17例,K-Rod后路动态稳定系统28例,Dynesys系统17例。随访24-48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分析及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末次随访时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高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3种弹性固定虽然存在结构的不同,但是早期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区别,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弓根 动态内固定 K-Rod dynesys系统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与后路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超 何智勇 +2 位作者 母建松 兰海 李开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17-7121,共5页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活动度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P<0.01)。随访期间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未发现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提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的优点,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 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9
作者 毛克政 梅伟 +3 位作者 王庆德 姜文涛 王春萍 郭润栋 《中医正骨》 201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60岁。L4-5椎间盘突出21例,L5S1椎间盘...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60岁。L4-5椎间盘突出21例,L5S1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腰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切口9-14 cm,中位数12 cm。手术时间95-135 min,中位数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400 mL,中位数330 mL。1例出现硬脊膜破裂,术中未行修补。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3个月,中位数28个月。2例出现螺钉轻微松动,无明显临床症状,均未行特殊治疗。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12、24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7±2.6)分降至(2.2±0.6)分、(2.2±0.7)分、(2.1±0.6)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5±1.3)分降至(0.7±0.5)分、(0.5±0.3)分、(0.4±0.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57.0±18.0)%降至(17.0±5.0)%、(18.0±6.0)%、(15.0±5.0)%,无疼痛步行距离由术前400 m均升至2000 m以上。结论: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内固定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聪 张盛庭 +1 位作者 郭澳 刘德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CCS组(采用CCS内固定治疗,3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CCS组(采用CCS内固定治疗,3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术中透视次数、下地部分负重时间FNS组少(短)于CCS组(P<0.01),住院费用FNS组高于CCS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FNS组短于CCS组(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FNS组优于CCS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FNS组低于CCS组(P<0.05)。结论相较于CCS内固定,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患者部分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治疗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加压螺钉 骨折固定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彤 王冰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68±5.86)岁,平均随访(30.02±3... 目的探讨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68±5.86)岁,平均随访(30.02±3.84)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并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以及邻近上节段活动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112.21±19.68)min,出血量(228.68±36.28)ml,住院(9.32±2.14)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上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2例切口感染,8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结论椎间盘切除联合Dynesys系统固定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同时保留一定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影响,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dynesys系统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12
作者 陆向荣 陆大明 +2 位作者 蒋梁华 陆振良 徐雪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 肩关节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救治模式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艳 李春江 +3 位作者 安娜 张志燕 崔明武 陈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3758-376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救治模式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救治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 目的探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救治模式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救治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救治应用的时间节点,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采用常规院前急救配合绿色通道技术进行救治的55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采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救治的59例骨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救治-急诊室救治-收入科室救治,待病情平稳后,向手术室提出申请后再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结合外固定架技术在急诊手术室早期急诊给予骨盆固定,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即通过“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紫云急诊室)”与院内骨盆救治小组联系,实现上车即入院,院前与院内救治一体化。结果共纳入114例骨盆骨折患者,对照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40.96±13.47)岁。观察组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40.85±12.24)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及在救治前RT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更高,休克指数、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与乳酸值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叫至转运至急诊时间,急诊至放射科出片时间,急诊至入科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5.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升高(P<0.05)。救治后2组RTS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数占比优于对照组(P<0.05)。Matta标准评价2组骨折复位效果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结合外固定架技术的这一新型救治模式救治急症骨盆骨折,可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失血、有效降低死亡率、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严重创伤救治信息交互联动系统 骨盆骨折 固定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n=24)和LISS锁定钢板组(n=25)。逆行髓内钉组术中使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使用LISS锁定钢板。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逆行髓内钉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IS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及LISS锁定钢板治疗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两种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
15
作者 侯利民 兰骁儒 +1 位作者 赵世杰 李政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45-6356,共12页
为了提高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新思想。首先,将多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视为一个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向通信拓扑图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同时,设计了固定... 为了提高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新思想。首先,将多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视为一个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向通信拓扑图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同时,设计了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估计扰动并在一致性协议中引入前馈补偿,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在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框架下设计了固定时间互补滑模电流控制器,用于跟踪q轴参考电流。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分别证明了控制器和观测器可以在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的情况下实现固定时间内收敛。最后,在三台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平台上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多智能体系统 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 固定时间互补滑模控制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16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王强 梁绍雄 +1 位作者 韦家宁 付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目的 观察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正骨片组(n=60)。患者均行桥接组合式... 目的 观察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正骨片组(n=60)。患者均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正骨片组给予正骨片,2组均用药至术后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术后7 d视觉模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正骨片组显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68.33%vs. 40.00%,χ^(2)=9.701,P=0.002)。术后3个月,2组血清BGP、BALP水平低于术前,血清CTX-Ⅰ水平高于术前,但正骨片组术后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CTX-Ⅰ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正骨片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13周者占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与正骨片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1.67%,χ^(2)=0.835,P=0.361)。结论 正骨片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正骨片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疼痛 愈合
下载PDF
类Chen-Qi混沌系统的固定时间自适应同步控制
18
作者 王院生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7期80-86,共7页
类Chen-Qi四维混沌系统的渐近稳定控制的同步误差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有限时间控制的同步误差收敛到零的状况与初值有关.因此,本文应用固定时间控制技术,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和参数估计律,试图使得驱动系统与同类型的参数未知的响... 类Chen-Qi四维混沌系统的渐近稳定控制的同步误差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有限时间控制的同步误差收敛到零的状况与初值有关.因此,本文应用固定时间控制技术,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和参数估计律,试图使得驱动系统与同类型的参数未知的响应系统在固定时间内达到同步,完成了理论证明.应用数值仿真考察同步误差收敛到零的状况.选取不同参数值,不同状态初值,考察状态时程图、同步误差曲线等.结果表明:混沌运动时,固定时间内同步误差收敛到零的效果较好,与状态初值无关,收敛时间符合理论计算值;周期运动时,固定时间内前三个状态的同步误差收敛到零的效果较好,收敛时间符合理论计算值,但第四个状态的同步误差的收敛时间不符合理论计算值,其原因是系统存在的三次非线性项的不平衡、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Chen-Qi超混沌系统 固定时间同步 自适应控制器 同步误差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构建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19
作者 涂泽松 徐大星 +4 位作者 罗洪斌 王宇胜 冯兴伦 彭仲华 杜绍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45-5853,共9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主要的老年脆性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首选手术方案,但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提出一种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三柱”分类法,并分析其与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交...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主要的老年脆性骨折类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首选手术方案,但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因素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提出一种新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三柱”分类法,并分析其与术后内固定失效的交互关系,利用数字技术运算开发和验证风险预测模型,便于临床医生术前甄别并干预高风险患者。方法:选择2012年6月和2022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内固定失效结局,分为内固定失效组和内固定维持组。根据患者术前X射线片将股骨近端分为“三柱”:内侧柱、外侧柱及中柱,每柱均有不同的亚组分型。分析“三柱”的形态特征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复位失效的关系,通过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引起内固定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独立风险因素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自助法重抽样1000次,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风险分界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根据模型风险预测能力的准确度来评价其稳定性和外延性。结果与结论:①利用“三柱”分型系统预测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4个独立风险因素,分别为内侧柱(小转子及股骨距粉碎性骨折)[优势比=5.385,95%CI(1.961,14.782),P=0.001]、中间柱(烟囱型)[优势比=2.893,95%CI(1.167,7.173),P=0.022]、外侧柱(外侧壁厚度<20.5 mm)[优势比=2.804,95%CI(1.078,7.297),P=0.035]及外侧柱(外侧壁骨折)[优势比=4.278,95%CI(1.670,10.959),P=0.012];②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52,95%CI(0.837,0.92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③临床决策曲线提示风险阈值概率在0.2-0.82范围内时,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风险概率为28%是模型风险分层的最佳阈值,模型在不同风险组别患者的预测性能较好;④此次研究通过“三柱”分型系统构建预测模型计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概率,此方法准确、简便,易于临床应用,可作为一种数字化工具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独立风险因素 内固定失效 分型系统 风险预测模型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固定式水基局部灭火系统典型缺陷
20
作者 李伟 《中国船检》 2024年第9期82-84,共3页
为提升A类机器处所的灭火能力,SOLAS公约第II章规定,除配备固定式消防系统外,还必须设置固定式水基局部灭火系统。这一系统作为机舱固定式灭火系统的补充,旨在提供对单一设备的灭火措施,避免了关闭发电机、撤离人员或封闭处所的必要,同... 为提升A类机器处所的灭火能力,SOLAS公约第II章规定,除配备固定式消防系统外,还必须设置固定式水基局部灭火系统。这一系统作为机舱固定式灭火系统的补充,旨在提供对单一设备的灭火措施,避免了关闭发电机、撤离人员或封闭处所的必要,同时为启动固定式灭火系统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灭火系统 灭火能力 SOLAS公约 缓冲时间 灭火措施 典型缺陷 水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