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1
作者 胡安南 周健 +4 位作者 姜允琦 林红 李熙雷 周晓岗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8-906,共9页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观察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8月于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62例青壮年单节段LDH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治疗(Dynesys组),31例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合并基础病、吸烟史、手术节段等基线数据无显著性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Dynesys组3例、对照组1例术中发现硬膜撕裂,予以仔细缝合修补,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Dynesys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发热使用抗生素治疗,均排除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切口渗液、愈合不良再入院行清创术。Dynesys组随访72~109个月(91.8±11.1个月);对照组随访72~116个月(93.7±12.7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节段DH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比Dynesys组更显著(P<0.05);两组近端邻近节段DH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变化。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在末次随访时得到部分保留(2.7°±2.1°),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近端邻近节段ROM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和近端邻近节段的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均较术前进展(P<0.05),对照组手术节段退变进展较Dynesys组更明显(P<0.05)。随访期间Dynesys组所有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均无复发,均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5例手术节段术前合并不稳患者均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未再发节段不稳定;对照组3例患者因椎间盘突出复发且保守治疗无效行椎间融合术,1例患者因术后再发腰痛伴手术节段不稳,行椎间融合术。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摘除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青壮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并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 青壮年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宏斌 李宇飞 赵中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个...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骨密度测量值T值≤-2.5排除出本研究病例。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上述3个时间点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36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增加,但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均有所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能够很好地改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的随访发现其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部分活动度,且不显著增加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但对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效果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退变性疾病 dynesys系统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纪强 翟睿 +2 位作者 巴成磊 孙刚 刘小坡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压术治疗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30d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术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障碍指数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评分均较术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对于椎间隙高度的维持较对照组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O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仍保留手术节段部分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ASD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症状性退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显微内镜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临床疗效显著;可保留手术节段部分ROM,仍不能消除A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dynesys动态固定 显微内镜减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动态事件触发下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
4
作者 唐朝君 夏梅妍 +1 位作者 张华 谢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0-965,共6页
针对具有未知干扰和非线性动态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它基于事件触发的固定时间一致性问题。在传统的静态事件触发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可调节的动态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事件触发策略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给出各个智能体基于状... 针对具有未知干扰和非线性动态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它基于事件触发的固定时间一致性问题。在传统的静态事件触发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可调节的动态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事件触发策略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给出各个智能体基于状态信息和动态变量的动态事件触发函数,只有当各智能体的测量误差满足给定的触发函数时,事件才会被触发。引入的动态变量是可调节的阈值参数,能够进一步减少事件的触发次数,更有效地利用系统有限的资源。利用图论、固定时间一致性理论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出系统达到固定时间一致性时,一致性协议和触发函数中的参数需要满足的条件,同时证明了系统不存在芝诺行为。最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动态事件触发策略 外部干扰 固定时间 一致性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年期疗效分析
5
作者 郭洪涛 高雁冰 李一鹏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探讨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选择LDH患者68例分为TLIF对照组(39例)和Dynesys试验组(29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测量手术前后2... 目的探讨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选择LDH患者68例分为TLIF对照组(39例)和Dynesys试验组(29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测量手术前后2组手术节段和头侧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椎体间的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2组头侧相邻节段椎间小关节间隙距离及椎间盘髓核退变表现(Woodend分级),评估头侧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测量试验组手术节段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估试验组固定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随访时间(26.3±2.1)个月。2种方法术后末次随访,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固定节段仍保持活动度并能够限制相邻节段屈伸活动,2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试验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头侧相邻节段椎间小关节间隙距离及该节段髓核信号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固定系统在保留了手术节段椎体间活动度的同时,延迟头侧相邻节段的退化。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动态固定系统 腰椎退变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利元 张承旻 +6 位作者 罗磊 赵晨 侯天勇 罗飞 代飞 何清义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腰椎融合术 邻椎病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K-Rod弹性棒、通用弹性棒及Dynesys系统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涛 王振江 +5 位作者 陈凡 张大鹏 郭宁国 马方南 冯纪川 强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11-7116,共6页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 背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出来其他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等问题。针对腰椎融合固定的问题,近年来腰椎弹性固定成为一个热点。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动态内固定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L3,4节段5例;L4,5节段20例;L5S1节段20例;L3,4,L4,5双节段6例;L4,5,L5S1双节段8例,L3,4,5 S1三节段患者3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50.8岁。根据使用不同内固定系统分为3组,使用通用动态腰椎固定系统17例,K-Rod后路动态稳定系统28例,Dynesys系统17例。随访24-48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分析及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末次随访时置入节段及邻近节段高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是修复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3种弹性固定虽然存在结构的不同,但是早期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区别,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弓根 动态内固定 K-Rod dynesys系统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与后路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超 何智勇 +2 位作者 母建松 兰海 李开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17-7121,共5页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活动度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P<0.01)。随访期间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未发现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提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的优点,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 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9
作者 毛克政 梅伟 +3 位作者 王庆德 姜文涛 王春萍 郭润栋 《中医正骨》 201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60岁。L4-5椎间盘突出21例,L5S1椎间盘... 目的:观察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60岁。L4-5椎间盘突出21例,L5S1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腰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切口9-14 cm,中位数12 cm。手术时间95-135 min,中位数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400 mL,中位数330 mL。1例出现硬脊膜破裂,术中未行修补。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3个月,中位数28个月。2例出现螺钉轻微松动,无明显临床症状,均未行特殊治疗。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12、24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7±2.6)分降至(2.2±0.6)分、(2.2±0.7)分、(2.1±0.6)分,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5.5±1.3)分降至(0.7±0.5)分、(0.5±0.3)分、(0.4±0.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57.0±18.0)%降至(17.0±5.0)%、(18.0±6.0)%、(15.0±5.0)%,无疼痛步行距离由术前400 m均升至2000 m以上。结论: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腰腿疼痛症状,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内固定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下载PDF
切换拓扑下动态事件触发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梦薇 任璐 +1 位作者 刘剑 孙长银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5-1305,共11页
针对有扰动的一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在切换拓扑下的实际固定时间平均一致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该一致性协议在节约更多资源的情况下,使多智能体系统以更快的速度达到一致.相对于有限时间一致性控制... 针对有扰动的一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在切换拓扑下的实际固定时间平均一致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该一致性协议在节约更多资源的情况下,使多智能体系统以更快的速度达到一致.相对于有限时间一致性控制算法,固定时间一致性控制算法的收敛时间不依赖于初始状态,并且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参数设定相应的收敛时间上界.通过设计一个包含双曲正切函数的测量误差,证明系统不存在Zeno行为.由于内部动态变量的引入,大量不必要的触发被取消,从而节省能量损耗.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固定时间一致性 动态事件触发控制 切换拓扑
下载PDF
动态事件触发机制下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跟踪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镝 王亚洁 +1 位作者 赵博 刘琼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针对受扰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与相对状态信息相关的新型积分滑模面且提出分布式控制协议,基于测量误差和滑模面构造动态变量和动态事件触发函数。采用固定时... 针对受扰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与相对状态信息相关的新型积分滑模面且提出分布式控制协议,基于测量误差和滑模面构造动态变量和动态事件触发函数。采用固定时间稳定性原理证明,若选取适当的控制参数则可使多智能体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实现动态事件触发机制下的跟踪控制,且避免Zeno现象。该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抑制系统扰动的影响,减少多智能体系统通信和计算资源的消耗,且避免收敛时间对系统初始状态的依赖。仿真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器使得多智能体系统在固定时间内实现跟踪控制,降低触发频率而节省资源,更适用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动态事件触发机制 固定时间控制 积分滑模
下载PDF
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固定时间最优一致性
12
作者 甘勤涛 李瑞鸿 茹怡珊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s)固定时间最优领导-跟随一致性问题,基于性能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最优控制策略,兼顾固定时间最优一致性控制目标和有限的系统通信计算资源。为了近似求解Hamilton-Jacobi-B...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s)固定时间最优领导-跟随一致性问题,基于性能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最优控制策略,兼顾固定时间最优一致性控制目标和有限的系统通信计算资源。为了近似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获得最优值函数的表达式,提出一种仅包含Critic神经网络结构的自适应动态规划(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ADP)在线学习算法,结合梯度下降法和经验重放方法,利用历史记录数据和当前数据更新神经网络权重向量近似最优值函数及其梯度。采用基于无人地面车辆的无人集群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最优控制 固定时间一致性 自适应动态规划 事件触发机制
下载PDF
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道余 张阳 +4 位作者 李放 郑波 单建林 王飞 冀沛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6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38例,女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椎间盘切除+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6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男38例,女23例;年龄31~58岁(46.3±11.5岁),随访时间60~108个月(74±14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同时行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及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UCLA椎间隙退变分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以及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均未见椎间盘突出复发。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3个月(12.3±2.3mm)较术前(11.8±1.8mm)增加,末次随访时(10.1±1.7mm)较术前降低(P<0.05);上位相邻节段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节段椎间ROM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5.3°±1.8°及3.6°±1.9°,与术前(8.1°±2.8°)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10.3°±3.8°和11.4°±3.7°,均较术前(8.5°±3.0°)显著性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UCLA分级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例(19.7%)上位相邻节段发生影像学退变,1例发生症状学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术前与末次随访椎间盘Pfirmman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例出现螺钉断裂,未发生螺钉松动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切除后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中长期疗效,能维持手术节段稳定,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椎间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系统 动态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阳 李放 +3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椎问高度及上位相邻节段ROM。评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和症状学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5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48-70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l分别为(24.1±5.7)%和(15.9±6.3)%,均较术前的(56.3±16.4)%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1.5和1.4±0.5,均较术前的6.7±2.7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6±2.5)°保留至术后3个月的(4.5±2.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4.9±2.3)°(P〈O.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3个月为13.4±2.6mm,较术前12.3±2.7mm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为12.1±3.2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由术前的(8.1±3.0)。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9.3±3.2),至末次随访时达到(10.0±2.9)°(P〈0.05)。末次随访时,7例(12.7%)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1例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症状学退变而接受二次Dynesys内固定手术。结论: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在中期随访时,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15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肌间隙入路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阳 张志成 +4 位作者 张立志 李放 任大江 孟浩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访,男97例,女66例;年龄31~60岁(43.5±11.7岁)。单节段固定117例,双节段固定42例,三节段固定4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高度,评估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ROM分别为7.8°±2.1°、4.6°±1.4°和3.9°±1.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1±2.9mm、12.8±3.5mm和10.9±2.8mm,上位邻近节段ROM分别为8.3°±1.9°、9.2°±2.7°和10.2°±2.8°,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7±3.1mm、12.6±3.2mm和12.1±2.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2例(19.6%)患者手术节段ROM小于4°(临床融合组),131例(80.4%)大于4°(非融合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0例(18.4%)患者出现影像学ASD;2例(1.2%)患者出现症状学ASD,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另1例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术区深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在术后5年随访时出现单侧螺钉松动,均未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无不适症状未给予翻修手术。所有患者均无手术节段症状复发。结论: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能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dynesys动态内固定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肌间隙入路Dynesys动态内固定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志成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杜培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0,307,共7页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伟宇 于亮 +2 位作者 马维虎 赵刘军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奉(C0~C4)依次按...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奉(C0~C4)依次按完整状态组(A组)、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及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的顺序进行测试。在三维运动试验机(KD-101)上测试4组模型的颈椎运动范同(rangeofmotion,ROM),所有标本测试时施加1.50N·M力偶矩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有轴向旋转的顺序进行,取其均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在屈伸状态、侧屈状态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4l%、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M与B组比较分别相差46%、50%、17%.羞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固定后在屈伸、侧屈、轴向旋转状态的ROM与A组分别相差35%、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分别相差62%、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分别相差30%、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限制寰枢椎的不稳,同时义能保留寰枢椎一定的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动态固定系统 有效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伟宇 于亮 +3 位作者 马维虎 赵刘军 徐荣明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方法8具较新鲜的成人枕颈标本(c。),随机分成4组:①完整状态组(A组)、②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③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和④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 目的评价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方法8具较新鲜的成人枕颈标本(c。),随机分成4组:①完整状态组(A组)、②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③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和④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测量在1.50Nm的力矩下,寰枢关节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6种运动方式下的运动范围(ROM)及稳定性指数(S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与A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D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B组和D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稳定性指数(S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sf值最接近完整状态组(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在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上有独特优势,既可维持寰枢椎的活动性,又可达到坚强固定的稳定性,为寰枢椎后路固定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动态固定系统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秀梅 王秀虹 梁瑛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7月—2013年9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134例,围术期施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 目的探讨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7月—2013年9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134例,围术期施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重点为观察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早行功能锻炼。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入院及出院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术后2-3d拔除切口引流管后可佩戴支具下地活动,6周内生活均可完全自理;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原发症状加重及神经功能恶化。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结论对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