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甲状腺癌BRAF 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亦璜 陈永安 +3 位作者 郑炜 黄小荣 熊志强 陈永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情况,根据癌组织标本有无BRAF V600E突变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比较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癌组织标本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7.59%,高于癌旁组织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BRAF V600E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超声造影增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弱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明显升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不同超声造影增强结果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无法提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BRAF V600e 基因突变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伍小芳 张苗苗 +1 位作者 赵若兰 王影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的临床和超声特征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价值及其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4例PT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的临床和超声特征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价值及其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4例PT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超声诊断可疑PTC病灶大小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可疑病灶的超声特征,使用多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筛选出与CLNM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及分层分析表明,病灶与被膜紧贴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PTC病灶>10 mm患者发生CLNM的危险因素;病灶存在微钙化、男性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发生CLNM的危险因素(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发生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缺失显著相关(P<0.001)。结论:当患者出现可疑的>10 mm PTC病灶且紧贴被膜时,可进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预测CLNM的发生。当可疑病灶<10 mm时,男性或病灶存在微钙化的患者更易发生CLNM。病灶较大或无HT共存的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概率更高。PTC的临床和病灶超声特征对CLNM的转移有预测价值,并且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有助于临床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BRAF V600e基因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EB2和IGF1R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焦英亚 李宾 韩飞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ZEB2和IGF1R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与ZEB2和IGF1R表达情况的关系及不同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定期随访,根据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预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EB2和IGF1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EB2和IGF1R表达水平与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ZEB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ZEB2阴性表达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IGF1R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IGF1R阴性表达患者(P<0.0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ZEB2和IGF1R阳性表达均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EB2和IGF1R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患者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e盒结合锌指蛋白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及BRAF基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4
作者 李方圆 王翔 +4 位作者 刘燕 张彦 曹宪娇 彭玲 董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44-46,50,共4页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原发病灶超声图像特征及BRAF V600E突变类型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5月—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行PTC根治术的214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术前细...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原发病灶超声图像特征及BRAF V600E突变类型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5月—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行PTC根治术的214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术前细针穿刺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102例)和转移组(112例),分析PT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相比,男性、多灶性、病灶直径≥7 mm、沙粒样钙化、位置(前)、边界不清晰和血流丰富等占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果在未转移组(102例)和转移组(112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OR=2.442,95%CI:1.208~4.938)、病灶直径(OR=2.488,95%CI:1.249~0.957)和血流丰富(OR=3.255,95%CI:1.646~6.436)均为患者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边界、位置(前)不能作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灶性、病灶直径、血流丰富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58.2%、62.9%和71.8%,其中血流诊断灵敏度为65.18%、特异度为78.43%和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高于其他两个因素。BRAF V600E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在转移组112(83.9%)和未转移组102(79.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病灶直径≥7 mm、多灶性、血流丰富可以独立预测CLNM,而术前BRAF基因突变的结果不能作为CLN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转移 BRAF V600e 超声特征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血浆载脂蛋白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超友 赵如华 +3 位作者 霍蓉花 倪涛 薛刚 吴靖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APOE在PTC发生及淋巴结转移(LNM)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161例PTC患者(PTC组)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APOE在PTC发生及淋巴结转移(LNM)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161例PTC患者(PTC组)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PTC患者分为LNM组(PTC伴淋巴结转移,n=51)和单纯PTC组(PTC不伴淋巴结转移,n=110)。按照APOE中位数水平将PTC组分为:高水平组(>128.90 ng/L,n=80)及低水平组(≤128.90 ng/L,n=8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患者血浆中APOE的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基线资料、脂代谢相关指标及APOE蛋白水平与PTC及LNM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APOE对PTC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APOE基因在泛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APOE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C组APO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OE是预测PTC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APOE预测PTC发生的AUC为0.639,诊断临界值为109.99 ng/L,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48.4%。LNM组APO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PTC组(P=0.022)。APOE、年龄、LP(a)与PTC发生LNM明显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APOE的水平越高(OR=1.286,95%CI:1.033~1.602,P<0.05)。TIM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APOE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P<0.01),且与B细胞、中性粒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水平血浆APOE是PTC发生LNM的重要标志物,且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其可作为评估PTC发生及进展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转录因子E2F2、黏蛋白样受体2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柳万忠 龙煊 邓志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E2F2和黏蛋白样受体2(EMR2)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对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住院手术的CRC病人术中切除CR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88例;采用实时...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E2F2和黏蛋白样受体2(EMR2)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对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住院手术的CRC病人术中切除CR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8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组织E2F2 mRNA、EMR2 mRNA表达水平;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氢酶连结法(SP法)检测组织中E2F2蛋白、EMR2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E2F2 mRNA、EMR2 mRNA表达水平对CRC病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CRC组织中E2F2蛋白、EMR2蛋白阳性率(76.50%、65.50%)高于癌旁组织(20.45%、2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织E2F2蛋白、EMR2蛋白表达与病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病人CRC组织中E2F2mRNA、EMR2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CRC组织中E2F2mRNA、EMR2mRNA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2、0.844、0.877,E2F2mRNA联合EMR2mRNA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二者分别单独诊断(P<0.05)。结论E2F2、EMR2与CRC病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二者联合对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转录因子e2F2 黏蛋白样受体2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下载PDF
Dysadherin与E-cadherin在直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7
作者 徐万宇 叶斌 徐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37-2039,共3页
目的研究E-cadherin和Dysadherin在直结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瘤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收集78例组织病理学分期为DukesC的直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cadherin和Dysadher-in在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并探索其表达... 目的研究E-cadherin和Dysadherin在直结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瘤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收集78例组织病理学分期为DukesC的直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cadherin和Dysadher-in在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并探索其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灶中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为45%,而Dys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42%;在淋巴结转移瘤中,Dys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33%,而E-cadherin为81%。在原发瘤中,Dysadherin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瘤中,Dysadherin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控制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的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瘤中表达的机制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ADHeRIN e—cadherin 结直肠肿瘤 转移 淋巴结
下载PDF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
8
作者 叶宗媛 许雪 胡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探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F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53例作为... 目的:探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F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比较两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差异。分析两指标与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分析两指标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及GDF-1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C患者肿瘤直径和是否包膜侵犯有关(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BRAF V600E基因未突变患者,GDF-15阳性表达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GDF-15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变化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均可能参与了PTC病情发生及进展过程,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基因 生长分化因子-15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及术前BRAF基因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昕莹 薛杰 +3 位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武志慧 曹小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96-1701,共6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PTMC患者(114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SWE检查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病灶内钙化类型、病灶增强水平、峰值强度(PI)及弹性模量平均值(Eavg)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病灶内微钙化、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CLNM风险更高(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2.3%)及准确度(73.9%)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微钙化、CEUS呈等或高增强可以独立预测CLNM,而术前BRAF基因突变结果并不能作为预测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临床资料和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术前评估PTMC患者CLNM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预测效能,能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 多模态 BRAF V600e基因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单云云 叶磊 李婷婷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灶的超声表现、BRAFV600E基因结果及临床特征,探讨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PTC的...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病灶的超声表现、BRAFV600E基因结果及临床特征,探讨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PTC的278例患者资料,共278个病灶,分为两组:转移组(117个)与未转移组(161个)。分析两组病灶的超声表现、BRAF^(V600E)基因结果及临床特征,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实性183个(65.8%),垂直位159个(57.2%),极低回声22个(7.9%),微钙化194个(69.8%),边缘模糊/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119个(42.8%)。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83个(29.9%),合并BRAF^(V600E)基因突变244个(8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2.061,P=0.006,95%CI:1.228~3.458)、结节最大直径≥10 mm(OR=1.088,P=0.001,95%CI:1.034~1.146)、和微钙化(OR=1.882,P=0.033,95%CI:1.052~3.367)是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效能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56.5%,约登指数为0.283,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600~0.728。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可以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建议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可以适当扩大颈区淋巴结清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基因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MACC1和E-cadherin的表达相关性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丽梨 刘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和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相关性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6例宫颈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ACC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和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相关性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6例宫颈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ACC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MACC1的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8.5%,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不同MACC1、E-cadherin表达、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年龄、肿瘤最大径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C1、E-cadherin和肌层浸润深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MACC1增加而E-cadherin表达减弱,两者均能作为评估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MACC1可能通过调控宫颈鳞癌的EMT而促进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 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鹏杰 唐铭 +5 位作者 邓智勇 张世文 冯志平 陈富坤 吕娟 刘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A组)和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B...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A组)和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B组)的患者,用免疫组化对其肿瘤组织及转移性的淋巴结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蛋白检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69. 1%)、右侧PTMC(78. 3%)、双侧PTMC的突变率(83. 3%)要分别高于B组(37. 1%、26. 7%、42. 9%)(P值均<0. 05),但强阳性率(23. 6%)和左侧PTMC的突变率(50. 0%)与B组(11. 4%、46. 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 0. 05)。A组组内淋巴结转移灶BRAF^(V600E)基因突变率无论PTMC在左侧(72. 2%)、右侧(92. 0%)或双侧(91. 7%)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30. 9%)上与原发灶(50. 0%、78. 3%、83. 3%、23. 6%)均无差异(P> 0. 05),但总的突变率,前者(85. 5%)要高于后者(69. 1%)(P <0. 05)。结论:BRAF^(V600E)突变是导致PTMC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或术后通过各种方法测得的BRAF^(V600E)突变阳性预示着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BRAF^V600e 突变
下载PDF
Cyclin E及p5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车向明 徐威 +1 位作者 帆北修一 爱甲孝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3,462,共4页
目的 了解CyclinE及 p5 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 0 8例早期胃癌CyclinE及p5 3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5 3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CyclinE异常... 目的 了解CyclinE及 p5 3的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1 0 8例早期胃癌CyclinE及p5 3的表达。结果 CyclinE及p5 3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 (P <0 0 5 )。CyclinE异常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胃壁淋巴管浸润有关 (P <0 0 5 )。CyclinE及p5 3联合异常表达的肿瘤多位于粘膜下 ,伴有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CyclinE及 p5 3联合异常表达促进早期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e P53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E1A基因对头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和化放疗增敏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晓雷 千新来 +2 位作者 赵清正 徐震纲 唐平章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40-114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腺病毒5型早期区1A基因(early region 1A,E1A)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E1A蛋白能够从正、负两种途径调控多种基因的表 达,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降低其体内致瘤性和抗转移等活性,但E1A基因在... 背景与目的:腺病毒5型早期区1A基因(early region 1A,E1A)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E1A蛋白能够从正、负两种途径调控多种基因的表 达,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降低其体内致瘤性和抗转移等活性,但E1A基因在头颈淋巴结转移鳞癌治疗中的作用尚少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1A基因对头颈淋巴结转移鳞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初步的作用机理。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真核细胞高效表达E1A基因的重组质粒peDNA3-E1A导入人舌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686LN-1。通过测绘生长曲线和计算倍增时间,观察E1A基因对该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测定转染E1A基因前后,癌细胞对顺铂、泰素、5-氟尿嘧啶和博来霉素等化疗药物以及放疗敏感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转染前后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p53和HER-2/neu表达情况。结果:转染E1A基因细胞群体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是转染空载体细胞的1.48倍)。与686LN-1-vect比较,686LN-1-E1A细胞对顺铂、博来霉素、泰素和射线的敏感性(IC_(50))分别提高了8倍、20倍、10倍和1倍。细胞周期出现G_2/M期阻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能抑制HER-2/neu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A基因 头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 细胞体外生长 化疗 放疗 增敏作用 腺病毒5型早期区1A基因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维浩 夏浩明 马浙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目的:研究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 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为c N0期PTC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20例c N0期PTC病例,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BRAFV600E突变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420例c N0期PTC中,c N0期PTC患者中的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4%。年龄、肿瘤大小、腺体外侵、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与c N0期PT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腺体外侵,肿瘤分期T3~T4、BRAFV600E突变可作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BRAFV600e突变
下载PDF
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基因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昕莹 薛杰 +3 位作者 武志慧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曹小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 V600E基因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病... 目的: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 V600E基因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305例PTMC患者(共351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超声特征及BRAF基因结果,探讨与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多灶性、血流、微钙化、被膜侵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血流与多灶性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原发灶位于峡部是预测CLNM的重要特征(OR=2.532,95%CI:1.033~6.207)。结论:患者年龄<43.5岁,原发灶位于峡部、多发、结节内有血流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 BRAF V600e基因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伯剑 郑海红 甘梅富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V-RAF小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法,检测200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 目的回顾性分析V-RAF小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法,检测200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BRAF^V600E基因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TMC患者BRAF^V600E突变的发生率为84.5%(169/200)。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均显示BRAF^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对于肿瘤直径>5mm且≤10mm的患者,BRAF^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7)。结论BRAF^V600E突变、肿瘤大小有助于预测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有BRAFV600E突变且直径>5mm的PTMC宜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基因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6 位作者 罗兵 高辰玮 刘宏强 马力丰 张凡 林彦涛 郭继忠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40-3742,共3页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杂乱,血管丰富,血流检出率显著增高,且以Ⅱ、Ⅲ级为主;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规则,血管较少,血流检出率较前者低,且以0、I级为主。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微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超声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崇杰 韩冰 +4 位作者 邢海军 白云 朱守荣 季步欣 陶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7年接受治疗的PTC及PTMC患者共210例,按照其是否伴HT分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PTC组中,伴HT者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7年接受治疗的PTC及PTMC患者共210例,按照其是否伴HT分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PTC组中,伴HT者更多见于女性(92.1%vs 77.0%,χ^2=3.891,P=0.039),而其肿瘤多灶性亦多于不伴HT者(55.3%vs 36.5%,χ^2=3.615,P=0.045),但具有较低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47.4%vs 66.2%,χ^2=3.711,P=0.043)及更低的BRAFV600E突变率(55%vs 73%,χ^2=3.56,P=0.048);PTMC组中,伴HT者具有更低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4.3%vs 55.7%,χ^2=9.229,P=0.002),而且在BRAFV600E突变的病例中,伴HT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更低(35.2%vs 65%,χ^2=5.797,P=0.016)。结论:伴HT的PTC和PTMC,其恶性程度相对不伴HT的病例较低,HT对PTC和PTMC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BRAFV600e 桥本甲状腺炎
下载PDF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亚敏 史楠 +3 位作者 郭文杰 屈昭慧 宋灵敏 陈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99-102,11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中1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84%。随宫颈癌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呈升高趋势。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62.50%为多发淋巴结转移,且随FIGO分期增加,多发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升高。分娩次数<3次,肿瘤直径≥4,宫颈侵犯类型为外生型,间质深层浸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高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病例组杨氏模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杨氏模量值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FIGO分期患者杨氏模量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当以5.09kPa为临界值时,AUC=0.825,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93.68%,特异度为65.26%;当以72.15kPa为临界值时,AUC=0.795,此时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6.10%。结论随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多发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增高。E成像技术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e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