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1.电离层E区连续性回波 被引量:16
1
作者 宁百齐 李国主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730,共12页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波的高度大约以1km/h的速度缓慢下降,与偶发E层(Es)底部所在高度(hbEs)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背景电场影响下,Es经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产生场向不规则结构,引起E区连续性回波.夜间,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50m/s,多普勒宽度为20至110m/s,回波在时间-高度-强度图上常呈现多层结构,可能与潮汐引起的多个离子层相关;而E区连续性回波的短暂中断,以及120km以上高E区连续性回波的发生,则可能归因于赤道扩展F极化电场的影响.此外,对E区连续性回波多普勒速度与全天空流星雷达风场观测的比较发现,在100km以下,多普勒速度与子午风场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区 场向不规则结构 连续性回波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2.东亚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国主 宁百齐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41-2151,共11页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准周期回波发生在地方时夜间2100—2200LT的110km高度上,与连续性回波可同时发生;准周期回波斜纹在雷达探测的高度-时间-强度(HTI)图上可延伸5~20km,持续时间为5~15min,回波斜纹高度随时间以20~30m/s下降,斜纹在HTI图上彼此间隔10km和10min左右.此外,雷达回波多普勒谱和雷达干涉分析显示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的多普勒速度随高度-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回波条纹斜率无明显联系,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对应的不规则体在东西方向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亚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可能并不是由散块Es随着中性风周期性的经过雷达探测区域所致,而可能和Es中的扰动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区 准周期回波 场向不规则体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基于海南VHF雷达观测的低纬E区场向不规则体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尚社平 史建魁 +6 位作者 阎敬业 杨国涛 王霄 燕春晓 王继红 吴琼之 南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利用海南VHF雷达(19.5°N,109.1°E;磁纬8.1°N)在2011年7月15—22日期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东亚低纬3 m尺度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AI)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E区场向不规则体几乎每天发生,既可发生于夜... 利用海南VHF雷达(19.5°N,109.1°E;磁纬8.1°N)在2011年7月15—22日期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东亚低纬3 m尺度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AI)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E区场向不规则体几乎每天发生,既可发生于夜间,也可发生于白天,且存在各种不同结构.根据E区场向不规则体发生的时间及形态,可将其分为三种结构类型:低部连续型结构、上部下降型结构以及白天连续型结构.这些低纬E区场向不规则体的回波谱特性与赤道电集流(EEJ)和中纬区E区场向不规则体中的2型回波相类似,但其随时间的变化与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他低纬区E区场向不规则体回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低纬 海南VHF雷达 e区场向不规则体
下载PDF
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对赤道E区双流不稳定性的影响——PIC静电粒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耿 古士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地面入射的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泵波)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之间的参数相互作用,能够引起静电波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稳定性.本文用PIC静电粒子模拟方法,研究泵波与赤道电离层E区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泵波能够控制双流不... 地面入射的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泵波)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之间的参数相互作用,能够引起静电波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不稳定性.本文用PIC静电粒子模拟方法,研究泵波与赤道电离层E区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泵波能够控制双流不稳定性的发生,在不同条件下,泵波对双流不稳定性起着稳定与不稳作用,模拟结果定性地与理论研究结果相符合,这为我们对不规则体产生的地面人工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e区电离层 双流不稳定性 粒子模拟 无线电波 PIC静电粒子
下载PDF
纤维蛋白单体D区与E区聚合后E区结构的变化
5
作者 杨威 吴斌 孙冬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情况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RGD合成肽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反应的情况 .发现IF 5 3能与纤维蛋白原Aα链的一个片段反应 ,该片段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为纤维蛋白原Aα链氨基末端 (1~ 2 9) .该抗体能与酸溶解的纤维蛋白单体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及XDP反应 ,但不能与酸化纤维蛋白原或GPRP反应 ,因此IF 5 3的抗原决定簇在Aα 2 0~ 2 9,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肽A ,暴露出的聚合位点“A”(Aα17~19)紧邻 .当GPRP存在于纤维蛋白原溶液时 ,经凝血酶作用产生这种纤维蛋白单体不能与IF 5 3反应 .Aα(93~ 99) (ILRGDFS)合成肽部分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的反应 .实验结果提示 ,当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 ,或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原聚合时 ,纤维蛋白单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中Aα2 0~ 2 9片段成为新抗原暴露于E区表面 ,并且Aα2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单体 D e区 聚合 结构 单克隆抗体 凝血酶 IF-53
下载PDF
VHF雷达空域干涉法探测曲靖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体精细结构
6
作者 邓忠新 徐彤 +4 位作者 刘瑶 朱梦言 徐彬 丁宗华 许正文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针对VHF相干散射雷达传统观测方式的探测能力局限,构建了空域干涉法探测实验系统,其具备对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y,FAI)三维精细结构探测能力.结合曲靖E区FAI干涉探测实验数据,实现了对系统相位偏差校正及回波... 针对VHF相干散射雷达传统观测方式的探测能力局限,构建了空域干涉法探测实验系统,其具备对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y,FAI)三维精细结构探测能力.结合曲靖E区FAI干涉探测实验数据,实现了对系统相位偏差校正及回波三维空间位置精确获取,得到了不规则体云团的三维精细结构以及漂移运动过程,包括FAI回波散射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以及FAI云团的三维空间外尺度、漂移运动轨迹和漂移速度等.探测实例结果表明:其东西、南北和高度向分布范围分别为-35~20 km、85~120 km和95~130 km,对应的三维外尺度分别为23.8 km、7.6 km和7.6 km;东西向漂移速度要大于其他两个方向,并呈现出5~6 min的准周期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高频相干散射雷达 空域干涉探测 e区场向不规则体 精细结构
下载PDF
e区域全球探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杰 《中国医院院长》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信息标准难”、“利益机制难”、”信息整合难”被各国建设者们公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三大难题。
关键词 e区 医疗信息化 信息标准 利益机制 信息整合
下载PDF
e区域假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杰 《中国医院院长》 2010年第2期26-34,共9页
医疗改革强制力不足.医疗资源区域性整合脚步尚缓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必将经历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关键词 e区 信息化建设 域医疗 医疗资源 医疗改革 域性
下载PDF
曲靖E区场向不规则体回波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云舟 邓忠新 +3 位作者 赵振维 徐彤 徐彬 刘瑶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4,共9页
利用曲靖VHF相干散射雷达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持续观测数据,对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ies, FAI)回波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E区FAI回波在地方时和高度上呈现出三个高发区间,日侧主要位于07:00—12:... 利用曲靖VHF相干散射雷达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持续观测数据,对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ies, FAI)回波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E区FAI回波在地方时和高度上呈现出三个高发区间,日侧主要位于07:00—12:00LT和90~105 km,而夜侧两个高发区间分别对应于15:00—01:00LT和90~100 km以及18:00—04:00LT和100~115 km;E区FAI回波发生率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5—8月是其高发期,而冬季的11和12月发生率为极小; E区FAI回波多普勒速度均在-85~85 m/s变化,而其谱宽主要分布在60 m/s以内,三个区间的平均多普勒速度均仅为数m/s,明显小于其平均谱宽,后者约在20~30 m/s.此外,高度分层研究发现,日侧E区FAI的各层平均多普勒速度总体上为负值,但在96 km高度上下薄层内存在一个小幅正值,而夜侧则以105 km高度为界,其上端各层均为负值,下端各层均为正值.曲靖E区FAI表现出典型的Ⅱ型回波特征,其生成和演变过程源自电离层电子密度梯度漂移不稳定性,子午风和低F区电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VHF相干散射雷达 e区场向不规则体 梯度漂移不稳定性
下载PDF
城市屋顶菜园种植技术研究——以“南京紫东创意园E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迎迎 王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22-123,共2页
以南京紫东创意园屋顶菜园实地拍摄的调研照片为基础,探索了其屋顶菜园的优点、种植品种、种植土壤与排水及浇灌技术,并进一步讨论了屋顶菜园相关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紫东创意园e区 屋顶菜园 种植品种 种植土壤 排水技术 浇灌技术
下载PDF
供热E区再生水热泵供热供冷项目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王蔷 张明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第12期11-12,共2页
分析南阳市供热E区实现再生水热泵供热供冷可行性及项目经济性及重点关注风险,介绍国家与地方清洁能源供热相关政策、再生水热泵供热技术、南阳市供热现状,有助再生水热泵项目立项工作的科学决策以及项目风险控制。
关键词 南阳市供热e区 再生水热泵 项目经济性 风险控制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持续感染株E区序列变异与病毒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可树 李琪 +1 位作者 王华枫 周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GAr-01株和Nakayama株)持续感染变异株性状与E区基因序列的关系。方法将两种乙脑病毒野生株分别感染人肝癌KN73细胞,建立乙型脑炎病毒持续感染系。采用PFU法进行病毒滴度测定;为探讨持续感染病毒的增殖性,将两...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GAr-01株和Nakayama株)持续感染变异株性状与E区基因序列的关系。方法将两种乙脑病毒野生株分别感染人肝癌KN73细胞,建立乙型脑炎病毒持续感染系。采用PFU法进行病毒滴度测定;为探讨持续感染病毒的增殖性,将两种病毒野生株及其持续感染株分别感染KN73细胞;利用E区特异引物以RT-PCR法得到两种病毒E区基因片段,应用基因测序反应进行序列分析,并对两种病毒株E区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在KN73细胞中两种持续感染株的增殖性比野生株明显低下。E区基因测序显示与JaGAr-01野生株比较,其持续感染变异株有4个氨基酸发生置换(第61位酪氨酸→天门冬氨酸,第219位组氨酸→酪氨酸,第384位缬氨酸→谷氨酸,第418位脯氨酸→丙氨酸);持续感染Nakayama株与其野生株相比有11个氨基酸发生置换(第51位精氨酸→丝氨酸,第61位酪氨酸→天门冬氨酸,第83位赖氨酸→谷氨酸,第123位丝氨酸→精氨酸,第209位精氨酸→赖氨酸,第227位脯氨酸→丝氨酸,第276位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第290位精氨酸→赖氨酸,第387位赖氨酸→精氨酸,第418位亮氨酸→脯氨酸,第454位精氨酸→甘氨酸)。对比还显示基因变异后的持续感染JaGAr-01株和持续感染Nakayama株氨基酸排列的相同性达99.2%。结论乙脑病毒的持续感染变异株增殖性低于野生株;乙脑病毒变异株E区存在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持续感染 e区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西安株2a型包膜蛋白E区部分cDNA的分析
13
作者 霍艳英 徐德忠 +3 位作者 赵小宁 李如琳 杨海 杨国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西安株 2a型包膜蛋白e区 CDNA 氨基酸序列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E区基因及其疫苗研究的现状
14
作者 李庆生 陶其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3-365,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E区基因及其疫苗研究的现状李庆生,陶其敏1989年Choo等成功地克隆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并建立了检测HCV感染的方法。随着对献血员及血制品进行抗-HCV筛查,目前输血后丙型肝炎(HC)发病... 丙型肝炎病毒E区基因及其疫苗研究的现状李庆生,陶其敏1989年Choo等成功地克隆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并建立了检测HCV感染的方法。随着对献血员及血制品进行抗-HCV筛查,目前输血后丙型肝炎(HC)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无有效的方法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e区基因 疫苗
原文传递
应用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在蚕体中表达人丙型肝炎病毒C区及E1区基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广力 华刚 +4 位作者 贡成良 朱江 张志芳 张耀洲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C e1 rBmNPV BeVS
下载PDF
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薇 扈荣良 +3 位作者 夏咸柱 范泉水 黄耕 张守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构建可用于同源重组或体外重组的犬腺病毒 (canim e adenovirus,CAV) E3区缺失性表达载体 ,在克隆的 E3区两末端设计并合成了 2对突变引物 ,在引物中分别引入 1个 Bgl 酶切位点 ,以 p BE3质粒为模板 ,经 2次点突变后 ,得到含有 2个 B... 为构建可用于同源重组或体外重组的犬腺病毒 (canim e adenovirus,CAV) E3区缺失性表达载体 ,在克隆的 E3区两末端设计并合成了 2对突变引物 ,在引物中分别引入 1个 Bgl 酶切位点 ,以 p BE3质粒为模板 ,经 2次点突变后 ,得到含有 2个 Bgl 位点的重组质粒 p BE3M。该质粒经 Bgl 酶切后自连得到 E3区缺失的质粒 p BE3Δ。在 p BE3Δ质粒的 Bgl 位点加入接头后 ,产生含多个酶切位点的质粒 p BE3L,经相应的酶切鉴定 ,证明突变、缺失和接头连接正确后 ,利用 p BE3L 分别构建了带有和不带有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 ,并分别进行转染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 ,p BE3L CGFP质粒在转染 DK细胞后 ,于 36 h即可观察到荧光 ,72~ 96 h无明显差别 ,传 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 ;而 p BE3L GFP质粒转染 DK细胞后经检测无表达。结果表明 ,构建的 E3区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 E3区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 ,外源性启动子的加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2型腺病毒 e3缺失性表达载体 构建 外源基因表达
下载PDF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76)基因组E1区结构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奇 曾力宇 +2 位作者 李茂祥 殷震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EDSV-76病毒中国株AA-2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DNA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PstI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对其中PstI-G片段和PstI-A片段的正反链进行序列测定,获得EDSVE1区(0-8.8m.u)的核苷... EDSV-76病毒中国株AA-2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DNA后,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PstI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对其中PstI-G片段和PstI-A片段的正反链进行序列测定,获得EDSVE1区(0-8.8m.u)的核苷酸序列。经分析,EDSVE1区具有与其他腺病毒E1区类似的结构。以大于60个氨基酸残基为标准,EDSVE1区共有7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其中R1、R2、ElbsT和E1b1T由r链编码,其余分布在L链上,而且一些与腺病毒复制、转录有关的基序在EDSVE1区中也较为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SV-76 基因组e1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C,E2,NS3区基因嵌合重组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海红 姚集鲁 +3 位作者 杨林 李刚 郭万里 卢建溪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5,110,共4页
【目的】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 (HCV)C区、E2区及NS3区的嵌合重组载体。【方法】设计合成 3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从HCV重组质粒 pHCVc、pBE2和 pGMXNS3 5中特异扩增出编码HCVC区、E2区和NS3区抗原的部分基因片段 ( 5 0 1、6 0 3和 90... 【目的】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 (HCV)C区、E2区及NS3区的嵌合重组载体。【方法】设计合成 3对寡核苷酸引物 ,用PCR法从HCV重组质粒 pHCVc、pBE2和 pGMXNS3 5中特异扩增出编码HCVC区、E2区和NS3区抗原的部分基因片段 ( 5 0 1、6 0 3和 90 0bp) ,分别用HindⅢ、BamHⅠ、EcoRⅠ和 XhoⅠ 酶切后 ,逐个定向连接到质粒 pcDNA3中 ,转化宿主菌XL1 Blue,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鉴定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 ,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 ,证实符合表达框架。【结论】成功构建了HCV嵌合重组质粒 pcDNA3 C E2 N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C e2 NS3 DNA 序列分析 嵌合重组载体
下载PDF
人和动物腺病毒E3区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茂祥 章金钢 殷震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A0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腺病毒 e3 结构 编码蛋白 动物
下载PDF
犬2型腺病毒E3区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薇 夏咸柱 +6 位作者 范泉水 扈荣良 王雷 高玉伟 张守峰 孙阳 尹惠琼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1期8-11,15,共5页
利用构建的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质粒pBE3L分别构建了含有和不含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g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BE3LGFP、pBE3LCGFP、pBE3LRgp和pBE3LCRgp,并分别对DK细胞进行了转染实验,以检测其表达... 利用构建的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质粒pBE3L分别构建了含有和不含外源性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g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BE3LGFP、pBE3LCGFP、pBE3LRgp和pBE3LCRgp,并分别对DK细胞进行了转染实验,以检测其表达,结果显示,pBE3LCGFP质粒在转染DK细胞后,于36h即可观察到荧光,72~96h无明显差别,传3代后仍可见表达荧光的细胞,pBE3LC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于48~96h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糖蛋白的表达,而pBE3LGFP和pBE3Rgp质粒转染DK细胞后经检测均无表达,表明构建的E3区缺失性载体不能利用E3区自身的启动子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但利用外源性启动子可使外源基因获得良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2型腺病毒 e3 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