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型肝炎及E型肝炎的研究进展——非甲非乙型肝炎及血传染性疾病国际会议综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陶其敏 陈伟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59-61,112,共4页
<正> 国际NANB肝炎及血传染性疾病会议于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本文就这次会议所报道的有关NANB肝炎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一、E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动物学实验现在已从世界许多地区的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了肠道... <正> 国际NANB肝炎及血传染性疾病会议于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本文就这次会议所报道的有关NANB肝炎的研究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一、E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动物学实验现在已从世界许多地区的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了肠道传染的NANB肝炎病毒。该病毒已被暂时命名为E肝炎病毒(HEV)。由HEV感染引起的肝炎称为E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肝炎 e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两种免疫酶试剂盒检测猪抗E型肝炎病毒IgG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焕容 杨发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酶试剂盒recomWell HEV IgG(swine)ELISA(recom Well )和recomLine HEV IgG(swine)(recom Line )检测猪抗E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IgG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基因3型和基因4型人HEV(human HEV,hHEV)人...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酶试剂盒recomWell HEV IgG(swine)ELISA(recom Well )和recomLine HEV IgG(swine)(recom Line )检测猪抗E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IgG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基因3型和基因4型人HEV(human HEV,hHEV)人工感染无菌猪各2头,采用上述试剂盒检测猪感染后不同天数的血清样品中抗HEV IgG,同时对两头接种PBS液的无菌猪血清样品18份和4头未感染猪的18份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 2头猪人工感染基因3型hHEV后,recomWell检测均于感染后21d出现阳性,并持续56d;recomLine检测,其中1头猪于感染后14d呈阳性,而另1头于感染后21d呈阳性,且均持续56d。2头猪人工感染基因4型hHEV后,两种试剂盒检测,其中1头猪于感染后21d呈阳性,另1头35d呈阳性,并均持续56d仍为阳性。18份对照血清两种试剂盒检测均为阴性。18份未人工感染猪血清中,只有1份两种试剂盒检测均为阳性。两种试剂盒同时检测的共72份样品中,recomWell检出阳性样品23份,阳性率约为32.0%(23/72),recomLine检出阳性样品24份,阳性率约为33.30%(24/72),检出阳性率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recomWell检出的23份阳性样品中,recomLine检测均为阳性,两者阳性检出符合率为100%(23/23);recomWell的漏检率约为4.1%(1/24)。结论 recomWellR和recomLine均可用于猪抗HEVIgG的检测,recomLine检测灵敏度略高于recomWell,且操作更简便,不需要特殊昂贵的检测设备,特别适合用于基层检测猪抗HEV 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酶试剂盒 猪抗e型肝炎病毒IgG 检测 比较
下载PDF
E型肝炎病原学和特异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中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0年第3期135-138,共4页
E 型肝炎(Hepatitis E,HE)即戊型肝炎,以前称之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该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中东、苏联的中亚地区、非洲和北美洲(墨西哥),我国新疆南部曾发生爆发流行,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和... E 型肝炎(Hepatitis E,HE)即戊型肝炎,以前称之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该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中东、苏联的中亚地区、非洲和北美洲(墨西哥),我国新疆南部曾发生爆发流行,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和自区治也有发生。自从1980年认识本病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型肝炎 病原学 诊断
下载PDF
用猴子进行动物实验确认重组E型肝炎疫苗的效果
4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28,共2页
美国国立过敏和感染症研究所(NIAID)的Sergei A.Tsarev和Robert Purcell等的研究组用猴子进行动物实验确认了重组E型肝炎疫苗用于预防E型肝炎的效果。已知甲型肝炎疫苗对猴子和人都有相同的预防效果。这种E型肝炎疫苗对人也有预防E型肝... 美国国立过敏和感染症研究所(NIAID)的Sergei A.Tsarev和Robert Purcell等的研究组用猴子进行动物实验确认了重组E型肝炎疫苗用于预防E型肝炎的效果。已知甲型肝炎疫苗对猴子和人都有相同的预防效果。这种E型肝炎疫苗对人也有预防E型肝炎病毒(HEV)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型肝炎病毒 实验确认 肝炎疫苗 猴子 预防效果 巴基斯坦 昆虫细胞 人排泄物 感染症 毒性感染
下载PDF
DNA疫苗能保护猴体免受E型肝炎病毒感染
5
作者 江丽君 陈锦荣 《生物制品快讯》 2004年第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DNA疫苗 体液免疫 e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疾病控制
下载PDF
E型肝炎病毒—一种经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
6
作者 Zuck.,AJ 尹朝伦 《自贡医药》 1991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e型肝炎病毒 非甲非乙肝炎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手工和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精密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敏 杨泽华 赵克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评价手工操作和高通量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精密度性能。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A2文件,对稳定的高低浓度的HBe Ag实验样品,每天做2批实验,每批对样品做双份检测,共... 目的评价手工操作和高通量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精密度性能。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A2文件,对稳定的高低浓度的HBe Ag实验样品,每天做2批实验,每批对样品做双份检测,共做20 d实验,计算批内不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天间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并与厂商声称的不精密度比较。结果手工法和全自动ELISA测定高低浓度HBe Ag样品的批内不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4.6%、3.2%和1.1%、1.9%,天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3.2%、2.0%和1.6%、1.9%,且小于厂商声明的不精密度质量目标。结论手工法和高通量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HBe Ag的精密度性能均良好,可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肝炎e抗原乙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池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5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对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共选入64例,... 目的分析并研究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对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共选入64例,按照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为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恩替卡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24周和48周的时候,检查两组患者的HBV DNA定量低于检出限患者人数,观察组患者的低于检出限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Hbe Ag在不同时间的转阴人数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患者的Hbe Ag的血清转换人数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没有接受过核苷类药物治疗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该首选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效果更好,优于拉米夫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e抗原阳性慢性乙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的水平
9
作者 吴超 郭芙蓉 《科技视界》 2012年第31期294-294,30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TRF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分别检测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标本HBV...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TRF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分别检测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1084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标本HBVM模式有10种,HBV DNA检出总阳性率82.57%(895/1084),各种模式HBV DNA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性,高拷贝数的HBV DNA主要存在于HBeAg阳性的各种模式中,与其它模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HBVM和HBV DNA含量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肝炎e抗原乙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HBeAg和P53突变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进安 马芳 邱振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HBeAg和肝癌组织中P53突变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eAg,PCR结合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同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在42例患者中HBeAg阳性者20例,占47.6%;P53突变25例,占59.5%;HBeAg阳... 目的:探讨血清HBeAg和肝癌组织中P53突变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eAg,PCR结合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同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在42例患者中HBeAg阳性者20例,占47.6%;P53突变25例,占59.5%;HBeAg阳性同时伴有P53突变者16例.HBeAg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数目(P=0.002)、分化程度(P=0.025)、复发(P=0.026)有关;P53突变与肿瘤数目(P=0.013)、包膜(P=0.046)、分化程度(P=0.013)、复发(P=0.003)有关;HBeAg阳性与P53突变有关(P=0.024).HBeAg阳性及P53突变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较短(4.6±2.1)mo(P<0.001).结论:HBeAg阳性和P53突变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常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2 基因 P53 肝细胞 预后
下载PDF
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11
作者 蓝松松 吴乐灿 +5 位作者 吴金明 林贤凡 吴文治 王秀燕 黄智铭 吴建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HBe 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后将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HBe Ag+LPS刺激组。流式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 目的探讨HBe 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后将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HBe Ag+LPS刺激组。流式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磷酸化水平,并设置SB203580组为阳性对照探讨细胞IL-12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结果 LPS刺激未成熟DC引起细胞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L-12分泌量增高。HBe Ag可抑制LPS促进DC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和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作用。LPS刺激DC可引起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HBe Ag或SB203580预处理细胞再予LPS刺激,磷酸化p38表达和IL-12分泌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下降。结论 HBe Ag对LPS引起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HBe Ag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乙 树突状细胞 脂多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抗戊型肝炎病毒E2 IgM诊断急性戊型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玲 柳丽娟 +6 位作者 胡莹盈 王艳丽 温珠妹 张宇 陈惠聪 张启云 江家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评价抗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重组抗原E2 IgM(抗-E2 IgM)诊断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6份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和191份急性散发性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E2 IgM,与国产传统试剂和... 目的评价抗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重组抗原E2 IgM(抗-E2 IgM)诊断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6份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和191份急性散发性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E2 IgM,与国产传统试剂和新加坡Genelabs试剂检测的IgM(GL-IgM)作比较;对抗-E2 IgM阳性血清检测血清中HEV RN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抗-E2 IgM和HEV RNA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76份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E2 IgM的检出率为68.75%,国产传统试剂抗-HEV IgM检出率为56.25%,X2IgM=6.49,P<0.05。在191份急性非甲~非戊型肝炎血清中有37例(19.37%)抗- E2 IgM阳性,其中11例GL-IgM同时阳性;在158份抗-E2 IgM阳性血清中,有81例HEV RNA阳性(51.27%), 其中急性戊型肝炎的阳性率为57.02%,急性非甲~非戊型肝炎的阳性率为32.43%,23例抗-E2 IgM阴性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无一例检测到HEV RNA。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E2 IgM的检出率与发病至入院时间、年龄、血清胆红素、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无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HEV RNA水平呈正相关(P=0.024)。结论抗-E2 IgM是HEV急性期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血清学指标;HEV感染仍是部分临床诊断为急性非甲~非戊型肝炎的病因;持续HEV病毒血症可能是影响急性戊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戊肝炎病毒e2 IGM 急性戊肝炎 敏感性 特异性 肝炎抗体 血清学
原文传递
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国初 黄古叶 +2 位作者 顾桥 龙艺方 潘攀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肝颗...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肝颗粒Ⅱ方。治疗5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HBe Ag及乙肝e抗体(HBeAb)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Be Ag转阴率及HBeAb转阳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外周血ALT及血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外周血ALT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LT复常率为65.3%,治疗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为62.7%,治疗组为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CHB疗效显著,可升高患者的HBe 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ALT复常率及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e抗原阳性慢性乙病毒性肝炎 健肝颗粒Ⅱ方 恩替卡韦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Inflammatory models drastically alter tumor growth and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2
14
作者 Geoffrey J. Markowitz Gregory A. Michelotti +1 位作者 Anna Mae Diehl Xiao-Fan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62-772,M0003,共12页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a chronically diseased liver tissue. This diseased liver tissue background is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 from ...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a chronically diseased liver tissue. This diseased liver tissue background is a drastically different microenvironment from the healthy liver,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immune cell prevalence and presence of mediators of immune func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liver disease on tumor growth and the interplay with its mi- croenvironment, we utilized two standard methods of fi- brosis induction and orthotopic implantation of tumors into the inflamed and fibrotic liver to mimic the liver condition in human HCC patients. Compared to non-diseased con- trols, tumor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under fi- brotic conditions. The immune cells that infiltrated the tumors were also drastically different, with decreased number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but greatly increased num- bers of immune-suppressive CDllb^+ Gr1^hi myeloid cells in both models of fibrosi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model- specific differences: Increased numbers of CD11b^+ mye- loid cells and CD4^+ CD25^+ T cells were found in tumors in the bile duct ligation model but not in the carbon te- trachloride model. Induction of fibrosis altered the cytokine production of implanted tumor cells, which could have far- reaching consequences on the immune infiltrate and its functionality. Taken together,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ibrosis induction with orthotopic tumor implantation results in a markedly different tumor mi- croenvironment and tumor growth kinetics, emphasizing the necessity for more accurate modeling of HCC pro- gression in mice,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tissue caused by chronic liv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IBROSI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arbon tetrachloride Bile duct ligation CYTOKI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