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亚敏 史楠 +3 位作者 郭文杰 屈昭慧 宋灵敏 陈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99-102,11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正常宫颈315例作为对照组。总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及E成像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中16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84%。随宫颈癌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呈升高趋势。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62.50%为多发淋巴结转移,且随FIGO分期增加,多发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升高。分娩次数<3次,肿瘤直径≥4,宫颈侵犯类型为外生型,间质深层浸润,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受累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高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病例组杨氏模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杨氏模量值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FIGO分期患者杨氏模量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当以5.09kPa为临界值时,AUC=0.825,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93.68%,特异度为65.26%;当以72.15kPa为临界值时,AUC=0.795,此时杨氏模量值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6.10%。结论随FIGO分期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多发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也增高。E成像技术用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e成像技术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在预测晚期流产及早产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瑶 李枫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在预测晚期流产及早产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孕前检查的孕妇137例,行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检查,其中31例患者经检查后诊断...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在预测晚期流产及早产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孕前检查的孕妇137例,行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检查,其中31例患者经检查后诊断具有晚期流产及早产风险,将其设为风险组。另106例患者则设置为正常组,并对入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生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情况[宫颈长度(CL)、完整宫颈应变率(CS)、宫颈外口应变率(ES)及宫颈内口应变率(IS)]的差异及分娩情况。结果风险组孕妇CL长度明显短于正常组孕妇,且风险组IS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险组与正常组孕妇C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组孕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风险组孕妇自然正常分娩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超声E成像技术检查,可较好地对产妇晚期流产及早产进行风险预测,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宫颈组织超声 e成像技术 预测晚期流产 早产风险
下载PDF
E成像定量技术对IgA肾脏病患者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活检后血肿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留碧丽 夏文霞 +3 位作者 葛丹 甘书智 单悦 张萍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353-355,35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E成像定量技术(SWE)的肾实质杨氏模量均值及相关因素对经皮肾实质活检(PRB)的IgA肾病患者肾实质血肿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比较经病理证实的90例IgA肾病患者的相关超声图像特征。将IgA肾病患者分为PRB术后有血肿和无血肿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E成像定量技术(SWE)的肾实质杨氏模量均值及相关因素对经皮肾实质活检(PRB)的IgA肾病患者肾实质血肿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比较经病理证实的90例IgA肾病患者的相关超声图像特征。将IgA肾病患者分为PRB术后有血肿和无血肿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灰阶超声检查和EMean实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Mean实质对肾实质活检血肿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年龄、性别及EMean实质为影响因素,寻找PRB术后肾脏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PRB术后血肿大小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IgA肾脏病患者中,PRB术后血肿68例(75.6%),无血肿22例(24.4%)。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肾脏深度、肾脏长度、肾脏宽度、肾实质厚度以及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血肿的患者相比,术后血肿患者的EMean实质显著增高(4.70kPa VS.9.80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EMean实质对PRB术后肾脏血肿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当EMean实质最佳截断值为6.20 kPa时,灵敏度为77.3%,特异性为9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ean实质是PRB术后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肾实质厚度与肾穿后血肿大小呈负相关关系,而EMean实质与肾穿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16)、0.669(P<0.0001)。结论基于E成像定量技术得到的EMean实质对IgA肾病患者经皮肾实质活检的血肿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成像定量技术 肾活检 血肿 肾实质 杨氏模量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6 位作者 罗兵 高辰玮 刘宏强 马力丰 张凡 林彦涛 郭继忠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40-3742,共3页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杂乱,血管丰富,血流检出率显著增高,且以Ⅱ、Ⅲ级为主;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规则,血管较少,血流检出率较前者低,且以0、I级为主。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微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超声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