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期与不确定期的评估及治疗
1
作者 蔡欣奕 陈洪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6-341,共6页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形式,其管理是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近年,对慢性HBV感染的进一步探索,使得CHB的管理更加精确。欧洲肝病学会提出将...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形式,其管理是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近年,对慢性HBV感染的进一步探索,使得CHB的管理更加精确。欧洲肝病学会提出将CHB自然史分为以下5个阶段:HBeAg阳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肝炎、HBeAg阴性HBV感染、HBeAg阴性慢性肝炎、HBeAg阴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分期,即不确定期。本文总结了关于e抗原阴性HBV感染的文献和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使用无创性工具(如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和弹性成像)评估HBeAg阴性非活动期与不确定期患者,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阴性HBV感染 自然史 非活动期 不确定期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转阴的预测作用
2
作者 顾达 童聪 +2 位作者 王维钊 向晓星 赵祥安 《肝脏》 2023年第9期1053-1056,1078,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IL-10变化,探讨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HBeAg)转阴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08年5月—201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90例CHB患者,包括6例非活动...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IL-10变化,探讨血清IL-10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e抗原(HBeAg)转阴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08年5月—2013年9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90例CHB患者,包括6例非活动携带者(IC)、22例免疫耐受患者(IT)、44例HBeAg阳性患者(EPH)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ENH)。同时,纳入11名健康人(HC)作为对照。对比健康人与CHB患者血清IL-10含量以及不同免疫状态的CHB患者IL-10血清含量。并对EPH患者中3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共5年。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后第0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血清ALT、HBV DNA和IL-10水平。观察抗病毒治疗后2年、3年和5年血清HBeAg是否转阴,并将其分为HBeAg转阴组和HBeAg仍阳性组,比较两组基线血清HBeAg和IL-10水平。结果CHB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献血者。同时在CHB患者中,IT组、EPH组和ENH组患者血清IL-10含量明显高于IC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HBV DNA、IL-10水平逐渐下降。通过随访发现,在抗病毒治疗后的2年、3年和5年内,分别有9人、10人、13人实现了HBeAg转阴。进一步分析发现,与HBeAg仍阳性组患者相比,在2年、3年和5年内实现HBeAg转阴的患者基线IL-10水平明显更高[(6.49±2.16)vs(3.33±1.22)pg/mL,P=0.062;(5.88±1.99)vs(2.27±1.36)pg/mL,P=0.026;(6.01±1.91)vs(1.15±0.63)pg/mL,P=0.02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血清IL-10含量升高,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血清IL-10含量,同时抗病毒治疗前血清IL-10含量较高的患者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药物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手术期的感染及预防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双旺 宫丽莉 +3 位作者 孙佩 陈美珍 肖蔚 但文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阴性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者 ,经手术传播的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方法 根据套式 PCR定量检测 HBV DNA确定的 HBV传染性和传播阈值 ,参考疫苗接种对 HBV易感性的影响 ,将 HBV携带者分为低度、高度和极高传染性 3个等级 ,评价 HBe Ag与 HBV经手术传播的关系。结果 监控组、非监控组和肝炎组高度传染性 HBV携带者例数与各自总例数之比分别为 1/1.19、1/2 5 0和 1/4.4 4 ;极高传染性者分别为 1/5 .16、0和 0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的 HBV感染模式与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相同 ,但 HBV携带率和传染性都显著大于后者 ;HBs Ag和抗 HCV阳性无关。结论 手术中对 HBe Ag阳性患者必须采取加强预防措施 ;对 HBe Ag阴性外科患者则无此必要 ;对 HBe Ag阴性肝炎患者采取的预防措施应该与 HBe Ag阳性患者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 手术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疾病预防 手术传播 乙肝病毒e抗原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E抗体双阳性的情况分析
4
作者 张莉 王桂立 《医疗装备》 2023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HBeAg)/E抗体(Anti-HBe)双阳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CHB患者的资料,经CMIA、ELISA法检测为HBeAg/Anti...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HBeAg)/E抗体(Anti-HBe)双阳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CHB患者的资料,经CMIA、ELISA法检测为HBeAg/Anti-HBe双阳性分别为350、84例。比较CMIA法检测的350例样本中Anti-HBs在10~100 mIU/ml水平下的HBeAg、Anti-HBe水平,HBV-DNA在2~8水平下的HBeAg、Anti-HBe水平差异,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HBV-M双阳性的情况。结果 不同Anti-HBs水平下的HBe Ag、Anti-HB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HBs>100 mIU/ml的HBe Ag、Anti-HBe高于Anti-HBs 10~100 mIU/ml和Anti-HBs <10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HBs<10 mIU/ml与Anti-HBs 10~100 mIU/ml水平下的HBe Ag、Anti-HB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0例患者中有263例行HBVDNA测定,HBV-DNA在2~8水平下的HBe Ag、Anti-HB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不同HBV-DNA水平下的HBe Ag水平:[(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水平下的Anti-HBe水平:[(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初检HBV-M双阳性84例,ELISA法复检双阳性45例,再行CMIA法检出双阳性3例(6.67%),其他结果:HBe Ag(+)/Anti-HBe(-)、HBe Ag(-)/Anti-HBe(+)、HBe Ag(-)/Anti-HBe(-)分别为36例(80.00%)、4例(8.89%)、2例(4.44%);CMIA检测双阳性中有47例行ELISA法复检,检出双阳性2例(4.26%),其他结果:HBeAg(+)/AntiHBe(-)、HBeAg(-)/Anti-HBe(+)、HBeAg(-)/Anti-HBe(-)分别为5例(10.64%)、2例(4.26%)、38例(80.84%)。结论 不同HBV-DNA水平下的HBV-M呈现多样性,且不同方法检测HBeAg、Anti-HBe的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MIA法较ELISA法的假阳性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酶联免疫 e抗原 e抗体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对停药后复发的影响
5
作者 周思栋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对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月开始,从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截至2021年5月,共选取研究对象114例。随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对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月开始,从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截至2021年5月,共选取研究对象114例。随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观察组,两组保持均衡性。对照组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以恩替卡韦治疗。开展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情况、治疗前和停药时的肝功能指标以及两组中不同基线HBV-DNA载量患者停药后6个月、12个月的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24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相比,P>0.05;两组停药时的ALT、TBil、Alb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停药时的ALT、TBil、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停药后6个月基线HBV-DNA载量<2×105copies/mL、2×105~2×107copies/mL、>2×107copies/mL患者的病情复发率相比,P>0.05;观察组停药后6个月的病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停药后12个月基线HBV-DNA载量<2×105copies/mL、2×105~2×107copies/mL患者的病情复发率相比,P>0.05;观察组中停药后12个月基线HBV-DNA载量>2×107copies/mL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病情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利于患者的HBV-DNA快速转阴,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停药后病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e抗原阴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停药后复发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价值
6
作者 徐国球 李平生 吴细妹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并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评估其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东莞广济医院收治的确诊为HBeAg阳性的78例CHB患者为...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并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评估其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东莞广济医院收治的确诊为HBeAg阳性的7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ETV治疗12个月后HBeAg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获得组(35例)和未获得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ETV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pg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各时间点动态变化,并探讨ETV治疗后患者获得应答情况与HBV pgRNA水平及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的血清HBV pgRNA水平显著低于入组时,且获得组低于未获得组(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与获得完全应答呈负相关(P<0.05)。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的ALT水平显著低于入组时,且获得组低于未获得组(P<0.05);ALT水平与获得完全应答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 pgRNA、ALT水平与HBeAg阳性CHB患者ETV的疗效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对氟苯酚-H_2O_2-HRP体系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研究ⅢF^--Al-酸性铬蓝K荧光熄灭法测定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四元 章竹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的新荧光光度法.通过酶促反应:对氟苯酚+H2O2HRP→苯酚+F-+H2O与Al-酸性铬蓝K荧光体系相偶合,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其标记物.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0.19~31... 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的新荧光光度法.通过酶促反应:对氟苯酚+H2O2HRP→苯酚+F-+H2O与Al-酸性铬蓝K荧光体系相偶合,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其标记物.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0.19~31mU/mL,检出限为0.04m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e抗原 免疫分析 对氟苯酚 乙肝e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侯晓菁 梁艳 +4 位作者 何凤春 陈洁 崔艳芳 仲人前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e抗原(HBeAg)、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抗原检测HBV复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采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363例,以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e抗原(HBeAg)、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以评价Pre-S1抗原检测HBV复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采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本363例,以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Pre-S1抗原、HBeAg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re-S1抗厚与HBeAg值之间存在关联性(X^2=94.4,P<0.01),关联系数为0.45;Pre-S1抗原与HBV DNA亦有关联(X^2=198.58,P<0.01),关联系数为0.59。Pre-S1抗原阳性率随HBV 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3时,Pre-S1抗原的诊断敏感度84.5%,特异性91.2%,准确性87.0%,阳性预测值94.1%,阳性似然比9.6,优势比56.8;HBeAg诊断敏感度50.4%,特异性94.9%,准确性67.2%,阳性预测值94.2%,阳性似然比9.8.优势比18.9。结论:Pre-S1抗原与HBV DNA具有相关性,Pre-S1抗原较HBeAg能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抗原 e抗原 DNA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Rh血型C、c、E、e抗原在南京地区部分人群分布频率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毅 吴敏慧 +2 位作者 郑凌 王玲 刘衍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0-831,共2页
关键词 RH血型 C、c、ee抗原 抗原频率
下载PDF
临床待输血患者Rh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晓宁 赵震 +1 位作者 刘冰 李凌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5,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10 000例标本中,RhE抗原阳性率51.46%(5 146/10 000),RhE抗原阴性率48.54%(4 854/10 000)。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78例,阳性率0.78%(78/10 000);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占23.08%(18/78),检出的18例抗-E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抗-E抗体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0.33%(17/5 12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2%,1/4 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1)。结论:抗-E抗体是临床输血检测中最常出现的不规则抗体,对待输血患者进行RhE抗原常规检测,实现红细胞RhE血型同型匹配输血,可避免患者产生抗-E抗体,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e抗原 不规则抗体 抗-e抗体 微柱凝胶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李克 成军 张玲霞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含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 (SD/ Trp Leu His Ade)上及X α 半乳糖苷酶 (X α 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 ,结果获得真阳性菌落 39个 ,提取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含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菌落有 3个。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金属硫蛋白与HBe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金属硫蛋白 相互作用 研究 双杂交系统技术
下载PDF
e抗原阴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热点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林裕龙 候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孙剑 阎丽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例、慢性重肝24例)及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1862、A1896变异情况。结果 急性重肝的A1896、T1862变异分别 为66.7%(4/6)、0(0/6);亚急性重肝42.1%(16/38)、15.8%(6/38);慢性重肝 25.0%(6/24)、16.7%(4/24);慢性肝炎 45.5%(20/44)、2.3%(1/44)。重症乙型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T1862变异率有显著差异(P<0.01),A1896变异率无显 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T1862变异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密切相关。而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重症化进程是否有 关还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前C区热点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HBV e抗原
下载PDF
低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君 臧桂珍 +1 位作者 李鹤林 杨松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 目的 :了解低水平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在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MEIA)对 790 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 5项标志物的检测 ,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值来确定质量浓度在 5 μg·L-1或 1μg·L-1以下HBsAg阳性数 ,以及浓度在 2nCu·ml-1以下HBeAg阳性数 ,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的模式。结果 :共检出HBsAg阳性 6162例 ,其中质量浓度在 5 μg·L-1以下者占13 .5 3 % ,1μg·L-1以下者 8.4% ;HBeAg阳性者 44 0 1例 ,其中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为 2 1.9%。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不少特殊模式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者主要出现在HBsAg质量浓度低于 1μg·L-1的标本中 ;血清HBeAg浓度在 2nCu·ml-1以下者 ,HBeAg和抗 HBe同时阳性的占 5 2 .4%。结论 :提高HBsAg、HBeAg检测的灵敏度有助于乙肝的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抗原 测定
下载PDF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及与e抗原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汉荣 刘新钰 +4 位作者 孙梅 钟备 赵巍 曹利 李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和 14例慢性重型乙肝 (CSH)患者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7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和 14例慢性重型乙肝 (CSH)患者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 ,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  (1)前C终止变异 (nt1896G→A)在CSH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HB组 (71 4 %和 2 6 7% ) ;CP双变异 (nt 176 2A→T和 176 4G→A)则在CSH组和CHB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4 2 9%和 4 8 0 % )。 (2 )CSH组的HBeAg含量显著低于CHB组 ;CSH组的HBeAb阳性率则显著高于CHB组 (71 4 %和 32 0 % )。 (3)CSH组和CHB组的HBVDNA定量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C终止变异 ,对e系统有明显影响 ,与CSH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C基因变异 e抗原系统 HBV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韦新 黄鸿娜 +9 位作者 彭锦绣 王振常 程万里 龙富立 张荣臻 李海燕 刘泽健 莫世燥 吕汉华 何积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治疗组52例,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46例,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病... 目的:观察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治疗组52例,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46例,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观察病人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的转阴、HBV DNA反弹情况。结果: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组在肝功能复常、病毒学应答率与HBV DNA转阴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病毒学突破和反弹、生化学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结论:复方三叶香茶菜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促进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HBV DNA和HBeAg的转阴,并且能减少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的发生率,预防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肝炎 肝炎e抗原 临床研究 拉米夫定 复方三叶香茶菜片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光明 张大志 +1 位作者 何华 赵有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 目的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103copy/mL),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抑制程度与治疗48周或72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阴性组基线HBV-DNA和ALT水平平均值分别为8.25 log10 copy/mL和167.0 u/L,而阳性组对应为8.71 log10 copy/mL与107.1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8周或72周阴性组各疗效指标即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阴性组治疗48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7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治疗72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8周或72周病毒反弹率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或阳性组治疗48周病毒反弹率与7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可借助治疗前HBV-DNA或ALT水平来预测,治疗初始阶段病毒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未来的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预测因素
下载PDF
e抗原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丽萍 张建军 +2 位作者 杜瑞清 王艳 王建彬 《肝脏》 200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68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按照HBeAg阴性和阳性分组,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HB... 目的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68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按照HBeAg阴性和阳性分组,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06、0.689,P均小于0.05;HBeAg阳性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119、-0.096,P均大于0.05。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可作为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炎症分级 HBV DNA定量
下载PDF
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及乙型肝炎e抗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继兵 潘晓龙 +3 位作者 翁伟 宋有良 金正胜 黄义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791-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46例,同时阴性48例,单项HBVDNA阳性35例,单项HBeAg阳性8例。3~6个月后分别对各组患者复发前后血清HBV DNA、ALT、AST水平及ALT、AST异常水平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复发前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22.93±18.45)U/L和(24.12±15.67)U/L、(21.74±16.48)U/L和(17.87±18.05)U/L、(20.55±17.33)U/L和(19.72±16.91)U/L,复发后分别为(529.65±252.42)U/L和(434.18±218.53)U/L、(419.06±204.26)U/L和(476.63±189.43)U/L、(326.48±187.95)U/L和(347.27±198.1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 DNA同时阴性组ALT、AST水平复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作用,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HBeAg的阴转和HBV DNA不能检出能维持较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消失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张纪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特异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与HBV-DNA及Treg细胞频数的下降相对应,所有患者表现为Th17细胞频数的快速增加,以及HBcAg特异性刺激条件下IL-17分泌的下降。治疗引起的HBV复制抑制能够导致Treg/Th17比率的明显下降。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下降和其后血清HBeAg的消失关系密切。结论病毒复制的抑制不仅减轻Th17细胞的活动而且能够快速降低Treg/Th17比率。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有望成为预测ETV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有效性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e抗原 调节性T淋巴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