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气相沉积方法在低气压下制备BN的高压相:E-BN、c-BN、w-BN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品文 赵永年 +1 位作者 邹广田 何志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得到了低应力立方氮化硼薄膜。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薄膜具有很好的附着力 ,且含有少量的E BN和w BN。电子衍射谱表明薄膜表层是纯立方相。同时利用此方法得到了E BN薄膜。认为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一个从E BN到c... 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得到了低应力立方氮化硼薄膜。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薄膜具有很好的附着力 ,且含有少量的E BN和w BN。电子衍射谱表明薄膜表层是纯立方相。同时利用此方法得到了E BN薄膜。认为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一个从E BN到c BN的相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沉积 高压相材料 薄膜 相变 e-bn C-BN
下载PDF
室温下用脉冲激光沉积E-BN薄膜
2
作者 任志昂 张灿云 +2 位作者 钟向丽 王金斌 杨国伟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在利用等离子体增强脉冲激光沉积系统沉积立方氮化硼 (cBN)薄膜时 ,发现了氮化硼 (BN)材料的E BN相 ,并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薄膜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制备较高质量E BN薄膜的一些热力学参数及时间参数 ,验证... 在利用等离子体增强脉冲激光沉积系统沉积立方氮化硼 (cBN)薄膜时 ,发现了氮化硼 (BN)材料的E BN相 ,并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薄膜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制备较高质量E BN薄膜的一些热力学参数及时间参数 ,验证了现有的E BN结构的形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e-bn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扫描电镜 红外吸收光谱 X射线衍射 氮化硼 分子晶体
下载PDF
镁热还原催化合成亚稳态立方相氮化硼e-BN纳米多晶粉
3
作者 王吉林 潘新叶 谷云乐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11-1414,共4页
以无水氯化钴(CoCl2)为催化剂,采用氧化硼(B2O3)和氯化铵(NH4Cl)为反应原料与镁粉在密闭反应釜内发生镁热还原反应合成了亚稳态立方氮化硼(e-BN)多晶粉.产物粉末的X光衍射(XRD)分析表明晶格常数a=0.8304nm,红外光谱(FTIR)在500,650,797,... 以无水氯化钴(CoCl2)为催化剂,采用氧化硼(B2O3)和氯化铵(NH4Cl)为反应原料与镁粉在密闭反应釜内发生镁热还原反应合成了亚稳态立方氮化硼(e-BN)多晶粉.产物粉末的X光衍射(XRD)分析表明晶格常数a=0.8304nm,红外光谱(FTIR)在500,650,797,1085,1374和1580cm-1有特征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产物为近似球状颗粒,平均直径为70nm,粒径均匀.讨论了化学反应和产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n 镁热还原 合成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常温下脉冲激光沉积氮化硼薄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斌 张灿云 +1 位作者 钟向丽 杨国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由于氮化硼特别是立方氮化硼 (c BN)的独特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直受到材料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脉冲激光在室温下沉积出立方氮化硼薄膜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所制备的氮化硼薄膜中 ,立方相的含量... 由于氮化硼特别是立方氮化硼 (c BN)的独特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直受到材料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脉冲激光在室温下沉积出立方氮化硼薄膜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所制备的氮化硼薄膜中 ,立方相的含量很高 ;同时 ,该研究还观察到了氮化硼的另一种高压相—爆炸结构氮化硼 (Explosive BN ,E BN)。本研究同时还讨论了氮化硼薄膜生长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光辉沉积 室温 立方氮化硼薄膜 爆炸结构氮化硼
下载PDF
基于浏览偏好挖掘的实时商品推荐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意 陈德人 干红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分析了当前推荐技术中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浏览偏好挖掘的实时商品推荐方法。该算法通过分析用户Web游览记录,并使用贝叶斯网预测其浏览偏好,然后将用户偏好与商品特征进行匹配计算进而产生商品推... 在分析了当前推荐技术中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浏览偏好挖掘的实时商品推荐方法。该算法通过分析用户Web游览记录,并使用贝叶斯网预测其浏览偏好,然后将用户偏好与商品特征进行匹配计算进而产生商品推荐。实验表明该方法能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确有效的个性化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电子商务 偏好挖掘 贝叶斯网络 特征匹配
下载PDF
Web数据挖掘的BN实现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清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8,共3页
提出一种用BN实现Web数据挖掘的方案,并给出相应的框架、模型和仿真实验。
关键词 WEB 数据挖掘 数据库 贝叶斯网络 学习算法
下载PDF
等电子体B、N单壁碳纳米管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赵华 田春华 +2 位作者 王素娜 孙得志 张翀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AM1方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C-NTs),BN杂化碳纳米管(BC2N-NTs)和全BN纳米管(BN-NTs)的结构,热力学稳定性,电离势(IP),电子亲和势(EA),最低非占据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能级差(Eg)及张力等性质.计算... 采用AM1方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C-NTs),BN杂化碳纳米管(BC2N-NTs)和全BN纳米管(BN-NTs)的结构,热力学稳定性,电离势(IP),电子亲和势(EA),最低非占据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能级差(Eg)及张力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当n值一定时,(n,n)C-NTs(n=3,4,5,6)的直径最大,BN-NTs的直径最小;(n,n)C-NTs和BC2N-NTs的Eg(HOMO-LUMO)和n的数值有关系;而(n,n)BN-NTs的Eg(HO-MO-LUMO)和n值关系不大.POAV分析表明了,不同的杂化原子对组成纳米管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纳米管的张力有不同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BN纳米管 能级差 杂化张力
下载PDF
注射用双黄连与生脉注射液对Hartley豚鼠与BN大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谭梦晖 金若敏 +2 位作者 崔金刚 朱灿伶 朱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双黄连、生脉注射液对Hartley豚鼠与棕色挪威(BN)大鼠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及其相关指标,为完善中药注射剂过敏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Hartley豚鼠或BN大鼠随机分为卵蛋白(OVA)组... 目的:研究注射用双黄连、生脉注射液对Hartley豚鼠与棕色挪威(BN)大鼠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及其相关指标,为完善中药注射剂过敏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Hartley豚鼠或BN大鼠随机分为卵蛋白(OVA)组、注射用双黄连(双黄连)组、生脉注射液(生脉)组、正常组。2种动物分别隔日ih受试药物致敏液3次,于致敏后第14天静脉注射相应的激发液,观察激发后30 min动物的全身过敏反应症状,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BN大鼠在致敏前及激发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变化、致敏激发后血清类胰蛋白酶变化。结果:对Hartley豚鼠或BN大鼠,OVA组、双黄连组动物均呈现过敏反应症状,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均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病理表现,但双黄连组较轻。生脉组则未见过敏反应症状以及肺组织病理异常。与正常组比较,OVA组、双黄连组、生脉组大鼠激发后血清总Ig E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致敏前同组动物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激发后OVA组、双黄连组血清总Ig E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OVA组、双黄连组大鼠激发后血清类胰蛋白酶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生脉组有升高趋势,但是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不同品种实验动物及增加相关检测的指标,能更全面评价注射用双黄连、生脉注射液潜在的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主动全身过敏反应 Hartley豚鼠 BN大鼠 免疫球蛋白E 类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