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源性Escherichia coli O157:H7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云 卢婷 +7 位作者 张力国 赵明礼 孙冬冬 孙思超 梁伟峰 周国辉 师东方 于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 B、str B、aad B、aph A、flo 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酶标记鸡卵黄抗E.coli O157∶H7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宏新 刘晓阳 李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制备特异性抗E.coli O157:H7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及酶标记抗体(IgY-HRP)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灭活菌体、脂多糖及O抗原多糖抗原免疫临产母鸡,水稀释法结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提取IgY,再用过碘酸钠法和戊二醛法进行... 目的:研究制备特异性抗E.coli O157:H7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及酶标记抗体(IgY-HRP)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灭活菌体、脂多糖及O抗原多糖抗原免疫临产母鸡,水稀释法结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提取IgY,再用过碘酸钠法和戊二醛法进行HRP标记,各种制品的分析用电泳及ELISA法。结果:可获得纯度为79.6%~85.3%的IgY,提取率74%~77%;过碘酸钠氧化法标记效果较好,IgY-HRP(1mg/ml)最高效价640。结论:免疫制备IgY方法可行,过碘酸钠法标记IgY-HRP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鸡卵黄抗体(IgY) 酶标记抗体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出E.coli O26∶H11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濛 廖兴广 +2 位作者 张锦 马宏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09,104,共3页
目的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O26∶H11。方法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 目的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O26∶H11。方法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合NCCLS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血清凝集反应中O26抗原和H11抗原都呈强凝集,且不自凝;生化反应呈现大肠杆菌的典型反应;rfpO157基因、stx1基因和stx2基因均为阴性,hlyA基因和eaeA基因为阳性;Vero细胞毒性试验阴性;ESBL试验阳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结论该株E.coliO26∶H11为一不产类志贺氏菌毒素的菌株,但ESBL阳性,具有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26:H11 eSBL 多重PCR鉴定 Veto细胞毒性试验 耐药
下载PDF
来自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疫区的99株E.coli O157∶H7的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夏胜利 张锦 +1 位作者 陈振东 郭秋生 《疾病监测》 CAS 2002年第12期448-452,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2000年3月17日-7月6日发生的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致病菌。方法采集病人、外环境、家畜和家禽标本620份,采用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营养肉汤增菌、rfbO157、rfbO111引物多重PCR扩增...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2000年3月17日-7月6日发生的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致病菌。方法采集病人、外环境、家畜和家禽标本620份,采用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营养肉汤增菌、rfbO157、rfbO111引物多重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分离出99份E.coli O157∶H7菌株,其中rfbO157、志贺氏样毒素2(stx2)、溶血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消除素(eaeA)基因和vero细胞毒性试验均阳性的有56株,其它基因组合7株,36株无毒力基因。结论99株E.coli O157∶H7在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生长形态、颜色,生化反应及毒力基因表现等方面出现多样化,对于今后在制定对该菌的诊断标准、传染源的控制及细菌毒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急性肾衰 合并症 致病菌 e.coli O157:H7 免疫磁珠 多重PCR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动物源E.coli O157:H7 stx基因的检测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海卫 杨霞 +7 位作者 赵军 陈陆 王新卫 常洪涛 张龙现 刘红英 姚慧霞 王川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80,共8页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同动物源的分离株均含有stx1及stx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间stx1、stx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stx1基因均与参考株中的山羊源和食品源E.coli O157菌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中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的stx2基因与多株牛源及少数人源参考株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中虽然5株分离菌均在一个大主干分支中,但分离株27与其他各分离株及参照株遗传距离最远,独自处于一次级分支中;分离株L37与W、12与50分别分布于牛源、人源E.coli O157小次级分支中;由此可推测,分离株所携带的stx1很有可能是经食品源或羊源E.coli O157传递而来;分离株L37与W、分离株12与50的stx2可能是由牛源、人源E.coli O157菌株传递而来,分离株27的stx2来源不清楚。研究结果表明,5株E.coli O157分离株均含有stx1、stx2基因,但两个基因的起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coli O157 stx1 stx2 检测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E.coli O_(157)毒力及rfbEO_(157)基因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皓秋 孟冬梅 +2 位作者 张蔚 王衡 施世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 57的多重PCR(multiplexPCR)方法。〔方法〕选用针对大肠埃希菌O1 57志贺样毒素 1、2 (stx1、stx2 )基因、溶血素 (hlyA)基因、粘附抹平因子 (eae)基因和O1 57特异性基因 (rfbEO1 57)的 5...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 57的多重PCR(multiplexPCR)方法。〔方法〕选用针对大肠埃希菌O1 57志贺样毒素 1、2 (stx1、stx2 )基因、溶血素 (hlyA)基因、粘附抹平因子 (eae)基因和O1 57特异性基因 (rfbEO1 57)的 5对引物 ,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 ,检测 9株不同来源的O1 57和其他大肠埃希菌 2 1株。〔结果〕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和循环参数 ,5对特异性引物只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 ,检测结果与应用常规PCR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该多重PCR方法能够在一次扩增中同时反应待测菌株是否为大肠埃希菌O1 57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 ,可为大肠埃希菌O1 57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e.coli O157毒力 rfbeO157基因 基因片段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检测E.coliO157特异性IgY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娜 宋宏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本实验以E.coliO157免疫产蛋鸡 ,经四次免疫获得高免特异性卵黄抗体IgY ,并以108~109CFU/ml灭活E.coliO157为包被抗原 ,建立了抗E.coliO157卵黄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酶标兔抗鸡最佳工作浓度为1:320。并研究了卵黄抗体不同处理方... 本实验以E.coliO157免疫产蛋鸡 ,经四次免疫获得高免特异性卵黄抗体IgY ,并以108~109CFU/ml灭活E.coliO157为包被抗原 ,建立了抗E.coliO157卵黄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酶标兔抗鸡最佳工作浓度为1:320。并研究了卵黄抗体不同处理方法、包被温度和时间对ELISA检测的影响。该方法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 e.coli 特异性抗体 e eLLSA 免疫 抗原 卵黄抗体 间接eLISA 产蛋鸡
下载PDF
河南豫东地区产志贺样毒素Ecoli O157∶H7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锦 夏胜利 马宏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免疫磁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琳 陈文庆 +2 位作者 方厚智 高杰 崔海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3-298,共6页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到四种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上。结果表明,在最佳处理功率400 W,最佳处理时间3 min下,ACP通过抑制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及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在处理当天分别对户太葡萄、圣女果、维多利亚青提及生菜这四种果蔬表面清除98.99%±0.38%、99.92%±0.20%、96.84%±0.18%、99.80%±0.23%的E.coli O157∶H7生物膜,在5 d内仍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延长了四种果蔬的贮藏期。结合感官评定结果,ACP处理虽对四种果蔬的色泽和感官品质略有影响,但仍能被大家所接受。综上,ACP处理可在基本不影响四种果蔬的色泽及感官品质前提下,对果蔬表面的E.coli O157∶H7生物膜有明显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 e.coli O157∶H7 生物膜 果蔬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纳米金标记二抗增强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E.coli O 157:H7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阳 李荣卓 +1 位作者 毛禄刚 刘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1-205,共5页
基于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 nanoparticle,Au NPs)标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作为第二抗体,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第一抗体,采... 基于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 nanoparticle,Au NPs)标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作为第二抗体,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第一抗体,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进行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研究。考察3种粒径的Au NPs作为标记物,增强SPR响应信号检测E.coli O157∶H7的能力。结果表明,增强效果最佳的Au NPs粒径为17.79 nm,其可检测到的E.coli O157∶H7的最低浓度为10 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e.coli O157∶H7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标记 不同粒径
下载PDF
重组E. 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11
作者 徐曼 戴明燊 米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2-405,408,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大肠杆菌疫苗E.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该疫苗对BM-Dc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以E.coli OVA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RT-PCR和ELISA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coli LLO/OVA刺激C57BL/6小鼠骨髓树... 目的 研究重组大肠杆菌疫苗E.coli LLO/OVA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该疫苗对BM-Dc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 以E.coli OVA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RT-PCR和ELISA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coli LLO/OVA刺激C57BL/6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经E.coli LLO/OVA刺激后4~24 h,BMDC出现一系列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尤其在刺激后4~8 h BMDC的细胞因子基因上调表达明显,其中G-CSF和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后的BMDC RT-PCR检测也证实E.coli LLO/OVA刺激8 h后BMDC的IFN-γ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的BMDC FLISA结果显示E.coli LLO/OVA刺激BMDC后12~24 h,培养上清液内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后的BMDC,而IL-10的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 E.coli LLO/OVA刺激小鼠BMDC上调表达一系列细胞因子,并且较E.coli OVA刺激的BMDC更明显上调G-CSF和IFN-γ基因表达.ILO作为重组疫苗E.coli OVA的免疫佐剂在刺激BMDC表达促进机体免疫的细胞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状细胞 重组大肠杆菌 李斯特溶素O 卵白蛋白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植物源香辛料对E.coli O157:H7的杀菌效果比较
12
作者 张学杰 齐丹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1-76,共6页
以常见植物源香辛料包括八角、丁香、桂皮、茴香、芥末、花椒、麻椒、香叶为材料,研究其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E. coli O157:H7的杀菌效果,并分析不同产地对香辛料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香辛料对E. coli O157:H7... 以常见植物源香辛料包括八角、丁香、桂皮、茴香、芥末、花椒、麻椒、香叶为材料,研究其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E. coli O157:H7的杀菌效果,并分析不同产地对香辛料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香辛料对E. coli O157:H7均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杀菌能力差异显著(p<0.05),杀菌效果最好的香辛料为丁香,体积分数为9.1%的丁香提取物作用1 h可杀灭E. coli O157:H7 5 lg(CFU/mL)以上,其次为八角;相比其它香辛料,芥末提取物杀灭E. coli O157:H7的效果不理想,体积分数为50%的3个不同芥末产品提取物处理1 h平均杀灭2.47 lg(CFU/mL)E. coli O157:H7;产地来源对某些香辛料的杀菌能力有影响,如茴香、桂皮、八角(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辛料 丁香 八角 杀菌作用 e.coli O157:H7
下载PDF
河南省76株E.Coli O_(157):H_7菌株药物敏感性研究
13
作者 黄丽莉 王建丽 +2 位作者 夏胜利 张锦 马宏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我省E.ColiO157:H7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WHO非洲区合作编写的“痢疾和霍乱流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中介绍的琼脂平板扩散法。结果76株E.ColiO157:H7菌株对庆大霉素、头抱噻甲羧肟、多粘菌素B、氯霉... 目的探讨我省E.ColiO157:H7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WHO非洲区合作编写的“痢疾和霍乱流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中介绍的琼脂平板扩散法。结果76株E.ColiO157:H7菌株对庆大霉素、头抱噻甲羧肟、多粘菌素B、氯霉素、氟哌酸、阿莫西林六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有毒力菌株与无毒力菌株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毒力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有毒力菌株。结论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治疗可参考使用头抱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药物敏感性试验 肠出血性大肠菌
下载PDF
FDA在保证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和跟踪、解决近期菠菜中大肠杆菌E.coli O157:H7爆发的措施
14
作者 徐世文 《口岸卫生控制》 2007年第5期59-62,共4页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主任、博士罗伯特E.布莱克先生在美国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退休基金委员会上的演讲。
关键词 食品安全 O157:H7 e.coli 大肠杆菌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菠菜 爆发
下载PDF
用于Escherichia 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的倏逝波荧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顺燕 宋丹 +4 位作者 刘艳萍 徐文娟 刘佳瑶 韩向峙 龙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8-234,共7页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加入样品检测池时,倏逝波激发荧光分子发出荧光,利用倏逝波全光纤生物传感器即可实现荧光信号的定量检测;当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E.coli O157∶H7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池,因倏逝波渗入深度仅为100 nm,导致特异性结合E.coli O157∶H7的核酸适配体标记荧光分子不能被激发,从而使得检测荧光信号降低;利用荧光信号强度与E.coli O157∶H7浓度的比例关系即可实现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检测限可达610 CFU/mL,线性检测区间为1.1×10^3-1.4×10^7 CFU/m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40%-1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水样基质对E.coli O157∶H7的检测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建立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生物传感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仅需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生物识别分子即可实现其他病原菌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核酸适配体 倏逝波荧光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E.coli O86 O-Antigen全保护五糖重复单元的化学简易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水红 魏国华 杜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922,共4页
以5个单糖组分为原料,经过7步,以21%的总产率得到E.coliO86抗原全保护的五糖重复单元.在合成路线中,充分利用糖基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原则,结合HClO4-SiO2固体催化剂和"IP"策略,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整个合成路线设计操作简单... 以5个单糖组分为原料,经过7步,以21%的总产率得到E.coliO86抗原全保护的五糖重复单元.在合成路线中,充分利用糖基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原则,结合HClO4-SiO2固体催化剂和"IP"策略,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整个合成路线设计操作简单,选择性高,消耗低,产率高,可以用于快速高效地合成其它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寡糖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86型O-抗原 B血型抗原 寡糖合成
下载PDF
从同一份市售活鸡中检出E.coli O157∶H7和沙门菌的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6,478,共2页
关键词 O157:H7 e.coli 同时检出 沙门菌 市售 食源性致病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物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immunomagnetic iron-dextran nanopartides and application in rapid isolation of E.coli O157:H7 from foods 被引量:8
18
作者 Hui-LiDuan Zhi-QiangShen Xin-WeiWang Fu-HuanChao Jun-Wen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4期3660-3664,共5页
AIM: To prepare a kind of magnetic iron-dextran nanopartides that was coated with anti-E.coli O157:H7 IgG,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try to use it to isolate E.coli O157:H7 from foods. METHODS: Magnetic ... AIM: To prepare a kind of magnetic iron-dextran nanopartides that was coated with anti-E.coli O157:H7 IgG,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try to use it to isolate E.coli O157:H7 from foods. METHODS: Magnetic iron-dextran nanopartid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a mixture of ferric and ferrous ions with dextran polymers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antiserum against E.coli O157: H7 by the periodate oxidation-borohydride reduction procedure. The oxidation time, amount of antibody coating the particles, amount of nanoparticles, incubation time and isolation time were vari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s on recovery of the organisms. Finall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isolating E.coli O157:H7 from food samples were established. RESULTS: E.coli O157:H7 can be isolated from samples within 15 min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101 CFU/mL or even less. In the presence of 108 CFU/mL of other organisms, the sensitivity is 101-102 CFU/mL. Nonspecific binding of other bacteria to the particles was not observed. Two and a half hours of enrichment is enough for the particles to detect the target from the food samples inoculated with 1 CFU/g. CONCLUSION: Isolation of target bacteria by immuno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s an efficient method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technique is so simple that it can be operated in lab and field even by untrained perso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iron DeXTRAN Immunomagnetic nanoparticles ISOLATION e.coli O157:H7
下载PDF
由苍蝇传播引起E.coli O_(157):H_7感染爆发的评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志晶 刘秀梅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建立苍蝇对E .coliO157:H7传播作用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方法 在Excel工作表中模拟E .coliO157:H7的粪口传播过程 ,利用 @RISK软件对模型进行MonteCarlo模拟。结果 由此交叉污染途径引起人群感染的概率为 10 -5~ 10 -3 /餐... 目的 建立苍蝇对E .coliO157:H7传播作用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方法 在Excel工作表中模拟E .coliO157:H7的粪口传播过程 ,利用 @RISK软件对模型进行MonteCarlo模拟。结果 由此交叉污染途径引起人群感染的概率为 10 -5~ 10 -3 /餐。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爆发调查数据基本吻合。通过模型分析可知 ,苍蝇排泄物中的含菌量及苍蝇的数量是影响人群感染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以苍蝇污染途径模拟E .coliO157:H7感染危险性的定量评估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H7感染 e.coli 爆发 人群 苍蝇 危险性 吻合 结论 传播 途径
下载PDF
UVC-GA抑制牡蛎肉质表面E.coli O157:H7生长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晖 关意寅 +6 位作者 王园园 阮志德 杨琼 陈秀荔 卢小花 马华威 吕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9,共9页
紫外辐射食没子酸抑菌液(UVC-GA)是通过紫外线短波(UV-C)辐照没食子酸(GA)开发一种新型光诱导增强GA抑菌的方法,将UV-C辐照GA 12 h形成新型UVC-GA抑菌液,E.coli O157:H7减少量达3.57 log cfu/mL,比GA显著高22.33倍。UVC-GA的抑菌活性受... 紫外辐射食没子酸抑菌液(UVC-GA)是通过紫外线短波(UV-C)辐照没食子酸(GA)开发一种新型光诱导增强GA抑菌的方法,将UV-C辐照GA 12 h形成新型UVC-GA抑菌液,E.coli O157:H7减少量达3.57 log cfu/mL,比GA显著高22.33倍。UVC-GA的抑菌活性受辐照时间、波长和pH的影响,60 min辐照后使E.coli O157:H7减少4.42 log cfu/mL,比紫外线中波UVB-GA和紫外线长波UVA-GA显著高64.25%和223.47%,pH 3下比pH 7和pH 11分别高94.23倍和87.62倍。UVC-GA加入苯磺酸(BSA)后抗菌活性显著降低至0.63 log cfu/mL(p<0.05),说明UVC-GA内的醌类化合物增强了其抗菌活性。加入活性氧(ROS)猝灭剂,UVC-GA比二甲基亚甲砜(DMSO)和甘露醇处理组比UVC-GA抗菌效果显著降低了4.56%和8.15%(p<0.05),且UVC-GA内有过氧化氢的生成及E.coli O157:H7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表明ROS在UVC-GA的抗菌作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结果表明,UVC-GA可有效抑制牡蛎肉质表面E.coli O157:H7,正确处理UV-C辐照的GA可作为一种新型抑菌液应用于牡蛎或其它食品的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没食子酸 UV-C e.coli O157:H7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