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琳 陈文庆 +2 位作者 方厚智 高杰 崔海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3-298,共6页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到四种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上。结果表明,在最佳处理功率400 W,最佳处理时间3 min下,ACP通过抑制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及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在处理当天分别对户太葡萄、圣女果、维多利亚青提及生菜这四种果蔬表面清除98.99%±0.38%、99.92%±0.20%、96.84%±0.18%、99.80%±0.23%的E.coli O157∶H7生物膜,在5 d内仍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延长了四种果蔬的贮藏期。结合感官评定结果,ACP处理虽对四种果蔬的色泽和感官品质略有影响,但仍能被大家所接受。综上,ACP处理可在基本不影响四种果蔬的色泽及感官品质前提下,对果蔬表面的E.coli O157∶H7生物膜有明显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 e.coli o157∶h7 生物膜 果蔬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E.coli 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叶尊忠 盖玲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4-2618,共5页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的E.coli O157∶H7-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 MB)浓度配比、E.coli O157∶H7与Bacillus subtilis不同的体积比下的免疫磁分离的捕获率,得出当E.coli O157∶H7-I MB浓度配比为1∶30时,捕获率近100%,即所有的目标菌均可被捕获到;在总体积不变、IMB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Bacillus subtilis比例的增加,捕获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同时,将IMS与ATP生物发光法结合起来,对不同浓度的E.coliO157∶H7进行了检测,得出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则R2=0.9882,检测限可低达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o157∶h7 免疫磁分离 ATP生物发光 捕获率 菌落计数
下载PDF
酶标记鸡卵黄抗E.coli O157∶H7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宏新 刘晓阳 李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制备特异性抗E.coli O157:H7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及酶标记抗体(IgY-HRP)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灭活菌体、脂多糖及O抗原多糖抗原免疫临产母鸡,水稀释法结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提取IgY,再用过碘酸钠法和戊二醛法进行... 目的:研究制备特异性抗E.coli O157:H7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及酶标记抗体(IgY-HRP)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用灭活菌体、脂多糖及O抗原多糖抗原免疫临产母鸡,水稀释法结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提取IgY,再用过碘酸钠法和戊二醛法进行HRP标记,各种制品的分析用电泳及ELISA法。结果:可获得纯度为79.6%~85.3%的IgY,提取率74%~77%;过碘酸钠氧化法标记效果较好,IgY-HRP(1mg/ml)最高效价640。结论:免疫制备IgY方法可行,过碘酸钠法标记IgY-HRP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鸡卵黄抗体(IgY) 酶标记抗体
下载PDF
来自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疫区的99株E.coli O157∶H7的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夏胜利 张锦 +1 位作者 陈振东 郭秋生 《疾病监测》 CAS 2002年第12期448-452,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2000年3月17日-7月6日发生的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致病菌。方法采集病人、外环境、家畜和家禽标本620份,采用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营养肉汤增菌、rfbO157、rfbO111引物多重PCR扩增...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2000年3月17日-7月6日发生的腹泻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致病菌。方法采集病人、外环境、家畜和家禽标本620份,采用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营养肉汤增菌、rfbO157、rfbO111引物多重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分离出99份E.coli O157∶H7菌株,其中rfbO157、志贺氏样毒素2(stx2)、溶血素(hlyA)、肠上皮细胞纤毛消除素(eaeA)基因和vero细胞毒性试验均阳性的有56株,其它基因组合7株,36株无毒力基因。结论99株E.coli O157∶H7在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生长形态、颜色,生化反应及毒力基因表现等方面出现多样化,对于今后在制定对该菌的诊断标准、传染源的控制及细菌毒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急性肾衰 合并症 致病菌 e.coli o157:h7 免疫磁珠 多重PCR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季节对新疆牛源E.coli O157∶H7分布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苏战强 王栋 +6 位作者 张瑾瑜 张毅 刘英玉 马凯琪 高姣姣 孙雪 姚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21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季节对牛源E.coli O157∶H7分布的影响。在新疆地区A、B、C 3个牛场中,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牛肛拭子(399份)、粪便(68份)、水(29份)和饲料(43份)样本,先用EC肉汤增菌,再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与4-甲基伞形... 试验旨在研究季节对牛源E.coli O157∶H7分布的影响。在新疆地区A、B、C 3个牛场中,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牛肛拭子(399份)、粪便(68份)、水(29份)和饲料(43份)样本,先用EC肉汤增菌,再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与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选择性培养,然后进行PCR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3个牛场539份样本中共检出E.coli O157∶H7菌株5株(0.93%,5/539),其中春季样本检出2株(1.44%,2/139),秋季样本检出1株(0.56%,1/180),冬季样本检出2株(1.38%,2/145),未能从夏季样本中检出目标菌;B牛场的菌株检自肛拭子样本(0.69%,1/145),C牛场的菌株分离于饲料(20.00%,3/15)和肛拭子(0.66%,1/152)样本,水中未分离到目标菌。牛源E.coli O157∶H7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B牛场只在秋季的肛拭子样本中检出了1株E.coli O157∶H7,C牛场分别在春季和冬季各检出2株,春、冬季E.coli O157∶H7分离率高于夏、秋季。因此,在新疆特殊的气候特点和饲养模式下,防控牛源E.coli O157∶H7的传播时,要十分注意寒冷季节圈舍内卫生的管理,尤其要严防饲料被粪便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大肠杆菌o157∶h7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对流行地区的E.coli O157∶H7病原学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晋川 景怀琦 +5 位作者 万马 权太淑 逄波 李洪卫 赵广法 徐建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70-971,共2页
目的 对流行地区O15 7∶H7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PCR方法对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谱检测比较 ,同时用PFGE和RAPD方法对O15 7∶H7菌株的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 流行地区分离的O15 7∶H7菌株 ,10 0 %携带Hly、eaeA基因 ,95 35 %携带SL... 目的 对流行地区O15 7∶H7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PCR方法对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谱检测比较 ,同时用PFGE和RAPD方法对O15 7∶H7菌株的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 流行地区分离的O15 7∶H7菌株 ,10 0 %携带Hly、eaeA基因 ,95 35 %携带SLT2 基因 ,11 6 3%携带SLT1基因。PFGE图谱表明流行地区分离的O15 7∶H7菌株与日本分离的O15 7∶H7菌株有明显差异 ,为不相关菌株 ;与国内标准菌株 882 36 4为近似型 (相似 ,但不相同 )。流行地区病人分离菌株与外环境家畜家禽类便及昆虫肠道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完全相同。结论 携带O15 7∶H7菌株的家畜家禽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传染源。PFGE用于O15 7∶H7病原学分析 ,对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但不适宜基层。RAPD方法用于O15 7∶H7病原学分析 ,技术简便、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地区 脉冲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反应 志贺样毒素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病原学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与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的双色显微成像技术用于E.coli O157∶H7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丽霞 何定庚 +3 位作者 何晓晓 石慧 王柯敏 曹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74-2279,共6页
将免疫荧光纳米标记技术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和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的双色显微成像技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采用联吡啶钌(RuBpy)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对羊抗大肠杆菌O157∶H7... 将免疫荧光纳米标记技术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和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的双色显微成像技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采用联吡啶钌(RuBpy)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对羊抗大肠杆菌O157∶H7抗体进行修饰,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实现了其对目标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标记;同时以核酸染料SYBR GreenⅠ对细菌进行染色,将细菌和纳米颗粒团聚体区分开,实现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双色标记,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免分离的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缓冲溶液体系和混合细菌样品中目标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检测,在仅含5%目标菌的混合样品中仍能观察到具有明显黄色荧光的大肠杆菌O157∶H7,且整个检测步骤包括样品预处理可在3 h内完成.该方法则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可检出2.6×103 Cell/mL的目标细菌样品.若采用针对其它病原菌细胞壁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则有望发展成为一种通用技术用于多种病原菌的快速和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 SYBRGreenⅠ 大肠杆菌o157∶h7 双色显微成像
下载PDF
从同一份市售活鸡中检出E.coli O157∶H7和沙门菌的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6,478,共2页
关键词 o157:h7 e.coli 同时检出 沙门菌 市售 食源性致病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物
下载PDF
Survey of O-islands in Escherichia coli O157 and Other Enteric Pathogens——O-islands of E.coli O157∶H7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建国 任志鸿 +6 位作者 李新军 叶长芸 李振军 卢珊 逄波 白雪梅 吴龙飞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3年第1期29-37,共9页
The genome of the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EDL933 contains 177 “O”-islands (OIs). To study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O157-specific pathogenicity, we surveyed the distribution of 22 OIs b... The genome of the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EDL933 contains 177 “O”-islands (OIs). To study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O157-specific pathogenicity, we surveyed the distribution of 22 OIs by PCR and DNA hybridization in 17 isolates of Shiga toxin producing (Stx-positive) E.coli O157∶H7, and compared with their distribution in 21 isolates of Stx-negative E.coli O157 and 21 isolates of non-O157 enteric pathogens. Fourteen of 22 OIs were present in non-O157 entericpathogens analyzed. Eight of 22 OIs were found only in the 17 Shiga toxin- (Stx) positive E.coli O157∶H7 isolates, but they were absent from the 21 Stx-negative E.coli O157∶NM and O157︰Hund isolates tested. Among the 8 OIs, only OI43 or OI48 were exclusively detected in Stx-positive E.coli O157∶H7, absent from neither of Stx-negative E.coli O157 and non-O157 enteric pathogens, such as Salmonella, Shigella, Citrobacter, Vibrio cholera,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enteroadherent E.coli (EAEC),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and enterotoxingenic E.coli (ETEC). The OI43 and OI48 are 83 kb in size and identical in DNA sequences, which encode genes for urease, tellurite resistance and adherence. By analyzing their junction genes with PCR and DNA hybridization, we found that 21 Chinese isolates have OI48 only. However, for 7 Japanese patient isolates, 4 have OI43 and 3 have OI48; for American isolates, 2 have both of OI43 and OI48, 2 have OI48 only. These data confirmed the highly plastic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 genome. The unique presence of OI43/OI48 in Stx-positive E.coli O157∶H7 denotes its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icity specific to this path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岛 埃希氏菌属 大肠菌o157 肠病原体 e.大肠菌 o157:h7 PAI
下载PDF
环境中E.coli O157∶H7暴露因素的调查
10
作者 刘蕊 张艳侠 +1 位作者 郭慧 刘金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53-1253,共1页
关键词 环境 e.coli o157:h7暴露因素 调查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through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被引量:1
11
作者 Yilin Lin Ruifei Wang +4 位作者 Xiaoqing Li Keren Agyekumwaa Addo Meimei Fang Yehui Zhang Yigang Y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736-747,共12页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s one of the major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l that caus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umans.The previous found that a combination of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exhibited better activity a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s one of the major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l that caus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umans.The previous found that a combination of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exhibited better activity against E.coli O157:H7 than using either alon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responses underlying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s of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from the gene level.The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by comparing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individually or synergistically against E.coli O157:H7 found that acid resistance systems in kojic acid were activated,and the cell membrane and genomic DNA were destructed in the cells,resulting in“oxygen starvation”.The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triggered by tea polyphenols inhibited both sulfur uptake and the synthesis of ATP,which affected the bacteria's life metabolic process.Interestingly,we found that kojic acid combined with tea polyphenols hindered the uptake of iron that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DNA,respiration,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ron uptake pathways may re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for kojic acid and tea polyphenols synergistically against E.coli O157:H7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acterial pathogen control in the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jic acid Tea polyphenol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RNA-SeQ
下载PDF
基于dsDNA-CuNCs的荧光ELISA检测牛奶中的E.coli O157:H7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文凯 山珊 +3 位作者 刘道峰 彭娟 邢克宇 赖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3,94,共7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水解焦磷酸盐-Cu^(2+)配位复合物,释放出Cu^(2+)形成铜纳米簇作为信号报告探针,通过对关键因素Cu^(2+)浓度、焦磷酸盐浓度、DNA模板的浓度... 目的: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水解焦磷酸盐-Cu^(2+)配位复合物,释放出Cu^(2+)形成铜纳米簇作为信号报告探针,通过对关键因素Cu^(2+)浓度、焦磷酸盐浓度、DNA模板的浓度和长度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的菌数为5×10^(4)~1×10^(8)CFU/mL时,与荧光信号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808),最低检出限为2.4×10^(4)CFU/mL。结论: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低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样本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2.2%~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9%~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铜纳米簇 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紫胶红素的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联检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
13
作者 刘坤 王英林 +1 位作者 黄志强 刘箐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摆脱免疫层析试纸条对配对抗体的依赖,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使用紫胶红素和十二合水硫酸铝钾媒染剂,通过先媒后染的方法,实现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可视化”。验证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对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 为摆脱免疫层析试纸条对配对抗体的依赖,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靶标有色化免疫层析试纸条,使用紫胶红素和十二合水硫酸铝钾媒染剂,通过先媒后染的方法,实现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可视化”。验证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对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均达到了106 CFU/mL;同时,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在鸡胸肉、鸡蛋、牛奶等食品基质中能够在增菌9 h内检出。文章成功设计了一种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更易国产化的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后续免疫层析试纸条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氏菌 紫胶红素 靶标有色化 免疫层析试纸条
下载PDF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炳武 于泽 +5 位作者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一种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纸基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15
作者 王晓颖 施锦辉 +3 位作者 王金娟 戴晗祎 郭骁驹 王晓惠 《现代食品》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食源性细菌,通常在生制食品中被检出,一旦被人体摄入会引发肠道疾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本研究制备了功能化的长余辉探针,并结合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构建了能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纸基传感器...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食源性细菌,通常在生制食品中被检出,一旦被人体摄入会引发肠道疾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本研究制备了功能化的长余辉探针,并结合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构建了能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纸基传感器,检出限达7.5×10^(3) CFU·mL^(-1)。该传感器可同时检测3个样品,具有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大量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长余辉探针 纸基传感器 快速筛查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HM能力验证结果比较与分析
16
作者 燕妮 段鹏 杨雅珺 《甘肃科技》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为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验检测能力,笔者单位参加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此次实验采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 为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验检测能力,笔者单位参加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此次实验采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4789.36—2016)中的第一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23-G520中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样品23-F568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结果反馈为满意。在能力验证实验中,不同检测方法同时使用、综合判断,能有效提高检测能力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用于Escherichia 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的倏逝波荧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顺燕 宋丹 +4 位作者 刘艳萍 徐文娟 刘佳瑶 韩向峙 龙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8-234,共7页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加入样品检测池时,倏逝波激发荧光分子发出荧光,利用倏逝波全光纤生物传感器即可实现荧光信号的定量检测;当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E.coli O157∶H7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池,因倏逝波渗入深度仅为100 nm,导致特异性结合E.coli O157∶H7的核酸适配体标记荧光分子不能被激发,从而使得检测荧光信号降低;利用荧光信号强度与E.coli O157∶H7浓度的比例关系即可实现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检测限可达610 CFU/mL,线性检测区间为1.1×10^3-1.4×10^7 CFU/m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40%-1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水样基质对E.coli O157∶H7的检测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建立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生物传感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仅需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生物识别分子即可实现其他病原菌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核酸适配体 倏逝波荧光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E.Coli O157∶H7杀菌规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军 田卫 +1 位作者 葛毅强 胡小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8-54,共7页
将原料清洗与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E.Coli O157∶H7杀菌过程相结合,通过四因素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以杀菌效果(用杀菌效率的负对数表示,即log(N_o)/N)为响应值,研究了各因素如:二氧化氯溶液浓度、杀菌温度、处理时间和杀菌液pH等对杀... 将原料清洗与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E.Coli O157∶H7杀菌过程相结合,通过四因素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以杀菌效果(用杀菌效率的负对数表示,即log(N_o)/N)为响应值,研究了各因素如:二氧化氯溶液浓度、杀菌温度、处理时间和杀菌液pH等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并用数学方法描述了二氧化氯对苹果表面E.Coli O157∶H7的杀菌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溶液浓度、杀菌温度和pH对杀菌效果有协同作用,建立的杀菌过程数学模型其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在±5.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h7 e.coli 二氧化氯 数学模型 表面 苹果 杀菌效果 溶液浓度 杀菌温度 试验设计 杀菌效率 处理时间 数学方法 协同作用 实测结果 预报结果 相对误差 素中心 log 响应值 ph 组合
原文传递
ATP生物发光法检测E. coliO157∶H7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盖玲 叶尊忠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2,共4页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定量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已在食品、化工、环境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测定活菌总数来监测样品清洁度或卫生状况。文章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E....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定量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已在食品、化工、环境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测定活菌总数来监测样品清洁度或卫生状况。文章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E. coliO157∶H7与光源计数值的定量线性模型,研究了pH 7.4下四种不同的缓冲液(KH2PO4-NaOH,Na2HPO4-C6H8O7,PBS、Tris-HCl)、质量浓度为10 g.L-1下五种不同的化学物质(NaOH,NaCl,NaH2PO4,KCl,MgCl2)对E.coliO157∶H7光源计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Tris-HCl缓冲液对菌液的稀释效果最好,其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区分能见度好,并且背景信号最小;MgCl2对发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NaOH,NaCl,NaH2PO4,KCl对发光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NaOH对发光的抑制作用最大,达60.56%。同时,ATP生物发光法与传统的培养法相关性良好(r=0.9608),检测限可达103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 e. colio157∶h7 缓冲液 发光影响剂
下载PDF
牛源性Escherichia coli O157:H7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 卢婷 +7 位作者 张力国 赵明礼 孙冬冬 孙思超 梁伟峰 周国辉 师东方 于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 B、str B、aad B、aph A、flo 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