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1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联合EB病毒DNA载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沈肖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ALY)联合EB病毒DNA载量(EBV-DNA)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IM患儿作为IM组,另外选择同期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健... 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ALY)联合EB病毒DNA载量(EBV-DNA)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IM患儿作为IM组,另外选择同期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ALY、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EBV-DNA;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YM、LYM%、外周血ALY与EBV-DN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考察外周血ALY联合EBV-DNA检测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IM组患儿的外周血ALY、LYM、LYM%以及EBV-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ALY:(25.62±8.31)%比(18.01±4.62)%;LYM(×10~7/mL):8.35±2.61比5.54±0.34;LYM%:(50.35±10.36)%比(37.69±6.31)%;EBV-DNA(拷贝/mL):7.85±2.64比5.31±1.10;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组患儿的LYM、LYM%、外周血ALY与EBV-DN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4、0.490、0.632,P值分别为0.016、0.010、0.008)。外周血ALY诊断小儿IM的AUC为0.773,95%可信区间(95%CI)为0.680~0.866,敏感度为48.00%,特异度为72.00%;EBV-DNA诊断小儿IM的AUC为0.810,95%CI为0.718~0.902,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96.00%;外周血ALY与EBV-DNA联合检测诊断小儿IM的AUC最高,为0.904,95%CI为0.843~0.96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2.00%。结论IM患儿外周血ALY和EBV-DNA均显著增高,二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诊断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dna载量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DNA与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志勇 吴显劲 杨坤祥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与肺炎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EBV感染儿童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住院的EBV-DNA阳性患儿612例,收集同期住院的E...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与肺炎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EBV感染儿童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住院的EBV-DNA阳性患儿612例,收集同期住院的EBV-DNA阴性患儿1178例为对照组。根据有无合并肺炎将EBV-DNA阳性患儿分为肺炎组(n=242)及非肺炎组(n=34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EBV-DNA阳性合并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612例EBV-DNA阳性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35∶1,发病年龄3个月~13岁,婴儿期21例(3.4%)、幼儿期136例(22.2%)、学龄前期319例(52.1%)、学龄期136例(22.2%),患者高峰年龄为学龄前期。EBV-DNA阳性合并肺炎患儿242例(39.5%),其中15例(2.5%)发展为重症肺炎。EBV-DNA阳性与阴性患儿比较,合并肺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正常体温,最高体温区间37.3~<38℃的OR值为6.165,肝脏肿大、白细胞计数及补体C3的OR值分别为3.525、0.952、4.605(均P<0.05)。结论:EBV-DNA阳性患儿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不同,最高体温、肝脏肿大、白细胞计数及补体C3为EBV-DNA阳性合并肺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肺炎 儿童
下载PDF
整合分析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的流行特征
4
作者 吴康乐 杨树龙 +3 位作者 雷蕾 王玮蓉 冯惟萍 潘登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17-520,527,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为检索词,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6个研究,包括了32622名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为1.4%(95%CI[0.8%~2.2%])。西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最低,为0.4%(95%CI[0~1.3%]),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4%(95%CI[0.3%~6.6%])和2.3%(95%CI[0.9%~4.3%]),东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尚无相关调查研究文献。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内地献血者的B19主要是基因型1。结论:中国献血者B19 DNA的合并阳性率>1%,存在输血传染B19的风险,建议重点对中国华东和中南地区献血者的血液进行筛查,并明确这两个地区基因型,以降低B19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B19 dna 中国献血者 阳性率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
5
作者 刘德美 董晓彤 +4 位作者 柳林 李秀凤 王慧 陈国华 张云香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51-1455,1469,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8021例体检女性,均接受HPV DNA、E6/E7 mRNA和TCT单项或多项检测,记录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检出情...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8021例体检女性,均接受HPV DNA、E6/E7 mRNA和TCT单项或多项检测,记录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检出情况。以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PV DNA、E6/E7 mRNA、TCT单独或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结果TCT、HPV DNA、E6/E7 mRNA对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8%、26.9%、29.7%。各方法单独检测时,TCT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最高(85.53%),但灵敏度最低(28.44%),HPV DNA单独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60.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时,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最高(81.75%),特异度最低(26.34%),TCT+HPV D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特异度(61.08%)和阴性预测值(57.11%)最高,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筛查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与HPV DNA+E6/E7 mRNA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高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特异度低于TCT+E6/E7 mRNA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DNA检测适合作为女性健康体检者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E6/E7 mRNA与TCT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进一步检查的优选。HPV DNA+E6/E7 mRN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优选方案,联合检测对提高阳性率及降低假阳性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dna E6/E7 mRNA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BV DNA阴性的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中的影响
6
作者 顾炜 张智勇 吴鸣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肝病毒(HBV)DNA阴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防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HBV DNA阴性的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组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常规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0例;对照...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肝病毒(HBV)DNA阴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防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80例HBV DNA阴性的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组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常规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常规预防性TACE治疗,40例。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BV再激活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2年,对照组出现HBV再激活29例(72.50%),抗病毒组出现HBV再激活3例(7.50%),两组HBV再激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P<0.05)。抗病毒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35、11.6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予抗病毒治疗是影响HCC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7,P<0.05)。结论对于HBV DNA阴性的HCC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有助于降低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dna 阴性 病毒 术后复发率
下载PDF
Uhrf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小鼠心肌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江南 王驰寅 +1 位作者 聂宇 王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泛素样同源域和环指结构域1(Uhr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验证Uhrf1基因在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过氧化氢(H_(2)O2)诱导的心肌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小鼠Uhrf1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泛素样同源域和环指结构域1(Uhr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验证Uhrf1基因在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过氧化氢(H_(2)O2)诱导的心肌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小鼠Uhrf1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酶切后插入pADM-CMV-C-FH载体,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ADM-Uhrf1。将该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代扩增后进行腺病毒的纯化及滴度检测。分离25只1日龄ICR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两组,以感染复数(MOI)为50的比例分别感染ADM-Uhrf1及ADM-control(ADMCtrl),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验证重组腺病毒介导的UHRF1蛋白的表达,并利用H_(2)O2诱导心肌细胞DNA损伤,进而探究Uhrf1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壳蛋白免疫法检测得到的ADM-Uhrf1病毒滴度为1.8×10^(13) pfu/L。Western blot验证显示UH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UHRF1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且Uhrf1的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_(2)A变异体(γH_(2)AX)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小鼠Uhrf1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并通过腺病毒递送系统在心肌细胞中实现了Uhrf1的过表达,且Uhrf1的过表达有效减轻了H_(2)O2诱导的心肌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rf1基因 病毒载体 质粒 心肌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类抗原125、人乳头瘤病毒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
8
作者 贾萍 蹇国 +1 位作者 罗清松 何梦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PV-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广元...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PV-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HPV-D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高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组(P<0.05)。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111例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患者26例,复发率为23.42%。复发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HMGB1、CA125与HPV-DNA串联检测预测宫颈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为0.911~0.98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89.4%。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异常升高,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测定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分型对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糖类抗原125 人乳头瘤病毒dna 复发 病理特征
下载PDF
HBV pgRNA联合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学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HBV)前基因组RNA(pgRNA)联合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HBV)前基因组RNA(pgRNA)联合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完全应答组(78例)及非完全应答组(15例)。检测患者不同时间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获得完全应答的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gRNA与cccDNA联合检测在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患者中78例抗病毒治疗后获得非完全应答;完全应答组治疗24、48周HBV pgRNA、HBV cccDNA水平均低于非完全应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周HBV pgRNA、HBV cccDNA高水平及治疗前ALT低水平是影响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HBV pgRNA预测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AUC值为0.618,95%CI为0.513~0.716,HBV cccDNA预测的AUC值为0.667,95%CI为0.561~0.76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81,95%CI为0.799~0.938。结论HBV pgRNA与cccDNA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下调,且治疗24周HBV pgRNA联合cccDNA检测对CHB抗病毒疗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基因组RNA 共价闭合环状dna 病毒治疗
下载PDF
EB病毒四项抗体联合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越 王志海 张茏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四项抗体联合EBV-DNA检测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咽肿... 目的探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四项抗体联合EBV-DNA检测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咽肿物患者71例,其中经鼻咽活检确诊为NPC的53例患者设为NPC组,确诊为非NPC的18例患者设为非NPC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各组均行EBV四项抗体及EBV-DNA检测,分析联合检测对NP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NPC组衣壳抗原(VCA)-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NPC组VCA-IgG、早期抗原(EA)-IgG、核抗原(NA)-IgG、EBV-DNA阳性率高于非NPC组及对照组(P<0.05)。随着肿瘤分期增高,NPC患者的EA-IgG、NA-IgG、EBV-DNA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EA-IgG、E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EBV四项抗体与DNA联合检测诊断NPC的敏感度(96.23%)及阴性预测值(85.71%)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EBV四项抗体联合EBV-DNA检测可用于NPC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抗体 eb病毒dna 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11
作者 邓理明 梁亦钊 陈丹 《大医生》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广宁县人民医院参与体检...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广宁县人民医院参与体检的87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根据TNM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Ⅱ期组(38例)和Ⅲ期组(49例),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水平,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Ⅲ期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高于Ⅱ期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低于Ⅱ期组(均P<0.05)。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关,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水平均呈正相关,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呈负相关,临床应重点监测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 免疫功能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线粒体DNA与cGAS-STING通路在抗菌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鸿钰 李威威 吴移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线粒体除了产生ATP为真核生物提供能量外,还参与抗细菌病毒感染过程。线粒体DNA(mtDNA)在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的刺激下均能引起损伤。细菌病毒感染能够引起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丢失,或通过Ⅶ型分泌系统、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和线粒体膜通... 线粒体除了产生ATP为真核生物提供能量外,还参与抗细菌病毒感染过程。线粒体DNA(mtDNA)在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的刺激下均能引起损伤。细菌病毒感染能够引起线粒体转录因子A蛋白丢失,或通过Ⅶ型分泌系统、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介导等不同方式将mtDNA释放到细胞质中从而激活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DEAD盒解旋酶4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和Toll样受体-9等DNA受体多种途径。其中cGAS可通过催化第二信使环鸟苷酸-腺苷酸后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依赖的信号通路并诱导Ⅰ型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tDNA-cGAS-STING通路在抗菌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为开发特异性杀死细菌病毒的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线粒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固有免疫 cGAS-STING通路 抗菌 病毒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陶淼 喻艳 王彦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明确化学发光法(CLIA)、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技术在乙肝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85例乙肝患者和280例肝硬化患者为检测对象,分别对样本进行CLIA、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分析,统计相关检测数据。结果:乙肝组HBsAg、HBsAb、HBeAg、HB... 目的:明确化学发光法(CLIA)、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技术在乙肝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85例乙肝患者和280例肝硬化患者为检测对象,分别对样本进行CLIA、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分析,统计相关检测数据。结果:乙肝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HBV-DNA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随着HBV-DNA水平上升,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DNA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为负相关(t=-0.876、-0.956、-0.974、-0.922、-0.981)。结论:CILA、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在乙肝检测中都有一定价值,两者之间为负相关,可为乙肝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病毒dna 荧光定量 化学发光法 肝功能
下载PDF
HBV 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在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14
作者 陈琳 雷琴 柴森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105例)、中年组(46~59岁,128例)和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及乙肝五项定量。结果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0.05)。老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HBV DNA、HBsAg、HBeAg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监测相关指标趋势对于提示疾病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不同年龄段 乙肝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15
作者 李妍妍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甲胎蛋白(AFP)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48)、重度组(n=36)、肝衰竭组(n=13);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n...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甲胎蛋白(AFP)在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3)、中度组(n=48)、重度组(n=36)、肝衰竭组(n=13);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n=21)、S2组(n=41)、S3组(n=42)、S4组(n=16)。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分析二者与CHB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CHB组HBV DNA及AFP高于对照组(P<0.05);AFP在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肝衰竭组依次升高(P<0.05)。HBV DNA及AFP在对照组、S0~S1组、S2组、S3组、S4组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 DNA与CHB纤维化程度正相关,AFP与CHB病情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HBV DNA、AFP联合检测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00(95%CI:0.829~0.939)、0.846(95%CI:0.788~0.905)、0.884(95%CI:0.733~0.867)。结论HBV DNA及AFP在CHB患者中表达升高,AFP与CHB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HBV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肝纤维程度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dna 甲胎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病情 肝纤维化
下载PDF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柯秋莉 梁晓芳 户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收的82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FQ-PCR实施HBV-DNA检测,同...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收的82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FQ-PCR实施HBV-DNA检测,同时予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2例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70.73%(58/82)。82例患者中,组合A(HBcAb+HBeAg+HBsAg阳性)占比91.46%(75/82),组合B(HBeAb+HBsAg阳性)占比63.41%(52/82),组合C(HBcAb+HBeAb+HBsAg阳性)占比37.80%(31/82),组合D(HBcAb+HBeAb+HBsAb阳性)占比6.10%(5/82),组合E(HBeAg+HBsAg阳性)占比64.63%(53/82)。组合A、组合B、组合C、组合D、组合E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33%(40/75)、7.69%(4/52)、29.03%(9/31)、40.00%(2/5)、5.66%(3/53),组合A中HBV-DNA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项组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检测HBV-DNA联合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诊断乙肝的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FQ-PCR检测HBV-DNA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诊断中,FQ-PCR检测HBV-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各具优势,积极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dna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乙肝五项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柏冰洁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检测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乙肝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检测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乙肝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其他模型组(40例)、小三阳组(40例)、大三阳组(40例)。结果显示,HBV-DNA定量检测: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其他模型组,小三阳组高于其他模型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阳性率对比:HBV-DNA阳性标本中,HBsAg检出率为96.55%(56/58),HBeAg检出率为48.28%(28/58)。研究发现,临床诊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时可采用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这两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对于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定量 免疫学标志物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用于乙肝病毒DNA检测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黄恩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5-0178,共4页
分析荧光定量(PCR)应用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和乙肝两对半结果。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血清乙型... 分析荧光定量(PCR)应用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和乙肝两对半结果。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HBV-DNA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5(+)模式(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1(+)、4(+)、5(+)模式(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即“小三阳”)分别为30例、39例,占比分别为30.0%、39%。将HBV-DNA表达水平>1*102copies/ml判断为阳性;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全部100例患者中,HB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共有56例,阳性率为56.0%(56/100)。在HBV-DNA阳性率方面,和其他模式相比较,3(+)模式及1(+)、3(+)、5(+)模式均更高(P<0.05),分别为100.0%与96.67%;而在HBV-DNA水平方面,和其他模式相比较,1(+)、3(+)、5(+)模式则更高(P<0.05)。结论 联合HBV-DNA定量检测与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能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花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0-0083,共4页
探究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22.5-2023.5收治的乙肝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被确诊乙肝患者均需要抽血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分... 探究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22.5-2023.5收治的乙肝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被确诊乙肝患者均需要抽血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分别在每一次检查后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单用化学发光法组检测结果而言,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联合组下HBcAb阳性率较高(66.00%对70.005),HBeAg阳性率相同(42.00%对42.00%,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HBsAb以及HBsAg阳性率较高(30.00%对44.00%、12.00%对24.00%、50.00%对64.00%)(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够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若是将化学发光法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联合检测,其准确率可提升,更有利于动态检测机体乙肝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 乙型肝炎 准确度
下载PDF
不同EB病毒DNA载量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娇娇 罗南都 +6 位作者 杜作晨 颜家红 马金花 曹秀丽 何志旭 黄佩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1-267,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EB病毒(EBV)DNA载量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临床特征差异,探讨差异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共73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照EBV拷贝数分为阴性组(≤5×10^(2)copies/... 目的:分析不同EB病毒(EBV)DNA载量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临床特征差异,探讨差异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共73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按照EBV拷贝数分为阴性组(≤5×10^(2)copies/ml)、低载量组(>5×10^(2)~<5×10^(5)copies/ml)和高载量组(≥5×105copies/ml)。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采用ROC曲线确定差异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各组患儿生存情况。结果:高载量组女性患儿比例、肝脾淋巴结肿大率和血液、肝脏、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率均高于阴性组;高载量组DIC发生率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率高于低载量组;低载量组肝肿大率及循环系统受累率高于阴性组(P<0.05)。高载量组PLT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组,而GGT、TBIL、CK-MB、LDH、TG、SF水平及器官受累数明显高于阴性组;高载量组CK、LDH、SF水平和器官受累数明显高于低载量组;低载量组GGT和TBIL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在治疗方面,高、低载量组使用血液净化疗法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儿。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PLT、LDH、TG及SF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9.5、1139、3.12、1812;将上诉实验室指标按照截断值进行二分类同时将差异临床症状纳入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1139 U/L、SF>1812μg/L、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器官损害数、DIC及未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T≤49.5×10^(9)/L、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儿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BV-DNA高载量组HLH患儿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率更高,而经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后三组患儿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早期识别并应用血液净化疗法对高载量组HLH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dna载量 预后影响因素 血液净化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