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中EBER1的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国 程君 +3 位作者 王英 田臻 刘瑷如 朔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本研究对包括鼻咽癌7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4例和口腔各部位不同分化的鳞状细胞癌5例在内的16例肿瘤的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BER1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旨在揭示头颈部转移性癌中EBV阳性表达在判断其原发肿瘤来源中... 本研究对包括鼻咽癌7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4例和口腔各部位不同分化的鳞状细胞癌5例在内的16例肿瘤的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BER1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旨在揭示头颈部转移性癌中EBV阳性表达在判断其原发肿瘤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表明:在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中发现非角化型的癌并伴有EBER1阳性者,可提示其原发灶可能来自于鼻咽癌和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颈部肿瘤 eber1 原位杂交 淋巴瘤
下载PDF
EBER1原位杂交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育艳 周慧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eber1 原位杂交
下载PDF
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明萌 邹典定 +4 位作者 王大斌 易建华 姚俊霞 张健 刘涛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e、CD20、TIA—1、粒酶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原住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目的 探讨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e、CD20、TIA—1、粒酶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原住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方法检测EB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1/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结果29例鼻腔NHL中,CD45RO阳性29例(100.00%),CD3e、TIA—1、粒酶B阳性19例(65.56%)CD20全部阴性;EBER1/2阳性率为79.62%(23/29),LMP—1阳性率为48.28%(14/29)。结论EBV与鼻腔NHL密切相关,EB病毒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BER1/2原住杂交检测及LMP-1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er1/2 LMP-1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细胞 免疫表型 检测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下载PDF
EBER1/2、TNF-α与NHL组织坏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德昌 郭瑞珍 +2 位作者 李百周 唐文台 肖庆邦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EBV感染、TNF -α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组织坏死的相关性。方法 将 12 4例NHL标本分为坏死组与无坏死组 ;分成NK/T、TCL、BCL 3种类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RNA (EBER 1/2 ) ,对EBER 1/2阳性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EBV感染、TNF -α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组织坏死的相关性。方法 将 12 4例NHL标本分为坏死组与无坏死组 ;分成NK/T、TCL、BCL 3种类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RNA (EBER 1/2 ) ,对EBER 1/2阳性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TNF -α水平。结果 坏死组 2 7例 ,无坏死组 97例 ;NK /T 2 3例、TCL 5 0例、BCL 5 1例。EBER1/2阳性率为 2 8.2 % ( 35 /12 4) ,其中坏死组阳性率为 85 .2 % ( 2 3/2 7) ,无坏死组为 12 .4% ( 12 /97)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NK /T感染率为 5 2 .2 % ( 12 /2 3) ,TCL为 36.0 % ( 18/5 0 ) ,BCL为 9.8% ( 5 /5 1) ,NK/T、TCL与BCL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TNF -α阳性率为 8.6% ( 3/35 ) ,且多呈弱阳性。结论 EBV感染 (EBER 1/2阳性 )主要见于NK /T和TCL ,与NHL组织坏死相关 ;TNF -α与NHL组织坏死无明显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组织坏死 EBV感染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坏死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瑞珍 唐文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坏死相关因素。方法将124例NHL分成有坏死组和无坏死组两组;分成NK/T、TCL、BCL三种类型,用I HC(SP法)标记CD95(Fas)、CD95L(FasL)、bcl-2、TNF-α;ISH技术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核苷酸RNA(EBER1/2);病例随访。...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坏死相关因素。方法将124例NHL分成有坏死组和无坏死组两组;分成NK/T、TCL、BCL三种类型,用I HC(SP法)标记CD95(Fas)、CD95L(FasL)、bcl-2、TNF-α;ISH技术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核苷酸RNA(EBER1/2);病例随访。结果坏死组Fas、FasL、EBER1/2的表达率依次为81.5%(22/27)、74.1%(20/27)、82.5%(23/27),无坏死组依次为68.1%(66/97)、59.8%(58/97)、12.4%(12/97),与无坏死组比较P<0.005,bcl-2表达正好相反,与坏死组比较P<0.005。Fas、FasL、EBER1/2表达主要集中在NK/T和TCL,与B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cl-2表达主要集中在BCL,与TCL及N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坏死组、无坏死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4月、24.2月,两组比较P<0.005。结论Fas、FasL、bcl-2的异常表达和EBV感染,在NHL的坏死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NHL中组织坏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坏死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坏死 预后 FAS/FASL eber1/2
下载PDF
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立新 何乐健 赵佩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用CD20、CD45RO、CD68、CD30、CD56、TIA-1等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应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13例SPTCL占同期观察的皮... 目的:研究儿童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用CD20、CD45RO、CD68、CD30、CD56、TIA-1等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应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13例SPTCL占同期观察的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的36.1%,其中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平均4.8岁;主要表现为下肢、躯干无症状性结节或肿块,常伴发热和肝脾肿大。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在皮下脂肪内呈脂膜炎样浸润,瘤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瘤内可见上皮样肉芽肿、多核巨细胞、豆袋细胞、小片坏死。免疫表型:TIA-1抗体表达12例,13例CD45RO均为阳性,CD20、CD30、CD56均为阴性;EB病毒EBER1/2原位杂交阳性率38.5%。13例中随访10例,死亡5例,其中4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4例中EBER阳性3例。结论:SPTCL在儿童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中并不少见。儿童SPTCL可能与EB病毒潜伏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与EB病毒相关的SPTCL具有更大的侵袭性,常伴有HPS,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 EB病毒感染 临床病理特点 儿童 eber1/2 非何杰金淋巴瘤 EB病毒潜伏感染 原位杂交检测
下载PDF
171例淋巴瘤病变组织中EB病毒表达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文文 万丽 +2 位作者 王群姬 王素芬 杨开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淋巴瘤组织171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106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19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3例;黏膜...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淋巴瘤组织171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106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19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11例。应用EBV Lmp-1单抗免疫组化(IHC)和生物素标记的EBER1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ISH)分析EBV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结果:淋巴瘤组织中EBV Lmp-1蛋白与EBER1 mRNA总阳性率分别为11.1%(19/171)、25.7%(44/171)。其中AITL为30.8%(4/13)、61.5%(8/13);HL为47.4%(9/19)、57.9%(11/19);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为22.7%(5/22)、81.8%(18/22);DLBC为0.94%(1/106)、5.7%(6/106);MALT为0(0/11)、9.1%(1/11)。结果显示EBV在DLBC及MALT中的表达率低于AITL、HL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原位杂交检测EBER1 mRNA比免疫组化检测Lmp-1蛋白更为敏感(P<0.01)。结论:EBV感染与淋巴瘤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淋巴瘤与EBV感染的关系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病毒 eber1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褚勇 翁德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标本,普通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45RO,TIA-1)、...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标本,普通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组织学类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45RO,TIA-1)、B淋巴细胞(CD20,CD45RA)及NK淋巴细胞(CD56),同时进行EB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按照WHO新分类法,64例中36例诊断为鼻NK/T细胞淋巴瘤(56%),24例B细胞淋巴瘤(37.5%),4例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6%)。②在36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中,EBER1/2检出率为83%(30/36),24例B细胞淋巴瘤及4例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EBER1/2均表达阴性。3种不同组织类型的淋巴瘤之间EBER1/2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及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EBV感染与淋巴瘤组织类型有关,与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EBV感染 鼻咽部 鼻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 eber1/2 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SP法 WHO新分类法 临床病理特点 原位杂交检测 组织类型 组织学类型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组织标本 HE染色 形态特点 肿瘤细胞 抗体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