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CHAM5模式预估2050年前中国旱涝格局趋势 被引量:22
1
作者 翟建青 曾小凡 +1 位作者 苏布达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4期220-225,共6页
利用ECHAM5/MPI-OM气候模式输出的2001—205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考虑IPCC采用的3种排放情景(A2: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1B:温室气体中排放情景;B1:温室气体低排放情景),计算其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中国2050年前3种排放情景下的旱涝格局。... 利用ECHAM5/MPI-OM气候模式输出的2001—205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考虑IPCC采用的3种排放情景(A2: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1B:温室气体中排放情景;B1:温室气体低排放情景),计算其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中国2050年前3种排放情景下的旱涝格局。结果表明:3种情景下旱涝趋势空间分布不同,其中A2情景下旱涝格局同1961—2000年观测到的旱涝格局相似,均存在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的干旱带;而A1B和B1情景下旱涝格局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B1情景下出现了"北涝南旱"的格局。未来50a干旱面积在A2情景下呈略增加趋势;A1B和B1情景下为减少趋势。3种情景下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格局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echam5/MPI—OM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中国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Intercomparison between MPI-ESM and ECHAM5/MPI-OM 被引量:2
2
作者 Yiran GUO Jie CAO +2 位作者 Hui LI Jian WANG Yuchao D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94-308,共15页
The time-mean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IE) was assessed using both Max-Planck-Institute Earth System Model (MPI-ESM) and ECHAM5... The time-mean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IE) was assessed using both Max-Planck-Institute Earth System Model (MPI-ESM) and ECHAM5/MPI-OM and by calculating diagnostics and skill metrics around the IIE area.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modeling these aspects by moving from ECHAM5/MPI-OM to MPI-ESM. MPI-ESM is more skillful than ECHAM5/MPI-OM in modeling the time-mean state and the extreme condition of the IIE. Though simulation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significantly deviates to some extent in both MPI-ESM and ECHAM5/MPI-OM, MPI-ESM-LR shows better skill in reflec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over the Pacif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East Asia, and liE variability. The temperature becomes warmer under the RCP2.6 and RCP8.5 scenario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historical experiments, but the position of the liE and the key physical process in relation to the IIE variability almost remains the same, suggesting that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tends to change in phase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under each RCP scenario. The relatively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modulated by terrain in MPI-ESM may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y MPI-ESM performs better in simulating the l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summer monsoon IIE MPI-ESM echam5/mpi-om intercomparison
下载PDF
ENSO combination mode and its influence o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simulated by ECHAM5/MPI-OM 被引量:2
3
作者 YI Shengjie ZHENG Fei LUO Ha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3期184-191,共8页
对东亚气候年际变率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值得探寻之处。已有研究表明,产生于ENSO年际变率和暖池年循环相互作用的C-mode与东亚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密切,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的贡献减弱,而C-mode的影响则在2000年后... 对东亚气候年际变率的研究仍存在许多值得探寻之处。已有研究表明,产生于ENSO年际变率和暖池年循环相互作用的C-mode与东亚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密切,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的贡献减弱,而C-mode的影响则在2000年后凸显出来。本文利用600年长时间模拟结果评估了气候模式ECHAM5/MPI-OM对C-mode及其对华南季节降水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再现C-mode的时空特征以及热带海气对其的非对称响应。同时也能较好地抓住C-mode影响华南冬春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利用ECHAM5/MPI-OM来模拟和预测与C-mode相关的华南季节降水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de 冬春季降水 华南 echam5/mpi-om
下载PDF
基于ECHAM5模型预估2050年前海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格局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曼 翟建青 《大观周刊》 2011年第32期8-10,共3页
通过分析EcHAM5气候模式输出的海河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得出海河流域2050年前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50年前三种情景下海河流域全流域继续升温。其中A1B情景下升温最快,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气温,2040s温度... 通过分析EcHAM5气候模式输出的海河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得出海河流域2050年前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50年前三种情景下海河流域全流域继续升温。其中A1B情景下升温最快,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气温,2040s温度距平值可达2.4℃;降雨时空变化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A2情景降雨趋于减少。A1B和B1情景降雨有增加趋势。但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西南部,A2情景下2010s、2030s年是少雨期,A1B情景下2000s、2010s、2020s和2030s是少雨期,B1情景下从2010s贡始都为多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am5模式 海河流域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过去(1958-2007)和未来(2011-2060)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高超 姜彤 翟建青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7,共10页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变化上,春秋两季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温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极端气温事件出现次数和温度变化幅度均减小。淮河流域热量资源的时间变化以增温趋势为主,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和累积温度增加。从区域分布上,流域东部增温趋势强于西部。1958-2007年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等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3种排放情景下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一致,且SRES-A1B情景升温幅度大于其它两种情景且约在2040年突变增温,3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均为冬季升高最快;未来年降水量有微弱增加,但M-K检测均无显著变化趋势,未来50a淮河流域季节降水仍以春、夏季降水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气候变化 echam5/mpi-om模式 淮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旱涝格局演变(1961―2050年)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翟建青 曾小凡 姜彤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483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月降水数据以及ECHAM5/MPI-OM气候模式输出的1961―2050年月降水数据,分别计算其月SPI值,分析中国过去40年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A2: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1B:温室气体中排放情景;B1:温室气...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483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月降水数据以及ECHAM5/MPI-OM气候模式输出的1961―2050年月降水数据,分别计算其月SPI值,分析中国过去40年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A2: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1B:温室气体中排放情景;B1:温室气体低排放情景)下旱涝格局的演变;同时分析了8个水文站径流变化百分率与对应流域SPI平均值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过去40年来中国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干旱趋势带,A2情景下,这条干旱带将持续存在,A1B情景下,贯穿中国中部及南部沿海区域呈湿润化趋势,B1情景下,中国东部将出现"北涝南旱"的旱涝格局。研究认为:SPI指数与径流量变化百分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以对中国未来水资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am5/mpi-om SPI旱涝指数 旱涝格局 未来情景
下载PDF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苏布达 Marco Gemmer +1 位作者 姜彤 任国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 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3)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极值 概率分布 echam5模式 长江流域
下载PDF
2009/2010年冬季中国气温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的遥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岳军 余锦华 +3 位作者 刘征宇 吴燕珠 李芬 李明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38,共13页
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 o型和热带大... 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 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 Ni 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 Ni 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和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 Ni 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下载PDF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0
9
作者 姜彤 苏布达 MARCO Gemmer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依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ECHAM5/MPI-OM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79个格点20世纪实验期(1941-2000年)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SRES-B1,A1B,A2)下21世纪前50年逐日降水数据,建立年最大强降水和汛期<1.27 mm/d的最长干... 依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ECHAM5/MPI-OM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79个格点20世纪实验期(1941-2000年)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SRES-B1,A1B,A2)下21世纪前50年逐日降水数据,建立年最大强降水和汛期<1.27 mm/d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序列。运用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广义逻辑分布与韦克比分布等4种分布函数定量拟合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研究表明:韦克比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在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极值的重现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大部地区,1951-2000年间的50年一遇强降水和干旱事件,在2001-2050年间发展成为25年一遇降水极值事件。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降水极值重现期出现的这种变化趋势,将会对水资源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极值 echam5模式 概率分布 长江流域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锦华 张婉莹 张岳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196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26站春季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SSTA)的关系。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降水异常对关键海域SSTA... 基于1961—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26站春季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SSTA)的关系。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降水异常对关键海域SSTA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春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十分明显,与同期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负相关,与中纬度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数值模式研究显示,当春季赤道中太平洋处于SSTA冷位相时,局地降水减少,其西北侧产生副热带反气旋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响应,我国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的东北侧受西太平洋异常气旋环流西部的东-东北风影响。赤道西太平洋海洋大陆区域降水增加,其西北侧的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孟加拉湾低槽增强,西南地区南侧的偏南气流加强了向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该异常暖湿气流与从东北侧进入西南地区的异常冷空气相交绥,使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中纬度太平洋SSTA对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这与中纬度太平洋SSTA受赤道中太平洋SSTA的影响有关,其自身可能是对赤道中太平洋SSTA引起的大气异常的一种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春季降水 年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echam5模式
下载PDF
近20a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丹晖 曾刚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8-365,共8页
基于美国NOAA现代极高分辨率辐射仪(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提供的1993—2012年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基于美国NOAA现代极高分辨率辐射仪(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提供的1993—2012年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的(6~14°N,85~95°E)海区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该海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存在密切的正相关,通过了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即当孟加拉湾海表温度正(负)异常时,南海夏季风晚(早)爆发。应用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ECHAM5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孟加拉湾关键海区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发现在关键海区降低其5月海表温度02℃的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相应提前5 d左右,而在升高02℃情况下,南海夏季风推后10 d左右爆发。在孟加拉湾5月海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促使80~100°E的越赤道气流增强,南海区域西风分量增强,进而促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日期 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异常 echam5模式
下载PDF
An ensemble-based SST nudging method proposed for correcting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in climate model 被引量:1
12
作者 Xingrong Chen Hui Wang +1 位作者 Fei Zheng Qifa C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
An ensemble-based assimi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correcting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when nudg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observations into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MPI) climate model,ECHAM5/MPI-... An ensemble-based assimi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correcting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when nudg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observations into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MPI) climate model,ECHAM5/MPI-OM. This method can project SST directly to subsurface according to model ensemble-based correlations between SST 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 Results from a 50 year(1960–2009) assimilation experiment show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up to 300 m compared to the qualitycontrolled 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objective analyses(EN4), through reducing the biases of the thermal states, improving the thermocline structure, and reducing the root mean square(RMS) errors. Moreover, as most of the improvements concentrate over the upper 100 m, the ocean heat content in the upper 100 m(OHT100 m)is further adopted as a property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semble-based corre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MS errors of the global OHT100 m convergent to one value after several times iteration,indicating this method can re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ST and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s well, and the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in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climat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emble-based nudging METHOD echam5/mpi-om SST assimilation simulation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下载PDF
RCP4.5情景下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模拟 被引量:22
13
作者 高超 张正涛 +1 位作者 陈实 刘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利用CCLM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CP4.5情景预估数据与淮河流域1960-2005年日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式在试验期(1960-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40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试验期模式数据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域逐月平均温度时间变化特... 利用CCLM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CP4.5情景预估数据与淮河流域1960-2005年日尺度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式在试验期(1960-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40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①试验期模式数据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域逐月平均温度时间变化特征,相关系数达0.99(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均温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系数达0.72;但在南部高海拔地区(安徽省霍山县和金寨县)精度不高;极端最高(低)气温的空间相关性达0.77(0.88)。②模式在试验期模拟的逐月平均降水量总体趋势与实测值变化一致,相关系数达0.63(通过95%置信度检验);对干旱的模拟与观测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但整体趋势与其一致;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空间分布相关系数分别达0.90和0.93,模拟效果较好;整体上,模式对温度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降水模拟。③RCP4.5情景下,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未来温度和降水与观测期相比变幅小,时间尺度上年均降水量无显著变化,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率约0.21℃/10a,极端高温持续增长,低温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echam6 CCLM RCP4 5 淮河流域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9-1088,共10页
采用经过参数率定的区域蒸散互补关系原理AA模型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AM5/MPI-OM估算长江流域1961-2007年的实际蒸发量,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2种方法估算的实际蒸发量进行年、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采用经过参数率定的区域蒸散互补关系原理AA模型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AM5/MPI-OM估算长江流域1961-2007年的实际蒸发量,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2种方法估算的实际蒸发量进行年、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与对比,揭示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实际蒸发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以-9.3mm/10a和-3.6mm/10a的速度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际蒸发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在季节变化上,2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在春、秋季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夏、冬季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差异上,流域各地区的变化趋势总体较一致,其中以中下游地区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AA模型 echam5/mpi-om模式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