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例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致病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月花 谢飞 +3 位作者 陈前进 曹春远 俞新莲 吴水新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30例埃可19(ECHO19)型肠道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方法,由临床、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组成监测系统。结果从所采集的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 目的探讨30例埃可19(ECHO19)型肠道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方法,由临床、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组成监测系统。结果从所采集的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6株ECHO19型肠道病毒。结论本次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埃可19型肠道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o19肠道病毒 监测 特征
下载PDF
2003年美国ECHO病毒9和30相关无菌性脑膜炎暴发及肠道病毒监测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2003年 美国 echo病毒9 暴发 肠道病毒 监测 无菌性脑膜炎 echo病毒30
下载PDF
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102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谢辉 张月花 +2 位作者 钟卫东 李仙花 吴炽勇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1-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7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102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28份患儿的脑脊液标本,送省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阳性株经中和试验及... 目的:探讨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7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102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28份患儿的脑脊液标本,送省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阳性株经中和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和分型。结果:病例散发分布于龙岩市4个街道办事处、11个乡镇及周边7个县,流行季节为5~7月份,6~12岁的学龄儿童,特别是男童为易感人群;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小于6岁婴幼儿出现咳嗽、腹泻、抽搐较年长多,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28份脑脊液共分离出埃可19型肠道病毒16株。结论:该市流行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由埃可19型肠道病毒引起,其临床症状典型,但以轻症病人为主,治疗顺利,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19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上海市人群Echo30病毒性脑膜炎隐性感染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洁 赵雅男 姜庆五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中未见抗体阳性者,15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10%~16.7%),15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升高(45.0%~46.7%)。孕妇与普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15岁以下儿童为Echo30感染及发病的高危人群,母体传递给婴幼儿的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为婴幼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30型(echo30) 无菌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 隐性感染
下载PDF
银川市某医院体检人群EV71型和ECHO病毒感染率的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永生 杨安宁 +3 位作者 张静 孙炜炜 王菊 郭爱玲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了解银川市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型)和埃克病毒(ECHO)感染率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宁夏银川市某医院204份不同年龄组体检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V71型和ECHO IgG抗体。结... 目的了解银川市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型)和埃克病毒(ECHO)感染率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宁夏银川市某医院204份不同年龄组体检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V71型和ECHO IgG抗体。结果 204例受检人群血清中EV71型和ECHO IgG阳性率分别为32.4%和15.1%,其中1岁以内婴幼儿EV71抗体阳性率低,1岁~组EV71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48.3%,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婴幼儿ECHO抗体阳性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增高,15~65岁组ECHO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3%,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EV71型和ECHO隐性感染者,成人EV71隐性感染率较低,儿童是EV71的主要感染者,15岁以下儿童为ECHO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埃可病毒(echo) 隐性感染
下载PDF
ECHO病毒性脑炎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曹良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7-527,共1页
ECHO病毒为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4、6、19、11、16、30型流行株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流行。我科于2005年5~7月共收治30例ECHO6型病毒性脑炎,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echo病毒 病毒性脑炎 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粪-口途径 肠道病毒 流行株
下载PDF
肠道病毒ECHO 19型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诊断与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秀惠 严延生 +2 位作者 何爱华 陈前进 张月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收集部分病例脑脊液及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及中和鉴定、RT-PCR扩增肠道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和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3种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收集部分病例脑脊液及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及中和鉴定、RT-PCR扩增肠道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和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3种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直接从首例及随后送检的18份脑脊液标本中扩增出肠道病毒核酸进行了早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用RD和Hep-2两种细胞从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ECHO 19型16株(阳性分离率为53.33%),检测5例病例双份血清ECHO 19 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其中4例双份血清抗体阳转或呈4倍及以上升高,同时也证实了肠道病毒 ECHO 19为此次脑炎流行的病因;其中5株病毒VP1区全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ECHO19病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显示:本次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100.0%,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而与已发表其他毒株间亲缘性较远,差异性为13.0%-22.4%,属于一新的变异福建株。结论此次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为一变异的ECHO 19病毒;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而且可以从分子水平提示病毒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echo 19 脑炎 无菌性 遗传性分析
原文传递
汕头地区人群中埃可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红军 谢若男 +1 位作者 林祥伟 曾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07-1008,共2页
目的 :观察人群中感染埃可病毒 (ECHO)状况。方法 :采用中和抗体试验测定人群血清抗体 ,血清作1∶10~ 1∶3 2 0稀释 ,病毒用 10 0TCID50 在微量培养板上进行 ;ECHO病毒 6个型分别与血清等量混合 ,结合 1h ,接种细胞 (同时设立病毒、细... 目的 :观察人群中感染埃可病毒 (ECHO)状况。方法 :采用中和抗体试验测定人群血清抗体 ,血清作1∶10~ 1∶3 2 0稀释 ,病毒用 10 0TCID50 在微量培养板上进行 ;ECHO病毒 6个型分别与血清等量混合 ,结合 1h ,接种细胞 (同时设立病毒、细胞对照 ) ,观察细胞病变。结果 :血清ECHO 7、9、14、15、2 4、2 7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依次为 :2 4 2 %和 7 18,16 0 %和 6 3 7,3 8 9%和 9 42 ,19 9%和 6 3 7,15 7%和 6 3 4,10 8%和 5 64。其中<3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较低 ,为 2 6%~ 3 2 5 % ,15~ 4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 ,为 11 3 %~ 5 2 8%。结论 :汕头地区人群中ECHO 7、9、14、15、2 4、2 7型病毒的传播广泛 ,以青壮年感染率较高 ,婴幼儿较低 ,可能与参加社会活动多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地区 艾可病毒 中和试验 echo 艾可病毒抗体 肠道病毒
下载PDF
健康青年埃可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俞苏蒙 田冬 +3 位作者 叶晓波 邢云卿 高彦军 冯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埃可病毒(ECHO)是一种球形无包膜呈对称20面体的单股正链线状 RNA 病毒,归类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依据抗原和基因结构的差异划分为30多个血清型,且各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反应。该病毒感染遍布全世界,多为儿童散发,夏... 埃可病毒(ECHO)是一种球形无包膜呈对称20面体的单股正链线状 RNA 病毒,归类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依据抗原和基因结构的差异划分为30多个血清型,且各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反应。该病毒感染遍布全世界,多为儿童散发,夏秋季多发,流行时隐性感染者较显性发病者多200余倍,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同一家庭或集体单位流行,被 ECHO 污染的游泳池水可引起暴发流行。ECHO 对热敏感,50℃能迅速灭活,但对低温却相当稳定,-20℃可以长期保存,耐酸, pH=3时仍能存活,对紫外线相当敏感,75%乙醇和5%皂酚等常用消毒剂不能灭活,但0.3%甲醛可迅速灭活[1,2]。为了解新兵人群 ECHO 感染情况,做好 ECHO 预防工作,笔者从血清标本库中随机抽取近8年入伍的364名新兵标本,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埃可病毒感染 健康青年 echo 交叉免疫反应 飞沫传播 肠道病毒 粪-口途径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he Major Intestinal Bacteria Species and COVID-19 Severity 被引量:18
10
作者 Lingling Tang Silan Gu +9 位作者 Yiwen Gong Bo Li Haifeng Lu Qiang Li Ruhong Zhang Xiang Gao Zhengjie Wu Jiaying Zhang Yuanyuan Zhang Lanjuan Li 《Engineering》 SCIE EI 2020年第10期1331-1338,共8页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与H7N9感染相似,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我们在既往研究中观察到H7N9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然而,肠道微生物菌群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共纳入了57...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与H7N9感染相似,COVID-19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我们在既往研究中观察到H7N9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然而,肠道微生物菌群与COVID-19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共纳入了57名COVID-19患者,其中包括20例普通型、19例重型以及18例危重型。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研究COVID-19患者的10种主要肠道优势菌群的丰度变化,从而建立这些菌群与COVID-19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OVID-19患者的10种主要肠道菌群丰度出现变化,这些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血液学指标有关。产丁酸菌,如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rectale)的丰度显著降低,细菌群落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区分危重型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此外,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肠球菌(Enterococcus,Ec)和肠杆菌科细菌(Enterobacteriaceae,E)的丰度在COVID-19患者中增加,尤其对于预后较差的危重型患者。这些结果表明,这些肠道优势菌群可作为COVID-19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并且Ec/E值可用于预测危重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
下载PDF
引起病毒性脑炎Echo25型肠道病毒龙岩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彦锋 曹春远 +5 位作者 何春荣 罗招福 何云 廖亦红 吴水新 陈前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对从龙岩市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CSF)标本中分离的Echo25型VP1区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龙岩市某医院2012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CSF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的分离鉴定,4株经血清中和鉴定为Echo25型EV... 目的对从龙岩市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CSF)标本中分离的Echo25型VP1区序列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龙岩市某医院2012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CSF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的分离鉴定,4株经血清中和鉴定为Echo25型EV,测定4株分离株的VP1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Echo25型病毒VP1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4株龙岩分离株VP1区片段核苷酸序列长度为498 bp,编码16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4株龙岩分离株中的3株VP1区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另一株与其他3株相似性为97%。与2010年的北京分离株KJ957190和2008年的河南分离株HM031189相似性较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株Echo25毒株均为B1基因亚型。结论Echo25是2012年龙岩市病毒性脑炎病原之一,且出现了不同传播链,提示应加强EV的监测,及时掌握Echo25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echo25型病毒 病毒性脑炎 VP1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美国2003年与埃柯(ECHO)病毒有关的无菌性脑膜炎爆发和肠道病毒监测的初步报告
12
作者 马丽莉 《中国计划免疫》 2004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2003年 埃柯病毒 echo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 爆发 肠道病毒 监测
原文传递
一起埃可病毒33型肠道病毒引起学校流感样疫情暴发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先平 占代红 +5 位作者 刘丽莉 檀晓娟 黄威 刘凡兵 唐生辉 刘富强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省石门县某乡学校一起由埃可病毒33型肠道病毒(ECHO33)引起的流感样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途径。对采集的12份咽拭子标本进行人肠道病毒(enterov...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省石门县某乡学校一起由埃可病毒33型肠道病毒(ECHO33)引起的流感样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途径。对采集的12份咽拭子标本进行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以及病毒分离。采用VP1序列测定比对的方法,对分离的EV型别进行鉴定。结果 本次疫情从2013年5月29日开始至6月18日结束,持续20 d,共发生病例108例,罹患率为11.26%。6月6-9日为发病高峰期,发病92例(占85.19%)。病例首发在中学,病例以中学生为主,占69.44%,男女之比为1.12:1。高年龄组(12~,≥14岁)罹患率较低年龄组(≤5、6-、8-、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的潜伏期为3.5 d,主要症状为发热(76.85%)、咽痛及扁桃体肿大(54.63%)、头痛、头晕(42.59%)。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病原学检测12份鼻咽拭子,其中10份标本EV阳性,型别鉴定证实为ECHO33型人肠道病毒。结论 本次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是由ECHO33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今后应加强对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监测和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33型(echo33型) 肠道病毒(EV) 流感样病例 暴发
原文传递
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的病原分析
14
作者 尤凤兴 马广源 +2 位作者 冯微宏 吴家林 凌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对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进行病原分析。方法用荧光PCR法对14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细胞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并对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以鉴定病毒。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肠... 目的对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进行病原分析。方法用荧光PCR法对14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细胞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并对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以鉴定病毒。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型)均为阴性,其中8份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型为阳性。从该8份标本从中分离到3株疑似肠道病毒,经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及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鉴定,均为埃可病毒30(ECHO30)型肠道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的无菌性脑炎由ECHO30型肠道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o30肠道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 细胞中和试验 VP1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纪洵敏 李爱琼 +7 位作者 张磊 郑焕英 肖微 刘冷 王雅静 郑小凌 刘礼平 钟昱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了解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PV-I、Echo11的灭活效果,以指导手卫生的方式。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检测常用的13种快速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I、肠道病毒Echo11病毒作用1 min的灭活效果。结果快速手消毒剂A(... 目的了解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PV-I、Echo11的灭活效果,以指导手卫生的方式。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检测常用的13种快速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I、肠道病毒Echo11病毒作用1 min的灭活效果。结果快速手消毒剂A(有效氯370 mg/L)和B(乙醇75%~85%、三氯羟基二苯醚0.4%~0.5%)作用1 min,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00;快速手消毒剂C(聚六亚甲基双胍0.45%~0.55%、乙醇63%~77%)作用1 min,只对Echo11的灭活对数值≥4.00;其余快速手消毒剂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PV-I作为消毒剂病毒灭活实验中的指示毒株,对快速手消毒剂的抗力比Echo11强。检测的13种消毒剂中,对PV-I、Echo11有灭活作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占比分别为15.4%和23.1%,在临床中过度依赖快速手消毒剂阻断肠道病毒通过手的传播是有风险的,在流行季节或明确有肠道病毒污染的情况下,应选择皂液流动水洗手作为手卫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手消毒剂 脊髓灰质炎病毒 肠道病毒echo11 灭活效果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为何会“卷土重来”?
16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肠道病毒 病毒感染 常见传染病 柯萨奇病毒 echo 病毒A 并发症 病死率
下载PDF
龙岩市一起暴发性脑炎疫情分离的埃可病毒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春远 陈前进 +4 位作者 何春荣 罗招福 何云 廖亦红 吴水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对2010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埃可病毒6型(ECHO6)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性脑炎,进行病原学分析,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中和鉴定进行病原确认,再经PCR法对其中4株毒株进行VP... 对2010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埃可病毒6型(ECHO6)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性脑炎,进行病原学分析,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荧光RT-PCR、病毒分离(RD细胞)、中和鉴定进行病原确认,再经PCR法对其中4株毒株进行VP1片段或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等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 4.0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经病原学检测方法确认为ECHO6型肠道病毒,VP1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为C2亚型。全基因组序列共7 407个核苷酸,与其他ECHO病毒和CVB(Coxsackie virus B)病毒基因组构成相似,同源性为78.5%~87.3%。此次暴发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ECHO6C2亚型引起,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与标准株(U16283)相近,同源性达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echo 6 肠道病毒 脑炎 RT-PCR 核苷酸序列
原文传递
中药调节黏膜免疫系统用于防治COVID-19的思路探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乐 苗晋鑫 +2 位作者 苗明三 张亚楠 张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2-98,共7页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极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中医所说正气不足、邪毒侵扰一致。目前集中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是必须的,但对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制剂的研究也较为迫切。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具有独特功能和结构的独立免疫体系,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病毒等)直接接触。其在抵抗病毒、抗感染方面,黏膜免疫(如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外来抗原,不至于病毒侵入机体组织而对机体造成损伤。中药通过黏膜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该文拟针对黏膜免疫系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免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中药 呼吸道黏膜 肠道黏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
19
作者 岑治宏 郭予洁 +2 位作者 伍伟锋 李丽萍 周秋曦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依据注射后的时间,...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不同时间点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依据注射后的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设1周和2周时间点亚组。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并计算心肌病理积分,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Breg细胞亚群占CD19+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心肌炎症水平及CVB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周亚组心肌组织病理积分低于2周亚组,但实验组1周亚组心肌CVB3 mRNA表达水平却高于2周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脾Breg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1周亚组小鼠脾Breg细胞比例高于2周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调节性B细胞表达增高,其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肠道病毒 炎症 CD19+ CDld^hi CD5+B细胞 调节性B细胞
原文传递
益生菌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彦芳 史璇 张和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11-4625,共15页
由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2020年初迅速扩展至全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流行之一。已有证据证明当... 由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2020年初迅速扩展至全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流行之一。已有证据证明当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结合时,可感染宿主细胞,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并引发不同的并发症。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有益。因其在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多种疾病和抗病毒方面的功效而被考虑用来改善COVID-19。本文基于目前公开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结果,总结了益生菌在缓解COVID-19临床症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并讨论了益生菌在改善COVID-19后遗症方面的潜力,从而为后续管理COVID-19提供新的方向,进一步为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益生菌 病毒活性 肠道菌群 后遗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