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EEF1G/ALK 融合基因的鉴定与检测
1
作者 何竞 刘丰 +3 位作者 张彩艳 郭丽改 刘英 郑勤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60-365,377,共7页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性能评价。在此基础上检测此患儿肿瘤组织、骨髓、外周血和脑脊液EEF1G/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二代测序鉴定该患儿肿瘤细胞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Sanger测序验证为EEF1G Exon 6和ALK Exon 20的融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低定量限为40拷贝/体系;弱阳性标本和强阳性标本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52%和0.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32%和1.14%,重复性好;检测其他ALK融合阳性标本结果为阴性,特异性好。复发时送检的淋巴结穿刺组织和外周血的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138.92%和0.0039%,其余检测为阴性。结论明确此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为少见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建立的EEF1G/ALK融合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满足融合基因MRD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eef1g/alk融合基因 二代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伴EEF1G∷ROS1融合婴儿型半球胶质瘤1例
2
作者 谢鑫 龚静 +7 位作者 余天平 钟金晶 郑林茂 张梦鑫 钱竞予 陈铌 周桥 余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患儿女,12个月,因下肢活动减少2个月入院。CT检查提示:右侧额顶部巨大肿块,大小9.8 cm×7.6 cm,边界清楚,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钙化灶,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病灶推挤邻近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右侧脑室... 患儿女,12个月,因下肢活动减少2个月入院。CT检查提示:右侧额顶部巨大肿块,大小9.8 cm×7.6 cm,边界清楚,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钙化灶,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病灶推挤邻近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右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受压,左侧脑室扩张、积水,脑室旁间质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半球胶质瘤 eef1g∷ROS1基因融合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通常存在ALK与IGFBP5和THBS1基因的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Haimes J D Stewart C J R +2 位作者 Kudlow B A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36,共1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能够发生在包括子宫在内的多个解剖部位。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与发生在软组织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相似,也通常表达ALK,并存在ALK基因重排。该文着重分析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基因融合特征。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alk 子宫 S1基因 THB 解剖部位 基因重排 基因融合
下载PDF
汉坦病毒H8205株G1-人源IL-2融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辉 关武祥 黄汉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 构建融合基因pcDNA3 1/His B IL 2 G1,为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新型裸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从含有人源IL 2的质粒中扩增出IL 2片段 ,将人源IL 2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His B中 ,构建的质粒命名为pcDNA3 1/His B IL 2... 目的 构建融合基因pcDNA3 1/His B IL 2 G1,为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新型裸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从含有人源IL 2的质粒中扩增出IL 2片段 ,将人源IL 2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His B中 ,构建的质粒命名为pcDNA3 1/His B IL 2。同样采用PCR扩增汉坦病毒H82 0 5株G1基因片段 ,将回收的G1片段经双酶切插入到pcD NA3 1/His B IL 2 ,构建成新的质粒pcDNA3 1/His B IL 2 G1。采用脂质体介导包裹 ,转入NIH3T3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观察细胞内的基因表达 ,SDS PAGE法作重组质粒pcDNA3 1/His B IL 2 G1瞬时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 融合基因可转录并表达一分子量为 78kD左右的蛋白 ,对照组则未见电泳条带出现。结论 成功构建pcDNA3 1/His B IL 2 G1融合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H8205株 融合基因 克隆 表达 糖蛋白g1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eEF1A1基因克隆、原核分泌表达及融合蛋白纯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艳荣 常晓月 +2 位作者 崔晓君 魏勋斌 朱乃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133,共7页
eEF1A1作为蛋白合成中的重要翻译延伸因子,可与多种功能性蛋白如F-actin、BPOZ-2结合,并在细胞凋亡、蛋白降解方面起重要作用。以往原核基因工程蛋白表达系统大多为包涵体表达的变性分子,需要复性。为了获得eEF1A1原核分泌性可溶性蛋白... eEF1A1作为蛋白合成中的重要翻译延伸因子,可与多种功能性蛋白如F-actin、BPOZ-2结合,并在细胞凋亡、蛋白降解方面起重要作用。以往原核基因工程蛋白表达系统大多为包涵体表达的变性分子,需要复性。为了获得eEF1A1原核分泌性可溶性蛋白分子,克隆了人eEF1A1蛋白编码序列(约1 300 bp),并成功构建pET22b-A原核分泌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0.4 mmol/L终浓度IPTG诱导,经不同温度下包涵体与胞浆蛋白组分分析,快速明确蛋白表达情况,即诱导4 h后,37℃表达于包涵体组分,在30℃分泌表达至胞浆组分。通过His-Trap亲和层析纯化柱进行线性洗脱,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高达620 mg/mL,SDS-PAGE分析纯度约为95%,蛋白大小符合50 kD,Western blotting显示目的蛋白能被eEF1A1抗体识别;质谱分析证实重组蛋白为人eEF1A1蛋白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与重要功能性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在细胞凋亡和蛋白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f1A1 基因克隆 分泌表达 融合蛋白 蛋白纯化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LK、ROS1、RET融合基因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文靖 朱安娜 吴英松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418-423,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高居榜首,是中国首要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出现的分子靶向药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患者突变基因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R... 非小细胞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高居榜首,是中国首要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出现的分子靶向药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患者突变基因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ROS1、RET融合基因的主要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新兴起的下一代测序,但这4种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通过比较这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为融合基因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lk/ROS1/RET融合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下一代测序
下载PDF
汉坦病毒H8205株MIL-2融合基因的构建
7
作者 余晖 黄汉菊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新型裸DNA疫苗,构建融合基因pcDNA3.1/HisBIL2M(G1+G2)。方法采用PCR扩增汉坦病毒H8205株G1和G2基因片段,将回收的G1和G2片段经双酶切插入到pcDNA3.1/HisBIL2,构建成新的质粒pcDNA3.1/HisBIL2M。结果融合基因转录一分...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新型裸DNA疫苗,构建融合基因pcDNA3.1/HisBIL2M(G1+G2)。方法采用PCR扩增汉坦病毒H8205株G1和G2基因片段,将回收的G1和G2片段经双酶切插入到pcDNA3.1/HisBIL2,构建成新的质粒pcDNA3.1/HisBIL2M。结果融合基因转录一分子量为100kD左右的蛋白,对照组则未见电泳条带出现,回收的片段与预期的相符。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isBIL2M融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糖蛋白M 白细胞介素-2 融合蛋白 H8205株 融合基因 PCDNA3.1 裸DNA疫苗 基因片段 g1g2
下载PDF
肺癌重症呼吸衰竭ALK抑制剂耐药的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睿 张郭亮 王飞娟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56-857,860,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接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耐药的基因情况。方法选取14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为ROS1融合基因阳性。采用NGS技术分别对7例外周血...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接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耐药的基因情况。方法选取14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为ROS1融合基因阳性。采用NGS技术分别对7例外周血样本(提取血浆游离循环肿瘤DNA)、3例胸水样本(提取DNA)及4例组织切片样本(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对其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耐药患者中共发现51个基因改变,平均每个患者约出现3.6个基因改变,错义突变(53.0%)及基因融合(25.0%)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92.9%的耐药患者存在原基因改变,其中ROS1基因获得性突变阳性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G2032R点基因突变(28.6%),2例患者出现TP53点突变(14.3%),TERT、NEF2L2、PTPRD、OR5L2等罕见驱动基因及K-RAS、EGFR、KIT、BRAF、PIK3CA等常见驱动基因突变在ROS1基因获得性突变阴性患者中发现,14.3%的患者出现信号旁路激活通道CDKN2A基因突变。结论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重症呼吸衰竭耐药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可能与信号旁路通道的激活、罕见基因突变及获得性ROS1基因点改变等多种基因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lk抑制剂 基因检测 ROS1融合基因阳性
下载PDF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赖悦云 邱镜滢 +7 位作者 江滨 卢锡京 黄晓军 刘艳荣 师岩 党辉 何琦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 目的:探讨伴有t(8;21)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实验室及临床特性,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单纯t(8;21)AML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t(8;21)AML患者,包括细胞形态学、血象、细胞遗传学G显带核型、免疫表型、AML1/ETO融合基因及临床特征,并按染色体核型分为单纯组(A组)及伴有附加异常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72例t(8;21)AML按FAB分型M2占65例(90%),M4占5例,2例为M5.单纯易位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45例(62.5%),主要的附加异常类型为-Y,+4,del(9q).A,B两组在年龄分布、骨髓幼稚细胞数、骨髓Auer小体检出率、骨髓嗜酸细胞数、免疫表型分布、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及化疗诱导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略低,且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组.随访1~96月,A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63.9±11.2)%,中位生存时间为65个月;而B组3年预期生存率为(20.9±9.2)%,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P<0.05),但B组各种主要附加异常之间生存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是t(8;21)AM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伴有附加异常的t(8;21)AML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单纯t(8;21)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t(8 特征分析 附加染色体异常 AML1/ETO 外周血白细胞数 生存时间 AUER小体 回顾性分析 细胞形态学 g显带核型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核型 FAB分型 嗜酸细胞数 髓外白血病 临床特性 免疫表型 临床特征 融合基因
下载PDF
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54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赫 郑静 +4 位作者 赵菁 郭雪晶 周建娅 丁伟 周建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分析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1 48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ROS1融合阳性组、渐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 目的 分析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1 48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ROS1融合阳性组、渐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阳性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组及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另收集2017年2-12月确诊的20例ROS1阳性患者纳入ROS1阳性组.收集并比较ROS1融合阳性组与其余驱动基因突变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分期、驱动基因突变、胸部CT等临床特征,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ROS1融合阳性患者共54例,其中男19例,女35例.ALK融合阳性患者共73例,男28例,女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共679例,男293例,女386例.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共676例.ROS1融合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4±12)岁,小于EGFR基因突变组的(60±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亦小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的(62±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64.8%,35/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肺腺癌组(28.4%,192/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不吸烟患者比例(72.2%,39/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肺腺癌组(38.0%,257/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P<0.001);ROS1融合和ALK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统计学相关性,各型驱动基因突变腺癌亚型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在胸部CT上以周围型肺癌表现为主(71.4%,20/28),多为实性密度影(75%,21/28),其中分叶状(75.0%,21/28)和细毛刺(57.1%,16/28)是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的常见征象.结论 c-ROS癌基因1融合在肺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低,多见于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可以与EGFR基因突变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ROS1融合基因 EgFR基因 alk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