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EEMD-瞬时频率变换的黄土高原典型地貌沟蚀活跃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琦
曹建军
+4 位作者
汤国安
刘永娟
方炫
朱莹
李金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黄土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和能量交换最频繁、形态和形状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黄土沟沿线作为沟蚀的重要地形特征线,是研究黄土沟蚀特征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以黄土峁区(窑家湾)、黄土梁区(安塞)和黄土塬区(长武)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样区,以...
黄土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和能量交换最频繁、形态和形状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黄土沟沿线作为沟蚀的重要地形特征线,是研究黄土沟蚀特征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以黄土峁区(窑家湾)、黄土梁区(安塞)和黄土塬区(长武)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样区,以低空摄影测量生成的1 m分辨率DEM为实验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瞬时频率变换方法分析各样区黄土沟沿线地形剖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剖面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各样区的沟蚀活跃区多分布于沟头,沟蚀方式以沟头的溯源侵蚀最为活跃,反映了黄土高原地貌的发育进程和沟蚀活跃性,3个样区中黄土梁区(安塞)的沟蚀和沟谷发育最活跃,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沿线
沟蚀
塬梁峁
eemd-
瞬时频率变换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EMD-瞬时频率变换的黄土高原典型地貌沟蚀活跃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琦
曹建军
汤国安
刘永娟
方炫
朱莹
李金莲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102、4187131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01121)。
文摘
黄土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和能量交换最频繁、形态和形状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黄土沟沿线作为沟蚀的重要地形特征线,是研究黄土沟蚀特征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以黄土峁区(窑家湾)、黄土梁区(安塞)和黄土塬区(长武)3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样区,以低空摄影测量生成的1 m分辨率DEM为实验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瞬时频率变换方法分析各样区黄土沟沿线地形剖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剖面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各样区的沟蚀活跃区多分布于沟头,沟蚀方式以沟头的溯源侵蚀最为活跃,反映了黄土高原地貌的发育进程和沟蚀活跃性,3个样区中黄土梁区(安塞)的沟蚀和沟谷发育最活跃,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
关键词
沟沿线
沟蚀
塬梁峁
eemd-
瞬时频率变换
黄土高原
Keywords
shoulder line
gully erosion
loess hill,loess ridge and loess tableland
eemd-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transform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P931.6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EEMD-瞬时频率变换的黄土高原典型地貌沟蚀活跃区识别研究
陈琦
曹建军
汤国安
刘永娟
方炫
朱莹
李金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