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ed therapies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Hiroaki Itamochi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0年第7期209-220,共12页
Ovaria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omen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Currently, surgical tumor debulking, followed by platinum- an... Ovarian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omen with gynecological cancer.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 and have a poor prognosis.Currently, surgical tumor debulking, followed by platinum- and taxane-based chemotherapy i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However, these patients are at great risk of recurrence and emerging drug resistance. Therefore, novel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women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A variety of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s, the majority of which a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small-molecule protein-kinase inhibitors, have been explored in the management of ovarian cancer. The targets of these agents include angiogenesis, th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epigenetic modulators,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an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are aberrant in tumor tissue. The antiangiogenic agent, bevacizumab, has been report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targeted agent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tandard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PARP inhibitors,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mutated patients, and mTOR inhibitors are also attra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either alone or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 Understanding the tum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ive biomarkers are essential steps for selection of the best treatment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most promising targeted agents that are under early phase clinical evaluation for ovaria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therapy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molecular target monoclonal antibody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下载PDF
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CA125、EGF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詹彩梅 梁冬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10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CA125、EGFR水平影响变化。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则在化疗基础之上行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对...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CA125、EGFR水平影响变化。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则在化疗基础之上行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非小细胞肺癌的CA125、EGFR、CEA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6. 67%和26. 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A125分别为(421. 5±73. 8)(521. 6±105. 1),EGFR分别为(40. 5±10. 2)(58. 1±13. 5),CEA分别为(3. 2±1. 3)(4. 2±0. 8),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 67%和20. 00%,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CA125、EGFR、CEA指标表达水平,推荐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 晚期非小细胞癌 CA125、egfr、CEA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治疗头颈部癌的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捷 张志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在我国,头颈部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的发病率约为9/10 000,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涌现,为头颈部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拈抗剂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头颈部癌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申文江 《癌症进展》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家族,在不同肿瘤中均有高表达。EGFR活化会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因此EGFR的抑制剂成为重要的治疗肿瘤新药,EGFR成为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区。EGFR抑制剂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休两大类,临床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家族,在不同肿瘤中均有高表达。EGFR活化会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因此EGFR的抑制剂成为重要的治疗肿瘤新药,EGFR成为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区。EGFR抑制剂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休两大类,临床试验表明在肿瘤治疗上两者都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化合物
下载PDF
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丹丹 朱中元 张春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620-622,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首位。在科学家探索癌症治疗的各种策略中,靶向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组织,因此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靶向治疗应用于乳腺癌也正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首位。在科学家探索癌症治疗的各种策略中,靶向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组织,因此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靶向治疗应用于乳腺癌也正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主要从抗体药物、小分子药物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药物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松鑫 冯建远 +5 位作者 郭旋 韦柳源 梁翼莹 严昊 张子仪 陈海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131,共11页
农药、兽药、重金属、生物毒素等残留物质的痕量检测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但如何获得小分子化合物... 农药、兽药、重金属、生物毒素等残留物质的痕量检测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但如何获得小分子化合物的特异性抗体是研制免疫分析技术的关键。作者介绍了基于杂交瘤技术制备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杂交瘤技术制备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的因素,然后综述了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在兽药残留、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生产和应用的发展趋势,为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痕量检测 单克隆抗体 影响因素 兽医临床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晶 李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4-628,共5页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抗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VEGF单克隆抗体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进展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PET显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欣 张慧媛 +3 位作者 王淑静 朱华 杨志 李囡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靶向和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单克隆抗体(mAbs)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mAbs及TKIs作为分子探针对NSCLC患者进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可通过无创的方...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治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靶向和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单克隆抗体(mAbs)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mAbs及TKIs作为分子探针对NSCLC患者进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可通过无创的方式完成相应靶点表达水平的检测。m Abs-PET的显像靶点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及其配体[PD-(L)1]为代表的细胞表面蛋白受体,临床转化研究表明mAbs-PET显像可检测相应受体的表达程度,并且肿瘤的摄取程度可提示临床预后。TKI-PET的显像靶点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研究表明TKI-PET显像可提示相应激酶靶点存在与否,肿瘤的摄取程度与相应激酶表达程度及TKI治疗疗效相关,同时TKI-PET显像可辅助筛选临床可能受益的患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非侵入性靶向PET显像可直观显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情况并进行定量研究,可避免依赖于组织活检的有创性受体检测,同时其全身大视野成像可进行体内所有病灶相关特征的观察,从而更好的辅助疾病诊断及治疗疗效预测。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m Abs-PET及TKI-PET用于NSCLC的相关临床转化研究现状,并阐述其对于NSCLC临床个体化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