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EGFR-TK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星宇 王惠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1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小分子化合物(EGFR-TK)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参一胶囊... 目的分析应用小分子化合物(EGFR-TK)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参一胶囊治疗,研究组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EGFR-TK靶向治疗,对比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疾病控制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GFR-TK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廖琳 唐朝晖 +6 位作者 黄洪林 丁思娟 吴辰 罗鹏飞 阳芳 陈小英 唐铭浣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7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治疗)。对两组随访2年,对比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治疗)。对两组随访2年,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缓解情况;两组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2年生存率及2年死亡率;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0%、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2年生存率及2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研究组出现3例骨髓抑制、5例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出现4例骨髓抑制、3例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I耐药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 培美曲塞 吉非替尼 疗效
下载PDF
基于药物靶点从传统中药库中高通量虚拟筛选EGFR-TK抑制剂 被引量:2
3
作者 史海龙 赵云飞 +2 位作者 惠媛 王瑞辉 郭新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00-2304,共5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SP)中寻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EGFR-TK)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EGFR-TK为靶点,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首轮筛选,然后运用ADME/T预测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基于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SP)中寻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EGFR-TK)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EGFR-TK为靶点,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首轮筛选,然后运用ADME/T预测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基于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进行第三轮筛选。结果以原配体(吉非替尼)为阳性对照,筛选出3个类药性良好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它们与EGFR-TK亲和力及相互作用基团均优于吉非替尼(临床抗肿瘤药物),并且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成功建立一整套高通量虚拟筛选EGFR-TK抑制剂的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库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抑制剂 虚拟筛选 中药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丁岩 符立梧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488,共4页
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zD1839)是一种口服选择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发现它能抑制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Ⅰ、Ⅱ期研究表明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单独应用显示出明显的抗瘤活性... 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zD1839)是一种口服选择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发现它能抑制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Ⅰ、Ⅱ期研究表明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单独应用显示出明显的抗瘤活性并使症状减轻。2003年5月FDA批准其上市。综述了吉非替尼的分子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以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氧酸激酶抑制剂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彩存 周崧雯 +2 位作者 潘虹 粟波 高志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对80例手术切除NSCLC瘤组织EGFR基因的第18、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对80例手术切除NSCLC瘤组织EGFR基因的第18、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Chromas软件分析基因突变。设计EGFR突变位点的TaqMan MGB探针,采用实时PCR检测瘤组织EGFR突变,并与测序结果比较。实时PCR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价,用不同混合数量的PC-9细胞(19外显子缺失)为阳性参照。结果21例NSCLC瘤组织存在EGFR基因突变,总体突变率为26.3%。其中13例为EGFR第19外显子阅读框内多核苷酸的缺失,8例为第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为100%。当PC-9突变型细胞仅占10%时或PC-9细胞数低达50只时,PCR仍然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存在。女性、不吸烟和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吸烟和非腺癌患者(P<0.0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TNM分期等因素无关。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其中以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TaqMan MGB探针联合实时PCR可有效地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TAQMAN MGB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 外显子
原文传递
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分子显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卉 于金明 +9 位作者 宋现让 杨国仁 穆殿斌 赵书强 王兴武 魏玲 柳咏蕾 宋宝 付正 藤学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11C标记的喹唑林小分子PD153035在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显像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皮下神经胶质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11C-PD153035(15—20MBq/0.3ml),即刻进行PET-CT扫描,并连续采集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检... 目的探讨^11C标记的喹唑林小分子PD153035在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显像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皮下神经胶质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11C-PD153035(15—20MBq/0.3ml),即刻进行PET-CT扫描,并连续采集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检测^11C-PD153035在荷瘤鼠体内重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分布以及被肿瘤组织的摄取情况。通过体外阻断实验观察PD153035对C6细胞摄取^11C-PD153035的阻断作用。结果^11C-PD153035在大鼠各重要脏器内分布的强度和达到高峰的时问均不同,由强到弱分别为肝脏、消化道、肾脏和心脏,而在肺、肌肉及脑中的分布较低。^11C-PD153035在肿瘤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摄取,而且肿瘤组织摄取放射活性的最高值是正常组织的4.15倍。体外实验证明,C6细胞对^11C-PD153035的摄取可被PD153035阻断。结论^11C-PD153035在大鼠体内可被肿瘤摄取,有可能成为肿瘤EGFR的PET显像剂,但^11C-PD153035在胃肠道的高浓度分布将影响其在该区域肿瘤显像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喹唑林小分子PD153035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方法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夕林 王凯 +3 位作者 赵周社 李宏利 孙莹莹 申宝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597-600,共4页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苯氨基一喹唑啉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