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高燕 李青园 +2 位作者 杨荣芳 王永红 沈素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与食管鳞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芯片数据集GSE23400,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来分析DEGs。整合GS...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与食管鳞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芯片数据集GSE23400,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来分析DEGs。整合GSE23400芯片中的两平台数据并通过GSVA包的ssGSEA算法计算每个样本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并分别计算免疫浸润细胞与DEGs之间的相关性。结合GSE53624数据集分析DEGs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分析生存相关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使用GSE53622数据集验证食管鳞癌生存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在38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EHF和CSTB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对104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38个DEGs。免疫浸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有所不同,38个DEGs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具有相关性。在GSE53624数据集中,EHF基因表达与CD4^(+)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67(均P<0.01),CSTB基因表达与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和0.62(均P<0.01);食管癌患者中EHF和CSTB基因表达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均P<0.05),EHF和CSTB基因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59.1 vs.24.1个月;63.1 vs.23.9个月)。在GSE53622数据集中,EHF和CSTB基因表达下调(均P<0.01),EHF和CSTB基因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预后好(中位生存期NA vs.29.7个月;NA vs.17.9个月,均P<0.05)。IHC结果显示,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均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均P<0.05)。结论:EHF和CSTB基因可能在食管鳞癌的肿瘤免疫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患者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ehf基因 CSTB基因 免疫细胞浸润 生存分析
下载PDF
EHF疫苗接种者IL-12、sICAM-1、CD28分子及B7-2基因检测
2
作者 蒋汉文 孙万邦 +4 位作者 蔡静 罗军敏 姚新生 张亿雄 宋明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EHF疫苗接种机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EHF双价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采集接种前后静脉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IL 12、sICAM 1表达水平;IFA测定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的表达;PCR SSP检... 目的 探讨EHF疫苗接种机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EHF双价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采集接种前后静脉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IL 12、sICAM 1表达水平;IFA测定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的表达;PCR SSP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的B7 2基因。结果 免疫后血清IL 12、sICAM 1表达水平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表达,χ2 检验示有显著性差异;PCR SSP方法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B7 2基因阳性5人,其中汉族3人,侗族1人和布依族1人。结论 EHF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后,显示机体产生了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疫苗 IL-12 SICAM-1 CD28 B7-2基因
下载PDF
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军敏 孙万邦 +4 位作者 黄学贵 冯继红 张忆雄 宋明英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2-844,848,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EHF患者组HLA-DRB1*16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R=3.58,χ2=4.916,P=0.0266<0.05);患者组HLA-DQ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在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16基因与EHF呈正相关,HLA-DRB1*16基因可能是EHF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DQ基因 流行性出血热(EHG) 关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