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电针辅助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武华 黎玉辉 +4 位作者 高晓秋 罗艳霞 陈鸶 王心田 温科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寻电针辅助麻醉中可达到最佳麻醉效果的电针频率。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选用2Hz/100Hz疏密波刺激,B组选用2Hz/15Hz疏密波刺激,C组为不接电针的对照组。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针刺诱导1... 目的:探寻电针辅助麻醉中可达到最佳麻醉效果的电针频率。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选用2Hz/100Hz疏密波刺激,B组选用2Hz/15Hz疏密波刺激,C组为不接电针的对照组。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针刺诱导15min后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镇痛效果,比较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诱导后切皮前(T2)、术中牵拉甲状腺时(T3)、术毕(T4)4个时间点血浆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变化。结果:镇痛效果显著率以B组(80.0%,16/20)为最高,A组(50.0%,10/20)居中,C组(10.0%,2/20)最低。T2时间点A组COR含量最高;T3时间点B组COR含量最低。术毕时3组COR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仍然以B组最低。B组血浆β-EP在T3、T4两个时间点较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在电针辅助麻醉中2Hz/15Hz的疏密波刺激频率比2Hz/100Hz的麻醉效果更佳,更能抑制手术麻醉带来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电针麻醉 频率 皮质醇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机针刺经穴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血浆胃泌素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32
2
作者 姚新宇 杨华 +1 位作者 田小林 蒋奕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0-823,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针刺经穴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0例,年龄40~59岁,性别不限,BMI20-25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n=25):空白...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针刺经穴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0例,年龄40~59岁,性别不限,BMI20-25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n=25):空白对照组(I组)、常规药物治疗组(Ⅱ组)、术前针刺组(Ⅲ组)、术中针刺组(Ⅳ组)、术后针刺组(Ⅴ组)。Ⅰ组不予任何PONV干预;Ⅱ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Ⅲ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针刺经穴;Ⅳ组于切皮时针刺经穴;V组于术毕时针刺经穴。选取双侧内关穴、合谷穴、支沟穴、曲池穴,针刺时间均为30min。于入室(L)、切皮后1h(T1)、术毕(T2)、术后24h(B)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胃泌素浓度,记录术后2h内、2~6h、6~12h、12~24h及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h内及24h内PONV发生率及B时血浆胃泌素浓度降低(P〈0.05),Ⅳ组和Ⅴ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L时血浆胃泌素浓度降低(P〈0.05),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和V组术后2h内及24h内PONV的发生率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术后2h内及24h内PONV的发生率及B时血浆胃泌素浓度升高(P〈0.05)。Ⅳ组和Ⅴ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针刺经穴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PONV的发生,且与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近似,其机制与降低术后血浆胃泌素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麻醉 胃泌素类 手术后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丁依红 顾陈怿 +3 位作者 沈利荣 吴凉森 施征 陈跃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2-765,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9~80岁,体重50~80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针刺经穴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 目的评价针刺经穴对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及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9~80岁,体重50~80k,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针刺经穴复合全身麻醉组(A组)、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A组选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和曲池穴,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TCI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均行PCIA。记录维库溴铵的显效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指数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维持时间延长、维库溴铵、异丙酚、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显效时间、起效时间和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芬太尼及术后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减少(P〈O.05)。结论针刺经穴可延长全身麻醉患者维库溴铵的维持时间,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麻醉 麻醉药 全身 维库溴铵 神经肌肉阻滞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