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ELF/VLF Radio Noise Due to Seismogenic Modifications in Tropospheric Conductivity
1
作者 Masashi Hayakawa Alexander P. Nickolaenko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113-132,共20页
We suggest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re-seismic activity on the registration rate of natural ELF(extremely low frequency)/VLF(very low frequency) puls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 We suggest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pre-seismic activity on the registration rate of natural ELF(extremely low frequency)/VLF(very low frequency) puls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idea is as follow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thundercloud depends on the conductivity profile of the atmosphere. Quasi-static electric fields of a thundercloud decrease in those tropospheric regions where an increase of air conductivity is generated by pre-seismic activities due to emanation of radioactive gas and water into the lower atmosphere. The electric field becomes reduc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probability decreases of the cloud-to-ground (CG) strokes in such “contaminated” areas. Simultaneously, the electric field grows inside and above the thunderclouds, and hence, we anticipate a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horizontal and tilted inter-cloud (or intra-cloud) (both termed as IC discharges) strokes. Spatial orientation of lightning strokes reduces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ir individual amplitudes, while the rate (median number strokes per a unit time) of discharges grows. We demonstrate that channel tilt of strokes modifies the spectral content of ELF/VLF radio noise and changes the rate of detected puls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f/vlf Radio Noise Earthquake Precursor Pre-Seismic Modification Conductivity Anomaly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Radioactive Radon Gases CG Lightning Discharges IC Discharges Cloud-to-Ionosphere Discharge
下载PDF
电离层人工调制激发的下行ELF/VLF波辐射 被引量:7
2
作者 常珊珊 赵正予 汪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58-2467,共10页
通过大功率ELF/VLF凋幅高频波对电离层进行加热,形成电离层虚拟天线,可以作为发射ELF/VLF波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使用汪枫(2009)的调制加热模型,计算高频加热电离层产生的低频辐射源强度,采用全波解算法分析辐射的低频波向下传播过程中... 通过大功率ELF/VLF凋幅高频波对电离层进行加热,形成电离层虚拟天线,可以作为发射ELF/VLF波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使用汪枫(2009)的调制加热模型,计算高频加热电离层产生的低频辐射源强度,采用全波解算法分析辐射的低频波向下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反射问题,并采用HAARP实验参数,模拟出在海面上接收到的低频信号强度为PT量级,与实验数据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加热泵波功率、低频调制波频率、以及加热纬度位置是影响ELF/VLF波辐射和传播的三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人工调制 elf/vlf波辐射 全波解 HAARP实验
下载PDF
远距离地闪回击ELF/VLF电磁场传播特性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建伟 侯文豪 +3 位作者 范雪 王磊 周磊 肖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闪电放电产生的频谱范围从几赫兹到几十兆赫兹,但是多数电磁场能量集中在低频和甚低频区。建立了一种新的更简便的近似解析算法来计算中远距离闪电回击电磁场。该近似算法将电磁波沿不同性质复杂地表传播的衰减函数在频域上分化为电导... 闪电放电产生的频谱范围从几赫兹到几十兆赫兹,但是多数电磁场能量集中在低频和甚低频区。建立了一种新的更简便的近似解析算法来计算中远距离闪电回击电磁场。该近似算法将电磁波沿不同性质复杂地表传播的衰减函数在频域上分化为电导率衰减和地表曲率衰减两个函数的卷积,这样衰减函数物理意义更为明确,避开了和原来复杂的高震荡艾里函数有关的微分方程求解过程,计算过程大幅简化。通过繁琐繁杂但高精度的牛顿迭代求解法验证,证明了本文近似算法能很好的计算中距离闪电回击辐射场的幅值、波头时间等参量,在地面电导率为4 S·m^(-1),0.01 S·m^(-1)和0.001 S·m^(-1)时近似算法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2%,3.3%和8.7%。简化后使得计算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通过精度对比,发现提出的近似算法精度是比较理想的。因此,该研究结果更加方便有效地解决了远距离雷电电磁波传播和放电参量的反演。此外计算发现地球曲面对中距离电磁场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在地球曲面的影响下1 500 km处闪电回击ELF/VLF辐射电磁场的幅值仅仅为平坦地表情况的30%~40%,500km处闪电回击ELF/VLF辐射电磁场的幅值仅仅为平坦地表情况的7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回击 elf/vlf辐射场 电导率衰减因子 地表曲率衰减因子
下载PDF
电离层ELF/VLF电磁波激发研究
4
作者 曹丙霞 周志权 乔晓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1-835,共5页
调制电离层激发ELF/VLF电磁波为深海潜艇通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天线产生方式.本文介绍了国外电离层ELF/VLF电磁波激发理论的研究情况和实验结果,引进了HF电磁波加热电离层理论和物理模型并介绍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加热系统的激发效... 调制电离层激发ELF/VLF电磁波为深海潜艇通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天线产生方式.本文介绍了国外电离层ELF/VLF电磁波激发理论的研究情况和实验结果,引进了HF电磁波加热电离层理论和物理模型并介绍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加热系统的激发效率提高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在我国的地理条件下激发电离层ELF/VLF电磁波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欧姆加热 elf/vlf 自然电流 激发效率
下载PDF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泽仁志玛 申旭辉 +5 位作者 曹晋滨 张学民 黄建平 刘静 欧阳新艳 赵庶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99-3708,共10页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 elf vlf 磁场 统计 强震 随机事件
下载PDF
高频电磁波调制电离层产生ELF/VLF辐射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乔晓林 曹丙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7-842,共6页
回顾了利用大功率的高频电磁波调制电离层自然电流产生ELF/VLF电磁辐射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典型加热设备的系统参数配置情况以及地面和卫星上检测ELF/VLF信号的实验结果。总结了提高ELF/VLF产生效率等问题的进展情况,尤其是"波束扫... 回顾了利用大功率的高频电磁波调制电离层自然电流产生ELF/VLF电磁辐射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典型加热设备的系统参数配置情况以及地面和卫星上检测ELF/VLF信号的实验结果。总结了提高ELF/VLF产生效率等问题的进展情况,尤其是"波束扫描"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发展。提出了该技术下一步需要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电离层非线性 自然电流 极低频/甚低频
下载PDF
地基高频加热激励ELF/VLF波对辐射带高能电子的准线性散射 被引量:5
7
作者 顾旭东 赵正予 +2 位作者 倪彬彬 王翔 邓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73-6682,共10页
地球内、外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变化对于空间飞行器,尤其是中低轨卫星的防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回旋共振波粒相互作用的准线性理论,使用地基高频发射器发射电波调制低电离层背景电流可以人工激励ELF/VLF波,这些波能使辐射带相对论电... 地球内、外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变化对于空间飞行器,尤其是中低轨卫星的防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回旋共振波粒相互作用的准线性理论,使用地基高频发射器发射电波调制低电离层背景电流可以人工激励ELF/VLF波,这些波能使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发生抛射角散射沉降进入大气层从而降低其生存期.为了定量地分析人工激励ELF/VLF波散射辐射带高能粒子的可行性,针对内、外辐射带,本文选取了两个典型区域:L=4.6和L=1.5.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内、外辐射带由于ELF/VLF波的人工注入而造成的高能电子损失时间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等离子体参量α*(∝B2/N0,这里B是背景磁场,N0是电子数密度)、电波频谱特性和功率,以及与波发生回旋共振的电子能量.一般来讲,在外辐射带人工ELF/VLF哨声波散射相对论电子使之沉降到大气层要容易得多;低能量的高能电子(200 keV)要比高能量的相对论电子(500 keV)更有效地通过抛射角散射进入大气层.考虑到高频电波加热电离层激励的ELF/VLF波可能会被捕获在磁层空腔中,来回反射从而得到增强,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地基高频加热装置发射足够的电波功率进入电离层诱导大幅度ELF/VLF波注入到内磁层,能够在1至3天的时间尺度内快速散射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使之沉降,也能够在10天量级的时间尺度里散射生存周期一般为100天甚至更长的内辐射带相对论电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高频加热电离层 elf/vlf波激励 高能电子散射和沉降 共振波粒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东北亚地区电离层ELF/VLF电场的动态背景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牧萍 黄建平 +5 位作者 张学民 申旭辉 王兰炜 泽仁志玛 钱庚 翟丽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85-2294,共10页
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40 Hz~6 kHz频段的电场功率谱密度数据,对空间天气平静期间(D_(st)>-30 nT,K_p<3)东北亚地区(105°E—145°E;38°N—58°N)电离层电场背景... 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40 Hz~6 kHz频段的电场功率谱密度数据,对空间天气平静期间(D_(st)>-30 nT,K_p<3)东北亚地区(105°E—145°E;38°N—58°N)电离层电场背景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研究发现夜侧不同年份的相同月份、相同频段的电场分布特征有较高相似度,昼侧相似度不如夜侧;不同年份的相同月份、相同频段昼侧背景场和夜侧背景场强度变化范围均较为一致,从2005年开始东北亚地区的ELF/VLF频段的电场强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夜侧电场背景场具有季节变化特征:背景场强度变化从强到弱分别是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昼侧电场季节变化规律则不明显;电场背景场除371~879 Hz这个频段外,其他频段夜侧强度均强于昼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卫星 elf/vlf电场功率谱 东北亚地区 变化特征 电离层背景场
原文传递
中低纬调制高频加热电离层ELF/VLF辐射模拟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清亮 杨巨涛 +1 位作者 闫玉波 赵耀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从基本的电子能量方程出发,改进了幅度调制HF电波加热低电离层模型。计算了低电离层电子温度和电导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高度上加热产生ELF/VLF Hall电流大小。根据实际的电离层参数,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计算了北京、上海、昆明和... 从基本的电子能量方程出发,改进了幅度调制HF电波加热低电离层模型。计算了低电离层电子温度和电导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高度上加热产生ELF/VLF Hall电流大小。根据实际的电离层参数,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计算了北京、上海、昆明和海口所产生ELF/VLF Hall总电偶极矩大小。结果表明:利用幅度调制HF电波加热中低纬度地区低电离层,可以有效形成ELF/VLF电波辐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幅度调制 极低频/甚低频
下载PDF
First observations of low latitude whistlers using WHU ELF/VLF receiver system 被引量:12
10
作者 CHEN YanPing NI BinBin +4 位作者 GU XuDong ZHAO ZhengYu YANG GuoBin ZHOU Chen ZHANG YuanN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6-174,共9页
The recently developed high-quality WHU ELF/VLF receiver system has been deployed in Suizhou, China(geomagnetic latitude 21.81°N, longitude 174.44°E, L=1.16) to detect low latitude extremely-low-frequency(EL... The recently developed high-quality WHU ELF/VLF receiver system has been deployed in Suizhou, China(geomagnetic latitude 21.81°N, longitude 174.44°E, L=1.16) to detect low latitude extremely-low-frequency(ELF: 0.3-3 k Hz) and very-low-frequency(VLF: 3-30 k Hz) emissions originating from either natural or artificial sources since February 2016. During the first-month operation of the receiver system, a total of 3039 clear whistlers have been recorded at this low latitude station with the majority(97.0%) occurring on 28 February and 1 March 2016. Observed whistlers manifest various types including single one-hop, echo train, multi-flash, and multi-path. They tend to intensify after local midnight, reach the peak around 04-05 LT, and then weaken quickly. Both features of lower cutoff frequencies of most whistlers below ~1.6 k Hz and almost uniform dispersion for many successive multi-flash whistlers suggest that these whistlers propagate along the geomagnetic field lines in the duct mode. The computed dispersion varies between ~15 s^(1/2) and 23 s^(1/2) for observed one-hop whistlers and is greater than 50 s^(1/2) for three-hop echo train whistlers, indicating that the whistlers observed at the Suizhou station are low latitude whistl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U elf/vlf 接收装置 WHISTLERS 分散 管模式
原文传递
星载的VLF发射环天线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凯 潘威炎 苗永瑞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用于对潜通讯的星载的ELF/VLF发射环天线处于350km高度的电离层F2层。作为最简单的模型,将环天线理想化为一个磁偶极子,电离层理想化为具有锐边界均匀各向异性等离子体,分析计算了VLF环天线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关键词 环天线 磁偶极子 等离子体 elf/vlf
下载PDF
卫星上的VLF发射装置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威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2-70,共9页
星载的VLF/ELF发射装置用于对潜通讯时,天线是位于400km高度的电离层F层中的垂直线天线.在天线理想化为一个电偶极子,电离层理想化为一个均匀锐边界各向异性等离子体模型下,分析讨论了VLF发射装置在海面上产生的场.
关键词 甚低频 极低频 星载 发射装置
下载PDF
背景条件对低电离层预加热幅度调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鼎 方涵先 汪四成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基于电离层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研究预加热阶段电离层电子密度和调制阶段电流随预加热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背景条件对幅度调制产生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电磁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电离层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研究预加热阶段电离层电子密度和调制阶段电流随预加热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背景条件对幅度调制产生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电磁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加热调制在90~100 km高度效果较好,在夜间进行预加热调制激发的ELF/VLF强度增幅不明显,各季节中在春季调制强度增幅最大,太阳高年预加热调制比太阳低年的效果好,低纬地区强度增幅远大于中纬地区强度增幅.在一定加热条件下(有效辐射功率200 MW,频率1 kHz),不同背景条件(除夜间外)下的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在考虑能耗情况下,均在预加热10 s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加热幅度调制 elf/vlf 背景条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离层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的理论与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书吉 李清亮 +1 位作者 杨巨涛 吴振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从基本的电离层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构造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详细研究了预加热模式对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产生极低频/甚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Very Low Frequency,ELF/VLF)强度的影响.以HAARP加... 从基本的电离层能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构造了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详细研究了预加热模式对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产生极低频/甚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Very Low Frequency,ELF/VLF)强度的影响.以HAARP加热站点为例,对比分析了正常幅度调制模式和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两种模式下产生的ELF/VLF偶极矩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当加热系统有效辐射功率较大、调制频率较小时,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更有效;在一定加热条件下,相对正常幅度调制模式,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辐射ELF/VLF强度可提高约5.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加热 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 极低频 甚低频
下载PDF
激光通信及其在潜艇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杨 张芳 卞勇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45,共3页
概述了激光通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长波对潜通讯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ELF和VLF潜艇通信系统在潜艇安全深度与信息传输速度方面存在着矛盾。分析了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的特点及实现方案,我国在此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激光通信 elf vlf 潜艇通信 蓝绿激光
下载PDF
双频双波束加热电离层激发甚低频/极低频辐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巨涛 李清亮 +2 位作者 王建国 郝书吉 潘威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8-356,共9页
基于高电离层质动力非线性加热理论,引入差频双波束概念,建立双频双波束加热电离层激发甚低频/极低频(VLF/ELF)辐射理论仿真模型,通过对已有实验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据此模型,全面分析了不同纬度、有效辐射功率、加热... 基于高电离层质动力非线性加热理论,引入差频双波束概念,建立双频双波束加热电离层激发甚低频/极低频(VLF/ELF)辐射理论仿真模型,通过对已有实验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据此模型,全面分析了不同纬度、有效辐射功率、加热频率、极化模式、频率差、实验时段等对激发VLF/ELF辐射强度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中低纬度地区双频双波束和幅度调制两种方法激发VLF/ELF信号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VLF/ELF辐射效果随着地磁倾角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系统有效辐射功率的增大而增强;X波模式优于O波模式;实验时段冬季最好,夜晚优于白天;加热频率和频率差存在最优值选取问题.对于背景自然电流较弱的中低纬度地区,相对现有幅度调制方法,利用双频双波束方法激发VLF/ELF辐射更加有效,两者相差10 d 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双波束 电离层加热 甚低频/极低频
下载PDF
预加热时间对低电离层预加热幅度调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鼎 方涵先 +1 位作者 马强 汪四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基于电离层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模拟大功率电波幅度调制电离层电导率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分析预加热时间对幅度调制产生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电离层中的电流... 基于电离层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预加热模式下低电离层幅度调制加热理论模型,模拟大功率电波幅度调制电离层电导率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分析预加热时间对幅度调制产生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电离层中的电流能够被大功率电波有效调制,可以作为ELF/VLF电波的辐射源.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在预加热时间较长时效果更明显.在考虑能耗的情况下,当有效辐射功率为200 MW及高频波的调制频率f_(ELF/VLF)为1 kHz时,预加热幅度调制模式辐射ELF/VLF加热0.1 s时效果最好,强度可提高约7.9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加热幅度调制 极低频/甚低频 加热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及其与地磁扰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怀哲 Egela.,A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6-304,共9页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F波出现率极大值最大,而冬季的最小,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而且此极大值无论哪个季节都出现在磁正午时段.2.VLF波出现率在夏季较小冬季较大;其极大值出现在磁午后至磁子夜前的2-4h时段里.3.夏季ELF波指数∑A与地磁指数∑KP日变化较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6.4.冬季VLF波指数∑A与∑Kp日变化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可达0.8.这些结果表明日侧极隙纬度ELF波和VLF波各有不同的产生机制和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隙区 低频波 地磁扰动 纬度
下载PDF
对潜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喻鹏 黄威刚 +1 位作者 李晓东 肖矿林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12期12-14,94,共4页
在对对潜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军事需求进行效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潜艇作战的特殊性,构建了以业务性能指标和战术性能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对潜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保障能力和通信过程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能力进行较... 在对对潜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军事需求进行效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潜艇作战的特殊性,构建了以业务性能指标和战术性能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对潜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保障能力和通信过程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评估 对潜通信 甚低频 超低频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M_(S)5.0以上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杨牧萍 张学民 +5 位作者 泽仁志玛 申旭辉 黄建平 钱庚 金艳铭 黄明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92,共15页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_(S)≥5.0地...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_(S)≥5.0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同一地震不同频段异常扰动区域并不完全在同一位置,且同一地震的不同频段地震前后扰动形态也并不一致;8个地震40次统计中有25%的统计数据虽然基本在地震前后所有时间段都超过阈值2σ,但未见明显扰动规律,其余75%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其扰动特征可以归纳为3类:52%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增大,达到最大时发震,震后持续降低;7.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达到高值,而后下降过程中发震;1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一直在增加且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σ,直至震后超过2σ,且出现这种类型的异常均为震例的第五频段演化特征。异常扰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震中±4°以外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电磁卫星 elf/vlf电场功率谱 东北亚地区 时空演化 异常扰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