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施玖龙 徐秋萍 +2 位作者 黄曼 王鹏飞 郭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RRT及常规方法处理3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组均接受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目标按照传统的血...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RRT及常规方法处理3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组均接受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目标按照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2L.min-1.m-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10ml/kg,中心静脉压(CVP)<12mmHg,收缩压SBP>90mmHg。主要治疗终点为ELWI<10ml/kg。结果 ELWI下降至10ml/kg所需的时间,两组分别为CRRT组(17.12±8.77)h、常规组(28.93±16.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CVP、ELWI均明显下降,ELWI在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P<0.05),两组间总的清除液体量及平均液体清除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8、19.54,P均<0.05)。治疗期间NT-proBNP均呈下降趋势,而肌酐仅在CRRT组中明显下降。CRRT组较常规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4,P<0.05);但总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8,P>0.05)。结论 CRRT可能是相对于利尿治疗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心衰的手段,特别是对严重心衰或对利尿不敏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利尿 CRRT elwi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危重疾病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华天凤 尹路 +3 位作者 李惠 郑瑶 张频捷 杨旻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危重疾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危重疾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资料,根...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危重疾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危重疾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氧合指数、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持续天数、ICU入住天数及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4例,治疗组13例,对照组11例。治疗72小时后,治疗组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0.016)、血管外肺水指数(P=0.045)、全身炎症反应持续时间(P=0.002)、ICU停留时间(P=0.024)以及APACHEⅡ(P=0.002)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4)。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能降低危重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危重疾病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毛细血管渗漏,减少血管外肺水,从而改善患者肺氧合情况,降低患者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管外肺水指数
原文传递
创伤致ARDS患者肺部循环异常的急救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洋 高晶 +6 位作者 孙兆瑞 黄昌保 林金锋 邵旦兵 刘红梅 唐文杰 聂时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循环异常的急救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致肺损伤同时伴ARDS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和同期30例创伤致肺损伤但不伴有ARD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创伤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循环异常的急救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致肺损伤同时伴ARDS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和同期30例创伤致肺损伤但不伴有ARD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前PAD数据均值为(31.1±5.0)mmHg(1mmHg=0.133kPa),治疗12h后均值为(22.5±4.8)mmHg,治疗24h后均值为(17.9±4.2)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6h后PAD、PAS和血管外肺水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在置管和机械通气等急救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液体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于缓解其肺部循环异常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舒张压 肺动脉收缩压 血管外肺水指数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