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some university classrooms
1
作者 闫丙宏 杨华 孙春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2期262-265,共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in Tianjin,a field study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a main teaching building are carried out.First,the thermal sensations of participants ...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in Tianjin,a field study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a main teaching building are carried out.First,the thermal sensations of participants in the typical classrooms are studied by 180 questionnaires.Then,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th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classrooms during a year are simulated by the DeST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the northern classrooms on the first floor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other classrooms.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other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y classroom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field study DeST simulation
下载PDF
Selection and therm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in-situ condition preserved coring lunar rock simulant in extreme environment
2
作者 Haichun Hao Mingzhong Gao +5 位作者 Cunbao Li Xuan Wang Yan Wu Zheng Gao Wen Yu Xuemin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411-1424,共14页
With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Earth’s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eep space-specific material resources(minerals, water ice, volat... With the increasing scarcity of Earth’s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eep space-specific material resources(minerals, water ice, volatile compounds, etc.) are not only important to supplement the resources and reserves on Earth but also provide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extraterrestrial research bases. To achieve large depth in-situ condition-preserved coring(ICP-Coring) in the extreme lunar environment, first, lunar rock simulant was selected(SZU-1), which has a material composition,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ose of lunar mare basalt. Seco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unar-based in-situ environment on the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of SZU-1 was explo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lunar rock data. It was found that in an air atmosphere, low temperature has a more pronounced effect o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olivine than other temperatures, while in a vacuum atmosphere,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olivine and anorthite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nly at temperatures of approximately-20 and 200 ℃. When the vacuum level is less than100 Pa, the contribution of air conduction can be almost neglected, whereas it becomes dominant above this threshold. Additionally, as the tes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surface of SZU-1 exhibits increased microcracking, fracture opening, and unevenness, while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conductivity,an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show nonlinear increases. Conversely,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exhibits a nonlinear decreasing tr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temperature can be effectively described b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R^(2)>0.98).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n real lunar rocks.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st and analysis systems of ICP-Coring in a lunar environmen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machine-rock interaction in the in-situ drilling and co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based Lunar rock simulant Extreme environment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Actual Measurement of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of Green Space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Building Height in Xijing Community of Beijing
3
作者 ZHANG Qi DUAN Jiajia YANG X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3期14-18,22,共6页
In this paper, three types of green spaces in Xijing Community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as the measuring points, the HOBO portable weather station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microclimate envir... In this paper, three types of green spaces in Xijing Community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as the measuring points, the HOBO portable weather station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ame period and summarize the data of microclimate facto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mulation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data with the simulated data obtained through ENVI-met. And strategies for microclimate adaptive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green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jing COMMUNITY Green SPAC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envi-met dynamic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ENVI-met的住区室外热环境模拟探析——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4
作者 刘海萍 宋德萱 《住宅科技》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选取上海中心城区典型多层住宅区为样本案例,通过现场实测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绿化要素对住区热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样本住区进行微气候实测,并选取夏季典型气象日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其次,利用ENVI-met微气候模拟软件对样本住宅... 选取上海中心城区典型多层住宅区为样本案例,通过现场实测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绿化要素对住区热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样本住区进行微气候实测,并选取夏季典型气象日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其次,利用ENVI-met微气候模拟软件对样本住宅区进行室外热环境模拟计算,并在模拟前通过理论验证模型分析确定合适的边界条件及垂直网格形式;最后,将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探讨ENVI-met软件应用于住区尺度室外热环境分析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未来使用该软件的相关模拟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热环境模拟 多层住宅区 舒适度 绿化 envi-met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被引量:5
5
作者 洪波 林波荣 +1 位作者 王冰 李树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88-695,共8页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winter was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field experiments in Heqingyuan residential area in Beijing,and after that,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SPOTE(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vegetation was adopted for comparison.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imulation result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wind field simulate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ind field,and the flow distribution impacted by vegetation could be accurately reflected;2) The wind velocity with veget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vegetation,and the wind velocity was reduced by 46%;3) By adjusting arrangement and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excessively large wind velocity,the pedestrian-level wind velocity could be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vironment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SPOTE) field experiment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simulation
下载PDF
多模式组合的居住区绿地对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
6
作者 冯晓刚 杨永佺 +3 位作者 李萌 周在辉 李凤霞 王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158,共8页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 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三生活动最主要的空间单元,其热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小区内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度.本文在归纳总结城镇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非静力流体力学技术和热力学原理,耦合有限差分及交替方向隐式算法对小区范围内不同模式结构组合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热效应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组合的绿地系统热环境效应特征,探寻多模式组合下的居住区绿地与局地热环境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中心+宅间”绿地组合模式的热环境效应最好,“组团+宅间”模式次之,“宅间”模式热环境效应最差;模拟区域内三种绿地组合模式的最高最低温度差分别为2.36、2.31和2.34℃,且温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多绿植类型的组合模式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灌+乔>草+乔>草+灌>草,灌木对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该研究能够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绿地 热环境 模拟 多模式
下载PDF
毛坪铅锌矿采场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康建宏 田佳阔 +3 位作者 吴云韬 崔数文 李晴 宋小林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7,共8页
矿井热害是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毛坪铅锌矿为工程案例,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源对深部矿井采场热环境的影响。基于现场实测的采场地温梯度与热环境参数,构建了毛坪铅锌矿采场物理模型,采用COMSOL... 矿井热害是矿井深部开采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毛坪铅锌矿为工程案例,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源对深部矿井采场热环境的影响。基于现场实测的采场地温梯度与热环境参数,构建了毛坪铅锌矿采场物理模型,采用COMSOL软件分析了较低地温条件下风流温度、人体热源、机电设备以及充填体四种热源对采场及围岩温度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温度测量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坪铅锌矿目前开采水平地温为21.60℃,地温梯度为1.66℃/hm;灰砂比是影响充填体放热的重要因素,充填体产生的热量不仅会借助风流直接传至采场,还能通过围岩传导至巷道壁面,造成采场温度升高;地温对采场温度影响较大,采场温度随着地温的增大呈线性增加;毛坪铅锌矿中各个热源对采场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风流能显著提高采场温度,充填体和机电设备次之,人体热源对采场温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热环境 低地温 充填体 风流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东南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评价及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以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例
8
作者 伍昌友 张仕俊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51-60,共10页
文章以湖北省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现场温湿度、风速、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实测,通过软件仿真模拟及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实测与模拟分析表明:民居夏季闷热(室内平均温度为33.41℃... 文章以湖北省赤壁市安丰村但耔臾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现场温湿度、风速、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实测,通过软件仿真模拟及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实测与模拟分析表明:民居夏季闷热(室内平均温度为33.41℃,峰值温度达37.20℃,平均风速为0.073m/s),冬季湿冷(室内平均温度为6.90℃,相对湿度为68.8%);屋顶和窗户材料单一,构造做法简易,热工性能较差;全年热环境时间占比分别为Ⅰ级22.0%、Ⅱ级41.8%和Ⅲ级36.2%,整体热环境质量较低。因此,提出屋顶增设2mm厚沥青卷材作防水层,40mm厚聚苯乙烯泡沫(XPS)板作保温层;窗户改用空气层厚度9mm的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窗;北墙调整窗户尺寸为1000mm×1200 mm,东墙增设安装遮阳装置的800mm×1000mm小尺寸窗户等优化策略,并模拟验证其优化效果。为鄂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改善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室内热环境 模拟分析 优化设计 鄂东南
下载PDF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对冬季兔舍热环境模拟评估
10
作者 李可瑶 薛帅帅 +2 位作者 余超 何金成 甘乾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5,共6页
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对兔舍热环境(风速和温湿度)进行三维稳定状态的模拟分析,旨在评估密闭兔舍冬季热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密闭兔舍环境的调控采用低效率排风系统,中间区域存在气流流动死角,风速分布不均,不符合兔舍最... 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技术对兔舍热环境(风速和温湿度)进行三维稳定状态的模拟分析,旨在评估密闭兔舍冬季热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密闭兔舍环境的调控采用低效率排风系统,中间区域存在气流流动死角,风速分布不均,不符合兔舍最适宜的风速范围;温度从西侧的进风口到东侧的出风口呈上升趋势,分布范围为15.56~22.40℃,符合兔舍最适宜温度范围;相对湿度的分布变化与温度则呈相反趋势,分布范围为54.39%~81.78%,略超出兔舍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范围均低于5%,说明运用该模型评估环境因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优化商品兔舍冬季环境的调控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兔舍 热环境 CFD技术 评估
下载PDF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蔡阳 束正羽 +4 位作者 何建炜 黄晓燕 黄颖茜 吕游 赵福云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3-15,共13页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调研分析,概述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技术各自原理与分类,同时阐述了技术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基于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相变蓄热在建筑应用的现状,论述了相变蓄热强化太阳能被动式通风原理及其有机耦合形式,包括相变Trombe墙、相变烟囱、相变通风屋顶等多种结合方式。此外,为了有效反映被动式通风特征与相变蓄热耦合流动-传热过程,系统总结了通风数值模型、相变蓄热求解模型以及耦合系统模型与相关实验研究。概括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SPV-BPCHS)技术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标,指出了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特性。调研结果表明,SPV-BPCHS技术能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太阳能建筑利用率和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但仍应加强对高效低碳材料的研究及耦合技术稳定性研究,同时该耦合技术实验可行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将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建筑室内环境耦合强化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 建筑相变蓄热 仿真模型 太阳能利用率 耦合模型 室内热环境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保温特性分析
12
作者 潘涵婷 徐洪涛 +1 位作者 许多 罗祝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33-4341,共9页
低温环境会较大地限制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及输出功率。为维持低温条件下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本文利用GPU加速的基于焓法的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模拟研究了-20℃、-10℃和0℃的环境温度下,五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 低温环境会较大地限制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及输出功率。为维持低温条件下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本文利用GPU加速的基于焓法的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模拟研究了-20℃、-10℃和0℃的环境温度下,五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PCM)对电池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0℃、相变温度为26~30℃范围内的PCM能使电池在第2次循环后处于20.0~45.0℃的最佳温度范围内工作,且令电池温差小于4.6℃。当环境温度为-10℃,使用相变温度为22~28℃的PCM使电池在30min后达到0℃,且整个过程电池温差小于4.3℃。此外,经历3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平均温度在20.0~28.9℃区间内,相同相变温度下最高温度的波动幅度小于1.0℃。当环境温度为-20℃时,仅依靠PCM保温作用,电池组在运行140min后工作温度才能达到0℃,故需要结合其他预热系统使电池在短时间内达到适宜工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锂离子电池 低温环境 保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面局部辐射供暖典型热环境特征化表征研究
13
作者 苏玲 王登甲 +1 位作者 董斌彦 王天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局部精细化采暖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前提下降低采暖能耗、实现采暖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高采暖效率,给精细化辐射供暖提供方法参考,本文选取具有显著工位布局要求的办公场所作为对象,对地面局部辐射供暖模块影响下,室内不同... 局部精细化采暖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前提下降低采暖能耗、实现采暖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高采暖效率,给精细化辐射供暖提供方法参考,本文选取具有显著工位布局要求的办公场所作为对象,对地面局部辐射供暖模块影响下,室内不同区域热环境分布情况进行典型化研究分析,得到了不同局部模块供暖工况下室内非均匀热环境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局部辐射面积为16.7%时辐射区域与非辐射区域平均辐射温度相差3℃以上,具有明显的局部环境营造效果;地面局部辐射供暖辐射区域与非辐射区域不对称辐射温度差异显著;将局部辐射源设置在靠近外墙区域,可以提高整体平均辐射温度,使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初步给出基于地面局部辐射供暖的典型化热环境共性特征表述,可为后续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局部辐射供暖 非均匀热环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3―2021年南京热环境时空演化及扩张驱动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李超男 徐雁南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3-256,共14页
基于Landsat 8 OLI-TIRS遥感影像,利用辐射方程算法反演得到南京市地表温度数据。从数量和速度方面揭示南京市2013―2021年间热环境景观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质心迁移轨迹揭示热环境景观的空间演变特征。此外,借... 基于Landsat 8 OLI-TIRS遥感影像,利用辐射方程算法反演得到南京市地表温度数据。从数量和速度方面揭示南京市2013―2021年间热环境景观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质心迁移轨迹揭示热环境景观的空间演变特征。此外,借助PLUS模型探究了2013―2021年热环境景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3―2021年间中温区景观在研究区占主导地位,其中2017―2021年热环境景观变化最强烈,其综合热环境动态度为23.94%。(2)低温区的核密度高值主要位于水域和林地,北部集聚特征较为明显;次低温区的核密度分布特征表现为北部和南部较密集且破碎化明显;中温区的核密度分布呈“中间少四周多”的格局;次高温区景观呈多核心增长的趋势;高温区景观集聚特征最为显著,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各市区的中心地区。(3)低温区质心迁移速度最快,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了21.30 km;次低温区质心迁移速度由慢到快,先向西北移动9.52 km,后向东南移动17.88 km;高温区、次高温区、中温区质心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移动距离分别为19.99、4.77、4.04 km。(4)从不同热环境景观扩张的驱动因子来看,低温区、次低温区和中温区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受高程的影响,次高温区和高温区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距住宅距离和距工厂距离。本研究对于加强南京地表热环境的监测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核密度分析 空间质心模型 PLUS模型
下载PDF
川西高原藏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能耗模拟和优化
15
作者 张妍 罗茂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川西高原藏区气候寒冷,地理位置偏僻,常规能源匮乏,传统民居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大。为提高此类民居的节能性,改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川西藏区典型民居建筑模型,模拟当地气候条件、太阳辐射等环境参数,以... 川西高原藏区气候寒冷,地理位置偏僻,常规能源匮乏,传统民居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大。为提高此类民居的节能性,改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川西藏区典型民居建筑模型,模拟当地气候条件、太阳辐射等环境参数,以人体热舒适和采暖能耗为评价指标,分析建筑朝向、功能布局、阳光房及其玻璃材料与参数等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探索多因素影响下的最优组合形式,在优化传统民居设计的基础之上,论证了利用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为极端气候地区无辅助热源的传统民居立足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解决冬季采暖问题、提升舒适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传统民居 能耗模拟 室内热环境 节能设计
下载PDF
基于舒适节能控制的分体式空调建模与仿真
16
作者 孙启凯 汪明 张宝瑞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分体式空调在住宅和办公室应用非常广泛,耗费电能数量巨大。然而绝大部分空调并不具备最佳运行策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电能浪费问题,因此采用合适的空调控制策略使空调运行在既节能又舒适的状态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着眼于保... 分体式空调在住宅和办公室应用非常广泛,耗费电能数量巨大。然而绝大部分空调并不具备最佳运行策略,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电能浪费问题,因此采用合适的空调控制策略使空调运行在既节能又舒适的状态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着眼于保障舒适性并降低房间空调器的能耗,首先分析空调运行状态,建立房间环境模型和分体式空调运行模型,然后通过按需启停和适当调整空调温度设定值等方法对空调进行控制,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使室内环境维持舒适且节能的基于规则的最优运行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建模 环境仿真 最优控制 热舒适度控制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滁州农宅改造设计研究
17
作者 张子裕 胡振宇 许碧康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充分重视,农宅的绿色改造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安徽省滁州市某农宅为例,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现状问题后,对其进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改造,针对被动房的传热过程构建物理模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充分重视,农宅的绿色改造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安徽省滁州市某农宅为例,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现状问题后,对其进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改造,针对被动房的传热过程构建物理模型,采用CFD模拟技术,对农宅冬季与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满足预期设计目标,验证了设计改造的可行性。本研究解决了农宅现存问题,设计方案可为该片区农宅提升改造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数值模拟 农宅改造 热环境模拟
下载PDF
基于夏季热环境的居住区架空层布局优化研究——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
18
作者 方阳开 王旭 《住区》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区中常见的空间类型。本文选取合肥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测调查该住区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架空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住区外部空间。在本研究中,以通用热气候指数作为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利用L...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区中常见的空间类型。本文选取合肥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测调查该住区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架空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住区外部空间。在本研究中,以通用热气候指数作为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利用LadybugTools对该小区的六种不同架空层设置工况进行了热环境模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架空层布局采用在住区单侧布置或错列式布置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住区的室外热环境,在住区的迎风面布置架空层可以显著改善住区内的室外热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架空层 热环境 模拟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ENVI-met模拟的屋顶绿化热环境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董楠楠 吴静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4期61-66,共6页
文章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met 4.4.2模拟4种方案(无绿化、地面绿化、屋顶绿化、地面绿化与屋顶绿化的组合绿化)时校园内温度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有地面绿化和无地面绿化情况下,7∶00、12∶00、20∶00、1∶00时屋顶绿... 文章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met 4.4.2模拟4种方案(无绿化、地面绿化、屋顶绿化、地面绿化与屋顶绿化的组合绿化)时校园内温度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有地面绿化和无地面绿化情况下,7∶00、12∶00、20∶00、1∶00时屋顶绿化对室外行人高度(1.5m)和屋面高度(12.5m、17.5m)的气温影响。结果表明:(1)校园无地面绿化时,屋顶绿化的降温效果较为微弱;(2)校园有地面绿化时,屋顶绿化对环境气温的影响明显增强,尤其是行人高度的温度变化明显增大,且随着高度增加,影响逐渐减弱;(3)校园有地面绿化时,12∶00时屋顶绿化对建筑较少的开放区域降温效果明显好于建筑密度大的区域,而7∶00、20∶00和1∶00时开放区域会出现升温现象。屋顶绿化除增加绿化总量外,也增加了绿色空间的连接性,有利于形成联系更为紧密的绿色空间网络,提高开放空间的热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envi-met模拟 屋顶绿化
下载PDF
发动机舱通风冷却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20
作者 高鹏 王睿 +1 位作者 杨水锋 刘开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5,230,共9页
针对飞行器在高速巡航状态下发动机舱热环境复杂,缺乏准确快速评估手段的难题,基于一维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舱通风冷却快速评估方法。在分析发动机舱典型的热环境及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的三维CFD模型以及... 针对飞行器在高速巡航状态下发动机舱热环境复杂,缺乏准确快速评估手段的难题,基于一维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舱通风冷却快速评估方法。在分析发动机舱典型的热环境及传热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的三维CFD模型以及基于AMESIM的快速评估数值模型。具体分析了不同冷却气流量、温度下发动机舱的温度分布,比较了2种模型之间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冷却气流量在0.2~1.0 kg/s时,快速评估数值模型与三维CFD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3.5%;冷却气温度在353.15~423.15 K时,快速评估数值模型与三维CFD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 通风冷却 热环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