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ERA-40资料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之芳 雷俊 +2 位作者 吕晓娜 瞿婞 李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3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即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欧洲中心ERA-40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该资料的基础是站点观测资料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日常累积资料整编而成)进行比较,以讨论NCEP/...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3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即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欧洲中心ERA-40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该资料的基础是站点观测资料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日常累积资料整编而成)进行比较,以讨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ERA-40资料以及NMC资料的相关性,尤其在东亚地区的可靠性。3份资料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东亚地区,特别是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内(30°—50°N,80°—115°E),NCEP/NCAR资料和ERA-40资料各季的平均场、相关场均存在大范围的显著性差异区,差异最大的季节在夏季,时段为1958—1970年,而在冬季相关较好。同时NCEP/NCAR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异常低值,在60年代中期有突然的增长,而欧洲中心的ERA-40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均无此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对北半球500 hPa资料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在东亚地区应用NCEP/NCAR资料时,如果范围涉及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地区(30°—50°N,80°—115°E),尽量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料,尤其在春、夏两季;而该区域内的ERA-40资料和NMC资料在这一时段内是基本一致,具有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hPa位势高度场 NCEP/NCAR资料质量 era-40资料 NMC资料 相关性 差异性
下载PDF
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北方地区年代际气候变化 被引量:87
2
作者 黄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利用中国东部的探空站资料以及ERA40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比较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指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的高低层位势高度以及温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无论是位... 利用中国东部的探空站资料以及ERA40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比较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指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的高低层位势高度以及温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无论是位势高度或温度都描述不好,存在着很明显的虚假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实际探空资料相比,相对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或温度的描述明显好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因此,研究东亚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应用ERA-40再分析资料要好一些。高层的结果要比低层好。在70年代以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于内蒙古和华北对流层上层的位势高度和温度的描述要好于ERA-40再分析资料,更接近于实际探空值,这说明这两份再分析资料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年代际气候变化
下载PDF
比较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资料的差异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连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0,共12页
利用1951-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温、气温和表面风场逐日4个时次(北京时间2、8、14和20时)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并比较了在我国西北地区春夏季感热输送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NCEP/NCAR... 利用1951-2000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温、气温和表面风场逐日4个时次(北京时间2、8、14和20时)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和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并比较了在我国西北地区春夏季感热输送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NCEP/NCAR和ERA-40的感热输送再分析资料都能显示出我国西北地区是欧亚大陆上的感热中心之一。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ERA-40再分析资料的感热资料更接近于实际台站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感热
下载PDF
利用卫星测高观测资料反演海浪周期的几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褚永海 罗丹丹 +1 位作者 傅露 倪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JASON1测高数据进行海浪周期反演计算,在比较几种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利用ERA-40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与分析,通过数值结果表明,CS算法精度最低,CSG2算法最优,CSG1算法、Hwang算法及ZT算法相当,其原因在于CS算法主要从理论出发,而... 利用JASON1测高数据进行海浪周期反演计算,在比较几种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利用ERA-40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与分析,通过数值结果表明,CS算法精度最低,CSG2算法最优,CSG1算法、Hwang算法及ZT算法相当,其原因在于CS算法主要从理论出发,而后四种算法的提出联合使用了实测浮标数据,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浪周期 有效波高 era-40 JASON1
下载PDF
近45年太平洋海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崇伟 林刚 +1 位作者 孙岩 杨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2,共7页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趋势分别为0.3—0.6cm.a 1、0.3—1.2cm.a 1;太平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四季皆起主导作用,涌浪指标的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涌浪池;北太平洋的风场与风浪场的相关系数好于南太平洋,风场与涌浪场的相关系数则是南太平洋好于北太平洋;研究还发现太平洋的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海浪资料 风浪 涌浪 变化趋势 涌浪池 涌浪指标 Nino3指数
下载PDF
南海海浪场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郭随平 庄卉 +3 位作者 郑崇伟 贾本凯 陈志禄 王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3,共7页
利用来自ECMWF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45年ERA-40海表风场资料和将风浪、涌浪分离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南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涌浪、混... 利用来自ECMWF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45年ERA-40海表风场资料和将风浪、涌浪分离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南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涌浪、混合浪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好于风浪;7月和10月海浪场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好于1月和4月,其中4月相关性为全年最低。(2)南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值区分布,风浪场与海表风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混合浪场则更多的是包含了涌浪的信息。(3)南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存在3—3.75年的共同周期。南海的海表风场、风浪场与nino3指数存在的3.3年左右、5年左右的共同周期,涌浪场、混合浪场与nino3指数存在的3—4年左右的共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 南海 风浪 涌浪 厄尔尼诺 周期
下载PDF
两种再分析资料中夏季地表气温与中国测站资料的差异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庆九 管兆勇 +1 位作者 蔡佳熙 闵锦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82,共12页
采用中国194站气温观测资料(OT)、NCEP/NCAR(NT)和ERA-40(ET)再分析月平均2m温度资料,使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EOF等方法,对三种温度资料周期、方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ET与OT数值、距平及变化... 采用中国194站气温观测资料(OT)、NCEP/NCAR(NT)和ERA-40(ET)再分析月平均2m温度资料,使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小波分析、EOF等方法,对三种温度资料周期、方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ET与OT数值、距平及变化趋势非常接近;NT低于OT,1965年以前其数值及距平与OT、ET差异较大;ET与OT的相似性优于NT,对地面温度变化进行周期分析时,使用ET资料较好。在使用NT的原始资料时需慎重,距平值在1965年之后有一定的可信度。(2)ET与OT线性趋势以及空间模态类似,NT变化趋势远大于OT与ET,ET对我国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优于NT,在研究我国温度长期变化时NT具有不确定性。(3)ET与NT均能反映我国温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但ET更加准确;研究我国北方(30°N以北)温度年代际变化时,ET较好;研究我国温度年际变化时两种资料能力相当。(4)三种温度资料均显示1976年前后我国地表气温有明显差异。ET与OT在1976年前后的变化及空间分布十分一致,NT与OT不完全一致。此外,1965年之前的NCEP/NCAR温度资料存在类似于"PSFC"的问题,使用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资料 NCEP/NCAR era-40 地表气温 气候变率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气压气候变率:测站资料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庆九 管兆勇 蔡佳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1-503,共13页
应用中国194站地表气压(OP)、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地表气压(NP)和海平面气压(NS)及ERA-40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ES)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夏季气压的气候变率,特别是再分析资料集中地表气压和海平面气压的再现能力。分析发现:1)3种资... 应用中国194站地表气压(OP)、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地表气压(NP)和海平面气压(NS)及ERA-40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ES)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夏季气压的气候变率,特别是再分析资料集中地表气压和海平面气压的再现能力。分析发现:1)3种资料均显示我国东部气压升高,NP(NS)中1976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特征显著,ES的变化量与OP相当,NP(NS)远高于其他两种资料;1965年以前NP、NS与OP、ES差异较大,NP(NS)显著偏低。2)OP和ES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具有较为相似的3~4年的周期变化,而NP周期特征与OP、ES有显著差异,存在虚假的14年左右的周期特征;3)3种气压资料为一致的线性增高趋势,NP线性变化趋势最大,OP最小,北方大于南方,但再分析资料在对气压变化长期趋势的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4)OP显示气压变化不大,而ES、NP(NS)反映气压变化较大,以我国北方变化最为明显,从北向南逐渐降低,中心均在内蒙古中部一带。NP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压变化估计偏高,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和山东半岛气压变化的反映略有不足;5)再分析资料可以再现我国气压年际变化特征,对我国气压的再现能力在东部优于西部,低纬度地区优于高纬度地区,并且ES的再现能力要优于NP(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资料 NCEP/NCAR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气压 气候变率
下载PDF
北大西洋海域波浪能资源特征分析
9
作者 庄卉 郑崇伟 +1 位作者 贾本凯 郭随平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0,共6页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海浪资料对北大西洋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可为我国的波浪能资源评估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如下主要特征:(1)北大西洋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常年位于冰岛南部及西南部海域;(2)整个北...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海浪资料对北大西洋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可为我国的波浪能资源评估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如下主要特征:(1)北大西洋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常年位于冰岛南部及西南部海域;(2)整个北大西洋能流密度大于2 kW/m出现的频率较高,基本都在90%左右;(3)在北大西洋,涌浪的能流密度比风浪能流密度更为稳定,低纬度海域的波浪能流密度比中高纬海域更为稳定。充分依据涌浪具有能量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该海域进行海水淡化、海浪发电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工作,有利于缓解人类能源危机,将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海浪资料 波浪能 能流密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印度洋的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崇伟 李崇银 李训强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为了展现印度洋的海浪特征,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印度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季节特征、月变化特征、风速和波高的变化趋势、涌浪指标,定义了南印度洋西风指数和涌浪... 为了展现印度洋的海浪特征,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印度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季节特征、月变化特征、风速和波高的变化趋势、涌浪指标,定义了南印度洋西风指数和涌浪北伸脊点。结果表明:印度洋的风浪场与海表风场整体上对应较好,尤其是季风期间的北印度洋,涌浪场与混合浪场对应较好;从波高来看,阿拉伯海在1-5月和9-12月的涌浪以及孟加拉湾全年的涌浪对混合浪的贡献大于风浪;印度洋海表风速呈显著递增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咆哮西风带和30°S以北,风浪波高变化趋势的分布与风速大体一致,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表现显著性逐年递增;印度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占据主导地位,40°S以北的涌浪常年向北传播,且南印度洋西风带西南季风的强度直接决定着涌浪北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 风浪 涌浪 涌浪北伸脊点
下载PDF
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存英 胡雄 +1 位作者 龚建村 刘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利用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风场资料首次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点及其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准零风层一般处于18~25 km高度范围内,零风线所在的高度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稍有变化.根据准零风层随纬度的... 利用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风场资料首次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点及其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准零风层一般处于18~25 km高度范围内,零风线所在的高度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稍有变化.根据准零风层随纬度的变化特征,中国上空可以分成三个区域:低纬地区(5°N~20°N)、中低纬过渡区域(20°N~32.5°N)和中高纬地区(32.5°N~55°N).低纬地区一般在冬季和初春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中高纬地区一般在春末和夏季存在准零风层结构;而中低纬过渡区域是否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还与准两年震荡(QBO)有关,在QBO东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中纬特性,在QBO西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低纬特性.准零风层随经度变化非常小,零风线所在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 km,过渡区域的变化幅度相对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准零风层 零风线 era-40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近45年北印度洋海表风、浪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友华 郑崇伟 +1 位作者 李训强 刘志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58,共6页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ZTCH-III),以ERA.40海表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场,并分析其特征。研究发现,北印度洋1958~2001年年平均海表风速和有效波高均呈缓慢递增趋势;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ZTCH-III),以ERA.40海表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场,并分析其特征。研究发现,北印度洋1958~2001年年平均海表风速和有效波高均呈缓慢递增趋势;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有效波高存在2.36~5.2a左右的共同周期及26a的长周期震荡;北印度洋海域年平均海表风速、有效波高的突变形势与冬季相似,突变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本研究可以为在北印度洋这一重要战略通道上作业的船只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 era-40海表风场 年变化 周期 突变
下载PDF
近44年北印度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铁军 郑崇伟 +1 位作者 李训强 张文静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9,共6页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就北印度洋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展开分析,以期可为海洋水文保障、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58—2001年期间,北印度洋低纬度海域、索马里至斯里兰卡一带的大范围海域的海表...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就北印度洋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展开分析,以期可为海洋水文保障、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58—2001年期间,北印度洋低纬度海域、索马里至斯里兰卡一带的大范围海域的海表风速表现出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基本在0.01—0.02 m.s 1.a 1;呈显著性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亚丁湾、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北部零星海域、以及缅甸仰光西南部近海等小范围海域,约-0.01—-0.005 m.s 1.a 1;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海域的海表风速在近44年期间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1 m.s 1.a 1的速度显著性震荡递增,震荡区间在5.0—5.5 m.s 1之间;(3)不同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很大差异:冬季和夏季,大部分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显著,春季次之,秋季仅在赤道附近一带海域呈显著性递增;(4)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存在显著的2.0年、2.6—3.7年、5.2年的变化周期,以及2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风场资料 北印度洋 长期变化趋势 变化周期
下载PDF
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连童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6,共8页
利用1958—2002年ERA-40再分析感热通量资料进行EOF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春季还是夏季,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感热通量都有3个主模态。第1模态都表示空间分布的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春季感热通量明显增强,... 利用1958—2002年ERA-40再分析感热通量资料进行EOF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春季还是夏季,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感热通量都有3个主模态。第1模态都表示空间分布的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亚大陆干旱半干旱区春季感热通量明显增强,而夏季却明显减弱。第2、3模态表示了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且存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春、夏季感热通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年代际变化信号强于年际变化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再分析资料 感热通量 EOF分析 MORLET小波
下载PDF
利用ECMWF再分析数据研究Toba-3/2指数律
15
作者 徐广鹏 吴克俭 孙京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ECMWF ERA-40再分析波浪数据,来计算波龄,无因次波高以及无因次周期。采用Toba3/2指数率的方式来研究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了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变化规律,比较大洋东岸与西岸发现,大洋东岸无因次波高... 利用ECMWF ERA-40再分析波浪数据,来计算波龄,无因次波高以及无因次周期。采用Toba3/2指数率的方式来研究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了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变化规律,比较大洋东岸与西岸发现,大洋东岸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分布较集中;大洋东西岸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关系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40海浪资料 波龄 波高 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