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肖喜悦 郭利荣 +2 位作者 刘芳 王丽燕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为了揭示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和血细胞按大小进行分类,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刺激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不同类型血... 为了揭示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和血细胞按大小进行分类,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刺激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不同类型血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分布于106~384μm^(2)之间,而血细胞分布在119~434μm^(2)之间,其中,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200~300μm^(2)之间,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300~400μm^(2)之间,随着血细胞颗粒性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在失血刺激6、12和24 h时,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增殖加速,说明失血刺激可以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增殖以加速新血细胞的生成.失血刺激2 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至12 h时,各类细胞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LPS刺激1、3、6和9 h后,透明细胞比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而小、中和大颗粒细胞比例变化与透明细胞比例变化趋势相反,LPS刺激24 h和48 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失血和LPS刺激引起了中华绒螯蟹机体不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造血组织 血细胞 增殖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无显著性变化(P>0.05);上海雌蟹11月的出肉率(Meat yield,MY)最高,但苏州和泰州的均是9月份MY最高;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与GSI呈负相关,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最高且先上升后下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性腺和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此外,在雌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且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和甜味氨基酸的呈味强度都在升高,口感均是11月最佳。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雌蟹的营养品质主要受时期因素影响,地域因素只影响肌肉中水分和蛋白含量,进而影响到肌肉中部分FAA的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中华绒螯蟹的消费、营养评价及等级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分析
3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一直呈下降趋势,且9月的HSI显著高于11月(P<0.05);苏州雄蟹的HSI是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P<0.05);泰州雄蟹的HSI在9—11月则是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9—11月上海、苏州和泰州雄蟹的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9月和11月的GS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其中10月上海雄蟹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但肝胰腺中粗脂肪的含量要高于性腺和肌肉。此外,在雄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0月苏州雄蟹的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FAA)含量最高,9月上海雄蟹的必需氨基酸百分比(Percentage of essential amino acid,PETFAA)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必需游离氨基酸(Essential free amino acid,EFAA)是甲硫氨酸(Met)、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总体而言,月份因素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雄蟹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10—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出肉率(Meat yield,MY)较高,且9—11月雄蟹的鲜甜度一直在增加,苦味值一直在降低,均是11月的口感最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个地理种群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建林 牟大凯 +6 位作者 郝莎 易龙 陈姗 朱清顺 王勇 陈建秀 侯亚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7-462,共6页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微卫星基因座(Esin 67和Esin 87)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两个微卫星基因座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在Esin 67基因座中,本地种和荷兰种绒螯蟹均有8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8重复序列;在Esin 87基因座中,本地种绒螯蟹有9个等位基因,荷兰种有7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9重复序列.同时中华绒螯蟹荷兰种这两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均高于本地种.这些结果提示了江苏本地的绒螯蟹可能受到其它地区河蟹的种质污染,基因多态性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对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对河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微卫星DNA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莹 吴旭干 +3 位作者 赵峰 李嘉尧 连一霖 王福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2-829,共8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溯河洄游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下载PDF
育成规格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可食部分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志刚 纪连元 +3 位作者 阙有清 成永旭 郭子好 杨筱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358,共6页
本实验通过投喂不同饵料后,研究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等可食部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脂类组成的变化。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l... 本实验通过投喂不同饵料后,研究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等可食部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脂类组成的变化。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胰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性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粗蛋白、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杂鱼组三种规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总体试验结果表明:育成规格以及饵料对中华绒螯蟹雄蟹可食部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 规格 饵料 营养成分 脂类组成
下载PDF
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组织氨基酸组成、营养评分及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田灿 王美垚 +4 位作者 李建林 宋长友 葛家春 苏胜彦 唐永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江苏省长荡湖、固城湖、高邮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应的营养品质评价,本研究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为探究江苏省长荡湖、固城湖、高邮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应的营养品质评价,本研究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对其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检测出17种常见氨基酸,各群体间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雌雄群体各氨基酸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模式。雌蟹中,总必需氨基酸(EAA)、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为洪泽湖、固城湖群体显著高于长荡湖、太湖、阳澄湖群体,与高邮湖群体差异不显著。雄蟹中,高邮湖群体各氨基酸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澄湖、洪泽湖、太湖群体,与长荡湖,固城湖群体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与其氨基酸指标差异相似,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20%、95.80%。综上,江苏6个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雌雄群体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适宜,均为优质或良好蛋白源,基于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可对其群体进行有效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液相色谱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造血组织发育及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孙建 焦锦彪 +6 位作者 刘莉 袁雪梅 于喆 张海琪 杭小英 施伟达 吴颖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4-761,共8页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初步探索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和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原代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中添加终浓度为0.85 mg/mL的白芍提取物后,造血因子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制备含1%白芍提取物的中华绒螯蟹饲料并进行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较饲喂前上调了10.5倍,要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结果同样表明,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蛋白荧光信号也要强于对照组。通过造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和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的检测,我们发现白芍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含有较多卵形小叶,且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较饲喂前增加了6.64%,而对照组仅增加1.6%。免疫保护率实验显示,在脂多糖急性刺激下,白芍添加组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77.5%)要高于对照组(57.5%)。综上所述,白芍提取物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造血因子的表达和造血组织的发育,从而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造血组织 造血因子
下载PDF
温度骤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几种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宋林生 季延宾 +4 位作者 蔡中华 方敏 苏建国 崔朝霞 李太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 ,将水体温度从 1 4℃骤然升到 2 8℃ ,然后在升温后 9h内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以及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比较温度变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 ,将水体温度从 1 4℃骤然升到 2 8℃ ,然后在升温后 9h内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以及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比较温度变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肝胰腺中CAT和SOD的活性在温度升高后马上出现显著降低 ,在 6h后开始趋于稳定 ;MDA的含量在升温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 ;血细胞的吞噬力和吞噬指数在温度升高后有所增加并于 3h时达到最高 ,然后逐渐下降到温度升高前的水平。该结果表明 ,温度的骤然升高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导致自由基代谢的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 化学指标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吞噬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黄鹤忠 李义 +2 位作者 宋学宏 王永玲 杨彩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5,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3.0mg/L10天或2.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H4+-N1.0mg/L和2.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1.0—5.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01)下降;但NH4+-N1.0—4.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N3.0—4.0mg/L10天或1.0—2.0mg/L20天,以及5.0mg/L10天或3.0—5.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氨氮胁迫 血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志彪 赵云龙 +2 位作者 周忠良 李娜 杨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血蓝蛋白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鳃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均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环境中添加0·01mg/L Cu2+就可对中华绒螯蟹代谢酶产生显著影响,并随着Cu2+浓度的增高,对中华绒螯蟹机体的影响逐渐加剧。表明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肝胰腺 血淋巴 代谢酶
下载PDF
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成活、肝胰腺指数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4 位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刘强 杨筱珍 陆剑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3,共8页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HUFA对幼蟹60天内的生长和成活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肝胰腺指数、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及18:2n-6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其肝胰腺和肌肉的胆固醇、PL和HUF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F和BM组),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幼蟹的内分泌调控和生殖蜕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磷脂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成活率 增重率 肝胰腺指数 脂肪酸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上岸病的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林生 苏建国 +4 位作者 崔朝霞 方敏 蔡中华 丁茂昌 杨公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662,共6页
对患上岸病幼蟹和正常幼蟹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溶菌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几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和比较 ,探讨幼蟹上岸死亡疾病的病因。结果表明 ,患病幼蟹自由基的代谢出现紊乱 ,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正常幼蟹... 对患上岸病幼蟹和正常幼蟹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溶菌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几项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和比较 ,探讨幼蟹上岸死亡疾病的病因。结果表明 ,患病幼蟹自由基的代谢出现紊乱 ,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正常幼蟹显著下降 ,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幼蟹 (P <0 .0 1 )。而在反映自由基损伤程度的丙二醛含量上 ,患病幼蟹极显著高于正常幼蟹 (P <0 .0 1 ) ;患病幼蟹的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研究表明 ,大量自由基的积累对幼蟹的组织或器官造成了损伤 ,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蟹上岸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溶菌酶 养殖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一龄幼蟹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05
14
作者 耿绪云 王雪惠 +1 位作者 孙金生 张印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5984**)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5.8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Ⅳ步足长节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2837*,0.23698**)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头胸甲宽的间接作用(0.55280,0.56598)影响体重。所选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95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指标值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0.5727X2+0.2284X3+0.3473X4-15.0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性状 幼蟹 体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通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品红 李梦军 +6 位作者 黄春红 罗玉双 李娜 陈红文 王文彬 邹武 刘良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5,637,共7页
本文对湖南省大通湖所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成蟹,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正宗中华绒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肝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 本文对湖南省大通湖所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成蟹,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正宗中华绒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肝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38.13%,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51.56%,另有10.31%为血淋巴和组织液;3个指标分别比阳澄湖大闸蟹36.72%、53.26%、10.02%相差1.41、1.70、0.29个百分点。大通湖一级、二级商品蟹可食部分各高出阳澄湖5.29%和2.43%,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阳澄湖6.83%和3.60%,9项微量元素总和与阳澄湖相当,17种氨基酸总和比阳澄湖高6.78%和4.20%,鲜味氨基酸比阳澄湖高10.69%和4.94%。但以上各种指标雌、雄蟹之间均存在差异,且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组成方面雄蟹优于雌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通湖 阳澄湖 大闸 商品蟹 分析与评价 微量元素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 体重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群 赵云龙 +1 位作者 马强 陈立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7,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 2个高峰 ,分别在 6月和 1 2月、7月和 1 2月、9月和次年 1...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 2个高峰 ,分别在 6月和 1 2月、7月和 1 2月、9月和次年 1月 ,且第二峰值均明显高于第一峰值 ;肝胰腺葡萄糖含量最高值出现在 6月 ,之后逐渐下降 ,而血淋巴和精巢则在 7月 ,之后亦逐渐下降 ;肝胰腺和血淋巴出现糖原峰值的时间和葡萄糖相似 ,但精巢在 9月 ,而副性腺在8月时已达到较高含量 ,最高值出现在次年 1月 ;蛋白质的变化与上述 3种物质基本相似 ,但血淋巴出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肝胰腺。上述各生化成分变化的先后顺序和连续性表明 ,肝胰腺内上述物质在进入性腺快速发育期前 ,经血淋巴向精巢和副性腺转移 ,精巢对胆固醇和葡萄糖的积累要早于副性腺 ,这些物质的变化与生殖周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始终处于积累状态 ,而精巢和副性腺在前期对甘油三酯的积累极少 ,直至后期才略有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雄性生殖 生化成分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玉 隋丽英 +2 位作者 邓元告 常国亮 张文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3-1338,共6页
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和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0.8—1.0g的幼蟹(每组60只)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单独培养60d后,对幼蟹蜕皮间隔、个体增重和肝胰腺... 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和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0.8—1.0g的幼蟹(每组60只)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单独培养60d后,对幼蟹蜕皮间隔、个体增重和肝胰腺酶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饲料中PHB添加量的增加,幼蟹个体体重增加,蜕皮间隔缩短,3%PHB添加组显著高于未添加PHB的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下降,碱性磷酸酯酶(ALP)活力增加,酸性磷酸酯酶(ACP)活力相对稳定,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含量(GPT)活力总体较低且显著下降(P<0.05)。PHB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除了与β-羟基丁酸提供能量物质有关外,还与非特异免疫防御能力的提高和肝胰腺细胞良好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中华绒螯蟹 生长 肝胰腺 酶活力
下载PDF
两组不同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 被引量:9
18
作者 陆剑锋 常国亮 +3 位作者 吴旭干 杨筱珍 赵维信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12,共8页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中孕酮(PG)、雌二醇(E2)的含量及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O)合成与分泌甲基法尼酯(MF)的速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体内三种组织(肝胰腺、卵巢和血淋巴)中均存在PG和E2,PG可能为E2的前体;2)早熟蟹的MO合成MF速率远远大于正常发育的幼蟹,MF的大量合成与分泌是促使早熟蟹产生的主要内分泌因素;3)B组饲料(含猪油)喂养的河蟹其MO合成MF的速率均高于A组饲料(含鱼油),且B组饲料的早熟蟹转化PG速度比B组饲料的早熟蟹快;4)PG和E2的脂类结合部位能结合外源性卵黄蛋白原(Vg),通过血淋巴的运输被卵泡细胞胞吞,最终与卵母细胞内的内源性Vg结合,共同形成卵黄体;5)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可能会抑制类固醇激素的产生。研究表明,MF是中华绒螯蟹的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PG合成和E2转化的作用,它们共同诱导河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卵巢发育 卵黄发生 早熟 孕酮 雌二醇 甲基法尼酯
下载PDF
水体Hg^(2+)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淋巴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艳民 王新华 +1 位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6-442,共7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水体汞(Hg2+)在不同暴露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Hg2+(0.01和0.05mg...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水体汞(Hg2+)在不同暴露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Hg2+(0.01和0.05mg/L)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SOD、GPX、CAT活力在短时间内上升,表现出一种"毒物兴奋效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三种酶酶活力均受到明显的抑制;高浓度的汞(0.20和0.30mg/L)无论暴露时间长短,对三种抗氧化酶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的Hg2+处理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表现出"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体Hg2+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均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三种抗氧化酶和MDA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血淋巴SOD、GPX、CAT活力以及MDA含量对水环境中的Hg2+反应灵敏,可作为中华绒螯蟹毒理学评价指标以及重金属污染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中华绒螯蟹 血淋巴 SOD GPX CAT MDA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熟蟹、抱卵蟹、流产蟹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应雪萍 张永普 +3 位作者 杨万喜 应雪萍 张永普 杨万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 (成熟、抱卵、流产 )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 2 2种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SFA) 5种 ,单烯酸 (MUFA) 5种 ,多烯酸 (PUFA ) 12种 ;MUF...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 (成熟、抱卵、流产 )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 2 2种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SFA) 5种 ,单烯酸 (MUFA) 5种 ,多烯酸 (PUFA ) 12种 ;MUFA的含量最高 ,占 5 2 4 7%—5 8 5 6 % ,SFA次之 ,为 2 3 17%— 2 9 2 0 % ,PUFA的含量较低 ,为 8 92 %— 2 1 11%。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 3/Cn 6 值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差异极显著 ,油酸 (C18∶1)、棕榈酸 (C16∶0 )、棕榈油酸 (C16∶1)是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 ,其含量分别为 35 2 1%—4 0 4 9%、17 97%— 2 1 97%和 11 6 9%— 14 90 % ,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差异显著。比较研究温州本地抱卵蟹和太湖抱卵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 ,发现脂肪酸中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 3/Cn 6 值差异极显著 ,除C14∶1、C18∶1、C2 0∶1及C2 0∶5外 ,其它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脂肪酸 流产 甲壳动物 十足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