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UV/MS^2法考察国产莫匹罗星软膏的杂质谱 被引量:6
1
作者 耿悦 赵恂 +2 位作者 袁耀佐 谭力 张玫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6期610-613,共4页
建立了同时适合莫匹罗星软膏杂质谱定性和定量研究的HPLC-UV/MS2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8色谱柱,以四氢呋喃-0.1 mol·L-1的乙酸铵溶液(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20μL。建... 建立了同时适合莫匹罗星软膏杂质谱定性和定量研究的HPLC-UV/MS2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8色谱柱,以四氢呋喃-0.1 mol·L-1的乙酸铵溶液(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20μL。建立的色谱条件可以使莫匹罗星与相邻杂质基线分离,在0.50~2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检测限为4.26 ng。对13批不同有效期的莫匹罗星软膏进行了有关物质测定,从中检出了16个杂质,采用LC-MS对主要杂质结构进行了推定,其中5个杂质为EP报道的杂质,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软膏 有关物质 杂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结构推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残留的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兽药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芃岩 姜宁 +1 位作者 王英峰 晏利芝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2,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鸡肉中两类共10种兽药(3种磺胺和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HPLC-ESI-MS2)。样品经2%醋酸-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过ENVI-18固相萃取柱净化,经氮气吹干后,残余物用流动相定容到1m...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鸡肉中两类共10种兽药(3种磺胺和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HPLC-ESI-MS2)。样品经2%醋酸-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过ENVI-18固相萃取柱净化,经氮气吹干后,残余物用流动相定容到1mL。以乙腈和0.05%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用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10种药物的二级质谱碎裂方式进行分析。10种药物在0.02~2.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8。检出限(LOD)为1.10~6.85μg/kg,定量限(LOQ)为3.68~22.85μg/kg,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8.9%~102.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6%(n=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确证能力强,分析时间短,可满足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 磺胺 氟喹诺酮 动物源性食品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鉴定紫洋葱花色苷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玉芹 赵先恩 +2 位作者 杜金华 王晓 江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质谱(HPLC-DAD-ESI-MS2)联用技术分析了紫洋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首先用含0.1%HCl的甲醇溶液提取紫洋葱中的花色苷,然后用XAD-7大孔树脂纯化,最后用HPLC-DAD-ESI-MS2进行紫外-可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质谱(HPLC-DAD-ESI-MS2)联用技术分析了紫洋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首先用含0.1%HCl的甲醇溶液提取紫洋葱中的花色苷,然后用XAD-7大孔树脂纯化,最后用HPLC-DAD-ESI-MS2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分析,分离鉴定出6种花色苷。花色苷盐酸水解后的糖基均为葡萄糖,并且有4种花色苷发生酰化。经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文献报道综合分析确定了紫洋葱中的主要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矢车菊-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5-丙二酸酰二葡萄糖苷,峰面积归一化含量分别为26.43%、9.38%、37.27%和12.57%;含量较低的2种花色苷为芍药-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和芍药-3,5-丙二酸酰二葡萄糖苷,峰面积归一化含量分别为8.60%和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洋葱 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质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鉴定芍药花色苷 被引量:3
4
作者 舒希凯 赵恒强 +4 位作者 王岱杰 时新刚 刘建华 刘代成 王晓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芍药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首先用含0.1%盐酸的甲醇溶液提取芍药中的花色苷,经XDA-7大孔树脂纯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DAD-ESI...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芍药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首先用含0.1%盐酸的甲醇溶液提取芍药中的花色苷,经XDA-7大孔树脂纯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DAD-ESI-MS2)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分析。结果与结论鉴定出4种花色苷,经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文献报道综合分析,确定了芍药花中的主要花色苷是芍药素-3,5-二葡糖苷,含量为77.14%。含量较低的三种花色苷为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芍药素-3,5-乙酸酰二葡糖苷,飞燕草素-3-葡糖苷,含量分别为2.68%,9.78%,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花色苷 HPLC—DAD-ESI—MS2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小扁豆豆壳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裴敏佳 王晓雅 +2 位作者 熊华 王凤新 孙永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以两种不同颜色小扁豆豆壳为研究对象,通过凯氏定氮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氨基酸分析仪、化学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 2)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两种不同颜色小扁豆豆壳为研究对象,通过凯氏定氮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氨基酸分析仪、化学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 2)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豆壳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红色和绿色小扁豆豆壳总游离酚含量(TPC)分别为(8.32±0.24)和(12.75±0.12)mg GAE/g DW,总黄酮(TFC)含量分别为(5.28±0.49)和(8.44±0.23)mg CAE/g DW,总结合酚含量分别为(3.68±0.05)和(4.30±0.10)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87±0.05)和(3.62±0.13)mg CAE/g DW,豆壳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 2=0.969~0.999);豆壳中含有12种游离酚,包括羟基苯甲酸、羟基肉桂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化合物,含有9种结合酚,包括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扁豆豆壳 营养成分 游离酚 结合酚 抗氧化能力 UPLC-ESI-QTOF-MS 2
下载PDF
黑荆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原花色素的分析
6
作者 徐玲玲 杨阳 王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9,共7页
以黑荆树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和细胞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培养出愈伤组织,采用香草醛-硫酸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处理下愈伤组织中原花色素和总多酚... 以黑荆树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嘌呤(6-BA)和细胞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培养出愈伤组织,采用香草醛-硫酸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处理下愈伤组织中原花色素和总多酚的含量,并用电喷雾质谱(二级质谱)法对愈伤组织中原花色素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5 mg/L 6-BA和2.0 mg/L 2,4-D的培养基中,黑荆树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况较佳,且含总多酚和原花色素分别为20.19和11.10 mg/g,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适合进行增殖培养;黑荆树愈伤组织主要由单体原花色素及低聚原花色素组成,其中以单体和二聚体居多,还有微量三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 愈伤组织 原花色素 二级质谱
下载PDF
福林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组装和异源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兴 韩舒婷 +4 位作者 马婧贤 陶美凤 康前进 白林泉 邓子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1-304,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来源于林可链霉菌NRRL2936中的nosokomycin B_(2)的生物合成基因簇(noso-BGC)为基础,组装获得完整的福林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pho-BGC),再利用异源表达策略,激活pho-BGC的表达并通过底盘宿主的优选实现福林霉素发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来源于林可链霉菌NRRL2936中的nosokomycin B_(2)的生物合成基因簇(noso-BGC)为基础,组装获得完整的福林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pho-BGC),再利用异源表达策略,激活pho-BGC的表达并通过底盘宿主的优选实现福林霉素发酵产量的提升。【方法】首先,在林可霉素基因簇缺失突变株JCK126基因组中,整合了福林霉素生物合成所缺失的moeA4、moeB4和moeC43个环合成基因(来源于加纳链霉菌ATCC 14672),通过对重组菌株LX19的发酵和提取物的检测确认了pho-BGC在林可链霉菌中的沉默表达。然后,利用基因组装技术将moeA4、moeB4和moeC43个环合成基因与noso-BGC进行连接,得到了含有完整pho-BGC的质粒pJQK572。接着,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JQK572分别导入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1152、Streptomyces lividans SBT18、Streptomyces lividans LJ1018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M1446宿主中获得不同的重组菌株LX20、LX21、LX22和LX23。最后,通过对不同重组菌株进行发酵并对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分析以及UPLC-TOF MS检测,确定福林霉素在不同异源宿主中的合成情况,并结合二级质谱分析(ESI-MS_(2))对其结构进行确定。【结果】pho-BGC在天蓝色链霉菌M1152中成功实现了异源表达,并在4拷贝天蓝色链霉菌M1446中发酵产量提高了约20%。【结论】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发酵检测确定了福林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在林可链霉菌中是沉默的;然后,在nosokomycin B_(2)基因簇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完整pho-BGC的质粒pJQK572;获得了pho-BGC在不同宿主中的异源表达产物后,利用多种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检测,确定了pho-BGC在天蓝色链霉菌M1152中成功表达,接着通过多拷贝整合技术在菌株LX23中将福林霉素的产量提高了约20%。完整pho-BGC的拼接和在菌株LX20&LX23中的异源表达,为福林霉素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和高产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链霉菌NRRL2936 福林霉素 链霉菌宿主 异源表达 二级质谱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