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Hand,Foot and Mouth Virus EV71-VP1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Tomato
1
作者 Wang Mei-liang Zhao Yue +5 位作者 Wang Yu-dan Li Xin-zhi Zhang Yao Chen Xiu-ling Qiu You-wen Wang Ao-xu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3年第4期53-62,共10页
EV71-type virus is one of the main pathogens causing the occurrenc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and VP1 protein,a factor that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ntigenicity of the virus,has been isolated.The tomato was... EV71-type virus is one of the main pathogens causing the occurrenc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and VP1 protein,a factor that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ntigenicity of the virus,has been isolated.The tomato was selected as a biore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edible EV71 vaccine designed for the VP1 capsid protein.Using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the fusion gene EV71-VP1 was cut from vector PGEX-4T-2,a vector containing the p2300-EV71 gene with CaMV35S promoter and TL regulatory elements was constructed,and the hypocotyl and cotyledons of tomato were transformed using Agrobacterium(EHA105)-mediated method,screened,elongated and rooted,and finally 20 resistant tomato plants were obtained.Five transgenic positive seedlings were obtained by digestion and PCR assay,among which three plant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to be capable of transcriptional translation at the RNA leve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imed to explore new material suppor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 oral vaccines against EV71 infection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plant vaccin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ev71-vp1 TOMATO plant transgenic vaccine vector construction
下载PDF
西安地区EV71-VP1基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娜 张国成 +3 位作者 许东亮 豆玉凤 刘颖悦 杨晓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通过在原核表达系统初步构建EV71-VP1,对西安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外壳蛋白VP1基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西安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E... 目的:通过在原核表达系统初步构建EV71-VP1,对西安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外壳蛋白VP1基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西安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VP1,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对VP1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西安地方株VP1基因测序,并将其与阜阳株(序列号为EU913471)相比较,表明我国西安地区EV71分离株与阜阳株有较大差别,核苷酸差异约为4%。结论:西安地方株VP1基因与阜阳株相比,其核苷酸差异较为明显。这将为西安地区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VP1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肠杆菌BL21
原文传递
中国EV71病毒VP1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强 李薇 +3 位作者 张予超 高晶晶 赵祖波 杨俊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VP1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软件对EV71病毒中国分离株VP1蛋白进行进化树、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及抗原位点的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离株多为C4亚型,有3株湖南分离株为A型,提示疫苗的研... 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VP1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软件对EV71病毒中国分离株VP1蛋白进行进化树、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及抗原位点的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离株多为C4亚型,有3株湖南分离株为A型,提示疫苗的研发应着重于预防C4b亚型EV71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病毒 VP1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2016年盐城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EV71和CVA16型肠道病毒VP1基因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国清 李春香 +4 位作者 王瑶 李峰 徐士林 李长城 邵荣标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了解2016年盐城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分布特征,并对鉴定为EV71、CVA16型肠道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进化特征分析。方法收集疑似手足口病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通用、EV71和CVA16型肠道病毒核酸,以RT-PCR法扩增... 目的了解2016年盐城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分布特征,并对鉴定为EV71、CVA16型肠道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进化特征分析。方法收集疑似手足口病咽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通用、EV71和CVA16型肠道病毒核酸,以RT-PCR法扩增其VP1基因全长编码区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MegAlign、mafft、MEGA等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种系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2016年盐城市共收集疑似手足口病标本504份,检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165份,阳性率32.74%,EV71型、CVA16型、其他型别分别占4.37%、6.94%、21.43%。对EV71、CVA16型肠道病毒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盐城地区EV71和CVA16代表株分别属于C4a、B1b基因亚群进化分支,未发生基因亚群的转换,在各自进化分支中形成3条传播主链,远离各自原型株。结论 2016年盐城市手足病病原谱为多种基因型的肠道病毒共同流行。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病原体,EV71和CVA16仍占有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CVA16 VP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上皮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铭 胡晓星 +5 位作者 王文广 张莉 董书维 冯悦 代解杰 夏雪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对分离得到的树鼩原代肾细胞进行传代纯化和形态鉴别,建立以树鼩原代肾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用EV71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后48~96 h病毒滴度可达到1.3×10~6TCID_(50)/m L,说明EV71病毒可有效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并有效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71病毒VP1蛋白可在感染后2~8 d的树鼩原代肾细胞中有效检出,间接免疫荧光法则在感染后2~6 d细胞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病毒VP1蛋白的分布。结论在成功建立树鼩原代肾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了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初步建立了EV71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原代肾细胞 ev71 病毒增殖 VP1蛋白 感染模型
下载PDF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EV71和Cox A16病毒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君 唐海丰 +2 位作者 何鑫 胡焰 顾文超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911-291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 VP1基因的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 VP1基因的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进行核酸检测,并用RD细胞对核酸检测结果为EV71和Cox A16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收获的阳性分离株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分析其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共检测234份手足口病标本,阳性标本138份,阳性率为58.97%(138/234)。其中EV71阳性率为11.54%(27/234)、Cox A16阳性率为18.80%(44/234)、Cox A6阳性率为27.78%(65/234)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0.85%(2/234)。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株包括10株EV71和20株Cox A16,10株EV71分离株均为C4a型,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99.9%和98.7%~100.0%;20株Cox A16分离株均为B1b亚型,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4%~100.0%和98.2%~100.0%。结论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呈现Cox A6、EV71和Cox A16共同流行,而EV71流行株属于C4a亚型,Cox A16流行株属于B1b亚型,均与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流行株基因亚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谱 肠道病毒7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VP1基因
下载PDF
小鼠抗EV7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湧超 徐志刚 +3 位作者 杨澜 陈新宇 段志良 文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2-468,共7页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VP1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其特异性。方法合成编码EV71-VP1的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采用重组表达的VP1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并采用ELISA筛选...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VP1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其特异性。方法合成编码EV71-VP1的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采用重组表达的VP1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并采用ELISA筛选可分泌抗VP1的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采用蛋白G亲和层析法从腹水中纯化mAb,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 Ab的纯度和特异性;EV71感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评估所制备m Ab识别EV71的能力。结果成功表达了EV71-VP1,制备出了4株杂交瘤细胞(6E、8D、9F和10C),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小鼠m Ab均可识别EV71。结论成功制备了小鼠抗EV71衣壳蛋白VP1的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衣壳蛋白VP1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杨梅素体外抗EV71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淼 张洋 王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杨梅素抗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EV71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模型,采用致细胞病变(CPE)法和空斑实验观察杨梅素的抗病毒效果。以不同浓度的杨梅素处理细胞,结合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检测杨梅素的细... 目的初步探究杨梅素抗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EV71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模型,采用致细胞病变(CPE)法和空斑实验观察杨梅素的抗病毒效果。以不同浓度的杨梅素处理细胞,结合结晶紫染色的方法检测杨梅素的细胞毒性。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杨梅素对VP1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的方法评价杨梅素对V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杨梅素在2.5~20μmol·L^-1的浓度下预处理病毒能够显著抑制EV71感染诱导的细胞死亡,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C50为5.6μmol·L^-1。与病毒组相比,杨梅素在2.5~20μmol·L^-1的浓度下还能够显著降低病毒滴度。免疫印迹和RT-PCR的结果显示,杨梅素还能够明显降低病毒衣壳蛋白V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杨梅素具有显著的体外抗EV71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杨梅素 抗病毒 VP1蛋白 免疫印迹法 RT-PCR
下载PDF
外周血中抗EV71 VP1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赵培培 陈建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建立一种检测外周血中抗EV71VP1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在检测EV71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外周血VP1抗原特异性抗体分...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建立一种检测外周血中抗EV71VP1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在检测EV71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建立一系列特异性ELISPOT检测外周血VP1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参数:包括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反应体系中细胞浓度以及HRP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与ELISA比较,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当抗原包被浓度为20μg/mL时,不同细胞浓度反应曲线最稳定;细胞浓度为5×10^(6)/mL时,不同包被浓度形成的斑点数适量,易于计数;HRP标记抗体释稀度为1:10000时,背景最浅容易识别。ELISPOT敏感性为90.0%,特异性96.7%。与ELISA检测抗EV71抗体方法比较,ELISPOT优于ELISA。结论该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望成为诊断EV71感染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VP1蛋白 外周血 酶联免疫斑点
下载PDF
临床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杨 李祎 +4 位作者 彭传梅 张胜 陈婉婷 卫波 高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811-814,共4页
目的对临床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VP1基因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HFMD的分子遗传进化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延安医院临床就诊疑似HFMD患者590例,采集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E... 目的对临床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VP1基因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HFMD的分子遗传进化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延安医院临床就诊疑似HFMD患者590例,采集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EV71病毒核酸检测,对EV71检测阳性粪便样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1目的基因,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并确定其所属基因亚型,并构建种系遗传进化发育树。结果共检出EV71型50例,检出率为8.47%(50/590例),2015年检出28例,2016年检出22例。50例中≤5岁35例,5-18岁13例,≥18岁2例;男性占64.00%(32/50例),女性36.00%(18/50例),女性患者中包括2例成人HFMD患者。检出的50株EV71毒株均为EV71C4亚型。检出的EV71毒株与国内北京和安徽以及马来西亚地区的毒株遗传距离为0.026,与浙江、广东地区毒株的遗传距离为1.52,与澳大利亚地区毒株的遗传距离为2.11。结论亲缘关系进化树显示,EV71毒株2年间未发生大的基因遗传变异。EV71毒株与北京、安徽以及马来西亚EV71流行毒株遗传距离较近,与浙江、广东等地的EV71流行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与澳大利亚分离的EV71毒株遗传距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 VP1基因 DNA测序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多表位-mGITR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镇伟 刘海冰 +4 位作者 郑东 彭辉勇 王瑞 苏兆亮 陈建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表位-mGITRL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串联已证实的VP1表位并合成(VP1’);PCR扩增获得mGITRL,克隆至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中。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COS7细胞,通...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表位-mGITRL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串联已证实的VP1表位并合成(VP1’);PCR扩增获得mGITRL,克隆至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中。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VP1的抗体滴度。结果:PCR扩增出目的基因,测序证实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VP1’-mGITRL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COS7细胞和肌细胞中过表达。小鼠血清中检测出高滴度的抗VP1抗体。结论: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并构建VP1表位的重组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VP1’-mGITRL,在COS7细胞和肌细胞中过表达,并获得高滴度的抗VP1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VP1 mGITRL 表位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VP1抗原表位多肽疫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云凤 宋惠玲 +5 位作者 苟恩进 李青 顾胜利 韩允 汤正珍 黄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根据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VP1结构蛋白序列研制多肽疫苗并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从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17株EV71毒株,其VP1氨基酸序列一致(共... 目的根据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VP1结构蛋白序列研制多肽疫苗并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从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17株EV71毒株,其VP1氨基酸序列一致(共297个氨基酸),据此设计并合成多肽片段(除最后一段为2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20个氨基酸);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病愈患儿的阳性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免疫原性较好的多肽片段,制成多肽疫苗;用多肽疫苗免疫ICR健康雌鼠,并设未免疫的对照(Con);将雌鼠的子代小鼠随机分为注射和不注射EV71病毒颗粒的2个亚组;注射病毒2 d后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小鼠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通过RT-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同时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共设计并合成19段含交叉序列的多肽片段,从中筛选出3段免疫原性较好的(P2:VSRALTHALPAPTGQNTQVS;P4:ALQAAEIGASSNASDESMIE;P8:YANWDIDITGYAQMRRKVEL),制成多肽疫苗并免疫雌鼠,取雌鼠的子代小鼠进行后续试验。RT-PCR结果显示,各感染病毒亚组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能检测到EV71病毒,而未感染病毒亚组均检测不到;病理结果显示,未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在感染EV71病毒后,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改变;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的炎性改变明显减轻,3种多肽疫苗对EV71所致炎症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差异;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未注射病毒亚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V71病毒,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VP1抗原表位多肽疫苗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制提供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ev71 结构蛋白VP1 多肽疫苗 贵州
下载PDF
人肠道病毒71型VP1和VP4的抗原融合表达及鉴定
13
作者 冷弘 王娜 +3 位作者 王媛媛 臧文巧 李敏 赵国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366-3369,共4页
目的:构建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VP1-VP4重组融合蛋白表达体系.方法:构建EV71 VP1-VP4重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诱导表达融合蛋白VP1-VP4,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用融和蛋白包被ELIS... 目的:构建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VP1-VP4重组融合蛋白表达体系.方法:构建EV71 VP1-VP4重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诱导表达融合蛋白VP1-VP4,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用融和蛋白包被ELISA板检测41例已知血清.结果:重组片段VP1-VP4测序结果与设计目的片段序列相符,重组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约42.8kDa,与预期值一致;Westernblot提示该融合蛋白可以和EV71 VP1、VP4抗体特异性结合.融合蛋白包被ELISA板能准确检测出41例血清中16例EV71阳性血清,与CA16无交叉反应.结论:表达的EV71 VP1-VP4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EV71感染检测抗原,为EV71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VP1 VP4 融合抗原 融合PCR
下载PDF
人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蛋白的真核表达
14
作者 徐晓园 李文丽 +1 位作者 徐岚 李蕊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0年第1期43-46,51,共5页
目的:克隆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VP1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相应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进行重组表达,检测其细胞内定位,为EV71及CA16的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取EV71及CA16的VP1编码序列,插入pcFla... 目的:克隆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VP1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相应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进行重组表达,检测其细胞内定位,为EV71及CA16的疫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取EV71及CA16的VP1编码序列,插入pcFlag载体,分别构建EV71及CA16 VP1与FLAG标签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及横纹肌肉瘤RD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测序表明两种来源VP1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分别转染两种不同的细胞后,均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相应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两种毒株的VP1均表达在细胞质中。结论:外源融合表达EV71或C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所构建质粒分别转染细胞后,均可在细胞质内检测到VP1融合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ev71 柯萨奇病毒 VP1 真核表达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衣壳蛋白1(VP1)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盈霏 陈雅婧 +9 位作者 李越香 叶伟 刘赫 张慧 党品香 王思雨 吕欣 雷迎峰 张芳琳 姚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1(VP1)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表达并纯化VP1蛋白;以灭活并纯化的EV71病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抗EV71 VP1的mAb;使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效价检测、抗体亚类鉴定,Western blot法...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1(VP1)小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表达并纯化VP1蛋白;以灭活并纯化的EV71病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抗EV71 VP1的mAb;使用间接ELISA进行抗体效价检测、抗体亚类鉴定,Western blot法检测EV71感染的RD细胞V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V71感染的RD细胞VP1的表达和分布,体外中和试验测定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共获得6株可分泌针对EV71 VP1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的6株抗体中3株为IgG2a亚型,3株为IgG2b,可用于ELISA、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其中2D7具有中和活性,半数抑制剂量(IC_(50))为9.892μg/mL。结论获得6株具有较好反应性的mAb,为后续EV71鉴定、诊断和VP1蛋白功能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单克隆抗体(mAb) 衣壳蛋白1(VP1) 中和活性
下载PDF
VP1蛋白结构特征预测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朱才众 熊鸿燕 +3 位作者 崔步云 李振军 任谦 马翔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85-490,571,共7页
目的本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EV71VP1(enterovirus type71viral protein1)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分析。方法应用GOR4(Garnier-Osguthorpe-Robson方法)、HNN(Hierarchical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PHD(多重比对人工神经网络比对预测... 目的本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EV71VP1(enterovirus type71viral protein1)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分析。方法应用GOR4(Garnier-Osguthorpe-Robson方法)、HNN(Hierarchical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PHD(多重比对人工神经网络比对预测结构法)、Predator(单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构法)、SOPMA(改进型自我优化预测结构法)等方法预测EV71VP1外壳蛋白的二级结构,SWISSMODEL服务器的同源建模方法构建EV71VP1的三级结构模型,并分析亲水性、柔韧性、抗原指数、表面可能性。结果预测结果表明EV71VP1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其次为β-片层和α-螺旋,无β-转角。同源建模获得与VP1具有42%的序列一致性的已知结构的编号为1bev的蛋白质,进行VP1的同源建模并得到良好的建模评估效果;预测了可能的EV71VP1抗原性区域。结论综合多种策略预测EV71VP1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相关药品以防治EV71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VP1 同源建模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EV71 IgM抗体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雨 王颖 +2 位作者 甘星 宋娟 韩俊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 IgM抗体的均相ELISA新技术.方法 首先克隆表达纯化EV71 VP1蛋白,使用生物素标记该蛋白.通过ELISA法摸索出Bio-EV71 VP1的最适抗原量为0.0375 μg.优化供体微球、受体微球、血清等实验反应体...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 IgM抗体的均相ELISA新技术.方法 首先克隆表达纯化EV71 VP1蛋白,使用生物素标记该蛋白.通过ELISA法摸索出Bio-EV71 VP1的最适抗原量为0.0375 μg.优化供体微球、受体微球、血清等实验反应体系,建立EV71 VP1的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IgM检测技术.使用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评价,并与ELISA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获得EV71 VP1纯化蛋白并生物素化.摸索出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体系:5 μg/ml受体微球、0.037 5μg生物素化的VP1、20μg/ml供体微球、血清2μl,总体系为20μl.采用ELISA和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样本血清进行IgM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出手足口病患者lgM阳性16份;14份ELISA法检出阴性样本中,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法检出阳性6份.20份健康人血清,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EV71 VP1 IgM的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VP1 IGM 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曦 刘明石 +1 位作者 陈绮娴 陈奇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分析幼童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收集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培养病毒株并分离鉴定。采用RT-PCR扩增EV71及其VP1区基因,经基因产物测序分析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 目的分析幼童手足口病病毒EV71衣壳蛋白VP1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收集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培养病毒株并分离鉴定。采用RT-PCR扩增EV71及其VP1区基因,经基因产物测序分析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604例手足口病幼童患者标本中,男性患者369例(61.09%)和女性235例(38.91%);(34.60%).1~岁179例(29.64%),2~岁216例(35.76%)和3~岁209例(34.60%)。共分离出病毒129株,分离率21.36%,其中EV71 61株(占47.29%),CoxA16 28株(占21.71%),其他肠道病毒40株(占31.01%)。61株EV71的VP1区基因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95.7%~100.0%,氨基酸同源性97.3%~100.0%。与C4a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6.4%~98.9%,氨基酸同源性99.0%~100.0%。与CoxA16原始株G-10、A、B基因型代表株VP1区以及C4b、C5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6.0%~68.9%、78.6%~82.8%、83.2%~85.5%、95.2%~97.4%和84.5%~87.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1.4%~75.7%、90.5%~93.6%、95.1%~96.0%、99.0%~99.8%和97.6%~99.4%。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以3~4岁男性幼童为主,且以EV71为主。所分离的EV71流行株属于C4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VP1 同源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EV71病毒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丽凤 叶鹏凌 +3 位作者 高风华 冯谦谨 郭中敏 陆家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41-1345,1353,共6页
目的了解1987-2010年中国大陆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种系进化、基因分型和遗传变异性。方法从GenBank/NCBI上获得中国大陆来源的具有完整VP1或近似完整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的413株EV71毒株进行分析,采用ME... 目的了解1987-2010年中国大陆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种系进化、基因分型和遗传变异性。方法从GenBank/NCBI上获得中国大陆来源的具有完整VP1或近似完整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的413株EV71毒株进行分析,采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相同或不同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相似性。结果 1987-2010年,中国大陆20个省、市或地区均分离到具有完整VP1序列的毒株,且2008年以来数量陡增;中国大陆流行的主要是C型,只有2008年安徽和2009年湖北发现了A型;各基因型在43、58、142、164、167、184、240、249、292等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特异性变异;从健康人体内分离的HQ129932毒株与其他序列比较,氨基酸无特异性变异。结论 C型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氨基酸位点变异对于EV71病毒进化有重要意义;VP1基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应加强C4a亚型疫苗候选疫苗株对其他基因型毒株的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病毒分离株 氨基酸 VP1基因
原文传递
2014年-2015年淮南市手足口病EV71型病毒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凡荣 史永林 +2 位作者 刘江 余寿杰 魏志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了解淮南市手足口病EV71型病毒分离株VP1基因遗传特征及进化关系。方法使用RD细胞对EV71型荧光PCR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盲传2代接种出现CPE后,收集培养物上清,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VP1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采用DNASt... 目的了解淮南市手足口病EV71型病毒分离株VP1基因遗传特征及进化关系。方法使用RD细胞对EV71型荧光PCR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盲传2代接种出现CPE后,收集培养物上清,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VP1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 7.1和Mega 5.0软件对测序结果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基因亲缘性进化分析。结果 7株毒株基因测序显示VP1区核苷酸长度均为891 nt,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3.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基因进化分析显示,与安徽阜阳、山东、河南EV71型毒株亲缘性较近,处于同一进化C4a分支。结论淮南市分离到的7株EV71型病毒VP1区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较小,与阜阳、山东、河南流行的C4a亚型存在共循环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VP1 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