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峡东部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3-290,341,共8页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研究现状,描述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早期分乡组的几丁虫3属6种:Conochitina symmetrica,Conochitina cf.pomoti,Conochitina sp.A,Conochitina sp.B,Lagenochitina cf.combazi,Cyathochitina sp...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研究现状,描述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早期分乡组的几丁虫3属6种:Conochitina symmetrica,Conochitina cf.pomoti,Conochitina sp.A,Conochitina sp.B,Lagenochitina cf.combazi,Cyathochitina sp.。根据共生的笔石和牙形石以及这些几丁虫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质分布,讨论了其时代与对比问题。指出了长江三峡东部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面貌与世界各地同期几丁虫生物古地理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虫 早奥陶世 长江三峡
下载PDF
吉林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笔石的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峰 RogerA.Cooper B.D.Erdtman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234,共23页
对吉林白山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进行了再研究,论述了Rhabdinopora属的始部发育型式,认为该属只限于4个原始笔石枝组成的笔石;从笔石体外形、笔石枝特征、横耙及网眼、曲折度和线管构造等方面,对大阳岔剖面R... 对吉林白山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进行了再研究,论述了Rhabdinopora属的始部发育型式,认为该属只限于4个原始笔石枝组成的笔石;从笔石体外形、笔石枝特征、横耙及网眼、曲折度和线管构造等方面,对大阳岔剖面Rhabdinoporaflabeliformisparabola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详细研究,对正确认识该种特征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重新描述了大阳岔剖面奥陶纪最早期的笔石2属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奥陶纪 最早期 太阳岔剖面 分类
下载PDF
华东志留纪最早期的华夏正形贝动物群及其宏演化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戎嘉余 黄冰 +1 位作者 詹仁斌 D A T Harper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67,共27页
志留纪最早期的腕足动物群在文献中很少记录,与标准笔石相伴者更为稀罕。江西玉山志留系底部因发现Akidograptus ascensus带的笔石而确定该处盛产志留纪初期(鲁丹早期)、多样性较高的腕足动物群。根据组成、性质与层位,它与浙江江山、... 志留纪最早期的腕足动物群在文献中很少记录,与标准笔石相伴者更为稀罕。江西玉山志留系底部因发现Akidograptus ascensus带的笔石而确定该处盛产志留纪初期(鲁丹早期)、多样性较高的腕足动物群。根据组成、性质与层位,它与浙江江山、常山、淳安、余杭等7个地点的同期组合可统一命名为华夏正形贝动物群(Cathay-siorthis Fauna)。它包含了不同群集,都产自细碎屑岩(如泥岩)中,其分布主要受海水深度和距华夏古陆远近的控制。这个动物群生长在奥陶纪大灭绝后的残存期,文章探讨了它的残存特征。研究揭示,奥陶纪末大灭绝对腕足动物演化的一个实质性的贡献在于制约了奥陶纪占优势的A组(正形贝/扭月贝大类群:发育铰合面、窗齿型铰齿、正扭型主突起和简单腕器官)的繁盛态势,滋生了B组(五房贝/无洞贝大类群:发育后转面、弓齿型铰齿和复杂腕器官但缺失正扭型主突起)在志留纪的优势,造成腕足动物宏演化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文中提出"优势替代滞后型式(Pattern of lag of dominance replacement)",专指A组类群的优势被B组类群替代的时间不是紧跟在奥陶纪末大灭绝之后,而是距大灭绝结束约4Ma之后。文中描记新属华夏正形贝(Cathaysiorthis gen.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正形贝动物群 残存阶段 奥陶纪大灭绝后 志留纪初期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